页面:
    字体:
    对比度:
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大埔 > 历史人文 > 大埔故事 > 地名故事
郭丞相与“马鞍亭”
来源:大埔县信息网络中心  时间:2014-10-23 10:33:32  浏览次数:-
【打印】 字号:
  郭元振(公元656—713年)唐魏州(陕西、西安府)贵乡人,名震,字显。十八岁举进士为通泉尉。任侠使气,不拘小节。武后(则天)召对称旨,即授右武卫铠曹参军。696年,武后遣郭元振使吐蕃,还陈和蕃之计,拜凉州都督,抚御夷夏,州无虏忧。神龙中宗时,迁安西大都护,为金山道行军大总管。睿宗立,进为朔方军大总管,旋为兵部尚书。712年唐玄宗(李隆基)诛太平公主,元振率兵护帝,封代国公,丞相职。后玄宗讲武骊山,以元振军容不整,流新州。开元元年(713年)起为饶州(今江西上饶)司马,道卒。
  郭元振为饶州司马时,原饶州司马蓝某伙同麟王部在江西、广东、福建一带,背叛唐朝,玄宗派郭元振兼任讨逆兵马大元帅扫平“麟王之乱”。为了定国安民,肃清叛逆,经玄宗恩准,将原陕西古庙供奉的“五显华光大帝”神身恭请出庙,亲背于身上,随军出征江西、福建,连战连胜。未久,郭丞相军队进入广东,在饶平黄岗失利,退往大埔县经富岭至赤山安营扎寨。一日,郭丞相骑马至形如马鞍状的山头视察地形时,令随从人员和他一起下马解鞍,步行至山顶,见风景壮丽,便将该地命名为马鞍亭,并设庙供奉五显华光大帝保佑子民百姓,郭丞相曾亲题诗曰:
五洲神恩显威灵,润泽大唐皇天明。
华夏江南光复地,盛世帝都庆升平。
  不久,郭丞相率部离赤山到高陂转甲溪,与叛军决战。然连战均损兵折将,加上给养困难,叛军又时来袭山,终于寡不敌众,被敌人重重包围,无法突出。郭丞相不得不跪告天地,以身殉职。郭部下为迷惑叛军,在甲溪山造一丞相坟,该坟至今仍有,又将丞相遗体葬在高陂井窠山半山腰中,造一不引人注目之小坟,后人在山脚下造了一座郭丞相宫(与财神宫相连)。1994年以前,郭氏宗亲每年均有人亲往拜祭。同时高陂十三乡群众,定出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一晡汇迎灯景,届时将马鞍亭的五显华光大帝恭请出庙,到高陂全市巡游,祈求保佑,此事相沿,年年不断。
  (黄崇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