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中共大埔县委 大埔县人民政府 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征求意见稿)
来源:大埔县扶贫开发局  时间:2018-11-26 10:32:51  浏览次数:-
【打印】 字号: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和省委、市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精神,推动我县脱贫攻坚工作更加有效开展,确保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现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省负总责、市县镇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坚持脱贫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瞄准相对贫困村和相对贫困人口,以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深化精准帮扶,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
  到2020年,稳定实现全县农村相对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现行标准下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57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主要有:全面解决相对贫困人口住房和饮水安全问题,切实解决义务教育学生因贫失学辍学问题,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相对贫困人口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有劳动能力相对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 (测算数8699元),相对贫困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 (测算数11599元),57个相对贫困村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路面硬化、达到整洁村建设标准,贫困地区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二、加大产业扶贫力度
  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定位,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充分挖掘和发挥我县绿色生态资源优势,围绕“县有产业园、镇有产业基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产业带动”工作目标,加大县镇扶贫资金统筹力度,加强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保障,大力发展生态富民产业,到2019年底,实现每个有劳动能力有参与意愿的相对贫困户都有扶贫产业带动增收。将产业扶贫纳入各级党政一把手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引导各地发展长期稳定的脱贫产业项目。
  (一)大力发展生态富民产业。致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传统农业提质增效。以蜜柚茶叶为龙头,建设好大埔蜜柚产业化生产示范园区和西岩山万亩茶文化旅游产业园,辐射带动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的扶贫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农村二三产业,辐射带动建设一批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特色产业扶贫村,提升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扎实推进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结合乡村振兴、特色小(城)镇,打造特色精品村、示范村和龙头景区、经典精品旅游线路,精心抓好南粤古驿道建设,保护活化古村落。争取2年内申报认定为世界长寿之乡,培育发展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文化创意、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新型工业。加快陶瓷、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绿色化改造,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区域品牌优势的龙头企业。利用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成功认定为省级高新区的契机,加快推进海珠大埔产业共建。[各镇(场)党委、政府,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旅游局、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民政局、县经信局、县陶产办、县园区管委会、县扶贫开发局等]
  (二)完善产销对接机制。多渠道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推动批发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等市场主体与扶贫产业基地和相对贫困村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推广以购代销的扶贫模式。加快推进“快递下乡”工程,完善冷链仓储、快递物流服务体系,支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立健全覆盖县镇村和农业产业基地的电商服务站(点)。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相对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代耕代种、土地托管、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等模式。加大脱贫致富带头人培育力度,健全县镇脱贫致富带头人培育体系,辐射带动一批相对贫困户。深入实施农业科技特派员精准扶贫“千村大对接”行动。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相对贫困户提供便利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深入实施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实施企业品牌、区域品牌、长寿品牌“三位一体”工程,加强农产品“三品一标”、宣传推介工作,办好扶贫农产品展销会,打响“大埔农品”“大埔山品”“大埔硒品”特色农业品牌。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市场销售主体、农业企业(合作社)、农业科技人员与扶贫产业结对全覆盖。[各镇(场)党委、政府,县经信局、县农业局、县科技局、县供销联社、县邮政集团大埔县分公司、中国电信大埔分公司、中国联通大埔分公司、中国移动大埔分公司、县扶贫开发局]
  (三)规范发展资产收益扶贫。完善收益分配管理机制,推广“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分配方式,加强资产收益扶贫项目的风险防控,保障贫困户权益。积极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通过盘活集体资源、入股或参股、量化资产收益等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到2019年底,引导实现有意愿的相对贫困户参与资产收益项目,获得稳定分红收益。[各镇(场)党委、政府,县委农办、县扶贫开发局、县财政局等]
  (四)加强生态扶贫。优先把具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选聘进入生态公益林管护队伍。因地制宜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加大对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支持力度,建设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队),吸纳相对贫困人口参与建设管护。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鼓励相对贫困人口将林地经营权入股造林合作社,增加资产性收入。完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各镇(场)党委、政府,县林业局、县农业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等]
  三、全力推进就业扶贫
  (一)多渠道开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支持发展生态友好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企业在镇村发展就业扶贫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贷款支持等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引导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人员到镇村创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人员回流贫困村领办创办项目,鼓励支持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加大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力度,通过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鼓励居家灵活就业,引导贫困劳动力居家从事传统手工艺制作、农产品加工、来料加工。统筹开发公益性岗位,积极开发养路、护林、护草、生态管护、卫生保洁等用于扶贫的就业岗位,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贫困劳动力予以托底安置。鼓励通过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劳务补助等方式,动员更多贫困群众参与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增加劳务收入。[各镇(场)党委、政府,县人社局、县林业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
  (二)大力加强就业服务。各地要适应贫困劳动力特点,注重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提供全方位、精准化、精细化就业服务。积极开展职业指导,确定专人“一对一”帮扶,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求职就业方案,引导贫困劳动力与用人单位精准对接。加强与对口帮扶市和珠三角地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联网和劳务输出合作,定期定向发布劳务输出岗位信息,积极帮扶贫困人员到珠三角发达地区就业。实施家政和护工对接扶贫行动,完善家政和护工就业保障机制。广泛动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就业扶贫,面向贫困劳动力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结合大埔特色产业和人力资源优势,打造和推广一批劳务品牌,以劳务品牌带动转移就业。[各镇(场)党委、政府,县人社局、县经信局、县扶贫开发局]
  (三)开展技能扶贫行动。实施贫困人口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计划,广泛发动各级各类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面向贫困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和用工需求实际,根据相对贫困户意愿,有针对性地分类实施家庭服务业、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实用技术、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劳动力转移等符合贫困人员需求的技能提升培训项目,并开展免费职业技能鉴定,按规定对所有参加培训的贫困人员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实施“客家菜师傅”工程,支持贫困人口通过培训后回乡开办“农家乐”、“大埔小吃”或外出创业。加强培训后的跟踪服务,及时推荐就业岗位,确保有职业技能提升意愿并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 100%享受免费技工教育或技能晋升培训,有就业创业意愿和劳动能力的100%享受到精细化就业创业服务。[各镇(场)党委、政府,县人社局、县教育局、县农业局、县扶贫开发局]
  四、统筹推进保障性扶贫
  (一)着力实施教育扶贫行动。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强化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联保联控责任,实施贫困学生台账化精准控辍,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健全“政府+社会组织”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资助政策体系,落实教育扶贫工作责任和资金支出责任,学生资助政策实现应助尽助。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进一步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保障学生就近上学。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继续实施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优化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帮助更多的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并就业。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强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和对口帮扶工作,实施国培计划、公费师范生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各镇(场)党委、政府,县教育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
  (二)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将相对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加大对突发重大疾病、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患者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帮扶力度。全面落实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实现各项医疗保障政策“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加强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能力建设,优先推进县镇村远程医疗建设,全面实施县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构建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平台。加强对慢性病、常见病的防治,优先为妇幼、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服务和慢性病综合防控,加大对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力度,降低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各镇(场)党委、政府,县人社(社保)局、县卫计局、县民政局、县扶贫开发局、县残联、县妇联]
  (三)切实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积极推进相对贫困户危房改造,到2018年底基本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自 2019年起,新增相对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由县政府负责落实并给予资金保障。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无房户住房补助政策,鼓励通过闲置农房置换或长期租赁等方式,兜底解决特殊贫困群众基本住房安全问题。落实各级补助资金和补助标准,优化资金拨付方式,根据工程竣工验收进度分期分批拨付到农户“一卡通”账户。[各镇(场)党委、政府,县住建局、县扶贫开发局、县财政局等]
  (四)强化综合性保障扶贫。统筹各类保障措施,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为主体,以慈善帮扶、社工助力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相对贫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健全低保对象认定方法,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相对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加快推进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机构托底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返贫人口纳入救助范围。[各镇(场)党委、政府,县民政局、县扶贫开发局、县残联、县妇联、县财政局]
  (五)推动解决因残致贫问题。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和城乡医疗救助范围。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经个人申请,可按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为重度残疾人和特殊精神病人提供上门鉴定办证服务。对16周岁以上有长期照料护理需求的贫困重度残疾人,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不符合救助供养条件的,鼓励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设立公益岗位、集中托养等多种方式,为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照料或日间照料、邻里照护服务。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按照“一人一案”的要求,帮助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多种形式接受义务教育。关心扶持贫困残疾人创业就业,资产收益扶贫项目优先安排贫困残疾人家庭。[各镇(场)党委、政府,县民政局、县残联、县扶贫开发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卫计局]
  (六)开展扶贫扶志行动。加强教育引导,开展扶志教育活动,创办脱贫攻坚“农民夜校”“讲习所”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客家文化,加强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感恩教育,帮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政策引导,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推行生产奖补、劳务补助,动员更多贫困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帮扶项目。加强典型引导,总结推广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贫困群众。围绕“乡风文明”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贫困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村民理事会、议事会等基层群众组织协商作用,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良好生活理念。加强对高额彩礼、薄养厚葬、子女不赡养老人等问题的专项治理。深入推进文化扶贫工作。将扶贫领域诚信纳入国家信用监管体系,将不履行赡养义务、虚报冒领扶贫资金、严重违反公序良俗等行为人列入失信人员名单。[各镇(场)党委、政府,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县民政局、县扶贫开发局等]
  五、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一)加快实施交通扶贫。深入推进 “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窄基路面拓宽和危桥改造,扩大农村客运覆盖范围,改造建设一批贫困乡村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完善农村公路运行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财政补助标准。到2020年,具备通行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客车,57个相对贫困村通20户以上自然村(村民小组)村道完成路面硬化任务。[各镇(场)党委、政府,县交通运输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
  (二)大力推进水利扶贫。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落实工程建设和管护责任,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显著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和水质达标率,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全面解决相对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各镇(场)党委、政府,县水务局、县卫计局、县发改局、县扶贫开发局]
  (三)大力实施电力和网络扶贫。加快贫困村农网改造,统筹推进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网络公益五大工程向纵深发展。到2020年,基本实现行政村4G网络全覆盖和数字广播、高清电视、互联网户户通,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全部完成。[各镇(场)党委、政府,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大埔供电局、县文广新局、电信大埔分公司、移动大埔分公司、联通大埔分公司、县扶贫开发局]
  六、深入实施社会扶贫行动
  (一)继续深化对口帮扶。把人才支持、市场对接、就业帮扶、资金支持作为重点,健全市县镇三级协调联动的对口帮扶机制。突出产业帮扶,深化产业共建,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引导企业精准结对帮扶。扎实开展就业帮扶,有组织地开展人岗对接,强化输出地和输入地劳务服务责任。加大人才支持,加强人才双向交流和培训培养。落实资金支持,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精准投向贫困村和相对贫困人口。[各镇(场)党委、政府,县经信局、县人社局、县扶贫开发局等]
  (二)深入开展定点帮扶工作。脱贫攻坚期内,原帮扶单位与相对贫困村的定点帮扶关系不变、驻村工作队不撤、工作力度不减。各级各帮扶单位可结合实际,根据驻村干部的意愿调整驻村干部,驻村干部调整要实行以老带新的方式进行,到2018年度省考核工作结束前完成新老驻村干部调整对接工作。派出单位要切实做好驻村干部的选派和相关后勤保障工作。完善定点扶贫牵头机制,进一步加大定点扶贫工作的资金投入、智力支持、技术服务以及信息与政策指导。结合定点扶贫,选派中青年干部、后备干部到镇挂职锻炼,协助分管或协助处理扶贫工作。[各镇(场)党委、政府,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开发局]
  (三)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深入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引导各类企业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推进村企合作、镇企合作、县企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支持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各类组织从事扶贫开发事业,发挥扶贫志愿者和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加强社会扶贫平台建设和推广,推动社会力量与相对贫困村、相对贫困户精准对接。办好“广东扶贫济困日”、“全国扶贫日”等活动。[各镇(场)党委、政府,县工商联、县中小企业局、县民政局、团县委、县妇联、县扶贫开发局]
  七、加强脱贫攻坚政策支撑
  (一)加强扶贫资金使用和监管。稳定“三保障”各项投入政策,用好一揽子财政投入扶贫专项资金。各级扶贫开发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制定完善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细则,建立健全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健全扶贫资金常态化监管机制,全面实施扶贫资金绩效管理,落实资金使用监管单位的主体责任,健全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对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和资金重点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开展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抽查。[各镇(场)党委、政府,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县审计局、县发改局]
  (二)继续开展金融扶贫。创新产业扶贫信贷产品和模式,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与带动相对贫困户脱贫的挂钩机制和扶持政策。规范扶贫小额信贷发放,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妥办理无还本续贷业务。落实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投保保费补贴,扩大涉农保险保障范围,适度降低保费费率。到2020年底,实现贫困人群医疗补充保险广覆盖,政策性农业保险乡镇全覆盖。[各镇(场)党委、政府,县金融办、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人民银行大埔支行]
  (三)加强土地政策支持。编制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做好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工作。落实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土地利用计划年度指标倾斜政策。用足用好省全面推进拆旧复垦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利好政策,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所在村扶贫开发用地需要后,结余部分以公开交易方式在省内流转使用。鼓励村集体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和村庄整治节约的建设用地,通过入股、联营或自办等方式兴办二三产业。积极争取土地整治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完善县级土地整治规划。[各镇(场)党委、政府,县国土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局、县委农办]
  (四)实施人才和科技扶贫计划。完善和落实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的激励政策,扩大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选派培养规模,鼓励大学生、进城务工农民、退伍军人等本土人才返乡担任村干部,参与脱贫攻坚。开展科技精准扶贫行动,加强县级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队伍建设,加强与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为贫困村、扶贫产业项目提供技术服务。实施农技推广特聘计划,从农村乡土专家、种养能手等一线服务人员招聘一批特聘农技员,由县级政府聘为相对贫困村科技扶贫带头人。[各镇(场)党委、政府,县委组织部、县科技局、县人社局、县农业局、县扶贫开发局]
  (五)完善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提高精准识别质量,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及时清退不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将因灾因病新产生的贫困人口纳入帮扶范围,对脱贫人口标注脱贫途径。开展第一、二轮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回头看,将返贫人口纳入帮扶范围。加强建档立卡工作,完善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数据,做好与各地各部门的数据对接,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完善贫困人口统计监测工作机制,对贫困户信息数据进行动态监测。健全贫困退出机制,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进一步规范相对贫困人口和相对贫困村退出组织实施工作。[各镇(场)党委、政府,县扶贫开发局、县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大埔调查队]
  八、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
  (一)进一步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严格落实省负总责、部门联动、市县镇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县镇级党委政府承担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具体抓好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省市委重要工作部署和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增强政治担当、责任担当和行动自觉,层层传导压力,建立落实台账,压实脱贫责任,加大问责问效力度。建立健全各级党政一把手亲力亲为抓脱贫攻坚的工作制度。县委书记、县长每年不少于48天开展专题调研,每月至少1次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其他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每年不少于24天开展专题调研督导,每年向市委和市政府报告脱贫进展情况;镇(场)党委书记、镇(场)长每月不少于8天开展专题调研,每周至少1次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其他镇级领导班子成员每月不少于8天开展扶贫督促检查,每半年向县委和县政府报告脱贫进展情况。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一把手及分管领导每年不少于24天开展扶贫专题调研督导。建立三级书记遍访贫困户机制,县委书记遍访贫困村或脱贫任务重的非贫困村,其他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遍访挂钩镇(场)辖区有脱贫攻坚任务的行政村。镇(场)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遍访贫困户,其他镇级领导班子成员遍访驻点村内贫困户,进一步压实镇村对分散贫困人口的精准帮扶责任。[各镇(场)党委、政府,县委办、县府办,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进一步压实行业部门的扶贫责任。县直相关单位(部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履行部门职责,发挥行业优势,完善政策措施,细化举措、分解到年、落实到人,统筹资源、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列账督办,压茬推进。完善行业部门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季度分析、半年通报、年度报告制度,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每年向县委和县政府报告本单位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三)完善脱贫攻坚考核评估监督机制。强化考核的导向作用,坚持现行脱贫标准,突出脱贫实效,完善考核办法,重点考核帮扶工作和脱贫成效的真实性,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工作考核,引导基层更加注重脱贫攻坚质量。重视第三方评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实现情况。改进约谈方式,开展常态化约谈,发现问题随时约谈。完善监督机制,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年组织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扶贫等部门按照职能开展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各镇(场)党委、政府,县扶贫开发局、县纪委监委、县审计局、县人大办、政协办、县委统战部]
  (四)建强贫困村党组织。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全面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精准选配和管好用好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员,实施好省定贫困村党建示范工程、“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提升贫困村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实施“党员人才回乡计划”,注重选拔本村外出务工经商创业人员、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退休干部中的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也可以跨地域或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党员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贫困村按不低于1:2的比例储备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加强以党员队伍为骨干的精准扶贫“主力军”建设。强化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情况作为县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点内容。[各镇(场)党委、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开发局]
  (五)培养过硬的脱贫攻坚干部队伍。健全完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优化扶贫开发工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配足配强县镇扶贫部门干部。县委向脱贫攻坚任务重的镇选派一批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优秀干部充实镇级脱贫攻坚力量,镇(场)党委副书记分管扶贫工作,镇级扶贫办干部配备不少于5人,贫困人口较多、帮扶任务较重的镇应增加人员。加强驻村工作干部选派管理。各级各部门不得将行业部门任务交由驻村工作队承担,不得随意加重驻村工作队工作任务。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对县镇相关领导干部和扶贫工作干部进行轮训,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一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注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现和使用干部,对任职期间工作出色、表现优秀的扶贫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各镇(场)党委、政府,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开发局、县纪委、县编办、县人社局]
  (六)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宣传主阵地作用,加大帮扶经验、脱贫典型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站、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推广。注重发现基层扶贫干部的先进事迹,挖掘扶贫领域的代表人物、典型事例,推广有效做法和生动实践。[各镇(场)党委、政府,县委宣传部、县扶贫开发局]
  (七)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把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集中解决扶贫领域责任落实不到位、政策措施不精准、作风不严不实、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确保取得明显成效。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巡察督查工作重点。严肃查处贯彻中央和省脱贫攻坚部署不坚决不到位、弄虚作假问题,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职能部门监管职责不落实问题,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强占掠夺等行为,坚决纠正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少村级填表报数,精简会议活动,减少发文数量,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各镇(场)党委、政府,县纪委监委、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八)防范化解风险。各地要做好扶贫产业面临的技术和市场风险评估,制定风险防范应对措施,防止产业项目因盲目跟风。防范扶贫小额信贷还贷风险,纠正冒名借款、违规用款等问题。防止以脱贫攻坚名义盲目举债,防止金融机构借支持脱贫攻坚名义违法违规提供融资,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各镇(场)党委、政府,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扶贫开发局、县金融办、人民银行大埔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