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大埔县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县府办秘书组  时间:2015-02-13 16:10:15  浏览次数:-
【打印】 字号:
     
 
——2015年2月11日在大埔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大埔县县长  朱汉东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请政协委员参议,请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是大埔夯实发展基础、改善发展条件、积蓄发展后劲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落实粤东西北和原中央苏区两大振兴政策,精心实施“低碳经济县、宜居宜业县、人文魅力县、幸福和谐县”发展思路,扭紧“三大抓手”,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全县生产总值64.36亿元,比增11.3%,增幅排在全市第三。固定资产投资49.79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3亿元,外贸出口总额2.15亿美元,分别比增35.9%、11.2%和18.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46亿元、支出22.47亿元,分别比增25.9%和17.3%。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严格落实“五个一”和“时间倒排、责任倒逼”工作机制,全力以赴推进77项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4.64亿元。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8亿元,梅大高速二期及东延线竣工通车,大潮(含大漳支线)、大丰华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高标准完成S333线三河至县城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县城过境公路和高陂大道规划建设扎实推进;S221线枫朗至和村段路面大修工程全面完成,S332线青溪至凳子岗、S222线高陂至桃源食饭溪公路改造工程及瑞山旅游公路建设有序推进。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已列入国家水利部重大水利项目,移民安置、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加快推进重点水利项目建设,投入1.56亿元,加固江河堤围4公里,整治排灌系统162条75公里,维修整治渠道总长65.96公里,全面完成茶阳等5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和西河漳溪河护岸加固工程建设,动工建设湖寮莒溪河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改造和二期新建工程。山丰水库工程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已报省发改委立项。投入4500万元建设、改造供电配网工程。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坚持“五业并举”发展战略,主抓电力、陶瓷两大主导产业,工业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凸显。全县工业总产值5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12亿元,分别比增16.9%和23%。电力税收1.05亿元,比增24.2%;陶瓷工业总产值25.26亿元、税收1.17亿元,分别比增26.3%和27.2%。“两园五小区”规划建设有序推进,基本完成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总规和详规编制,大埔电厂建设加快、年度投资达11.62亿元,完成大麻生物制药小区第一期177亩土地征收及平整工程。宏宝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衎衎实业王老吉灌装生产线建成投产。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全县专利授权量136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专业镇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家,宝丰陶瓷公司被认定为“广东省院士专家工作站”。陶艺公司等4间国有企业改革转制工作全面完成。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县各项贷款余额41.73亿元,比年初增长18.86%,存贷比达到43.5%。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成功举办“海珠•大埔对口帮扶招商推介会”,全年共引进项目74个,计划投资总额107.22亿元,其中已投产项目10个、在建项目42个、合同项目22个,共投入资金23.22亿元。

  ——文化旅游日趋繁荣。成功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茶阳、三河被评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高陂银滩村、西河北塘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新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3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个。完成李光耀祖居景区修建性规划、万福寺宗教旅游区建筑项目修建性详规、千年仙桂乡村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观音山生态旅游区概念规划编制。瑞山、李光耀祖居等24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泰安楼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园和百侯名镇旅游区成功申评为国家4A级景区,新增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和青溪江畔人家休闲度假区2个国家3A级景区,鸿华大酒店被评定为国家三星级旅游饭店。完成客家风情休闲街、大埔旅游服务中心、大埔小吃文化城等项目建设,梅潭画廊建成开放。成功举办蜜柚名茶旅游节、万福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开通“客家香格里拉”、“大埔旅游”等微信公众号,大埔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全年接待游客309.3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16.39亿元,分别比增61.06%和56.12%。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新增蜜柚面积2.23万亩、茶叶1万亩、南药1.27万亩、油茶0.1万亩,新建蜜柚加工厂8间、新上生产线10条,我县被评为“2014全国重点产茶县”。积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3家、林业龙头企业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6家。特色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打响,新增3个广东省名牌农产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1个绿色食品。积极发展健康产业,评选出蜜柚、茶叶等十大长寿食品。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16万亩。全县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分别达28.1亿元、18.04亿元,分别比增4.2%和4.4%;预计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0013元,比增10.8%。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完成县城万川新城、黎家坪新区的控制性详规编制。万川翰林、东城上品、西华新村等10个投资亿元以上城市综合体建设扎实推进。打通龙山四街和古城一街“断头路”。引进社会资金完成黎家坪农贸市场和二手车交易市场建设。完成6公里管道燃气管网铺设。深入开展“六乱”整治和打击“两违”行动,依法查处违法建设案件63宗、面积2.67万平方米。全年报批城市建设用地8批次、面积2696亩。投入1700多万元,完成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改造提升工程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一镇一站、一村一点”建设任务。完成造林7.68万亩和50公里生态景观林带、13个“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省市级示范点建设,新增森林公园3个、湿地公园1个,森林覆盖率达79.27%。大麻小留村等六村连片、湖寮葵坑村、百侯侯南侯北村县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和29个镇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初见成效。完成各项节能减排年度计划任务,单位GDP能耗下降3.6%。投入1580万元推进梅潭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关闭搬迁猪场83家,全面完成双电库区39.44万平方米的网箱拆除任务,查处随意倾倒建筑弃土、生活垃圾等违法违章行为3宗,自来水取水口相关设施进一步完善,初步解决多年来困扰县城居民的饮用水水质问题。全县水环境质量达标率、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我县被评为“2014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和“2014中国最美丽县”。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坚持民生为重,全县80.2%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底线民生得到有效保障,提高了职工养老保险的企业退休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每人年补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年最高支付限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住院报销比率、孤儿最低生活养育等社会保障项目标准。2014年提高村干部待遇及村级办公经费增支343万元、边远山区教师津补贴增支671万元、公职人员抚恤金增支700万元、边远山区医务人员津补贴230万元,发放赤脚医生和接生员补助1051万元,解决乡镇七所八站镇干部工资增支635万元。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10元,比增9%。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成效显著,投入帮扶资金4亿多元,完成村帮扶项目1709个、帮扶到户项目4.97万个,全县76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030元,比增15.7%。十件民生实事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投入3800多万元,完成灌区改造工程任务;完成高陂、枫朗、大东、洲瑞等4个镇3.36万亩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完成1650户农村低收入家庭住房改造建设任务,有效解决113户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培训各类劳动力10369人次,转移就业12968人,新增城镇就业2784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3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1%;“文艺三下乡”活动深入开展,建成县级多厅数字影院,完成光德、桃源、大麻3个镇和24个行政村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任务;县城城区新安装25个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全县建成视频监控点253个;投入2100多万元完成60公里新农村公路硬底化改造;动工建设大埔县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实验中学综合楼建成投入使用;投入900万元完成县生活垃圾无害化渗滤液处理系统工程建设。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高陂、三河、大东镇成功“创强”,实现教育强镇全覆盖。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大埔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实验小学护坡除险工程全面完工,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3%。教育质量不断提升,高考再创佳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基本完成,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完成县妇幼保健院二期工程建设,县120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正式联网运行,为每个乡镇卫生院配置“五个一”医疗设备。完成县体育中心足球场标准化改造升级工程和西河、三河2个省级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成茶阳镇和县城梅河社区体育公园。深入推进“平安大埔”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县公安局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加强网络舆情监督管理,积极化解信访积案,完善网上信访平台建设,推行“干部家访”制度。建成县级多功能应急指挥平台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全面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强化责任考核,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人口计生工作成效显著。粮食生产安全稳定,县粮食局被评为“全国粮食系统先进集体”。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扎实推进。新闻出版、工会、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慈善等事业取得新进步,物价、外事侨务、机构编制、人事人才、供销合作、住房公积金管理、打私、打假、经协、档案、方志、老区、宗教、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政务环境优化提升。自觉接受县人大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25件县人大建议、37件县政协提案全部办复。认真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工青妇等人民团体意见。基本完成年初县政府向社会承诺的147项主要工作,完成率达95.9%。建成启用县综合政务服务中心,36个单位进驻、设立60个办事窗口。县普法办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普法办。商事制度改革全面铺开,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009户,比增90%。深入开展“微改革、微创新”,全面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对316项事项进行办事时限及相关程序改革,比原承诺办结时间总天数缩短1140天。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改革转制工作稳妥推进。深化财税制度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增加预算编报范围。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全县性会议、下发文件和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分别减少23%、20%和25%;各类领导小组和议事协调机构压缩10%。节庆、庆典、论坛、展会等活动大幅度减少,大力整治超标配备公车、办公用房等问题,通报了5起违反“八项规定”的典型案例。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县人民的智慧和汗水,饱含着市委、市政府的深切关怀,离不开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也得益于广州市白云区、海珠区的鼎力帮扶。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埔人民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和省市驻埔单位,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大埔发展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压力:一是加快发展压力大。从生产总值来看,我县GDP仅占全市的7.3%,不到梅县区的40%,仅占周边福建永定县的35.2%、平和县的40.3%;从增速来看,2014年我县GDP实际增长11.3%,增幅低于预期目标1.7个百分点,与增速最快的丰顺县相比低0.7个百分点,到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年均需增长23.2%,远远没有达到预期,实现振兴发展目标压力巨大。二是发展平台基础差。产业园区规模小、承载力差、集聚度低;大埔山多地少,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小,强县富民项目建设的土地成本高,招商引资困难加大;我县城镇化率仅44.48%,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和新型城镇化步伐有待加快。三是主导产业不突出。全县成长型、税源型、带动型的产业特别是陶瓷产业规模小,规上工业企业仅47家,缺乏龙头带动,工业发展短板突出。四是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后劲不明显。我县去年固定资产投资49.79亿元,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39.9%低3.7个百分点,由于基数高、大项目少,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压力将更大。五是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担当精神、责任意识、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所欠缺,依法行政水平有待提高,极少数公职人员不作为或乱作为,等等。我们将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加以解决。
 
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大埔振兴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机遇与困难最多的一年。我们既要看到宏观经济形势仍有许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难度加大,但也应充分认识到,稳中求进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总基调,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对大埔而言,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和省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将进一步实施到位;梅大高速及东延线全线通车,区位条件明显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广州白云区和海珠区对口帮扶力度的不断加大,更多的成长性项目逐步落地,经济增长潜力将全面激活。我们要顺势而为、精准发力,在新常态下实现新作为,推动大埔加快振兴发展。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省委、市委、县委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振兴发展主题和强县富民促和谐主线,全面落实粤东西北和原中央苏区两大振兴政策,立足建设广东低碳经济发展实验区、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国际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三个定位,深入实施低碳经济县、宜居宜业县、人文魅力县、幸福和谐县发展思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扭紧三大抓手夯实发展基础,主抓四大产业引领经济发展,以改革创新增强动力,以民生改善增进福祉,以法治思维提升办事水平,牢牢守住稳定和生态底线,全力加快振兴发展,建设富庶美丽幸福大埔。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立足项目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扭紧“三大抓手”,坚定不移抓项目,优化投资发展环境,进一步夯实振兴发展基础。
  
  全力推进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成为“连接珠三角、汕潮揭和海西经济区的桥头堡”的目标,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建设,提升县内公路等级,建立畅通内外的快速立体交通体系。力争年内动工建设大潮高速(含大漳支线)和县城过境公路、高陂大道,完成S332线青溪凳子岗、S221线宝安大桥至枫朗段、S224线银江胜坑至丰顺段路面大修和S222线高陂至桃源食饭溪公路改建、瑞山旅游公路二期工程建设。抓好百侯至县城一级公路、X008线瑞山至高陂段、X006线湖寮至高陂段改造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立项建设。完成市下达的新农村公路硬底化改造任务。配合做好韩江三河坝至汕头航道的整治,振兴韩江“黄金水道”。重点抓好总投资61亿元的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等工作,确保国庆节前动工建设。推进总投资5.9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53亿元的29宗水利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县城山丰水库。基本完成县城污水管网、南桥水莒村防洪堤加固工程建设。动工建设梅潭河密坑护岸加固工程以及枫朗调和河等5宗山区中小河流专项治理工程。除险加固三河梓里等5宗小型水库,推进汀江青溪段、茶阳段、三河段等3宗独流入海项目以及湖寮甲子口、璜腾坑防洪堤等2宗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谋划储备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争取列入国家和省的“十三五”规划。

  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积极争取广州海珠区的支持,完成规划总面积333.77公顷、首期开发面积180公顷的产业集聚区立项、申报等工作,确保享受省级产业转移园政策优惠。加快推进“两园五小区”规划建设,确保三河电力能源产业园粤电大埔电厂第一期装机2×66万千瓦年底前投产,完成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起步区459亩和大麻生物制药小区二期283亩征地拆迁、“三通一平”工作,引进3家规模以上的企业进驻工业园;确保县城科技工业小区、枫朗矿业建材小区、桃源陶瓷工业小区、茶阳食品工业小区规划建设取得新突破。制定出台《大埔县工业集聚区投资项目准入和管理规定》和《大埔县工业项目用地管理暂行规定》,强化园区管理。力争全县产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6.1亿元,工业增加值5.74亿元,税收1.52亿元。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万川新城、黎家坪新区的控制性详规,完善百侯、三河、茶阳等历史文化名镇和西河车龙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性规划修编。加快推进万川翰林、东城上品、西华新村等项目建设,力争东风市场“三旧”改造项目有新突破。抓好三河至县城和梅硿古道等2条绿道建设。打通1至2条市政“断头路”。鼓励支持社会资金建设公共停车场和建筑垃圾弃土场等一批公共服务型项目。推进高陂、大麻、茶阳等3个具有县城功能中心镇规划建设,加大镇区道路、污水及垃圾处理、教育文化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促进县城和中心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积极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业人口就近城镇化。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进一步规范农村建房,引导农村住宅建设向中心镇村集聚。抓好湖寮镇三村连片、西河镇六村连片和枫朗镇三村连片等3个县级示范点,以及镇(场)2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完成50个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新增4个县、镇森林公园。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亮化,深入推进幸福村居创建活动。发挥高陂、大麻、茶阳、枫朗四大片区城乡建设管理监察组的作用,扎实开展打击“两违”工作。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用铁的手腕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制订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考核方案,大镇选取2个村、小镇选取1个村作为示范村,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完善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和“一镇一场、一村一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二、立足实业兴县,增强综合实力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坚持主攻新型工业不动摇,主抓电力、陶瓷两大主导产业,促进工业经济大发展。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2亿元、增加值25.9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新培育5家以上规上企业。

  做大做强电力产业。大力实施水火风光核“五电”并举战略,着力打造百亿元电力能源产业。加快推进大埔电厂建设,全面加强服务协调,全力保障无障碍施工,确保首期第一台机组9月底前、第二台机组年底前建成发电;争取第二期装机2×100万千瓦工程列入省“十三五”规划和省原中央苏区县振兴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电站、桃源风电场、三河舟角院电站规划建设,继续跟进韩江内河核电、风电二期和光伏发电等项目。完成曲滩、高陂、西河、百丈礤电站等4间国有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抓好大埔电厂接入系统、沙龙变配套35千伏线路、110千伏茶阳输变电站和配网工程建设。力争电力工业总产值9亿元、税收1.8亿元以上。

  做优做精陶瓷产业。加快推进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和县城科技工业小区、桃源工业小区建设。鼓励和引导陶瓷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改创新力度,重点推进宝丰、吉玉、富大等8家陶瓷企业的技改项目建设,力促企业转型升级。抓好怡丰园等3家企业增资扩产,确保产值达亿元以上。突出产业链招商,力争新引进投资亿元以上带动能力强的陶瓷龙头项目。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推进企业资产证券化。落实陶瓷产业优惠政策,大力实施名标、名牌战略,聘请专业机构策划、推介“中国高陂”陶瓷区域品牌。支持陶瓷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及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合作,提升陶瓷产品附加值。鼓励陶瓷企业到境内外参加各种展销会、博览会,推动陶瓷企业“上网触电”,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稳妥推进4间国有陶瓷企业改革转制。力争陶瓷产值达30亿元、税收1.5亿元以上。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强化领导招商,建立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度,继续实行招商引资绩效考核,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着力提高招商引资工作实效。围绕产业招商,把握产业发展新趋势,依托“两园五小区”,突出电力、陶瓷、健康和旅游四大产业,聚焦行业领军企业,着力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实现“招一个、引一串、带一片”。强化项目服务,加快推进五丰稀土矿、宏宝水泥有限公司新型建材、博富能公司锂离子电池生产线等项目建设。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办好第八届世界大埔同乡联谊会,大力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注重对口帮扶招商,抓住大埔与广州市海珠区产业结对帮扶的机遇,联手建立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招商引资信息平台,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信息渠道,主动承接海珠区转移企业。

  三、立足富民产业,加强三农工作

  科学推进耕山致富,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

  发展精致高效农业。进一步扩大特色农业基地规模,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蜜柚、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新种蜜柚1.5万亩、茶叶1万亩、南药0.43万亩,建成万亩蜜柚和茶叶基地各1个、中药材种植专业镇(场)4个。新建蜜柚粗加工厂6间、柚果精深加工厂2间,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新增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2个,新培育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新认证“三品一标”及ISO等10个。鼓励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庄园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地制宜发展金线莲、石斛等林下经济,提高林业产值。大力发展农产品物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抓好大埔蜜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制订大埔蜜柚、乌龙茶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聘请专业营销机构对大埔茶进行策划推介宣传,抓好西岩、飞天马、凯达3家龙头企业的茶文化品牌展示,打响“大埔乌龙茶”系列品牌。建立完善疫情预警预报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重视粮食生产,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做活健康产业。实施健康产业三年振兴发展规划,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重点扶持,大力发展长寿食品、保健食品、休闲疗养、生物制药、康复养生等健康产业。推进茶阳食品工业小区建设,积极发展食品工业,重点支持三河坝酒与大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做大做强酒业。鼓励和引导泉之乡矿泉等企业创品牌、争效益,做活水文章。抓好农产品交易市场规划建设,推进顺兴公司、衎衎实业蜜柚精深加工项目建设。确定十大长寿食品的统一标志,打响长寿食品品牌。大力发展小吃产业,制定大埔小吃行业标准,注册大埔小吃商标。完善大埔小吃文化城,力争建成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加快发展生物制药产业,积极推进衎衎实业王老吉灌装项目、五虎山药业增资扩产项目建设,鼓励银江绿仙、五虎山铁皮石斛等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休闲养生产业,完善瑞山、西岩山等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园,新建4个蜜柚示范园,建成2至3个休闲度假目的地和休闲观光农业基地。着力推进医疗卫生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

  加强农村工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市场为导向,全面铺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探索建立“土地银行”、农业产业投资基金会,盘活农村土地资源、金融要素,全面建成县镇村农村“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发挥农业协会作用,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新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队5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实施好“一事一议”项目,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强水库、山塘、农村饮水安全等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积极推进西河、百侯2镇村村通自来水示范点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移风易俗,培养良好道德风尚,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四、立足文化引领,做旺旅游产业

  积极实施文化强县战略,充分发挥大埔文化厚重的优势,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推动文化发展。推进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抓好龙潭寨广东文艺家采风创作基地建设,积极争取泰安楼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园、瑞山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高陂陶瓷文化产业园申报为省、市重点文化产业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县文化中心、翰林剧场等设施,加快推进“三多三促”农村文化俱乐部和104个村电子阅览室建设,新建5至10个社区文体中心。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开展“三下乡”活动,完成省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建设。做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申报评定一批国家和省市县文物保护单位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动工维修省级文保单位“通议第”和“通议大夫第”,新建立10个非遗传习所和20个非遗示范点。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抓好广电网络改革重组和电视台体制改革工作,力争完成县电影公司转制。

  做旺旅游产业。修编完善张弼士故居旅游区、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等景区旅游详规。围绕打造“三河-县城-百侯”文化旅游核心区、北部生态养生旅游片区、南部名村名人故居和陶瓷文化旅游片区、东西两翼延伸旅游片区,加快推进泰安楼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园陶瓷特产街和客家风情休闲街建设,进一步提升百侯名镇旅游区、西岩茶乡度假村、西河张弼士故居旅游区、青溪江畔人家休闲度假区、飞天马茶文化产业园等景区建设,力争瑞山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三河古城旅游区、坪山梯田旅游区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李光耀祖居旅游区、万福寺宗教文化旅游区、甜竹乡村生态旅游区评定为国家3A级景区。建成10个星级农家乐和10个特色风情客栈、特色民宿,推进15个乡村旅游富民工程项目建设。实行旅游产业市场化运作,加大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融合力度,引进旅游企业与我县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加强旅游景区的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开展“风情大埔”、“唱响大埔”、“柚蜜大埔”、“福寿大埔”等四大主题宣传,举办蜜柚名茶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注重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进行营销,带旺人气、带活市场。全年实现接待游客420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22.6亿元。

  五、立足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

  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统筹社会事业,更加关注关心民生福祉,用经济发展成果福泽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

  促进创业就业。落实创业促进就业扶持政策,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组织开展各类劳动力培训1.2万人次,新增省级创业孵化基地1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00人、城镇就业27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创业就业项目补贴标准,按3000元到30000元的标准补贴创业带动就业,按每人1万元的标准资助符合条件的初创业经营者素质提升。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保体系,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并轨,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及时有效预防和化解劳资纠纷。推广居家养老模式,鼓励社会化敬老院建设。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80元提高至100元;城镇和农村低保补助人均月补差水平从334元和148元分别提高至375元和173元;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提高到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孤儿集中供养水平从每月1150元提高到1240元,分散供养水平从每月700元提高到760元;残疾人生活津贴从每年600元提高到1200元,重残护理补贴从每年1200元提高到1800元。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130套,完成全县1821户农村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任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完成生态景观林带30公里、碳汇工程51750亩、新增生态公益林面积27万亩建设任务。完成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建立林业生态红线地理空间数据库。扎实开展南粤水更清行动,加强梅潭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制度,重拳防治大气污染,深入推进机动车尾气、油烟、噪声污染综合治理,开展“治超”、扬尘专项整治,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完成市下达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大力繁荣社会事业。抓好“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完成实验小学运动区、大埔中学综合楼和运动场建设,筹建虎山中学综合楼、华侨二中宿舍楼和大埔三小教学楼,改造提升家炳职校运动场。大力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成湖寮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改进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和农村卫生院医保报销额度。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扩建工程,筹建阳光康复医院,茶阳卫生院申报为中心卫生院。坚持人口均衡发展,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扎实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完成76个重点帮扶村、6332户贫困户2.4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巩固提升“平安大埔”成果,推进全县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立体式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夯实基层基础。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认真贯彻执行省信访条例,进一步完善网上信访平台建设,提高群众诉求及时就地办结率。整合各类应急资源,全面提升综合应急能力。重视做好老龄事业。完成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期阶段任务。成功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县。统筹推进国防建设、人防、气象、防灾减灾、宗教和政府法制、经协、机构编制、人事人才以及统计、方志、档案等各项工作上新水平。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今年我们将在实施好省、市民生实事的基础上,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着力办好以下十件民生实事。①改扩建大埔县人民医院。②完成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设施建设。③规划建设建筑垃圾弃土场项目。④迁建大埔县肉类联合加工厂。⑤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⑥解决城乡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⑦规划建设山丰水库。⑧规划建设实验小学运动场项目。⑨完善县城黎家坪片区市政工程配套设施。⑩规划建设高陂、茶阳中心镇污水处理厂。

  六、立足自身建设,打造法治政府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将以政府自身革命带动重要领域改革,坚持为民勤政、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

  强化改革意识,坚持为民勤政。突出重点领域改革,继续开展“微改革、微创新”,以改革创新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目录动态管理。扎实推进“两建”工作,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三证合一”,加快建设信息综合平台,强化后续监管。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编制和政府性债务管理体系,全面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采取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国企改革。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完成县、镇两级公务用车改革。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县直部门公开承诺制,提高执行力和办事效率。完善综合政务服务中心、网上办事大厅、镇(村、居)便民服务中心(站)和“12345”政府服务热线等平台建设,拓宽政府和社会的沟通渠道。以开源节流为着力点,抓好财政增收节支,集中财力保运转、保民生、保发展。大力弘扬实干精神,在推进工作、狠抓项目中鼓实劲、出实招、求实效。切实精简会议和文件,减少事务性活动,把精力集中到干实事上来。强化重点工作督查督办,严格落实“五个一”和“时间倒排、责任倒逼”机制。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做到矛盾面前不回避,敢抓敢管;困难面前不退缩,敢闯敢试;责任面前不推诿,敢做敢当。

  强化法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及省、市实施意见,扎实推进依法治县。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要求,以法治思维规范政府行为。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惩处行政执法中不作为、乱作为和失职渎职行为。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全面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大力推进“六五”普法和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完善决策机制,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好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和舆论监督。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行政问责,确保政令畅通。

  强化廉洁意识,坚持从严治政。以制度建设筑牢从政底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中央八项规定,坚持不懈抓好廉政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廉洁城乡”创建活动,推动全县廉洁文化基地建设。抓好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和违规请假、借调、发补贴等清理工作,规范干部人事管理。严控超预算追加支出,继续压减“三公”经费、会议费等一般性支出。深化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重点项目、重要资金、重大工程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持暗访、曝光、查处、追责“四管齐下”,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加强公务员教育培训和管理,建设一支勇担当、善作为的公务员队伍,努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大埔已经踏上全面加快振兴发展的新征程,实现美好的愿景,需要我们勇于担当、务实苦干。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抢抓机遇、奋勇拼搏,为加快大埔振兴发展而努力奋斗!
 
附件:1、2015年大埔县十件民生实事项目
   2、名词解释

附件1:
 
2015年大埔县十件民生实事项目
 
  1、改扩建大埔县人民医院。

  按照国家三甲医院标准规划设计扩建,改扩建工程占地总面积4.1万平方米,总投资1.68亿元,包括住院大楼、感染科大楼、医技楼、后勤楼、高压氧仓等5个新建项目,其中住院大楼、感染科大楼为首期工程,计划投资1.28亿元,预计于2016年竣工。建成后,将成为我市又一间标准高、功能全、流程佳、环境美的县级综合医院。

  2、完成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设施建设。

  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位于湖寮镇龙岗村牛肠汶山窝,目前,第一、二期工程已基本完成,但该场配套设施还不完善。为更好地发挥填埋场的作用,切实改善县城生产、生活环境,拟在原有基础上,投入400多万元完善该场的配套设施。工程主要包括进场道路水泥硬底化、购置配套设备、完善周围环境整治等。

  3、规划建设建筑垃圾弃土场项目。

  为规范建筑渣土的管理,满足我县在建工程建筑弃土的需求,计划选址在湖寮镇葵坑村兴建大埔县建筑垃圾弃土场,收纳在建工程建筑渣土,杜绝运输车辆满城跑、到处乱倒的现象。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600万元,分两期进行,首期计划投资1200万元。

  4、迁建大埔县肉类联合加工厂。

  该项目位于湖寮镇龙岗村其头咀交椅垸,建设用地面积28340平方米,总建设面积约6000平方米,计划投资8000万元,设计日单班屠宰生猪1000头。该项目拟于2015年3月开始施工,计划施工期1年,2016年3月投入使用。该项目建成投产后,生猪屠宰实现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无害化,从根本上提高我县肉联厂的经营管理水平。

  5、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计划投入资金3000万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合计2.5万多亩,涉及桃源、大东、大麻、银江、洲瑞等镇。

  6、解决城乡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

  一是着力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难问题:计划投入1500万元,在县城五虎山庄新开工建设8000平方米130套公共租赁住房;在未建设公租房的乡镇发放租赁补贴80户,每户1200元;分配入住已建成公共租赁住房100套(县城70套,茶阳30套)。二是实施好全县1821户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

  7、规划建设山丰水库。

  拟兴建的山丰水库位于县城西部湖寮镇山丰村,工程投资估算为9402万元,为集供水、防洪、灌溉、发电于一体的小(一)型水库。目前,山丰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省水利厅批复,立项请示已报省发改委。现已完成初步设计招投标工作,进入初步设计阶段。该工程争取于2015年冬季动工兴建,工期2年。

  8、规划建设实验小学运动场项目。

  实验小学运动场占地总面积约1.38万平方米,计划投入资金1000万元。设环型塑胶跑道1个、塑胶篮球场3个、塑胶羽毛球场4个、塑胶灯光篮球场(含看台)1个。工程计划于2015年3月动工,2015年9月份投入使用。

  9、完善县城黎家坪片区市政工程配套设施。

  完善县城黎家坪片区新黎路380米、侨中路568米和大兴大桥至宝安大桥约1200米市政工程配套设施。

  10、规划建设高陂、茶阳中心镇污水处理厂。

  高陂、茶阳2个中心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规划总投资6000万元,拟采取PPP模式(公共私营合作制)建设。
 

附件2:
   
 
  1、三大抓手: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2、“五个一”工作机制:即我县重点项目建设实行的“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工作机制。
  3、五业:指电业、瓷业、矿业、药业、食品工业。
  4、两园五小区:“两园”指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和三河电力能源产业园,“五小区”指县城科技工业小区、桃源陶瓷工业小区、枫朗矿业建材小区、茶阳食品工业小区和大麻生物制药小区。
  5、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省委、省政府充分发挥广东乡贤众多的优势,积极倡导推动的一项招商引资举措。
  6、六乱:乱停放、乱摆卖、乱搭建、乱张贴、乱涂画、乱拉挂。
  7、两违:指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
  8、扶贫开发“双到”:扶贫工作规划到户、责任到人。
  9、文艺三下乡: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
  10、“五个一”医疗设备:指一辆救护车(含车载设备)、一台全自动生化仪、一台500毫安X光机(中心乡镇卫生院配置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一部黑白B超(中心镇卫生院配置彩超)、一台心电图仪。
  11、新常态: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新常态主要特点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2、“三旧”改造:对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的改造。
  13、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4、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简称。
  15、三资:指农村集体经济中的资金、资产、资源。
  16、一事一议:指在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本村内兴办农田水利建设、植树造林、修建和维护村级道路等公益事业所需的资金和劳力,由本村村民民主讨论决定。
  17、三多三促:“三多”指多形态文化、多功能利用和多元化投资,“三促”指促进古民居保护、促进文化旅游和促进社会建设。
  18、两建: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体系。
  19、三证合一:指将市场主体设立登记时,原需办理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合为一证。
 
                                            大会秘书处
                                            201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