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埔县青溪镇的一间间烤烟房里一派繁忙景象,运输车辆往来穿梭。
据悉,作为有着多年烤烟种植传统的烟区镇,青溪镇今年烤烟种植面积达1050亩,目前已进入收购旺季。“今年收购计划2900担,虽然实际收购量还未最终确定,但从目前烟叶长势和采收进度看,预计能够超额完成任务。”镇烟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全镇正集中人力物力,确保烟农“种得好、卖得顺”。
近年来,青溪镇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集约流转盘活撂荒土地约150亩,大力推广“烟稻轮作”模式:上季种烟,下季种稻,既能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又能通过作物轮作改善土壤结构,实现“烟粮双收”良好局面。
产业升级离不开科技赋能。在大埔县烟草专卖局的指导下,青溪镇打出“科技组合拳”:引进“翠碧1号”优质烤烟新品种,推广“平衡施肥、绿色防控、高可用性上部叶开发”等标准化种植技术;联合科研机构、高校等开展生物科技肥料试验,减少化肥使用量的同时提升烟叶品质;投入资金完善农田水利灌溉、机耕路和电烤房改造等基础设施,让“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向“科技赋能”的现代农业转型。目前,全镇烤烟产量预计较上年增长8%,上等烟比例达72%,烤烟产值有望突破500万元。
为进一步放大产业效益,青溪镇正着力打造“梅州大埔优质生态特色烟叶生产技术示范区”。通过整合政策资源,吸引种粮种烟大户入驻,推动土地、技术、资金等要素向示范区集聚。“我们不仅要种出好烟叶,更要种出生态烟、品牌烟。”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示范区面积900亩,村民除了土地流转租金,还可通过务工获取薪金,实现“离土不离乡”就业,切实带动8个行政村、50户烟农及近百名村民增收。
接下来,青溪将持续深化“烟稻轮作”模式,依托示范区建设,计划明年烤烟种植面积扩大至1200亩以上,进一步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烟粮产业向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为“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注入强劲动能。
南方+记者 陈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