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梅州市大埔县司法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422007217683J/2025-00033 分类: 按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梅州市大埔县司法局 成文日期: 2025-05-29
名称: 大埔县司法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八条举措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5-30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大埔县司法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八条举措

发布日期:2025-05-30  浏览次数:-

  为推动县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大埔县司法局推出八项举措,从制度优化、执法规范、矛盾化解、普法宣传、服务升级等多维度精准发力,构建起 “事前预防 — 事中监管 — 事后救济” 的全链条法治保障体系,切实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提供坚实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一、完善合法性审查与备案制度,建立涉企政策评估机制。优化涉企及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与备案监督机制,对涉及市场主体经营活动的政策措施建立审查优先通道,实现材料提交即受理、即时进入研判程序。落实“起草部门初审+司法局复审”的“双审制”,确保政策公平透明。定期审查涉及市场准入、产业政策等规范性文件,清理含有歧视性条款或不合理限制的文件,建立“应审必审”机制。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及时调整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条款。

  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执法公信力。推动全县行政执法机关全面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强制),深化执法“观察期”和减免责清单制度,厘清违法界限,防止和克服“简单粗暴、一刀切”的行政执法行为。探索推进企业“安静生产期”,深化“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机制,推行涉企行政检查“亮码入企”,定期进行抽查监督,深化指导服务。联动畅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企业服务专员等渠道涉企诉求线索收集,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制度,邀请企业代表担任行政执法特邀监督员。加大对重点领域涉企专项法治督察及执法案卷评查,规范执法流程,提升执法水平。

  三、优化行政复议职能,实质化解行政争议。构建“线上+线下+自助”立体化申请网络,加强基层司法所行政复议便企服务点作用。开通企业维权绿色通道,对企业申请推行“容缺受理+一次性告知”机制,确保涉企争议“畅收快办”。对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案件实行“快审快结”,重大案件建立调度会商机制。贯彻“能调尽调”原则,建立“案前调解-案中协商-案后回访”全周期调解体系。建立“纠错一案、规范一片”机制,将行政复议决定纳入年度执法培训案例库,提升执法人员法治意识。

  四、深化法律服务供给,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深化“百所联百会”工作机制,以律师、村(社区)法律顾问、公证员、人民调解员为主要成员,成立企业法律服务团,联合工商联、园区办、行业协会成立“企业法治体检中心”,为重点企业开展全面“法治体检”,重点排查企业合同、劳动用工等高频风险领域,提供法律咨询、权益保护等服务。设立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站,解决企业涉外法律问题。

  五、优化公证服务模式,增强企业获得感。建立“一次性告知清单”,首次咨询即提供完整材料指引,避免企业重复跑腿,为民营企业提供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容缺服务,简化民企申办公证的流程。对涉企公证工作实施“回访”制度,复盘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优化改进。

  六、实化法律援助衔接措施,助力高质量发展。依托覆盖城乡的法律援助工作站网络,聚焦中小微企业困难职工群体在欠薪维权、工伤赔偿等领域的急难诉求,对符合条件人员免予经济状况审查,开通绿色专项通道,实行“优先接待、优先审查、优先指派”服务模式。承诺申请材料当日完成初审、3个工作日内完成律师匹配并启动案件代理程序,对行动不便职工提供预约上门办理服务,以需求为导向优化服务体验。

  七、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增强企业信心。加强劳动人事争议纠纷一站式调解工作,吸纳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参与涉企纠纷调解,建立“调解优先、诉讼断后”机制,建立涉企纠纷优先调解机制,通过非诉方式快速化解争议,减少企业诉讼成本。联合县总工会、人社局、法院组建“法治护航企业”服务队,建立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机制,针对欠薪、工伤、劳动合同解除等多发领域开展专项排查,从源头减少争议发生,实现“纠纷化解在一线、法治意识入人心”的治理目标。

  八、完善涉企法规宣传体系,提升普法质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梅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核心法规纳入普法责任清单,编发《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手册》。组织“八五”普法讲师团、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志愿者队伍,通过案例解读、政策宣讲会等形式普及法律风险防范知识,推行“订单式普法”,针对企业需求定制普法内容,推动企业主强化法治思维,提升合规决策与风险防控能力,深化职工法律知识学习,增强依法维权意识,共同营造遵纪守法、和谐稳定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