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2月大埔县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大埔县人民政府  时间:2019-02-26 08:43:21  浏览次数:-
【打印】 字号: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9年2月22日在大埔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大埔县县长  熊锋松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以及县委的决策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实业富县、文旅兴县”发展思路,坚持生态优先,突出人文引领,推动绿色发展,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全县生产总值84.69亿元,比增2.3%,增幅排在全市第四;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9.9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99亿元、贸易进出口总额16.76亿元,分别比增13.4%、9.8%和18%,分别排在全市第二、第二和第一。
  一、经济质量进一步提升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围绕打基础、利长远,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500亩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县城工业小区首期790亩建设用地平整工程基本完成。推进骨干企业“上规、上亿、上市”,新增规上企业9家,新培育上亿元企业2家,吉玉陶瓷成功在“新三板”挂牌。推进陶瓷、电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陶瓷销售收入17.02亿元、税收1.02亿元;电力产业税收1.3亿元。全县工业总产值66.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9.76亿元。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全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2个,计划投资总额98.9亿元。
  现代农业好中增效。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建立富硒蜜柚基地17个、富硒茶叶基地10个,全县蜜柚种植面积达22万多亩、茶叶10.8万亩,产值分别达12.28亿元和7.72亿元。新增省市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5家、家庭农场30家。大埔县被授予“全国柑橘产业30强县(市)”称号,入选2018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成功创建省级蜜柚现代农业产业园,西岩茶场、双髻山蜜柚公园分别获得“广东十大最美茶园”和“广东十大最美果园”称号。全县农业增加值21.4亿元,比增5.2%。
  文旅产业日趋繁荣。县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建成98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新建17个“三多三促”农村文化俱乐部,“西河漳溪墟扫街灯”入选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百侯镇侯南村、三河镇汇城村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建设,湖寮河头等18个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百侯侯北村入选第六批广东省古村落名单。加快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完成《大埔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编制。优化升级“八一”起义军南下广东梅州、大埔和中央红色交通线2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打造三河坝至饶平麒麟岭和阴那山2条古驿道线路。瑞山生态旅游度假村开业运营。推进旅游大数据库建设,建立大埔县旅游大数据平台。全县接待游客652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37.76亿元,分别比增9.83%和11.55%,荣登2018“锦绣中国榜”,被评选为“新时代•中国最佳生态康养旅游名县”。
  二、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机构改革工作扎实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修订权责清单,取消13项涉企涉民证明事项。推行项目并联审批、在线审批,大幅提高审批效率。落实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县级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有序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新增市场主体4437户,比增48.9%。656项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同比压缩58%,县民政、社保部门11个公共服务事项业务专用章下放至各镇(场),设置县业务流转中心并建立“村-镇-中心-单位”双向互联互通的物料流转模式,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47个部门、830项办理事项进驻县政务服务网,网上申请事项办结率98%。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星创天地”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广东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全年专利申请量312件、授权量165件,7家企业被认定为第一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西河镇被认定为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力以赴推进92项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80.09亿元。大潮高速公路(含大漳支线)完成投资19.33亿元,征地任务全面完成。新改建或路面改造国省道82公里、县乡道177公里,完成418公里乡道安全防护工程、50公里窄路基路面扩宽改造工程和60公里新农村公路硬化建设。完成长治至太宁段、三层岭至原华侨中学段路面改造工程和大麻镇中心大道建设,县城过境公路、湖寮至高陂连接线、三河至大麻段路面改造、湖寮至枫朗公路改建等项目扎实推进,动工建设银江坑口至高陂公路改建工程和S221、S332线生命防护工程。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完成一期建设,二期全面铺开,全年完成投资7.3亿元。投入2.8亿元推进重点水利项目建设,治理山区中小河流2宗23.4公里,基本完成43宗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山丰水库和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投入1.03亿元推进电网建设,110千伏茶阳翰林变电站建成运行,改造供电线路258.4千米。
  三、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
  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茶阳中心镇总体规划修编,以及剩余6个镇总体规划和剩余46条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抓好“创文创卫”工作,顺利通过省文明城市复评验收,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取得初步成效。完成老城区“九街一场”综合提升改造工程,规划建设2个临时市场,提升改造城区14座公厕、4个农贸市场。碧桂园、奥园城市综合体、城东“三旧”改造等10多个亿元以上项目扎实推进。投入4.09亿元推进大麻、高陂、茶阳中心镇“六个一”项目建设。抓好三河红色小城镇、百侯历史文化小城镇和高陂青花瓷小镇规划建设,其中高陂青花瓷小镇被列入市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对象。
  乡村魅力日益彰显。出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支持乡村振兴。投入1.45亿元,完成西河镇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美丽梅州•美好家园”城乡环境大提升行动,全县245个行政村60%以上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57个省定贫困村建成干净整洁村。制订实施竞选示范村工作方案,通过比赛的方式,确定10条村为新农村示范先行村。
  生态保护持续加强。制订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和净土防御战。24宗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33宗省环保督察交办案件全部办结。全县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5%,46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任务,环境保护责任考核成绩排在全市前列。全面推行河长制,压实县、镇、村三级河长责任。梅江大麻镇蓬辣断面和梅潭河湖寮镇(三黎)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全面完成。生态红线划定和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基本完成。成功创建青溪广东省森林小镇,基本完成阴那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五虎山省级森林公园总规编制,完成碳汇造林1.49万亩,森林覆盖率77.95%。
  四、民生福祉进一步增进
  社会保障不断提升。全县八成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93元,比增8.5%,增速排在全市第三。十件民生实事年度目标任务基本完成。提高了城乡低保人均补差、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水平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城乡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救助比例达到8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226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160人,促进创业352人,劳动力技能晋升补贴822人,创业培训2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9%以内。完成670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发放租赁补贴130户,完成437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脱贫攻坚精准发力。围绕脱贫攻坚“八项工程”和贫困户脱贫“八有”标准,聚焦“精准”两字,下足“绣花”功夫,举全县之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脱贫基础更加稳固。以产业开发和社会保障为引擎,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多法)等精准扶贫措施,坚决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2016—2018年全县累计筹集扶贫资金5.66亿元,实施到村项目2281个,到户项目90611个,4782户贫困户10207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成立大埔县教育发展基金会,募捐资金2.2亿元。全面实施镇中心以上学校校园网提速工程,完成大埔三小教学楼1号楼、家炳职校学生宿舍楼和大麻中小综合楼建设。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虎山中学高考成绩位居全市十所示范性高中第四,1人被北京大学录取。投入6.1亿元推进卫生强县创建工作,县人民医院改扩建一期工程全面完成、二期工程扎实推进,县中医医院迁建、县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县慢性病防治院门诊楼和120急救指挥中心综合楼新建项目装修工程基本完成,青溪、百侯等11间镇卫生院通过两基示范镇验收,大埔县妇幼保健院被评定为全市首家二甲妇幼保健院。县社科联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社科工作先进单位”,三河坝战役纪念园被评为“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和“广东省国防教育基地”。积极开展振兴足球、南粤古驿道红色之旅徒步、全民健身等活动,完成城东居委滨江社区体育公园和57个省定贫困村“8件套”健身路径建设。深入推进平安大埔、法治大埔建设,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居全省首位。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进一步健全,调解成功率达99%,西河司法所被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兵员征集和双拥等工作扎实推进。新闻出版、工会、妇女儿童、老龄、慈善等事业取得新进步,物价、外事侨务、机构编制、人事人才、供销合作、住房公积金管理、打私、打假、应急、经协、档案、方志、宗教、气象等工作取得新突破。
  五、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促进全县政府系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大力推进政府系统各方面建设。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并向其报告工作,坚持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7件、政协委员提案53件,办复率达100%。广泛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基本完成年初县政府向社会承诺的190项主要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严厉整治“四风”,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进一步健全,“七五”普法工作扎实推进。抓好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审计监督。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原则和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主动性和积极性。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发展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空前加大。我们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努力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我们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恶劣影响,对曾志权案进行反思、认识、汲取教训、引以为戒,完成中央和省委巡视以及省审计整改任务,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我们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一批涉黑恶团伙,为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民生改善扫除了障碍。我们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大埔分会场活动、大埔县招商大会、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三河坝战役精神研讨会、中央红色交通线学术研讨会以及“讲好红色故事·助推绿色发展”演讲比赛、“迎新年·颂党恩·展新貌”大合唱等,讲述了大埔好故事、传播了大埔好声音、树立了大埔好形象、传递了大埔正能量,提振了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凝聚了全县上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坚持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把广大民营企业家当自己人,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在亲清政商关系下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增强了广大企业家的发展信心。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工作,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广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埔人民解放军、武警消防人员和省市驻埔单位,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大埔发展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财政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突显;交通区位条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缺少出省出海快捷通道,县内公路等级比较低;工业生产形势严峻,园区作用还未得到真正发挥;人才总量不足,高素质人才引进难的问题仍然未得到有效解决;少数政府工作人员推进改革的锐气、魄力不够,干事创业的激情、闯劲不足,抓经济工作的能力、水平不高,等等。我们将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举措加以解决。
2019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但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和原中央苏区扶持政策的深入实施,为经济稳中向好、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加快发展、深化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推进“1+1+9”工作部署,构建区域协调新机制。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了推动“六争六补”,构建“五星争辉”,打造“三宜”城市范例的部署。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深刻阐述了“456”要求,作出了打造梅州康养文旅融合之星、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县的工作部署,为我县改革发展、“换道超车”提供了路线图和施工图。我们要抓住重要机遇窗口期,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变压力为动力,积极主动作为,扎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坚定不移走好走实绿色发展之路,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尤其是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战略要求和“1+1+9”总体部署,围绕市委构建五星争辉区域发展新格局、打造三宜城市范例的要求,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实业富县、文旅兴县发展思路,坚持生态优先,突出人文引领,推动绿色发展,补齐四个短板,发展五大产业,聚焦六项争先,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力打造梅州康养文旅融合之星、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5.5%,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完成省下达能耗双控目标,全县市级以上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8%以上。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抓环境、促投资,持续增强发展后劲
  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以项目建设促投资,以改革开放优环境,着力补齐发展环境短板。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大干快上建项目。坚持以优质项目比能力、以有效投资论英雄,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以赴推进总投资408.14亿元、年度投资计划93.47亿元的121项重点项目建设。下大力气补齐交通设施短板,加快推进大潮高速公路(含大漳支线)建设,确保2020年上半年建成通车;全力争取大丰华高速公路大埔至丰顺段、大埔至潮州港疏港铁路项目早日动工建设;积极跟进平蕉大高速和梅漳高铁项目,争取早日列入规划建设;全面完成璜腾坑至高道联络线、璜腾坑至大安段二级公路、高陂赤山至留田段过境公路改建、X946线西河漳溪至福建下洋段路面改造、湖寮镇密坑大桥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县城过境公路、S227线枫朗至高陂段、S222线银江坑口至高陂段公路改建工程,抓好东向湖寮至枫朗、南向湖寮至高陂、西向三河至大麻、北向湖寮至茶阳等四大出口公路建设,推进大麻至高陂、高陂至丰顺等干线公路和大麻镇莲塘大桥建设,动工建设枫朗镇调和至西岩山、双坑至双髻山、瑞山至党溪等旅游产业公路以及高陂水利枢纽工程河口至裕洲段库周公路改建、S227线三河至松口段改造、S221线枫朗至梅溪灾毁路面改造、S332线茶阳至青溪段和S333线光德至饶平段路面改造工程。加快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征地拆迁进度,全面完成库区土地征收、房屋拆迁任务和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总投资1.9亿元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直补到人和移民村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完成14个镇20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动工建设梅潭河湖寮镇岭下段、小靖河二期丰溪溪上村段、富溪水等3宗共23.5公里治理工程,加快推进13宗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完成山丰水库建设,争取动工建设高陂防洪堤。主动作为争项目。积极研究、实时跟进、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资金投向和扶持动态,大胆谋划、包装、储备、申报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低碳工业、全域旅游、农田水利、扶贫开发和生态环保项目,积极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以大项目拉动大埔经济大发展、快发展。创新机制促项目。强化项目协调服务和督查督办,积极破解项目审批、征地拆迁、资金筹措、用地保障等难题,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落地、落实、见效。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充分释放市场潜力和社会活力,补齐发展环境短板。落实好省市机构改革工作要求,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落实改革方案。全面推开县级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现政事分开。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简政放权,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打造一网通办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完善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大力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建成覆盖全县的网上办事大厅统一申办受理平台。加大政务服务事项向基层下放延伸力度,解决群众就近办事需求。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完善并联审批和外经贸业务审批服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力实施“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积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在农产品供给、休闲旅游等方面主动参与大湾区产业分工合作。落实省“外资十条”“稳外贸九条”,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鼓励支持陶瓷产品、特色农产品等货物“走出去”,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大力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积极“请进来、走出去”,力争新引进10家以上企业落户大埔。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认真落实省“科技创新十二条”,加大企业创新普惠性支持力度。围绕五大产业和重点领域,支持龙头企业、陶研所等开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大力培育创新主体,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20%。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支持企业培育和引进省级以上工程中心、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孵化器、公共科技平台。加快与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合作项目建设,推动科技力量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落实市“人才新政20条”,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推进“柔性引才”,吸引创新团队进驻,为各类创新人才干事创业提供优质服务。
  二、抓提质、促增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做好培育增量、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文章,持续推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转化,加快构建绿色产业发展体系。
  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强蜜柚、茶叶两大农业支柱产业,加快建设省级蜜柚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取入园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全力创建国家级蜜柚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茶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大埔蜜柚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积极组织参加全国茶博会,充分展示大埔茶叶和柚果产品;到北京举办梅州大埔名优农产品展销推介会,让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大力发展蜜柚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5家、县级7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家庭农场10家以上。坚持“农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深入实施“企业品牌+区域品牌+长寿品牌”三位一体差异化农业品牌战略,积极申报“大埔蜜柚”“大埔乌龙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以市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建设中药材基地为契机,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健康湾区优质生活圈,制订全县大健康发展规划,加快发展健康幸福产业。依托新县中医医院,整合大埔农品、大埔山品、大埔硒品等资源,规划建设占地1万亩的中医健康养生产业园。发挥生态、长寿、富硒等优势,规划建设一批富硒稻米、富硒茶叶、富硒水果等长寿食品基地。大力开发森林康养、中医保健、药膳美食等特色养生项目,鼓励和支持企业投资建设一批集居家生活、医疗养护、文娱健身等为一体的智慧化、高品质医养社区。着力打造福寿文化,确保成功创建世界长寿乡。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步伐。推动“文化+”新兴文化业态发展,争取高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认定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按照“在创建红色党建品牌上争先”要求,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快大埔县委党校新校区建设,优化提升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工委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扎实推进三河镇旧寨村、枫朗镇大埔角村、茶阳镇太宁村3个“红色村”示范点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三河红色小城镇、高陂青花瓷小镇、百侯历史文化小城镇,高标准规划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库区旅游风景区。抓好西岩山万亩茶园和双髻山蜜柚公园等农业休闲体验观光景区建设,打造农旅融合综合体。进一步推进A级景区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驿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建立诚信服务质量体系,制定旅行社、酒店、农家乐等旅游企业评级、评选和奖励办法,力争发展2-3家特色民宿、5家以上星级农家乐。实施“客家菜师傅工程”,推动大埔小吃冲出围龙、走向全国,全力引客入埔、引企入埔。强化宣传推介,进一步擦亮“客家香格里拉•文化大埔”品牌,力争接待游客和旅游经济收入分别增长7.9%和10%以上。
  大力发展陶瓷电力产业。全面落实省、市“实体经济十条”等政策,修订实施进一步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办法,设立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专项资金。着力补齐发展平台短板,抓好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确保成功认定为省级高新区,争取建成投产一批项目、新引进一批企业进园开工建设。推进县城工业小区基础设施及100亩拓展工程建设,争取引进1到2家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效益企业进驻工业小区,确保享受省级产业转移政策。鼓励和引导乡贤企业投资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绿色化改造,全面落实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事后奖补政策,扶持骨干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自主核心技术研发,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区域品牌优势的龙头企业。制定出台更加精准的扶持政策,力促陶瓷等传统产业加快提质升级。实施名标、名牌战略工程,引导和鼓励陶瓷企业制定产业联盟标准,统一使用“大埔青花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高陂陶瓷”注册商标。认真实施骨干企业培育计划,力争新增规上企业3—4家。支持玉丰公司延链扩产,加快建设欣红公司5G通讯新材料等项目。全力帮助大埔电厂实现达产目标,年内完成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电站设备安装。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积极培育发展生物制药、稀土新材料、精密制造、电子信息、文化创意、健康休闲、食品养生、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实施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现镇级电商服务中心全覆盖,鼓励支持更多农产品经营主体入驻“淘宝•特色中国•广东馆”、大客汇乡城品及其他电商平台。以产业园、工业小区为载体,定向招商、聚焦发力,全力引进1至2家行业龙头企业。
  三、抓统筹、促融合,推进城乡同步发展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下力气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让城乡发展更加协调,让环境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围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争先”目标,深入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打造最美乡村,留住最美乡愁。坚持“绿色、生态、有机”的方向,设立扶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快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推进农村产业振兴。以举办乡村复兴论坛•大埔峰会为契机,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开展垃圾、污水、厕所、村道、住房和村庄环境6大整治行动,建设梅大高速东延线20公里提升工程。坚持落实资金竞争机制,持续开展示范先行村竞选活动。全面完成245个行政村“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全县第一、二轮帮扶的178个村全面建成干净整洁村。全力争创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县,争取打造示范村3个、示范镇1个。深入开展“五大行动”,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完善乡土人才培养和人才回流机制,鼓励外出乡贤、离退休人员、专家学者、技能人才下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广大群众自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形成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使乡村既有“颜值”更有“气质”。扎实推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农村“三变”、涉农资金整合、农村项目审批管理等重点领域改革,着力解决制约“三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稳定粮食生产,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着力打造秀美城镇。围绕市委“大埔县要向西发展”的要求,按照“东延西进南改北拓中提质”总体布局,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多规合一”。抓好《大埔县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修编和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编制,优化万川新城、黎家坪新区控制性详规。加快特色小(城)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完善67条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抓好城东、城西“三旧”改造、奥园广场城市综合体等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动工建设西环路等9条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和内环东路路网工程。规划建设智能停车场,缓解县城老城区停车难问题。积极谋划第二自来水厂、第二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完成县城老城区虎山路、万川路等沿途巷道供水支管修缮工程。抓好南粤古驿道大埔段保护利用工作。创新城市管理“721”工作模式,依法整治“六乱”行为,以“零容忍”态度高压打击“两违”,巩固“创文创卫”成果。全面完成11个镇级垃圾填埋场的整治任务。加快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建设。按照“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生活垃圾压缩减量化处理后转运至市垃圾焚烧厂焚烧处理。扩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范围,将县城环城大道、虎源路、翰林华府和黎家坪片区的环卫工作推向市场化。加快构建“一主三附”发展格局,以中心镇“六个一”建设为抓手,把高陂镇打造成“南部经济中心、交通中心和青花瓷特色小镇”、大麻镇打造成西部商贸集散地和乡村旅游重镇、茶阳镇打造成北部商贸集散地和人文旅游重镇。
  四、抓生态、促三宜,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以更高站位、更严标准、更大力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争先,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县打下坚实基础,为梅州建设“三宜”城市范例作出大埔贡献。
  筑牢生态防线。深入实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确保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和市级以上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比例在市下达考核指标内,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完成县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环境违法违规问题清理整治。深入落实“水十条”“南粤水更清”“南粤河更美”行动计划和“河长制”要求。完成全县“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综合整治工作。建立县镇村露天焚烧网格化监管机制,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加强工地和运输扬尘管理、烟花爆竹燃放管控,确保县城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8%以上。重新划定禁养区,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遏制农业源污染。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监管。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分类回收。
  加强生态建设。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县建制镇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确保全县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实施县城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动工建设县城第二水质净化所。推进环境监察能力标准化建设。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推进西河镇岩上片9560亩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青溪镇1.21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大力实施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抓好国家森林城市和森林小镇创建工作。严厉打击违法占用林地行为,严抓森林防火工作。
  提升生态效益。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大力发展低碳环保产业,鼓励具有竞争力的节能环保品牌和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推进省级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升级,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鼓励引导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积极争取生态补偿,探索推进碳汇交易,增加生态资源直接收益。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促进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让勤俭节约、低碳绿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新风尚。
  五、抓民生、促共享,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二是扶持创业就业。三是促进教育更加公平均衡。四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五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六是关爱特殊群体。七是完善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八是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九是保障公共安全。十是加大政务便民服务力度。
  加强社会保障。坚持就业优先,加强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服务,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做好困难人员托底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扎实推进社会保险改革,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缴费率,推进医保支付制度、社保精准扶贫等改革。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和医疗救助标准,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的关爱服务。
  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建立“1+N”行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认真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突出产业扶贫,完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扶贫项目。实施贫困人口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多渠道开发就近就地就业岗位。实施扶志扶智工程,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基本技能,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推进一对一结对帮扶。继续做好教育、医疗、住房等保障性扶贫,健全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的长效机制。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压实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健全考核激励、责任追究机制,确保扶贫开发工作争先进位。
  推进平安之乡建设。制定实施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之乡”行动方案,打造名副其实的“平安之乡”,在营造社会治理新格局上争先。深入开展维护政治安全8个专项行动,做好敏感时期维稳安保工作,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抓好社会矛盾大化解8个专项行动,有效管控社会风险隐患。推进平安大埔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学习借鉴“枫桥经验”,丰富和完善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一体”的治理体系,打造“一长廊两基地”。完善“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妥善解决群众信访诉求。推进社会治安防控“铸盾”行动以及“雪亮工程”建设。加强派出所基层基础建设。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加快学校扩容提质,促进各类教育、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振兴。抓好大埔三小扩建和虎山中学两翼改建工程,动工建设西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陂第二小学。完善教师管理机制,推进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和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实施“一校一品”工程,办好虎山中学示范性高中、办大田家炳高级职业学校。发挥县教育发展基金作用,加大奖教奖学力度,培育名校长、名教师队伍。推进健康大埔建设,加快县人民医院二期建设,确保县中医医院迁建、县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工程、县慢性病防治院门诊楼和精神科住院大楼建成投入使用。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建设县第二人民医院(高陂中心卫生院),抓好茶阳、西河、光德镇卫生院迁建工程和青溪等7个镇卫生院保障房建设,提高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以创建卫生强县为抓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妇幼健康和计生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围绕“在文化建设上争先”目标,加快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一套规范化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和运行机制,争取“三河坝战役纪念碑”等7处文物申报为国保单位,打造文化强县,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县城。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和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统筹推动国防建设、人防、双拥、外事侨务、对台、体育、妇女儿童、宗教和政府法制、经协、机构编制、人事人才以及统计、方志、打私、打假等各项工作上新水平。
  六、抓作风、促落实,致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为政之要,贵在落实、重在实干。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和创造力,努力建设忠诚担当、廉洁高效、勤政务实政府。
  坚持政治引领,打造忠诚政府。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强学习培训,着力提升政府各级干部“八个本领”。推进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专题教育,深入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进一步教育引导政府工作人员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认真落实人大决议,办理好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面深化依法治县,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广泛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持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的作用,全力推进行政决策的法治化、科学化和民主化。
  坚持勤勉高效,打造有为政府。把2019年定为“转作风、抓落实”之年。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力争把每一项工作做实,将每一个难题攻克,用工作体现忠诚老实,用发展体现担当责任,用解决问题体现落实成效。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改革精神和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工作劲头,坚持“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和“官不避事、事不避难”,提高政府执行力。畅通联系群众渠道,整治庸政懒政和不作为、乱作为。大力倡导主动作为的工作作风,落实好容错纠错机制和正向激励机制,为担当者担当、对负责者负责、给干事者撑腰。
  坚持廉洁本色,打造廉洁政府。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持续整治“四风”。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厉行节约,除重点领域支出及刚性必保支出外,对因公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培训、差旅等一般性支出,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牢牢守住政府债务限额要求,积极争取中央和省新增政府债券资金,大力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保障公共财政资金使用安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各位代表!梦想照亮前方,奋斗赢得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县委各项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扎实苦干,以新思想新理念、新时代新干劲、新担当新作为追寻大埔人的绿色发展之梦,为打造梅州康养文旅融合之星、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县而不懈奋斗!

  附件1
 
2019年县十件民生实事
 
  2019年,县政府按照“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的原则,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一、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148元提高到170元。城镇、农村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分别从每月503元、228元提高到554元、251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且不低于当地现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确定。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水平,分别从每人每月1560元和950元提高到1685元和1025元。城乡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基本医疗救助比例达到80%以上。
  二、扶持创业就业。为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最高30万元、最长3年的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培养“客家菜师傅”100名。实施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对按规定参加职业技能晋升培训、法定劳动年龄内的省内外城乡劳动者发放补贴800人次。将生活困难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标准从每人1500元提高到2000元。工伤保险在全面实施浮动费率的基础上,阶段性下调缴费费率,全县平均费率再下降30%。
  三、促进教育更加公平均衡。建立学前教育、公办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及逐步增长机制,公办幼儿园年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300元,对符合条件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参照给予补助;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500元。继续落实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不低于每生每年1150元,初中不低于每生每年1950元,中等职业教育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3000元(不含免学费补助)。抓好大埔三小扩建、虎山中学两翼改建和教师发展中心综合楼建设,动工建设西岭九年一贯制学校、高陂第二小学。
  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年度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从10万元提高到11万元,补充险最高支付限额从28万元提高到30万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从0.8万元降为0.7万元、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从16万元提高到20万元。实行困难群众市内就医“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实行省内异地就医“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直接结算。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分娩补助标准,顺产补助从1000元提高到1300元、剖宫产补助从1300元提高到1500元。培训全科医生20名、产科医生(含助产士)5名、儿科医生2名,招收订单定向医学生15名,为57个贫困村卫生站配备8类健康监测仪器设备包。
  五、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施1个文物保护利用项目。推进农村文化俱乐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镇文体广场示范点、公共数字文化云平台建设。举办“百姓舞台大家乐”“客家香格里拉——文化大埔周六文艺晚会”“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19客家文化(非遗)艺术周”等大型非遗传播和文化惠民活动。
  六、关爱特殊群体。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157.5元、210元提高到165元、220元。为重度残疾人、精神和智力残疾人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标准,从每人每月10元提高到20元。完成136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居家无障碍改造任务。完善县、镇、村三级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建设。
  七、完善城区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改造县城西环路、城北路、城东路、青梅路、新梅路、新城路、沿河路、文明路、财政路等九条市政道路,扩宽面积约1.18万平方米,增加600个停车位。推进县城内环东路建设。完成山丰水库及其备用水源引水管道提升改造工程建设。完成县城老城区虎山路、万川路等沿途巷道供水支管修缮工程。对市政桥梁进行专项检测,建立“一桥一档”和城市桥梁信息管理系统。新建和提升改造城市公厕5座,新建旅游厕所5座。建设虎源路应急避险场所。
  八、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新建和提升改造乡村公厕96座,农村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到98.5%。建设临水临崖、急弯陡坡和安全事故多发路段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约1271公里,推进约200公里的“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57个省定贫困村村道路面硬化约50公里。优先做好连接现代农业产业园、历史文化古村落、南粤古驿道沿线、3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等道路的改扩建。支持8个农业特色专业村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提高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每亩补偿标准。建设15个镇级和180个村级电商服务和物流站点。
  九、保障公共安全。完成不少于1355批次食品抽检任务,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年每千人3.5批次;在全面开展监督抽检的基础上,对不少于12家的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展以蔬菜类、水产品类和肉类为主的快速检测,及时公示快检信息,不合格产品处置率100%,全年快检不少于13600批次;县内生产的基本药物品种抽检覆盖率达到100%。建设“智慧新警务”“猎鹰”系统。争取15个派出所和2辆移动警务车开通“一窗通办”服务。
  十、加大政务便民服务力度。推动我县更多特色民生服务事项进驻“粤省事•梅州”移动政务服务平台,优化平台已上线服务事项业务流程,实现群众填写表格、提交材料、跑动次数减少50%以上,已上线服务事项“零跑动”事项超过80%。依托“粤省事•梅州”平台支撑,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100%覆盖。
 
  附件2
 
 
  1、新三板:指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主要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服务,境内符合条件的股份公司可通过主办券商申请在该系统挂牌,公开转让股份,进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资产重组等。
  2、三多三促:“三多”指多形态文化、多功能利用和多元化投资,“三促”指促进古民居保护、促进文化旅游和促进社会建设。
  3三旧改造:对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的改造。
  4、六个一:即一个可以落地的城镇规划、一片储备用地、一个有质量的住宅小区、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一条商业街、一个政府服务节点。
  5、三清三拆三整治:“三清”,即清理村巷道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三拆”,即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等;“三整治”,即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水体污染。
  6、河长制:指政府主导、水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河道长效管护机制,主要维持中小河流的自然形态,保护河流原有的生态系统,体现生态治河理念,确保发挥长久效益;改善并保护好中小河流的水质,保障好基层群众的饮水安全。
  7、八项工程:指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农村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八项扶贫工程。
  8八有标准:指有安全住房、有安全饮用水、有电用、有电视信号覆盖、有网络信号覆盖、有教育保障、有医疗保障、有稳定收入来源或最低生活保障。
  9、“四个意识”: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10、“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创造性拓展和完善。
  11、“两个维护”:指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12、四风: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13、三个区分开来:即要把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与明知故犯而违纪违法的行为区分开来,把国家尚无明确规定时的探索性试验与国家明令禁止后有法不依的行为区分开来,把为加快发展的无意过失与为谋取私利故意违纪违法的行为区分开来。
  14、“一核一带一区”:是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作出的区域发展战略,即:推动珠三角核心区优化发展;把粤东、粤西打造成新增长极,与珠三角城市串珠成链形成沿海经济带;把粤北山区建设成为生态发展区,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151+1+9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作出“1+1+9”工作部署,第一个“1”指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第二个“1”指以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9”指9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是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重点,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省;二是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加快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三是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四是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五是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加快改变广东农村落后面貌;六是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为重点,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七是以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八是以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地区之一为重点,加快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九是以打好三大攻坚战为重点,加快补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跨越高质量发展重大关口的短板。
  16、六争六补: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文化名城建设、社会治理、基层党建六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努力补齐对外交通、实体经济、技术创新、发展平台、改革开放、民生事业六个方面的短板。
  17456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指出,要补齐交通设施、发展环境、发展平台、民生领域“四个短板”,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大健康产业、陶瓷电力产业、新兴产业“五大产业”,聚焦发力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文化建设、精准脱贫攻坚、社会治理、创建红色党建品牌“六项争先”,打造“梅州康养文旅融合之星”,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县。
  18、一网、一门、一次: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
  19、农村三变改革:指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
  20、五大行动:指组织开展产业兴旺“特色乡村”、生态宜居“绿色乡村”、乡风文明“文化乡村”、有效治理“平安乡村”、生活富裕“幸福乡村”。
  21“721”工作模式:即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
  22、六乱:乱停放、乱摆卖、乱搭建、乱张贴、乱涂画、乱拉挂。
  23、两违:指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
  24、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即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
  25、一长廊两基地:即虎山公园法治文化长廊和百侯、西河法治基地。
  26、八个本领: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本领要求,即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和驾驭风险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