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大埔 > 历史人文 > 大埔故事 > 名人故事
张弼士
来源:南方网  时间:2016-02-22 20:17:39  浏览次数:-
【打印】 字号:
  张弼士(1841~1916年),原名肇燮,别名振勋。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人。父亲张兰轩是乡村私塾教师兼医生。张弼士小时跟父念过三年私塾,后因家境艰难,到一家竹器作坊做工兼做农活。18岁那年,家乡闹灾荒,他被迫离开父母和妻子,到印度尼西亚谋生。他初到印尼巴城(今雅加达市)寄食于大埔会馆,后在姓温的米行做工。他干活利索,颇得老板好感,不久当上了账房先生。温老板看到张弼士为人正直、可靠,便把自己唯一的女儿许配给他。几年后,温老板病逝,温的全部财产由张弼士夫妇继承。张弼士将财产抽出一半开设一间经营各国酒类的商行并承办当地酒税以及新加坡的典当业务。经营顺手后,又承包了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一些岛屿的烟税,从此逐暂富裕起来。
 
  清同治五年(1866),张弼士在荷属葛罗巴埠,大量投资垦殖开发事业,创办了“裕和垦殖公司”,大规模开垦荒地,种植椰子、咖啡、橡胶、胡椒、茶叶等热带作物,兼种杂粮,获取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光绪元年(1875),他又在苏门答腊的亚齐创办了新的垦殖公司。几年后,他在荷属怡厘有裕业垦殖公司、瓜哇日里有笠旺垦殖公司。当时公司共有橡胶园8处,雇工近万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他又在英属马来亚彭亨洲文东埠开设了东兴公司,开采锡矿,赚了大钱。一次,他同行4人准备从巴达维亚乘德国轮船到新加坡办理商务,但因德国实行种族岐视政策,不许有色人种购买官舱船票。此事大大刺伤了张弼士的民族自尊心,促使他决心创办远洋航运业。不久,他邀张耀轩兄弟入股,在巴城、亚齐创设了裕昌、广福远洋轮船公司。从此,飘扬着大清龙旗的大海轮威风凛凛地航行于南洋和香港、上海等埠,为炎黄子孙扬眉吐气。此后,他又在日里开设了日里银行,专门办理华侨储兑信贷和侨汇业务,为华侨存、汇款提供方便。此外,他还在棉兰、槟榔屿兴建大量中西合璧的住宅,还组织一个贯通海内外的药材批发网,沟通了海内外药材市场。国内的名贵药材多经张氏药行批销海外,海外名贵药材及西药,亦经他的药行批销回国。30多年间,张弼士经营的企业获得了惊人的利润,全盛时期,资金达到七八千万盾(还不包括大理的不动产),成为当时南洋华侨中首屈一指的富翁。
 
  张弼士是一位热爱祖国的华侨,他经商和垦殖的成就,造福了当地华侨,发展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功绩卓著。英、荷殖民当局曾几次给他封官赐爵,他都一一谢绝,他说:“吾华人当为祖国效力。”
 
  光绪八年(1882),清政府驻英公使龚照瑷奉命考察欧美,途经槟城时,张弼士前往谒见。龚问张致富之术,张答曰:“吾于荷属,则法李克,务尽地利。吾于英属,则法白圭,乐观事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征贵贩溅,操奇致赢,力行则勤,择人任时,能发能收,亦如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若志不足以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终不足以学斯术。吾服膺斯言,本此为务,遂至饶裕,非有异术新法也。”此答,使龚照瑷大为钦佩,临别激动地握着张的手说:“君非商界中人,乃天下奇才,何不归救国家呢?”龚回国后便向清廷举荐,使张走上了亦商亦官的道路。
 
  光绪十八年(1892),清政府委派张弼士为槟榔屿首任领事。光绪二十年(1894),升任为新加坡总领事。任内组织中华总商会,维护华侨利益,团结侨胞,宣传灌输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思想。
 
  光绪二十三年(1897),经李鸿章保荐,张弼士参与筹办中国通商银行,出任总董。次年,李电召张返国,任粤汉铁路帮办。?
 
  光绪二十六年(1900),黄河决口成灾,张弼士被委派为督办直、顺赈捐兼办河南南郑工赈。张目睹灾民惨状,深为担忧,回南洋募捐了百万两银款急汇回国。清廷赏建“急公好施”牌坊,树在其故乡大埔。
 
  光绪二十九年(1903),光绪帝两次召见张弼士,赏以侍郎衔。次年十月,他上书提出兴办农业、水利、路矿等12条建议。清廷接纳了他的建议后,赏给他头品顶戴、光禄大夫、补授太仆寺卿,任命他为商部考察外埠商务大臣兼槟榔管学大臣,并兼办闽、广农工路矿事宜。后来,被任命为督办铁路大臣,管理粤汉铁路。
 
  张弼士有志于“实业兴邦”,清廷亦曾委以重任,但他却看透了清廷的腐败无能,于是便转向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他支持儿子张秩捃参加同盟会,还暗示南洋所属各企业支持在海外活动的革命党人。张弼士回到新加坡后,通过胡汉民暗中帮助孙中山30万元。辛亥革命爆发后,张弼士与张耀轩以南洋中华总商会和他本人的名义,捐赠一笔巨款给孙中山,另捐7万元给福建军民。
 
  张弼士在国内创办的企业,除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外,光绪三十三年(1907)还接办了广西华兴三岔银矿公司,增资数十万元,改名保兴公司,聘请外籍矿师,增购机器,修筑龙山公路。不久又在广东创办开建金矿公司。从宣统元年(1909)始,张弼士聘请意、美、日等国的工程技术人员,投资数万,先后在广东佛山创办裕益公司,机制砂砖;在广州西关彩虹桥创办亚通公司,机制玻璃;在雷州半岛遂溪县创办普生公司,用机器垦牧,是中国最早引进农业机械者。这一切都在说明,他是在实践“华人当为祖国效力”的伟志。
 
  张弼士在祖国创办的企业,以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花费的心血最多,声誉也最盛。光绪十七年(1891)时,张弼士应盛宣怀之邀,到烟台商讨兴办铁路,开发矿山事宜。张在烟台作了实地考察后,了解到当地盛产葡萄,气候、环境也适宜种植葡萄,于是决定在烟台开办酒厂,盛亦表示支持。但在史书中找不到酿造葡萄酒的工艺,只得转请外籍人,先后聘了三位外籍酒师。第一位英国酒师,未到职就中途病逝;第二位荷籍酒师,到职后,发现是骗子,张把其赶走了;第三位酒师是奥地利人,名叫哇务。张弼士接受哇务的建议,在烟台购置占地干亩的两座荒山,从德、法、意等国引进124个品种120万株葡萄苗,并购进压榨机、蒸溜机、发酵机、白橡木贮酒桶等。当一切准备就绪要开工生产时,哇务要退休了。一次,在宴会上,张弼士与奥地利驻烟台的领事谈起酿造葡萄酒的事,该领事竟是一位酿造葡萄酒的专家,且表示愿辞去领事职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当酒师。一位驻外领事回国办酒厂,一位外国领事辞职任中国酒师,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民国元年(1912)8月,孙中山到烟台时,专门参观了张裕酒厂,还题写了“品重醴泉”四个字。康有为一次下塌烟台张裕别墅,写了“浅饮张裕葡萄酒,移植丰台芍药花,更复法华写新句,欣于所遇即为家”的诗句。民国3年(191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地利酒师哇务应召回国,由张弼士的侄孙张子章、亲戚朱寿山担任酒师,以当地佳种葡萄“玫瑰香”为原料,酿出了有名的“玫瑰香”红葡萄酒;以白葡萄为原料加上中药材,酿成了“美味思”、“白兰地”酒。次年,张弼士率中国实业考察团赴美,途经旧金山时,适逢巴拿马国际商品赛会,张弼士将随身带的“可雅白兰地”、“玫瑰香”和“味美思”酒送去参赛,结果同获金质奖章和最优质奖。从此,“可雅白兰地”就命名为“金奖白兰地”了。这是中国商品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从此,烟台名酒驰名世界,几十年经久不衰,张弼士也成为企业界楷模。
 
  民国5年(1916),张弼士重返南洋,9月病逝于印尼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终年76岁。张弼士逝世后,荷属印尼殖民政府为他下半旗致哀。移柩返籍,途经香港时,港督躬亲凭吊。棂柩由汕头溯韩江而上时,两岸群众多处摆牲仪祭奠。
 
  来源:梅州地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