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际,气温升高,各种病毒细菌也变得活跃,一些疾病也会随之产生;同时阳气也正是上升之际,在这个季节里,要适时根据气候变化,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障身心健康。
专家指出,春夏之交要顺应节气变化规律,保健做到“五防”。
【县中医医院 治未病科副主任中医师 罗献伦: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个时候,养生的关键在于让阳气更加合理、茁壮地生长。】
一是防余寒。早晚温差较大,空气湿度大,很容易湿、热困身而生病。气温上升、湿度増大,为细菌、霉菌、病毒的衍生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很容易引发多种疾病。
这时要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穿衣要护住关节,可穿七分袖或七分裤衣服;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加强自身保健,及时添减衣服;睡觉时要注意保暖,不要贪凉露宿,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一定的睡眠和营养。
二是防过敏。百花开放的季节,有些人总是感到鼻子奇痒难忍,接连不断地打喷嚏、流清涕,眼睛也经常流泪发痒。有的人还会出现头疼、胸闷、哮喘等症状,这种季节性疾病多是过敏体质接触花粉后引起的过敏反应,称为花粉过敏症。
为了防止过敏症的发生,外出时,应戴上口罩、墨镜等,必要时带些防止过敏的药物。
三是防湿。春末夏初,人们易出现食欲不佳、呕吐、腹胀、大便不成形或黏腻不爽等脾胃不和症状。宜多食用健脾祛湿之品,如山药、赤小豆、薏苡仁、扁豆等。气候温暖湿润,蚊、蝇、细菌迅速繁殖生长,易传播疾病。居家注意防蚊虫,每日室内保持通风换气,衣被尽可能置于阳光下暴晒,定期洗晒日常用品、玩具等。
四是防抑郁及兴奋过头。春夏之际,顺应阳气生长的趋势,人的脾气也会随之渐长,这是正常的现象,人的情绪在此时也应该适当疏泄。心情郁闷的时候,多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多与家人沟通,相反心情已经很兴奋的,建议少吃辛辣食物、咖啡,避免兴备过头。
五是防出汗过度。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喜好安排好适度的运动。比如快步走或慢跑。
【县中医医院 治未病科副主任中医师 罗献伦:春夏之交,多吃当季蔬菜。比如养阳的韭菜、助长生机的莴笋、豆苗、蒜苗,滋补脾胃的大枣、山药等。春季肝气旺,而酒伤肝,而菊花、金银花甚至白开水乃是适合春夏的佳饮。注意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