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主动对接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特色带,打造青溪红色交通线沿线的红色旅游景区。丘佳纳 摄
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71.81亿元,比增9.7%;固定资产投资69亿元,比增38.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19亿元,比增26.73%,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发展提速、效益向好、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十二五”收官之年,大埔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
“十三五”时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埔如何布局规划?
1月25日,大埔县召开县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县委书记林健雄指出,要以韩江(大埔)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带、广州海珠(大埔)产业集聚区和三河电力能源工业园区“一带两区”建设为主抓手,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补齐县域经济、扶贫开发、社会民生等三个短板,协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奋力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全面推进红色大埔实现绿色崛起。力争“十三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南方日报记者 唐林珍 通讯员 丘佳纳 罗文燕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科学谋划“十三五”
对大埔来说,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让人振奋的一年。作为“十二五”的收官之年,2015年,大埔致力于抓项目建平台,抓特色兴产业,实体经济明显壮大,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去年以来,大埔全力推进总投资322.44亿元、年度投资计划61.75亿元的54项重点项目建设。与此同时,主攻电力、陶瓷、文化旅游、生态健康等四大产业,编制了四大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同步,全县79.38%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全县76个贫困村和6293户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埔县委全会指出,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关键要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形成行动自觉,推动绿色崛起,加快振兴发展。
创新发展,对大埔来说就是要树立创新发展理念,转换发展动力,推动提质增效。要打破原有思维定势,坚持创新发展,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尤其要通过项目创新、技术创新、载体创新、市场创新,对接国家和省苏区振兴政策,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政策资源转化为创新资源,以园区拓展产业,以产兴城,产城融合,走出一条壮大总量、做强质量、提升效益的转型新路。
协调发展,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意味着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大埔要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强化统筹兼顾。具体来说,就是谋划韩江(大埔)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带、广州海珠(大埔)产业集聚区和三河电力能源工业园区“一带两区”建设,不仅体现在区域发展上还体现在产业建设上,还体现在生态健康、文化旅游产业上,不仅体现在经济、社会上还体现在交通、环保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上。
绿色发展,核心是处理好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把生态环保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大埔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文化资源,有突出的比较优势,但也面临着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大埔全会指出,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变经济后发为生态先发。
开放发展,在新形势下有新的更为丰富的内涵。大埔要树立开放发展理念,拓展互利合作。必须发扬客家人包容开放精神,坚持开放发展不动摇,把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市“一区两带”建设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华侨之乡、外出乡贤众多的优势,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对接珠三角、融入汕潮揭、面向海西区,加强与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特别是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在扩大开放中拓展发展空间、增创发展优势。
共享发展,就是要树立共享发展理念,促进社会公平。当前,大埔的发展任务还比较艰巨,既要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又要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而且要适应新常态、顺应群众新期盼,公平分配难度更大。每年办好十件重点民生实事,切实增进民生福祉,让全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补发展短板 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与珠三角、发达地区和梅州的先进兄弟县(市、区)相比,目前,大埔的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大,尤其是工业发展不足、城镇化进程滞后、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埔全会指出,大埔加快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补齐县域经济短板、扶贫开发和社会民生短板。
当前,大埔的经济总量小,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十三五”时期,大埔首要任务就是把产业搞上去,以产业支撑县域经济发展。要认真落实振兴实体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相关政策,加快发展电力、陶瓷、生态健康、文化旅游等四大产业,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补齐县域经济短板。壮大发展电力产业。坚持水、火、核、风、光五电并举发展战略,重点抓好大埔电厂二期工程项目和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电站和三河舟角院电站的规划建设,跟进落实桃源风电场、光伏发电和韩江内河核电项目,力争至2020年,全县电力产值超过百亿元。优化发展陶瓷产业。以广州海珠(大埔)产业园和县城科技工业小区、桃源、光德工业小区等为载体,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做精做优;坚持走品牌带动发展战略,打响“中国高陂”区域品牌。特色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以“客家香格里拉·文化大埔”为形象定位,建设韩江(大埔)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带为重点,做大做旺文化旅游产业。错位发展生态健康产业。培育形成“食品养生”“康复养生”“生态养生”等特色品牌,把大埔小吃做成富民产业,抓好蜜柚、茶叶等精深加工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补齐扶贫开发短板。要借力广州白云区的对口帮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坚持开发性扶贫,连片规划、整体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补齐社会民生短板。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急需先行、适度超前”的原则,突出民生基本保障,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守住社会救助底线,倾力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
■展望
后发追赶 发展提速增效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率先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是大埔扶贫攻坚的冲刺时期,也是补齐发展短板、加快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大埔全会指出,将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围绕“红色大埔、绿色崛起”的目标,落实粤东西北和原中央苏区两大振兴政策,扭紧“三大抓手”,发展“四大产业”,突出抓好产业和产业园区、交通水利、美丽城乡、扶贫开发、社会民生、党的建设等工作。预计今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
2016年作为开局之年,为开好头,起好步,该县提出要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推动大发展,积极抓好今年确定的总投资357.8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3.12亿元的59项重点项目建设,打好三大会战,突破四项工作。打好“三大会战”:打好交通建设大会战。重点抓好总投资77.4亿元、年度投资5.54亿元的8项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加快建立大交通格局;打好园区建设大会战。突出抓好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园区、三河电力能源工业园区等“两园四小区”的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补齐县域经济发展短板。打好精准扶贫大会战。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等一批重大扶贫“造血”工程项目,补齐扶贫开发和社会民生短板。
同时要突破四项工作:一是重点推进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县城山丰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二是围绕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农耕文化等主题,推进韩江(大埔)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带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客家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做旺文化旅游产业;三是突出抓好县城西部商务区、万川新城和黎家坪新区的建设,打造一批记得住客家乡情、看得见山水、富得了农民的美丽乡村,加快美丽城乡建设;四是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办好每年十件民生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