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响文化旅游品牌过程中,大埔县除了建设人文厚重的景区景点,还着力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戏”融入景区,把“景”搬上舞台,让游客“白天看景,晚上看戏”,近距离接触“活”的客家文化,进一步带旺大埔文化旅游。据预计,大埔今年接待游客可达567.6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有望达33.7亿元。
4A景区建起四大舞台
每当夜幕降临,大埔县城泰安楼4A级景区别有一番韵味:这边,西湖公颜汉乐汉剧厅悠扬的汉乐演奏萦绕着西湖美景,陶醉着游客;那边,欢快的民族音乐沸腾了西湖广场,激发了市民舞动的热情。每周六,“百姓舞台”总能吸引大批市民早早前来,报节目、换服装、练嗓子,以期在舞台上一展风采。到了重大节日,作为大埔文化艺术表演最高“殿堂”的“翰林剧场”聚集了大批文化“泰斗”,为游客和市民送上丰盛的客家文化大餐。
“大埔历史文化厚重,随着近年来主打文化旅游牌,相关部门把‘活’的文化融入景区,让游客‘白天看景,晚上看戏’。”大埔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蔡葵说,泰安楼景区不仅拥有泰安楼这样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还融合了大埔小吃、西湖美景,成为大埔最主要的旅游景区之一。随着各种文化形态的融合,泰安楼4A级景区内逐渐形成了“四大舞台”——“百姓舞台”和“万人广场舞”是市民自娱自乐的大舞台,“西湖公颜汉乐汉剧厅”为市民游客提供免费汉乐大餐,“翰林剧场”则是大埔大型文艺展演的主阵地。“‘四大舞台’将广东汉乐、广东汉剧、客家山歌、客家民俗歌舞融入景观景区,不仅传承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吸引过往游客驻足,达到旅游和文化相互促进的效果。”蔡葵说。
以景为舞台景戏相融
亭台楼榭、湖光山色、老宅古韵,泰安楼4A级景区的美景浑然天成。而这样的景致,也常常被搬上舞台,成为市民自娱自乐和大型演出的“实景舞台”。
每周三、五晚上,以西湖为背景的“百姓舞台”热闹非凡,“卡拉OK大家唱”吸引了众多市民踊跃参与。“百姓舞台是‘无门槛’的舞台,喜爱唱歌的市民可以通过QQ、电话报名提前预约,也可以到现场即报即唱。”大埔县文化馆馆长饶建玲介绍说,2014年6月,该县文广新局组织县文化馆启动“百姓舞台大家乐”活动,在每周三、五晚上供广大群众自娱自乐。到了重大节日或举办重大活动,西湖公园都会变身大舞台,气势磅礴的大型演出与西湖景致相得益彰。
“美景变舞台,静的景观可以承载活的文化,这是我们打造文化旅游的更深层次的目标。”大埔县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大埔被列入国家和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共有7项,广东汉乐、广东汉剧、花环龙、鲤鱼灯、仔狮灯、陶瓷工艺等文化项目早已走进景区,成为大埔文化旅游的重要元素。而泰安楼4A级景区、百侯4A级景区、富大陶瓷3A级景区等景区早已成为展示“非遗”项目的重要载体,文化和景观正在深入融合,“白天看景,晚上看戏”成为大埔旅游的最大“卖点”。
(政韵 娟娟 佳纳 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