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征集调查
关于《大埔县数字政府“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来源:大埔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时间:2022-07-08 17:06:07  浏览次数:-
【打印】 字号:

关于《大埔县数字政府“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根据《大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埔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由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编制起草了《大埔县数字政府“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为更好地服务我县社会经济发展,提高规划编制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现向社会公众征集意见。热忱欢迎社会各界提供宝贵意见建议。意见建议征集截止日期为2022年8月16日。如有意见建议,请在2022年8月16日前向大埔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书面反映,联系电话:0753-5188363。

  附件:《大埔县数字政府“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大埔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2022年7月6日     


   

大埔县数字政府“十四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目录

  引........................................................................................................................................................................ 1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3

  (一) 发展现状........................................................................................................................................................................ 3

  (二) 主要问题........................................................................................................................................................................ 5

  (三) 面临形势........................................................................................................................................................................ 9

  二、总体要求.......................................................................................................................................................... 10

  (一) 指导思想........................................................................................................................................................................ 10

  (二) 规划原则........................................................................................................................................................................ 11

  (三) 发展目标........................................................................................................................................................................ 12

  三、总体架构.......................................................................................................................................................... 14

  (一) 管理架构........................................................................................................................................................................ 14

  (二) 业务架构........................................................................................................................................................................ 15

  (三) 技术架构........................................................................................................................................................................ 18

  (四)数据架构......................................................................................................................................................................... 19

  四、 强化公共政务服务体系,构建大埔服务新体验................................................................................................ 21

  (一) 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 22

  (二) 营造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 25

  (三) 提供普惠智能的公共服务............................................................................................................................................... 26

  五、 推进重点领域创新建设,探索大埔治理新经验................................................................................................ 30

  (一) 打造精准联动的社会治理............................................................................................................................................... 31

  (二) 构建多元感知的生态治理............................................................................................................................................... 33

  (三) 建设和谐秀美的数字乡村............................................................................................................................................... 34

  (四) 实现协同高效的政府运行............................................................................................................................................... 36

  (五) 探索多元立体的数字经济............................................................................................................................................... 37

  六、 推进基础能力集约建设,打造数字大埔新样板................................................................................................ 38

  (一) 建设城市数据底座.......................................................................................................................................................... 39

  (二) 强化公共基础设施.......................................................................................................................................................... 41

  (三) 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43

  七、 加强管理制度规范建设,激发大埔发展新活力................................................................................................ 45

  (一) 完善管理运营机制.......................................................................................................................................................... 45

  (二) 强化考核监督机制.......................................................................................................................................................... 46

  八、 保障措施.......................................................................................................................................................... 47

  (一) 组织保障........................................................................................................................................................................ 47

  (二) 资金保障........................................................................................................................................................................ 47

  (三) 人才保障........................................................................................................................................................................ 48

  (四) 技术保障........................................................................................................................................................................ 48

  (五) 宣传保障........................................................................................................................................................................ 49


  

  建设“数字中国”是新时代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新战略,构建数字政府是促进政府改革、社会创新、经济发展的牵引力,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推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政府的建设,2017年,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数字政府改革,构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启动“指尖计划”,陆续推出“粤系列”移动化应用,实现在2018、2019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第一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数字政府成为“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抉择。

  建设大埔县数字政府是贯彻落实国家“数字中国”和省委省政府数字政府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和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部署,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积极对接广州“四个出新出彩”,以“六争六补”为总抓手,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市委“123456”、县委“1568”思路举措,统筹推进“5311”绿色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五星争辉”区域发展新格局和“世界客都”建设,为梅州争当生态发展区先行示范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我县数字政府建设在多个领域紧跟省市步伐,为数字政府建设创造了重要基础条件。但在总体规划、平台建设、推进机制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对科学决策、高效监管、精准治理的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亟需在“十四五”期间全方位、高标准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各项工作。“十四五”期间,我县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要继续向纵深发展,紧紧抓住数字政府建设中最关键的环节,注重发展均衡性又体现客家特色,整体性推进大埔数字政府建设。为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期间我县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目标、架构、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指导我县各级政府部门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1.管理保障体系初步健全

  我县成立了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全县政务信息化统筹管理格局。成立了县政务大数据管理中心,逐步推动全市政务信息化人才整合,为我县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提供了管理和技术保障。为我县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建立了县级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管理机制,为我县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提供了项目管理机制保障。

2.业务应用能力不断完善

  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初具成效。不断加强政务服务能力,目前全县共有41个县直单位、15个镇(场)和256个村(社区)进驻广东政务服务网,共进驻政务服务事项1703项。2020年,全县通过市统一申办受理平台受理业务33340件,办结33309件,办结率99.51%,其中镇村两级通过市统一申办受理平台受理业务28885件,办结28882件,办结率99.99%;深入开展“减证便民”,砍掉一批证明事项,进一步简化流程,压缩办事时限,优化服务流程,稳步推进“就近办”工作,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办成事。

  营商环境优化成果显著深化“最多跑一次”服务改革,1428项业务实现“一次办好”“一窗办结”,同时在市平台统一办理的141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免证办”。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企业和群众“办证多、办事难”和“奇葩证明、循环证明、扯皮证明、无谓证明”等问题,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创业,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公平可及的政务服务。大力推进多证合一、证照联办和一窗受理等重点工作,积极压缩办事时限。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1个工作日内,其他登记类型基本上3个工作日内办结,政府工程建设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由200多个工作日压减到90个工作日内办结,企业开办全流程由3个工作日压减到0.5个工作日内完成。行政许可事项时限压减率、即办率居全市前列。印发《关于深化乡镇体制改革推动审批服务“就近办”工作的通知》,会同县直各相关单位,梳理出625项事项下放到镇级办理,并举办大埔县乡镇体制改革事项下放业务培训班,提升业务人员的办理水平,扎实推动审批服务“就近办”。与邮政快递合作,建立“村级服务站-镇级服务中心-县业务流转中心-县各职能单位”双向互联互通的物料流转模式。今年以来,业务流转中心共收寄件7835件,为群众节省办事路程约24万公里。

  政务协同办公平台逐步推广。政务协同办公平台打通了统一申办受理平台、政务邮箱等系统,实现了统一代办中心、统一用户认证、统一安全体系。面向全县各地各部门逐步推广政务协同办公平台,目前平台用户数近3938个,122个单位可通过系统进行公文流转。县委办、县府办等单位统一使用县政务协同办公平台进行内部办公。

3.数据资源建设稳步推进

  我县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已上线试运行,系统运行稳定,功能使用正常。已录入政务信息资源目录178条,创建服务接口30个,挂接数据12.8万条,发布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1081类,挂接数据186类,共登记25个政务信息系统;汇聚6类重点救助对象身份信息(城市低保、特困人员、农村低保、贫困户、贫困户家族成员、残疾人证),可供人社、医保部门按需依规申请使用。汇聚公安、卫健、民政等部门特定人口数据,人社、医保、民政、残联、住建等政府福利发放、公职人员工资发放、公租房分配部门,可根据实际需要申请特定人口信息,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统筹共享,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促进业务升级。

4.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2019年初率先在全省完成广东数字政府政务云地市节点建设和系统迁云上云工作,县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的迁移比例达50%以上,为实现上级云平台的可视、可管、可控打下基础。电子政务外网基本实现县、镇(场)、村三级覆盖,满足各级政务部门需求。政务外网由三大运营商协同建设,实现三家政务外网网络互通和无障碍访问政务云,为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问题

1.管理制度待进一步健全

  管理运营制度不够完善。目前我县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主要由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负责,各部门在行政、业务、技术等层面的紧密结合格局还未能形成。全县层面还欠缺一整套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指导监督机制,仅限于按照国家、省相关要求制定的制度和办法等,缺少可量化的要素、指标作为抓手,难以对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及其成效进行全面监督、指导和评估。技术人员力量薄弱,与日益深化和拓展的数字政府建设技术支撑需求不相适应,运维管理机制不完善,未实现系统迁移上云后的统一运维管理。更为重要的是,受限于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资金不足,政务云、政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仍然很大,持续运营和升级完善存在较大难度。

2.政务服务能力仍需提升

  在政务服务方面,办事服务资源分散、整合程度不高,基层服务水平便利性不够,县、镇(场)、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仍需进一步健全。政府服务一件事主题办、一门式改革、一仍然不够,将涉及到的多个事项整合起来,部分政务办事窗口仅起到“收发室”的作用,无法真正做到“一窗”“一门”式办理。政务服务“只进一扇门”仍未完全实现,受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场地和有关部门进驻积极性不高的影响,有些部门业务仍未完全进驻或未进入综合政务服务大厅,不利于实现群众、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目标。基层群众办事便利度不够,一机式便民服务开展不够深入。镇村“粤智助”服务机还是只提供业个人证件信息查询和打印业务,事项办理暂无法实现,下放镇村一级的政务服务事项也多为初审待办事项,只有小部分事项能在镇级办结,村级则全是代办、咨询和开具证明类事项,群众办事仍需到县级政务大厅办理,不符合“就近办”要求。“全县通办”存在困难,“跨域通办”、“一网‘双百’”还需不断加强政策性的引导和技术上的支撑。

3.应用融合创新程度不够

  在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生态环境、数字乡村和政府运行领域,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以国家垂直和省垂直系统为主,政务信息系统缺乏整合,各职能部门政务信息系统以国家垂直和省垂直系统为主,系统建设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在营商环境领域,无法提供企业生命全周期服务。此外,存量电子证照签发量不足、数据质量不高,电子材料和数据共享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应用不足,群众和企业办事仍需要准备各类证明、材料。在公共服务领域,包括教育、医疗、人社、住建和交通等领域,各部门主要以国家和省直部门垂直系统为主,本地化特色创新应用不够,且在教育和医疗等领域,无法发挥数据价值。在社会治理领域,精细化、智能化的治理平台系统尚未完全建立,各类态势感知网络有待健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仍需加强;支撑各部门开展共同治理、联合监管的数据共享程度仍不高。在生态环境领域,围绕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林业和水务等部门的业务管理能力仍需提升,生态环境感知网、生态资源数据一张图尚未建立,各部门业务联动水平和数据共享程度亟需进一步加强。在乡村振兴领域,“三农”信息化建设、乡村产业、乡村文化、乡村治理能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应用数字化水平不足。在政府运行领域,政务协同办公平台推广部署需进一步加强。分散建设和应用的情况严重,未实现高度协同、上下联动的跨部门、跨层级的办文、办会、审批等高频行政活动,各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转效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4.数据服务能力仍需加强

  数据资源分散严重、共享需求迫切。各职能部门政务信息系统以国家和省垂直系统为主,相关业务数据存放在国家和省级部门,本地沉淀数据少,导致数据难以汇集共享,业务难以协同联动。缺乏数据统筹管理制度,未形成统一的政务资源目录清单,数据标准不一,质量规范不一,数据共享工作进展缓慢。未建立良性的数据共享和反馈机制。各职能部门业务数据共享仍以部门间协调为主,未形成统一的数据共享和反馈机制。未全面开展数据治理专项工作。数据采集、汇聚、清洗的机制和标准仍不健全,政务数据更新机制还有待提高,数据治理以各职能部门自治为主,缺少县级层面的、以应用为牵引的业务、系统、数据梳理和整合,数据质量难以保障,难以充分发挥政务数据的潜在价值。

5.基础支撑整体化程度不足

  在全县层面未完成基础设施资源的整合政务网络支撑能力有待强化。政务外网带宽覆盖情况差异较大,存在网络延迟、网络不稳定等问题,需对重点单位、县和镇(场)、村骨干节点网络进一步完善和提速。政务外网未进行IPv6升级改造,未采用统一互联网出口。数据安全有待加强,目前省、市、县层面均未出台政务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使用等重点环节的安全标准规范,未明确数源部门、政数部门、使用部门的安全责任边界,造成相关部门的数据安全压力大,数据共享积极性、主动性不足。

(三)面临形势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和挑战并存,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十四五”时期,国内外环境变化,信息技术革命持续演进及全球政府治理模式创新,给数字政府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

  从国内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和趋势,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已成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经之路和重要抓手。大数据成为重要战略性资源,要求加快政府数据开放,激发大众创业活力,运用大数据促进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

  从省内看,广东省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排名连续两年获得全国第一,成为数字政府创新范本,广州、深圳等先进地市的数字政府改革持续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梅州市紧紧围绕省、市工作部署,以“瞄准全省一流、打造改革样板”为目标方向,以“梅州服务、天天进步”为服务宗旨,在全市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下,做到了全省“四个率先”、获选为“五个试点”、实现了“六个靠前”,取得明显成效。对照取得成绩,我市县总体数字政府建设能力仍然偏弱,政务服务水平仍有长足进步空间,仍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探索数字政府建设运营模式创新,为生态发展区,乃至为全国同等规模、同等条件的城市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数字政府建设梅州经验。

  此外,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交叉融合,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创新空前活跃,新兴技术持续向经济、社会和公共管理领域渗透,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服务层出不穷,引领和催生各领域发展方式的革命性转变。面对经济社会深度变革的客观现实,必须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政府职能转变与民生改善,引领我市经济发展、推进社会转型升级。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高的总体要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等工作部署。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省委第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省委省政府“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要求和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部署,紧扣市委“123456”和县委“1568”思路举措,坚持数字政府改革方向不动摇,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为主线,充分依托省数字政府公共支撑能力,发挥数据的赋能作用,创新行政方式、提高管理效能、优化服务体验,推动我县数字政府建设向纵深发展,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梅州争当生态发展区建设先行示范市为目标的指引下不断取得成绩。

(二)规划原则

  1.统筹推进,统分结合

  遵循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全省一盘棋”要求,在省数字政府总体框架下,充分依托省公共支撑体系和数据服务体系,建立符合梅州特色的统分结合建设模式,梳理各级政务部门需求,以整体性思维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实现一体化“网上政府”。

  2.政企合作,智库支撑

  以政企合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与行业优秀企业、科研机构及第三方咨询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和智库力量,提升市数字政府改革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全市政务信息化建设成效。

  3.统一规划,集约建设

  采用整体化视角,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加快业务应用整体化、基础支撑整体化、管理制度整体化建设,打破空间和时间的双重限制,实现政府内部运作与对外服务整体化、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打造整体政府,优化群众、企业和政府工作人员办事体验。

  4.资源整合,协同联动

  打破专业分工、纵向分权的传统等级的壁垒,通过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发挥政府、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的优势,推动市数字政府协同共治治理体系建设,实现从关注政府内部组织和管理转向关注政民关系和社会协同的转变。

  5.完善机制,安全可控

  建立政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标准规范、技术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提升政务网络信息安全治理能力,推进部门协同联动,确保网络空间安全运行。积极响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国产化建设的需求,打造绿色、安全、自主可控的技术路线。

(三)发展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推进全县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不断提高政府服务和管理能力。以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为主线,以强化基础支撑为依托,以健全管理制度为基础,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政府运行六大重点业务应用创新,整体性推进大埔数字政府建设。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到2025年,数字技术与政府履职全面融合,政府履职的“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数字政府有力引领数字经济、智慧社会发展,

  ——政务服务走在生态发展区前列。至2025年底,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一网通办”,县级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事项95%“最多跑一次”。推动事项上线“粤省事”“粤商通”等“粤”系列平台,实现80%以上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群众和企业办事材料减少60%,基层办事证明减少90%等。

  ——营商环境走在生态发展区前列。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由企业准营准入向全生命周期服务延伸,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泛在式、融合式、主动式的办事体验。至2025年,企业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公共服务走在生态发展区前列。充分发挥数字化在政府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推动医疗、教育、社保、人社、住建、交通、旅游、体育等在内的数字民生工程建设,至2025年,全市公共服务在线化、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社会治理走在生态发展区前列。构建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三位一体”治理架构,依托智慧大埔运行管理平台(大埔大脑),推动公安、城管、应急和司法等部门业务协同联动,实现社会治理数字化、可视化,到2025年,全县各级政府的治理、决策能力大幅提升。

  ——生态环境走在生态发展区前列。强化新型信息技术在生态治理感知、监测、预警、跟踪、应用等建设,推进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气象等部门业务应用形成智慧化管理闭环,到2025年,我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政府运行走在生态发展区前列。至2025年底,各职能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服务资源充分整合,实现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全覆盖,实现100%县直部门接入或直接使用政务协同办公平台。100%镇(场)、村(居)接入省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实现省非涉密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在我县全覆盖。

  ——基础支撑走在生态发展区前列。提高云、网、数等基础设施集约化程度,推动“大埔大脑”全面建设,构建共享高效、安全可控的技术架构。至2025年底,政务云、政务网进一步提质增容,部门非涉密专网实现100%打通,基础设施实现精细化动态管理,基本建成可信、可靠、可控的信息安全体系,网络与信息安全自主可靠水平明显提升。

三、总体架构

(一)管理架构

  以“管运分离”为原则,在省、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管理体系框架下,在行政机制、建设运营、项目管理、智库支撑等方面进行创新,构建“统一领导、上下衔接、运作高效、统筹推进”的大埔县数字政府管理体系。

  1.统筹管理

  县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顶层设计、规划建设、协调统筹和监督指导等工作,负责全县公共数据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信息化建设及与公共数据采集、使用、管理相关重大问题。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是县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行政主管机构,负责顶层设计、规划建设、协调统筹和监督指导等工作,负责公共类项目具体实施和部门协调工作,统筹全县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管理、相关标准制定。

  2.建设运营

  数字政府运营由县级建设运营机构(政务大数据管理中心)进行统筹管理,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吸纳优秀企业提供本地化的建设和运行维护服务,确保县数字政府建设运营持续、可靠。参与数字政府建设的相关企业等以市场竞争方式参与市数字政府基础设施和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工作。

  3.项目管理

  理顺县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和责任分工,促进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的立项、采购、实施、验收等环节的规范化,保障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的统一性、整合性,提高政务信息化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县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由政府投资建设向购买服务转变,实现政府轻资产运行,提高项目实施灵活性。引入咨询、监理、测评等第三方服务,提供项目管理、评估、测评等专业服务,补齐信息化专业人才短缺和经验不足短板。

  4.智库支撑

  通过借助专家、研究院所和第三方咨询机构等智库力量,参与县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咨询、论证评审、技术指导、课题研究等工作,为我县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提供前瞻性、高水平的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

(二)业务架构

  面向群众、企业、公务人员等数字政府的主要用户群体,按照业务协同、系统整合的原则,围绕政府服务和管理的核心业务职能,按照大系统、大平台的理念,依托数字政府的应用支撑能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数字政府业务体系,推动各级政府管理和业务创新、改革。


image001.png

图1大埔县数字政府业务架构图

  1.政务服务

  结合“放管服”改革要求,围绕群众、企业的不同诉求,充分结合县、镇(场)的事权和事项特征,融合线上与线下办事渠道,对现有的各类政务服务系统、平台、终端等进行优化,实现“一网、一窗、一地、一次、一机、一码”办的政务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群众、企业获得感。

  2.营商环境

  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整合相关部门的应用系统,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智能化、精准化的在线服务,增强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企业综合服务能力。

  3.公共服务

  加快推动包括医疗、教育、交通、文旅、人社、民政、医保、退役军人等在内的信息化民生工程建设,形成线上线下协同、服务监管统筹的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公共服务在线化、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4.社会治理

  结合新形势下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围绕我县社会治理中各类风险、隐患、矛盾、事件等的管理需求,提高我县社会治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5.生态环境

  实现生态环境监测、预警、跟踪、处置等的闭环,推进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资源、水利工程以及气象服务走向科学化、精细化,全面提升对各类生态风险的防范和治理能力。

  6.数字乡村

  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文化振兴、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

  7.政府运行

  以加强政府内部业务协同为导向,开展行政业务流程再造和主题式应用场景建设,提高协同办公能力,减少部门间办事的跑动次数,为基层公务人员减负增效。进一步提升大数据驱动下对经济运行态势的监测、预测、预警智能化能力。支持各级党委、人大、政协等部门完善信息化建设,实现与相关政府部门的高效协同。

(三)技术架构

  基于“五横三纵”的设计思路,按照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总体要求,结合梅州实际,充分利用新技术,构建逻辑强耦合、技术松耦合的一体化技术架构。

  1.用户交互层

  提供面向群众和企业的统一、便捷、高效的各类服务应用,包括政务服务网、“粤省事”“粤商通”及终端应用等,提升用户交互能力,增强用户获得感。

  2.业务应用层

  提供面向政府部门的高效、协同、整体的管理应用,包括政务服务应用、营商环境应用、公共服务应用、社会治理应用、生态环境应用等专业应用,及、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和“粤”系列应用等,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行政效能水平。

  3.应用支撑层

  依托省数字政府公共支撑平台,为各部门政务应用提供共性技术能力支撑,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化,开放服务支撑、授权服务支撑、移动应用支撑、加密解密支撑、传输交换支撑、任务调度支撑、第三方接入支撑、AI服务支撑、地理信息服务支撑、认证服务支撑、云应用支撑等等通用组件。

  4.数据资源层

  基于政务大数据中心大埔节点,构建全县共建共享的大数据资源体系,逐步消灭全市各类“信息孤岛”,为各地各部门政务应用提供数据服务支撑。

  5.基础设施层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按照省“1+N+M”总体架构要求,扩容完善全市统一政务云平台、政务外网和安全体系,为全市政务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弹性、稳定、集约、可靠的底层环境。

  6.安全保障体系

  构建统筹、集约、动态、科学、可控的全方位、多层次、一致性数字政府安全防护体系;按照《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2019)第三级安全要求标准,对政务网络、业务信息系统、政务服务数据进行安全等级保护,保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平稳高效的运行。

  7.标准规范体系

  参照国家、省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标准体系,在省数字政府标准规范体系下,按照“应用导向、整体一致、适用实用”为原则,在梅州市推广和贯彻数字政府建设相关标准规范。

  8.运行管理体系

  对应用系统、基础设施、数据资源等方面的运营、运维和管理,包括对技术架构各个层次系统的运行维护,业务运营、质量管理等工作。

(四)数据架构

  搭建大埔县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构建上联省级、市级、全县覆盖的一体化、服务化数据架构,实现跨层级、跨业务、跨系统的数据互联互通和共享融合。提供标准化基础数据,围绕业务和事项建立本地特色的主题库和专题库,支撑全县各类业务开展,挖掘政务数据价值。


image003.jpg


图2 大埔县数字政府数据架构图

  1.数据源

  数据源包括各部门在履职过程中产生的业务数据、视频图像和物联感知数据等各类政务数据资源,以及社会数据资源,按照不同业务属性形成业务库和共享库。其中,业务库是各级部门采集、生产的各类业务数据资源集合,共享库是为满足跨部门的业务协同,建立用于共享交换的政务数据资源集合。

  2.数据汇聚

  依托大埔县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支撑能力,打通全县各类数据资源汇聚通道,推动县级政府部门数据资源向县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汇聚,形成全县高质量数据资源。与市级政务大数据中心对接,推进政务数据汇聚工作。

  3.数据资源

  数据资源池包含基础库、主题库和专题库。基础库指围绕某一公共主题领域,汇聚相关实体的基础信息,形成的基础数据集合,包括自然人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社会信用库和电子证照库等五大基础库。主题库指围绕某一主题对象,汇聚逻辑相关的数据资源,由行业主体部门牵头建设,包括车辆、房屋、地址等系列主题库。专题库指基于基础库、主题库和各部门业务数据,围绕特定业务需求和专项工作要求,形成的以公共业务为主线、满足专项工作要求且逻辑相关的数据资源集合。

  4.能力支撑

  依托县政务大数据中心能力,为全县各单位提供包括数据共享、数据治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开放等支撑能力。基于县政务大数据中心提供的工具和能力,统一管理和对外提供基础信息资源、主题信息资源和专题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分析建模、可视化、开放授权等服务,全面支撑各部门的业务开展和应用创新。

四、强化公共政务服务体系,构建大埔服务新体验

  以服务数据为基础,以流程再造为依托,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六个一”:一门、一网、一窗、一机、一地、一码。着力完善县、镇(场)、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新局面。以“放管服”改革为引领,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主动、精准、便捷的服务。以民生需求为出发点,全面支撑大埔县医疗、教育、康养、文旅、体育等领域业务整体化发展,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得到明显改善。

(一)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

1.推进政务服务实体大厅建设

  推进县、镇(场)、村(社区)三级实体大厅优化升级,按照“应进必进”原则,推进县级政务服务事项100%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实行集中办理、一站式办结。提升镇(场)、村(社区)两级基层政务服务支撑能力,实现“一门在基层、服务在网上”。推进镇(场)、村(社区)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统一镇村服务大厅名称,规范镇级中心窗口设置,镇级服务大厅统一设立综合服务窗口,进一步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可通过预约方式,根据大厅现场业务办理情况,提供错峰、延迟办理及周末办理等特殊弹性服务,进一步提升网上预约办事率。

2.加快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

  加快县、镇(场)、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基于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统尽统”,完善全县政务服务实施目录清单。结合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和基层减负便民要求,组织梳理各项办理事项指导清单,精简事项办事材料,优化事项办理流程。持续梳理“证照联办”事项清单,不断完善和扩大“证照联办”的广度和深度,在政务服务网、“粤省事”“粤商通”等平台完善大埔“证照联办”办理主题模块,实现动态化更新和全覆盖。

3.开展政务服务“全县通办”

  梳理各层级通办事项清单和相关需求,统一事项名称、办理材料和业务流程,强化系统建设、数据共享、窗口设置、物料流转和工作机制支撑,通过授权委托、材料系统流转、材料物理流转和自助服务终端等途径,打破事项办理中的户籍地或居住地限制,推动政务服务“全县通办”。积极开展政务服务“四免”优化专项工作,逐步实现“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免提交,政府部门形成的业务表单数据上免填写,可用电子印章的免用实物印章,可用电子签名的免用手写签名”,实现更多事项“全程网办”。

4.探索政务服务“跨城通办”

  探索解决省内群众异地办事面临的“多地跑”“折返跑”堵点难点问题。“跨城通办”将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实现跨城政务服务“业务通、系统通、数据通、证照通、用户通”,推动企业和群众异地“跨城通办、一次办成”。打破属地事项办理和取件的限制,由传统的固定地点转变为由申请人根据便利、自愿原则任意选择行政服务大厅办理和取件,满足服务对象“就近、便利、高效”的办事需求,大大缩短办事距离,减少办事成本。

5.提升线上平台服务能力

  推动更多与群众、企业密切相关的高频服务事项上线“粤省事”、“粤商通”、政务服务一体机等平台。通过业务整合和数据共享,优化事项办理流程,实现更多事项在线办理,推行不见面审批,为企业、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推广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推进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向国有商业银行等机构现有智能自助终端延伸,打造24小时“不打烊”网上政府。

6.推动政务服务质量升级

  推动各部门业务系统与市级政务服“好差评”系统对接。对全县政务服务开展评价数据综合分析,总结发现政务服务存在问题,形成评价、反馈、整改、监督全流程闭环,推动政务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全面提升全县“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水平。对接市级智能客服平台,建立大埔热线事项知识库、客家话知识库,进一步降低话务座席压力,提升服务质量。借助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渠道,将“12345”平台建成集咨询求助、建言献策和问题反映为一体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下一步,将逐步推广“粤省心”小程序。这是集成广东政务服务网、粤省事、粤商通等平台的群众诉求入口,将实现公众政务咨询、民生诉求、政民互动、投诉举报、效能监督等多项政务服务。

专栏 1 政务服务领域重点工程

  政务服务优化工程。完善全县政务服务实施目录清单。梳理办事流程、申请材料等信息,形成事项清单。梳理包括餐饮服务、食品经营等不少于50项“证照联办”主题事项目录。

  对接市统一申办受理平台工程。实现市统一申办受理平台与全县各部门的业务系统连通,实现通过材料电子化,建立历史资料数据库,供申请人和部门提取使用,减少材料重复提交,实现数据在网上跑腿。

  “粤”系列应用推广工程。推动高频民生服务事项“指尖办”,提高“粤省事”实名注册用户比例,依托政务服务一体机、广东政务服务网、“粤省事”“粤商通”等应用平台,上线本地特色的高频服务事项覆盖面和服务功能深度走在全市前列。

  对接市级智能客服平台工程。建立本地化热线事项知识库、客家话知识库,进一步降低话务座席压力,提升服务质量。

(二)营造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

1.提升企业综合服务水平

  持续拓展“粤商通”应用场景,实现一个平台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推进商事登记、后置审批项目、关联服务项目统一受理,打造商事经营“证照联办”主题,加强“证照联办”关联部门信息共享,大幅压减企业开办时长。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依托省一体化企业注销登记服务平台,为企业退出市场提供便利服务。

2.提高工程项目审批效能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实现工程建设业务协同一体化建设。推进工程项目审批数据实时共享,进一步清理压减审批事项和条件。健全工程建设项目业务协同审批功能,实现工程项目审批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

3.开展减证便民行动

  实现“一次认证、全网通行”,积极开展电子印章应用,推动户政、安全技防、医疗救助、劳动仲裁等特色高频服务事项进驻“粤省事“平台。精简办事材料,及时在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开公示,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行政服务水平。

4.推进“互联网+监管”建设

  加大信息公示和涉企信息归集工作力度,筑牢信用监管基础,围绕市场主体注册、运营、注销登记等全过程,对市场监管、税务、公安等相关部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持续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展风险监测分析,预防系统性风险。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公示、监管投诉举报、监管信息查询等服务,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

专栏 2  营商环境领域重点工程

  “粤商通”应用推广工程。围绕市场主体迫切需要,满足经营所需,推动更多涉企的高频服务事项实现“一站式”“免证办”。推动属地化的营商服务上线“粤商通”。

  对接“证照联办”审批平台工程。对接市级“证照联办”审批平台,实现商事登记及其后置审批项目、关联服务项目纳入平台统一受理。

  “互联网+监管”系统平台工程。将具备行政执法职能的相关部门全部纳入省统一监管平台,完善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通过双随机抽查、联合抽查等方式,科学实施抽查检查,将抽查检查结果归集至监管平台并向社会公开。

(三)提供普惠智能的公共服务

1.开展“智慧医疗”建设

  加快推动全县医疗机构接入全民健康信息管理平台,汇聚多个维度、多源健康相关数据,实现全县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建设大埔县公共卫生服务平台,与市公共卫生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建设覆盖大埔县、镇(场)、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对接市级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开展远程会诊、医学影像、手术指导等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2.开展“智慧教育”建设

  推进教育信息化2.0建设,对接市教育大数据平台,汇聚整合全县教学全过程数据、学业数据、教学行为数据等,构建“智慧教育”数据资产。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智慧校园”,创新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智慧教育”新模式。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在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教育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推动实现“一人一空间”。

3.开展“智慧康养”建设

  加快建设大埔县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全县康养工作数字化和智慧化水平。加快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新体系,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数据与养老数据共享共用。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促进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提供高效便捷的质量评价、远程监测、数据分析等服务,满足老年群体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强化大埔县养老服务试点示范建设。

4.开展“智慧文旅”建设

  依托市级旅游大数据平台,创新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旅游市场精准细分管理、旅游产品营销谋划、实景演艺布局、智能旅游服务等建设,推动大埔“智慧旅游”建设。利用“一城两翼”红色革命遗址以及名人名居等资源,全面统筹全县文物保护单位、名人名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优质文化,助力建设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县。

5.开展“智慧民政”建设

  围绕民政领域“大救助、大养老、大儿童保障、大慈善、大社会治理”五大工作体系,推动在用的政务信息系统整合,进一步推进民政相关数据开放共享,探索开展数据治理和深化民政数据综合应用。依托省“大救助”社会救助业务平台,提供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等智慧救助服务,全面提升救助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6.开展“智慧退役军人”建设

  创新探索新时期退役军人就业新渠道,主动对接职业培训机构和大型企业,为退役军人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建立数字化军转人员档案室,实现军转人员安置创业工作的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

7.开展“智慧园区”建设

  建设园区综合指挥监控中心、大数据分析中心和综合管控、公共产服、基础应用等平台,整合智慧协作、智慧招商、项目管理、产业分析、智慧办公、智慧地图、智慧物管、智慧设施、智慧党建、智慧生态、智慧服务等。通过智慧园区平台建设,推动园区“产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形成,最终形成生态化、智慧化。

8.开展“智慧林业”建设

  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建设智慧林长、智慧巡护、网格化管护、综合监测、智慧灾害预警、智慧生态修复、智慧应急、智慧林业业务支撑等功能模块,形成林业立体感知、管理协同高效、生态价值凸显、服务内外一体的林业发展新模式。实现林业的智能、安全、生态、和谐。

专栏 3 公共服务领域重点工程

  “智慧医疗”建设工程。推动全县公立医院、医疗联合体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整合全县医疗健康数据资源。建设大埔县公共卫生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预约门诊、健康咨询、慢性病随访、延伸处方、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服务。建设大埔县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实现与市级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互联互通。

  “智慧教育”建设工程。对接市级教育大数据平台,对全县中小学、教育行政单位的信息化系统中管理、教学、评价等基础数据进行数据治理,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实现数据资源有效管理,打造大数据融通教育模式。

  “智慧康养”建设工程。建设大埔县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完善老年人服务系统、运营商管理系统、服务商管理系统、养老政务管理系统等系统功能。对接市级“互联网+养老”平台,满足面向老人、老人亲属以及政府部门、服务机构、企业及社会组织、志愿者和运营机构的各类养老服务需求。

  “智慧文旅”建设工程。对接梅州旅游产业大数据平台,精确把握旅游服务过程,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赋能大埔旅游服务精准化、智能化。

  “智慧民政”建设工程。依托省“大救助”平台,提供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等功能服务,逐步推进社会救助服务信息化建设。

  “智慧退役军人”建设工程。创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内含众创空间和创业园区),为退役军人提供一站式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人员免费提供创业工位,提供线上智慧服务平台,提供创业政策咨询、招聘信息查询、新闻资讯浏览等全方位服务。

  “智慧园区”建设工程。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管理平台等智慧化改造,提供智慧交通、智慧建造、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物管、智慧安防等服务,提升园区运营效率和集聚发展水平。

  “智慧林业”建设工程。通过建设智慧林长、智慧巡护、网格化管护、综合监测、智慧灾害预警、智慧生态修复、智慧应急、智慧林业业务支撑等功能模块,实现林业的智能、安全、生态、和谐。

五、推进重点领域创新建设,探索大埔治理新经验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精细、专业智能”的城市发展理念,实现对社会治理的流程再造、模式创新、技术升级,全面提升全县治理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支撑全省“一网统管”省域治理体系建设。坚持大埔县“生态之城”建设发展,着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全县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立足大埔县情农情,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数字乡村中的重要作用,整体带动和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升级。以提高政府行政能力为出发点,建立协同高效的协同联动体系,实现移动办公、协同审批,打造扁平、透明、移动、智能的新模式。

(一)打造精准联动的社会治理

1.建设“一网统管”治理体系

  强化顶层设计,出台全县“一网统管”指导性文件,推进“一网统管”工作落实。建立健全“一网统管”专项工作制度,成立专班协调解决重大事项,推动重点工作落实。依据省、市统一标准,推进全县一体化“大埔大脑”建设,聚焦经济运行、城市管理、生态环境、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数字农村等领域,打造县级“一网统管”基础平台和特色专题应用。加快推进与“大埔城市大脑”全面对接,全力支撑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的“一网统管”工作体系。

2.完善基层综合网格治理体系

  完善“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平台建设,整合公安、城管、应急等部门网格,实现对网格内人、地、事、物、的全天候、实时化、动态化、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推动全科网格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联动镇(场)、村(社区)网格,实现社区管理全面感知、高效协同。注重数据利用,强化为群众提供主动、智能服务。

3.完善全域智慧应急联动体系

  基于自然灾害监测感知数据,依托市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现空、天、地一体化全域覆盖,增强对多灾种、灾害链及综合承载体的风险预防能力。以高危行业企业风险监测感知数据为支撑,构建风险监测指标和监测预警模型,实现对高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智慧监管。依托市级应急指挥“一张网”,支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的融合应急指挥。

4.提升社会公共安全治理能力

  推动新技术与治理机制深度融合,研究实现对人、地、事、物的数字化管理,构筑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治安防控模式,建设具有大数据特征的警务应用新生态。提升全县移动执法、智能侦办等公共安全治理能力。持续扩大“雪亮工程”建设,加大监控盲点区域的视频监控布控和联网力度。推进物联网视频资源共享体系建设,强化视联网融合应用,探索视频图像资源在社会治理中深度应用。

5.打造智慧交通运输管控体系

  基于“粤政图”基础平台,整合全县交通现有的信息系统平台,建设“高效、安全、环保、舒适、文明”的智慧交通系统,为出行者提供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和便利、快捷、安全、智能的交通运输服务,为交通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和全面的信息化决策支持服务。加强智慧交通各要素的实时监控和定量评估,为交通拥堵治理、综合运输保障、应急协同指挥、交通决策等各项业务的智能化提供有力支撑,实现交通行业智慧化、精细化、协同化的管理。

专栏 4 社会治理领域重点工程

  “大埔大脑”建设工程。依托“粤治慧”和“梅州城市大脑”,打造一个集中枢指挥、数据呈现、科学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埔大脑”平台。提供实时基于科学定义的城市体征模型,基于大数据平台提供的全局性可视化决策工具,对城市运行过程中的体征数据进行综合性地采集和展示,从政府决策者视觉出发,集中展示大埔县基本地情、城市运行、产业经济、社会民生、政治管理等方面下的运行情况,为领导提供可视化的辅助决策支持,实现领导用数“一张图”。

  “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平台升级工程。完善“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全县网络覆盖建设,实现网格统一管理指挥。实现街道级事项“中心指挥、移动办公、信息互通、双向互动”的扁平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

(二)构建多元感知的生态治理

1.加强生态环境感知体系建设

  基于市物联网信息管理平台,在全县现有环境监测基础上,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生态等要素的全县环境感知监测体系,推广无人机、无人船、卫星导航和生态传感器等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要素调查领域的运用,实现环境质量在线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控、风险源在线管理、突发环境事件预警等功能,提高全县生态环境综合感知能力。

2.推进生态环境资源精细管理

  依托市环保“一张图”,实现全县生态环境情况实时监测、预警和可视化管理。依托市级智慧林业生态体系监控平台,推进全县护林巡检管理建设,实现森林资源、森林防火、森林调查和病虫害防治等治理数字化、精细化。依托市级数字水利智能应用体系,支撑全县河湖、水资源、水利工程、廉政风险防控等管理工作。

3.提升生态环境综合监管能力

  推进“互联网+河长制”建设,探索“河长+警长”监管机制,全面推行联合执法,加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综合监管建设。汇聚水资源、岸线管理、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修复等方面相关数据资源,实现对河流的精准镜像,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数据化、智能化决策支撑。

专栏 5 生态治理领域重点工程

  生态环境监测平台升级工程。基于市物联网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大埔县各类环境监测点,实现全县生态环境监测指标的实时监测、资源共享,试点开展污染源综合管理应用。

  护林巡检管理应用建设工程。在市智慧林业生态体系监控平台的基础上,拓展护林巡检管理应用,实现对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森林调查和病虫害防治等庞大繁杂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互联网+河长”应用推广工程。推广“互联网+河长”治理模式,促进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互联网+河长”应用走在全市前列。

(三)建设和谐秀美的数字乡村

1.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建设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持续引进优质龙头企业落户,因地制宜主聚焦特色产业,进一步强化产业支撑。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加快建设“县电商产业园+镇级农村电商服务站+村级农村电商服务点”的农村电商三级服务体系,提升名特优产品的影响力,振兴特色乡村产业。

2.强化乡村文化传播建设

  接入市级客家文化艺术数据库,推进“互联网+乡村文化”建设,以客家文化资源数字化为抓手,加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建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数字文物资源库”“数字客家博物馆”等,加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推动“互联网+党建”,建设完善农村基层党建信息平台,推动党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畅通社情民意。

3.提升美丽乡村宜居水平

  加快提升乡村“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推进政务服务一体机向基层覆盖,拓展移动政务服务,优化“粤省事”平台服务能力,推动农业农村特色服务入驻。面向群众提供各类智慧民生服务的总入口,涵盖就业、就医、出行、旅游、社区服务、居家养老、公益活动等模块,全面提升农村民生服务数字化水平。

专栏 6 乡村振兴领域重点工程

  “三农”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程。依托市级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汇聚整合全县农业系统资源,推动重点项目、农产品全流程安全溯源、农业灾害监测预警、农业污染防控整治等重点业务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提升农业现代化生产效率。

  乡村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工程。全面整合大埔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现有数字文化资源,依托本土特色文化元素,开发整合具有大埔鲜明特点的数字文化产品,统筹管理全县乡村文化信息资源。

  农村交通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工程。依托市级农村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建立日常巡查管理,日常养护管理,路面大中修管理,路面状况评定等的常态化管理模式。

(四)实现协同高效的政府运行

1.提升政务工作协同水平

  完善现有政务协同办公平台,拓展协同办公平台办文办会办事能力,集成各部门个性化需求。优化完善电子公文办公系统,推进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在全县各部门应用。推动县政务协同办公平台与市级系统互联互通,推动实现“掌上审批”四级协同联动。

2.推动内部办事“零跑动”

  以构建“整体政府”为目标,依托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动全部各部门业务系统统一接入,消除政务系统信息壁垒。聚焦政务业务协同流程再造,梳理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零跑动”事项清单,打造“一张表单申请、一个平台联办、一次跑动结束”新模式,切实提高政府内部协同效能。

3.扎实推进“基层一张表”

  以清单制减轻基层负担,完善镇(场)、村(社区)自治事项清单、协助政府事项清单、负面事项清单等。推进各级各类报表简化合并,形成本级要求下级上报数据“一张表”,切实解决报表重复上交、数据重复录入等问题。

4.支持党群、民主法治数字化建设

  支持县人大开展信息化建设,提升人大代表依法履职能力。促进县政协数字化转型,打造集建言资政、社会互动、新闻发布、工作交流和办公自动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推进群团机关数字化建设,强化群团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能力,建成线上线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群团工作新格局。

专栏 7 政府运行领域重点工程

  “粤政易”应用推广工程。加大“粤政易”推广应用力度,实现全县覆盖。统一接入县级政务协同办公平台,优化完善公文交换、档案管理、人事管理、会议管理、通知公告、交流沟通等功能。统一接入电子公文系统,优化完善电子公文办公系统功能服务。

  填表报数应用平台建设工程。依托市级填表报数应用平台,完善镇(场)、村(社区)自治事项清单、协助政府事项清单、负面事项清单等事项清单,整合梳理上报数据“一张表”。推行在线报送数据“一张表”方式,减少基层重复填报的报表、台账。

(五)探索多元立体的数字经济

1.强化新技术创新应用

  推动龙头企业的供应链企业落户大埔。大力推进对外交流合作,支持县内企业与国内外企业开展跨领域、全产业链的紧密协作,鼓励国内外企业来大埔投资,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应用创新,支持互联网技术、产品、平台、服务等本地化和国际化。

2.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

  积极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产业,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充分利用穗梅共建等契机,大力吸引国内外优势骨干企业在大埔设立数据存储中心,推进大数据存储、处理、应用、智能硬件及配套基础设施的全链条发展。建设“云上东升”智慧物联基地,引进和培育一批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服务外包、数字创意、电子商务等增值应用和衍生服务企业,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数字化新业态,利用互联网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支持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众包众创、个性化定制等,发展数字文化产业。

3.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

  着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材料、绿色食品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经济新增长点。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建设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发展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促进“数字+”金融、教育、医疗、交通、养老、文旅等服务业数字化提升。

六、推进基础能力集约建设,打造数字大埔新样板

  加快建设大埔县政务大数据中心,汇聚全县政务资源,构建全县统一政务数据资源池,推进政务数据汇聚整合、共享开放,强化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在省市“一朵云”“一张网”的基础设施和安全体系下,积极推进县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建设和迁移上云工作,组建架构统一、运营高效、安全可靠、弹性调度的政务外网体系。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立政务信息系统安全可靠保障架构,保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安全推进。

(一)建设城市数据底座

1.推进数据应用环境建设

  面向全县各级行政机关开展政务信息化能力和政务数据资源普查,摸清政务数据资源家底。制定政务数据汇聚评价考核制度,督促各部门落实数据普查、编目、汇聚责任。依托政务大数据中心梅州节点现有的数据资源目录和基础库,逐步收集各行业数据,统筹建设县级的车辆、房屋、地址、信用等主题数据库,以及政务服务、市场监管、公共安全、医疗救助、底线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应急管理、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专题库。不断丰富全县数据资源,全面对接市级数据资源库,推进全县视频监控、传感器等物联网数据的汇聚、整合、共享。

2.推动政务数据融合共享

  完善全县数据资源目录编制指南和元数据标准,形成全县统一的系统清单、数据清单、需求清单。以政务网络为依托,逐步开展全县政务数据整合汇聚,采用接口、数据库、文件等技术手段,依据“先易后难”原则,分批整合汇聚各级各部门政务数据。加快推进全县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和信息共享目录的梳理,统筹全县各业务系统按统一规范接入大埔县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提升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打造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政务服务体系。

3.开展政务数据行业应用

  打造独具大埔特色的行业大数据应用,发展面向医疗、交通、教育、政务服务、应急、环保、社区等应用场景的大数据产品及服务。促进大数据技术与行业业务的融合创新,以示范应用推动数字化产业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鼓励政企数据融合,建立政务数据资源开放共享门户,依托开放梅州平台,为社会公众利用公共数据创造便利条件。鼓励各部门借助汇聚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挖掘,支撑全区特色应用及服务建设、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专栏 8 政务数据资源领域重点工程

  大埔县大数据资源中心建设工程。统一整合全县政府各部门现有信息资源,实现对政务数据的统一归集、统一管理与使用,建设全县统一的大数据资产,为全县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政务大数据治理工程。对大埔县各类政务应用平台或业务数据资源的探查、清洗、集成、监控和信息挖掘,提升数据质量,将数据治理流程与大埔县政府行政管理机制相结合,加强保障数据质量管控的执行力,使数据治理在大埔县政府内部持续运行,为数据集成和挖掘应用提供有力保障。

  数据资源库建设完善工程。逐步收集各行业数据,统筹建设县级的车辆、房屋、地址、主题、信用等主题数据库,以及政务服务、市场监管、公共安全、医疗救助、底线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应急管理、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专题库。不断丰富全县数据资源,全面对接市级数据资源库,推进全县视频监控、传感器等物联网数据的汇聚、整合、共享。

  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工程。统一部署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管理系统,梳理对接全市统一的政务数据资源目录。推进全县政务数据整合汇聚,支撑全县政务数据资源查询、下载和订阅。

  数据开放工程。建设大埔县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标准化、规范化及可持续更新的信息资源服务,展现信息资源的服务目录、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建立统一政务数据资源开放门户和共享门户。

  大数据行业应用工程。打造独具大埔特色的行业大数据示范应用,发展面向医疗、交通、应急、政务服务等应用场景的大数据示范应用。

(二)强化公共基础设施

1.深化政务云应用

  逐步推动各职能部门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迁移到政务云平台,加强分工协作,紧密配合,确保迁移上云工作有序有效推进。依托市级统一政务云平台PaaS服务能力,利用“按需分配,弹性伸缩”的基础软硬件云服务,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依托市国产政务云平台,为全县各级部门提供国产政务云服务,实现关键政务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保障。

2.加快政务外网建设

  持续建设“县、镇(场)、村(社区)”三级电子政务外网,提升电子政务外网承载能力。加快推进政务外网与非涉密业务专网、政务物联网的整合对接,打通各网络末端。依托市级“一网多平面”政务网络架构,提供差分网络服务,满足不同单位不同业务个性化的网络服务需求。

3.强化业务中台应用

  统一可信身份认证。依托省可信身份认证中心,全县各部门按照省统一规范实现自建系统与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对接,实现单点登录。推动已建系统账号迁移至省统一认证账号库,实现自然人、法人、政务人员账户管理统一,提供统一入口、统一账户、统一认证等服务。

  电子证照。依托省电子证照系统,实现企业电子证照应用全覆盖。逐步开通常用个人电子证照服务,包括居民身份证、出生医学证明、居民户口簿、居住证、结婚证(离婚证)、残疾人证、婚育证明、社保证明、不动产权证书、完税证明、学历学籍证明、机动车驾驶证等。

  电子印章与签名。依托省电子印章与签名系统,提供规范、统一、权威的电子印章(签章)和电子签名服务,为线上办公办事提供技术支撑。

  统一非税支付。依托省统一非税支付平台,提供微信、支付宝、银联等支付入口,与省非税支付方式保持统一。推进各部门涉及缴费事项的业务系统与省统一支付平台对接,形成统一的网上非税支付渠道,实现线上线下缴费一体化。梳理全县现有非税缴款事项,规范网上非税缴费流程,推动相关事项分批进驻网上非税支付平台。

  社会信用平台。完善全县信用档案及社会信用信息库,实现与省社会信用公共平台的互联互通。为公众提供信用信息公示、红黑名单公示查询展示、联合奖惩专项信息查询展示、信用政策法规查询、信用异议申请、信用投诉、信用监督反馈等功能服务,为各职能部门对行业、领域主体的联合监管、专项整治、重点排查等市场监管工作提供服务支撑。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接入省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实现基础信息数据联动更新,为开展基于空间地理位置服务的上层应用提供保障,支持提供认证、地图应用、地理编码、数据接口、数据发布、服务注册和二次开发服务等功能。

专栏 9 公共基础设施领域重点工程

  政务云平台扩容工程。依托政务云梅州节点能力,为各单位的政务信息系统提供虚拟机服务、物理机服务、云硬盘服务等IaaS服务,数据库服务、中间件服务等PaaS服务,提供灾备及政务云平台运营管理等服务。积极推进县级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工作,实现所有系统应上尽上,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

  政务网升级工程。全面推进政府机关内部网络升级改造,提高政府机关网络环境规范性和安全性。全面优化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拓宽电子政务外网覆盖范围。

  业务中台强化工程。推进全县各业务系统与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非税支付平台、社会信用公共平台、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等已有业务中台系统的对接,并推广应用。

(三)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1.完善网络安全综合防控

  结合不同网络区域,采用多层次防火墙进行区域隔离访问控制,在政务外网、非涉密专网重要区域部署入侵检测、网络防病毒等安全防护系统。以网络安全保障为核心,通过“规划、实施、检查、评估”的持续改进,建立健全“防御、监测、打击、治理、评估”五位一体的网络空间安全保障与综合治理体系。

2.加强密码保障体系建设

  依托省市数字政府密码基础设施能力,推进全县数字政府密码应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数字政府密码应用服务能力,推进应用系统密码改造工作。

3.强化信息安全防护监管

  依托省一体化安全运营平台,全面提升安全威胁风险的检测能力和应急响应处置能力,实现对自身脆弱性、网站运行风险、威胁事件及情报、病毒扩散等信息汇总、整理及挖掘分析。加强政务信息系统的数据资产梳理,定期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对数据按照不同维度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建立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安全防护框架。强化数据安全监管,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保障公共数据及隐私安全。

4.建立网络安全应急机制

  建立全县跨部门的网络安全常态化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政务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制定针对不同等级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审查、更新,确保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专栏 10  安全保障领域重点工程

  密码应用工程。依托省密码资源池,推动全县密码体系建设和应用,推进已建网络和信息系统密码应用改造,充分应用于等级保护三级及以上政务信息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重要网络和系统等。

  信息安全感知应用工程。依托省一体化安全运营平台,实现关键基础设施的整体安全态势分析、预测,结合攻击视角、威胁情报和安全风险工单管理,推动信息安全工作全面统筹、资源充分共享、事件协同处置、法规有效落实。

七、加强管理制度规范建设,激发大埔发展新活力

  强化“全省一盘棋”工作理念,完善行政工作机制,加强整体谋划、部门协同和全县联动。进一步理顺建设运营机制,提升建设运营中心能力。健全项目管理机制,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按照全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相关标准体系要求,推行“标准先行”战略,充分发挥标准对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中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数字政府考评机制,保障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

(一)完善管理运营机制

1.优化行政管理机制

  建立数字政府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和首席数据官(CDO)责任制,联席会议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第一召集人,统筹、识别和确定各部门建设需求,在源头上规避重复建设。落实首席数据官(CDO)责任,推动各行业系统清理整合,形成以“若干个主系统、若干类主数据”为核心的数字政府信息化建设方式。

2.深化运营管理机制

  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建设运营机构(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中心)主体支撑作用,利用本地优秀企业的技术力量联合产业生态促进应用创新,组建本地化运营团队对数字政府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数据资源、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等提供系统长期运营服务。

3.健全项目管理模式

  制订并完善全县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管理办法,明确项目立项审批、采购、实施、验收、运维、监督等管理要求和相关流程、规范。推进数字政府项目管理平台建设,保障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的统一性、整合性,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推动全县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由政府投资建设向购买服务转变,实现政府轻资产运行,提高项目实施灵活性。

专栏 11  管理运营领域重点工程

  对接市数字政府项目管理平台。对接市级信息化项目管理平台,强化对政务信息化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保障全县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的统一性、整合性,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强化考核监督机制

1.强化标准实施监督

  出台标准实施方案和释义,组织好标准宣传推广工作。规范标准解释权限管理,健全标准解释机制。加大标准符合性审查力度,定期对已建及在建的数字政府项目开展标准符合性审查,对标准化建设不合格的项目开展重点监督,全面推进数字政府标准化建设。

2.完善绩效考评机制

  建立关键评价指标,落实考核和精准督查机制,发挥考核督查导向作用,保障数字政府建设有序推进。完善常态化审计制度,实现数字政府项目审计全覆盖,结合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或专项审计(调查),对数字政府建设项目进行监督。

专栏 12  监督考核领域重点工程

  数字政府标准实施行动。推进标准化试点示范,制定标准宣贯行动计划,发挥行业组织、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在标准实施中的作用,结合实际,制定宣贯举措,强化标准宣贯的常态化支持,加强标准监督管理工作,确保标准落地落实。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在县数字政府改革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建立数字政府建设联动协调衔接机制,按照统分结合建设模式,明确建设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计划,统筹推进全县数字政府建设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县数字政府建设督查评估机制,将相关工作任务列入重点督查事项,充分发挥督查评估的导向作用,有效推动各项改革建设工作。建立完善与数字政府建设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和流程,加强各部门、各镇街协同联动的综合协调机制,保障全县数字政府建设顺利进行。

(二)资金保障

  多渠道强化资金保障,结合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海珠区-大埔县”对口帮扶等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资金和建设支持。加大大埔县财政资金配套力度,将县自建项目、运营服务等费用纳入县财政预算专项。明确运行维护经费的资金预算和使用计划,支撑项目可持续运营、发展。

(三)人才保障

  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创新科技人才引进机制。深入贯彻《关于加快人才发展的意见》,积极对接省“广东特支计划”、“扬帆计划”等重大工程,更大力度引进创新创业团队、行业领军人才和青年优秀人才。实施重点绿色产业人才引进计划,发挥人才驿站引才纳智的纽带作用,积极引进推动绿色产业人才。持续更新完善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不定期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加大市场化引才力度,出台激励措施鼓励企业主动引进团队和人才。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合作,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和支持大学毕业生回乡创新创业。推动产学研人才培育发掘。建立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全面推进覆盖各级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数字政府培训考核体系。

(四)技术保障

  按照广东省数字政府“管运分离”机制,结合大埔县政务数据大中心的建设和服务需求,从数据“采、治、存、管、用等”出发,探索“1+N”建设运营模式。打造数字政府产业生态圈,建立数字政府产业生态,吸纳优秀企业参与数字政府建设,不断提高全县建设技术支撑能力。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中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全县数字政府建设示范技术优势。

(五)宣传保障

  加大大埔县数字政府建设宣传力度,制定宣传推广计划,开展宣传讲座、论坛、学术交流会等活动,积极宣传推介最新示范案例,不断扩大品牌效应。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平台,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大埔县数字政府建设新理念、新做法、新应用,提高社会公众参与数字政府建设的意识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