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舆论认为,与2003年10元/人的缴费标准相比,目前400元/人的居民医保费用缴费标准增长太快。但是,我们不应单纯看缴费标准的增幅,而应该看这增长的390元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什么。事实上,医保筹资标准上涨的背后,是医保服务水平更大幅度的提高。
(一)物价上涨且医疗费用增长:根据统计部门数据,“新农合”建立之时2003年我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7674元,20年后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至28778元,增长率275%。因逐年上涨的物价也影响了医疗服务成本的增加,推动了医药费用的持续增长,因此居民医保保费也逐年调增。
(二)医保报销比例大幅增长:原“新农合”制度时期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普遍在30%—40%左右,现在我市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居民医保的报销比例已经大为提高,在一级医疗机构报销95%、二级医疗机构报销85%、三级医疗机构报销65%。
(三)医保报销范围不断扩大:在2003年新农合建立初期,医保能报销的药品只有300余种,治疗癌症、罕见病等的用药几乎不能报销,罹患大病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目前,我国医保药品目录药品已达3088种,其中包含74种肿瘤靶向药、80余种罕见病用药。各类现代医学检查诊疗技术如彩超、CT、核磁共振等高新设备迅速普及,无痛手术、微创手术等过去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诊疗技术日益普及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四)保障范围的更加全面:在2003年新农合建立初期,只保障住院医疗费用,且报销比例低、保障范围有限。目前,城乡居民医保已建立普通门诊、门诊特定病种、大病保险、双通道等多重医疗保障制度为参保人提供更全面的就医需求,且今年我市将符合条件的2000多家村卫生站纳入医保结算,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医保报销。
个人缴费标准的提升及国家财政补助加大投入,使得我们居民医保基金池愈加充裕。正是有了这样的底气,2003年-2023 年间,医保为解决大家“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做了大量的改革工作,不仅将普通门诊、慢(特)病门诊、重特大疾病纳入医疗保障范围,还将住院政策范围内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从最初的几千元提高到了现在的几十万元,报销比例也从40%左右提高到70%左右,让大家实实在在的享受改革释放的红利。其实大家每天少抽一支烟,每星期少打一次麻将,每月少喝一顿酒,全家参保的钱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