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大高速公路全线于2014年12月31日正式通车,是大埔通往外界的首条高速公路,全长85公里。一条高速公路不仅拉近城市之间的距离,还能拉动当地的旅游业,梅大高速路边上的三河镇有着显著的区域优势,这条高速路可谓是一条带动三河旅游发展的“乡村振兴路”。
2014年,梅大高速公路开通,三河镇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把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成为该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2020年大潮高速公路也正式开通,两条高速公路互联互通,进一步拉动三河镇旅游业的发展。
交通方便了,来旅游的游客成倍增长。今年“五一”假期,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景区人气高涨,不少游客选择用红色旅游的方式缅怀先烈。
【同期声——采访游客:这里历史的脉络描述的很清晰,而且有很多实物,参观之后,对这个历史的了解会更加的明朗,小朋友观看了以后,也会对革命的进程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了解和认识,让他慢慢的延续这个爱党、爱国的情怀。】
【同期声——采访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副主任 刘斯民:我们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是红色旅游景区,假期的客流量是5000人左右,70%的游客是企事业单位,主要是进行党史学习教育。】
道路好了,致富出路就多了。不只是旅游业,传统产业也因高速公路收益。在三河镇汇城村,村民依托交通优势,因地制宜培育乡村产业,盘活村内土地资源,发展石参根产业基地,不断提升古村落的知名度和旅游热度,实现文旅融合发展。
【同期声——采访三河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 谢鑫文:汇城村通过集约土地,引进企业统一规划种植容易生长、又有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的石参根,以点带面、因地制宜打造美丽田园,既盘活了村内的闲置资源,又绿化美化了村庄环境,还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乡村振兴,党建是基石。汇城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村庄环境整治,打造出“有颜值”的新农村。
【同期声——采访汇城村“两委”干部 周世祥: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绘制30米的文化墙,投入1172万元推进村道硬化、污水处理等十多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常态化开展卫生保洁及垃圾清运工作,确保村庄干净整洁有序。】
【同期声——采访村民:现在有路灯,路也扩大了,道路设施也完善的很好,污水处理这个问题也解决了,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
接下来,三河镇将紧扣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要求,结合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提出的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东样本”,以及县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县”目标,以“红色小城镇”为定位,以“红”促“古”带“绿”去布局谋划推动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