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大埔 > 历史人文 > 大埔故事 > 名人故事
华侨企业家张弼士
来源:大埔县信息网络中心  时间:2014-10-22 16:38:30  浏览次数:-
【打印】 字号:
  清末民初,广东出了一个全国闻名的大华侨张弼士,号振勋(1841—1916),乳名兆燮,系黄堂乡车轮坪村人。南洋的客家人都尊称他弼公,他一生从牧牛郎到鼎鼎有名的侨领,留下不少传说。
  (一)小有抱负
  张弼士小时候家境清贫。其父张兰轩是一位心地慈善的乡村塾师,兼通医术,常与人治病。弼士有兄弟四人,他排行第三,只随父读过3年书,但他天性聪颖,13岁给姐夫放牛时,就曾作放牛山歌。其中有两首是这样的:
满山树子背虾虾,莫笑穷人戴笠麻;慢得两年天地转,洋布遮子有得擎。
满山树子笔笔直,莫笑穷人无饭食;慢得几年天地转,饭甑端出任你食。
  可见张弼士自小便有抱负,不同凡响。
  (二)倒吊灯笼
  燮子有个胞姐嫁在下马湖饶屋。因为家穷燮子十三岁便替姐夫放牛。人还小,牛又蛮,难免有时会出事,牛损了人家的菜呀、禾呀等等,姐夫小气,动不动就发脾气,结果惹出一段是非瓜葛。
  有天下午,牛已经吃得差不多饱了,燮子也累了想喘喘气,便用木椿把牛拴在草地上,可是刚转脚,木椿便被牛拖脱了,牛走落田食禾,并被人当场抓到,把牛牵到姐夫家来闹,弄得姐夫难顶难当,燮子回头发现牛跑了,急得东寻西找直到天黑,无处可找了才不得不摸回家来,不料,尚未进门即遭到姐夫的一通巴掌,啪啪乱劈。燮子不吭声任其打,可姐夫打了又骂个不停,甚至骂燮子连死人都不如,死人都能守住四块板(棺材),你却连一头牛都管不住。燮子无法再忍就立即顶了起来说:“好吧!我就不如死人吧!等将来有一日我发了财,看你……”“你怎么样?燮子你会发财,咸鱼也会翻生,姐夫的灯笼倒头吊!”姐夫冷言冷语地奚落,燮子就宁愿饿死也不再为姐夫牧牛了,后改学做竹篾和打杂工。十八岁单身闯出南洋,不到十年的功夫即成为当时华侨中的大富。某年,兆燮返乡,姐夫果真把门前挂的灯笼倒转过来,兆燮见后忙叫姐姐把灯笼反转过来,十分诚恳地对姐姐和姐夫说:“过去的事过去算了,若不是姐夫一番奚落,我也不会有今日。再者,村里大家都姓饶,你把写着饶字的灯笼倒挂,会得罪全村人。”姐夫和姐姐被兆燮这么一说,才不好意思地将倒吊的灯笼反转过来。
  (三)怒摔御花瓶
  1898年,张弼士拟从印尼首都巴城乘坐德国轮船公司的班轮到新加坡办理商务,随行有创办潮汕铁路的张耀轩、一高级职员及一名法籍家庭医生。他叮嘱管事购买头等官舱票4张。翌日船票买了回来,却是官舱票一张,统舱票三张。原来德国轮船有一条华人不准购买官舱票的苛例,那张官舱票还是法籍家庭医生出面买的。张公听了不禁勃然大怒,感到大有损于炎黄子孙的尊严,是每个中国人所不能容忍的奇耻大辱,当场把4张船票撕得粉碎撒落地板用力踩踏,但还不消气。猛地他又把慈禧太后赏赐的御窑宝蓝大花瓶掷向地板,打了个稀巴烂,并愤激地吼道:“岂有此理,华人不准坐官舱,什么条规,真是欺人太甚!好吧,中华儿女有志气,中华民族不可侮,清政府无能办商船,我张某来办。”随即对他的“挂沙”张耀轩说:“记住,以后我的商船凡德国人一律不卖票。”
  于是,他与张榕轩、张耀轩昆仲共筹航行苏门答腊及中国南部海面的远洋航运。不久,创办了“裕昌远洋航运公司”。从此,中国第一批飘扬着大清龙旗的侨办远洋海轮,终于得以游弋于辽阔的太平洋上。航船与德轮同走一条航线,设备、待遇完全相同,票价却比德轮低一半,并且以牙还牙,不卖票给德国人,逼得德国轮船乖乖地取消歧视华人的野蛮规定。
  (四)慧眼识奇才
  弼士有个侄孙,家名世知号称子章,世知三岁失母,后母谢氏心肠狭浅,从小就把世知看成顽童,经常打骂,世知也有点怪性,脾气极硬,任你后母打骂都不吭声,开口说的话不多,一句就顶得后母跳起来。“皇帝你当了是吗?”是他顶后母最古怪的一句话。
  五岁那一年,后母要他携油壶到祠堂里的观音娘娘坛前添油点灯,可他却一路上把油往地上滴呀、浇呀,未到祠堂油已滴光。回家后,后母当即问他添了油点了灯没,他照直说,气得后母大打大骂,追他说出为什么?可他偏偏不应,最后顶了一句“皇帝你当了是吗?”气得后母闹嚷着要对五岁的世知去死。又一回,世知已八九岁,他把长辈买的一、二十只鸭苗,全都放进水缸里,又一个个抓出来摸呀、捏呀,最后全被活活地弄死了。后母知道后对他又是罚跪、又是打骂,他就是咬着牙不吭声,开口的话还是那一句“皇帝你当了是吗?”后母对他没办法,逢人便说。世知被人们看成了没得救的顽童,孩子们也怕他,暗地里给他一个外号叫知王。那一年正碰上弼公返乡,当弼士听了侄媳的投诉和旁人的一些议论后,觉得这个小侄孙有点古怪,就专门叫到身边来问:“知古,阿公封你当个王好吗?”世知抬头看了弼公一眼后摇起头来。“听说你顶撞母亲:皇帝你当了是吗?”世知点了点头。弼士再问:“又听说你把给娘娘添灯的油淋得满地,还把黄毛鸭子生蛮地捏死。”世知连连点头认是,可还不开口。弼士一连三问,见这个侄孙并不傻,也不顽,说不定有原因,于是继续耐心往下问:“好,那你大胆讲给叔公知,你是想做什么?”世知见叔公问到了所想的地方,就开口回答,他说,想知道为什么油滴落在地会反光,日光射来会闪闪烁烁?为什么黄毛鸭子就会洗身子浮水,它肚皮下、肚子里是不是有什么宝贝?我就摸呀、捏呀……弼士问清原由后,断定这顽童顽得好奇,眼下烟台的酒公司刚办,大需人才,这顽童正是可以培养的好苗子。于是他把人们看成蛮鬼的世知作为奇才,交代当总办的侄子成卿,把世知带往烟台。世知因祸得福。十二岁便被送进烟台的一间法国学校读书,后来学做酒,二十出头便当了山东烟台张裕酿酒公司的第一任中国酿酒工程师,也是当时全国第一代的科学酿酒的工程师,为张裕制造白兰地、味美思、玫瑰香等名酒荣获世界金奖立了功。
  (五)厚待老实人
  弼士用人,不光看才能,对才能有限的忠厚老实人也十分看重。一茶阳乡亲来寻工做,见了弼士后老老实实说自己没什么本事,只求有份工作,求个三餐一宿就行。弼士见他老实,就交待手下安排一份打杂的轻活给他,吩咐他每天把店中收入的一仙(分)二仙(分)的散(硬)币,点包成一筒筒叠起来。这个人本分的干了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三年后弼士来看他,见他实干了三年,认认真真、一文不贪,包起的散币整整齐齐一叠叠一堆堆,很喜欢,很满意。当即吩咐,这些成堆成叠的散币,一作工钱,二作奖赏,全部归他带回唐山。
  (六)牵挂下人
  弼士在南洋好多州埠都有生意,手下的工人算不出,识不齐。某年,他巡视到一个埠,收到一封家乡大埔三河坝的来信,写信人姓林,年老体弱,家中少人奉侍,儿子林某在弼公店中打工,恳请弼公打发林某早日返乡。弼公见信后立即召见了这位不曾相识的林某,吩咐账房先生付足工钱、盘费并买好船票打发林某返唐山。一年后有一天,弼士坐在车里望见人群中有一人好象是林某,当即停车呼叫,可是那人没有回应,直至弼士把车开到他跟前,他才吓一跳。弼士认定这人确是一年前被打发返乡的林某,而林某自认为在弼公店中是个打工的,过去从来没有接触,仅仅去年见过一面,弼公事多未必牵挂小人,刚才似听弼公叫喊,但不敢相信。接着,他向弼公禀报了未返唐山的原由,弼公随即又吩咐管事,再帮林某筹理一切,终于让林某返回了唐山。
  (七)舌战洋人
  张弼士经常乘坐英国轮船往返于印尼、槟榔屿和星洲等地,舌战洋人是在一次船上发生的。《清稗类钞》写道:“张弼士正在全神贯注查看《海国佥志》,同船一位英国乘客借去翻阅了一下,即对这本内容不精、印刷不美的图书评头论足,恶意嘲笑中国人学识肤浅。张弼士不由气上心来,一场针锋相对的舌战展开了。
  张弼士问英国人说:“先生英国人,来此是经商吧?”
  英国人答:“是。”
  “先生必曾毕业于商业学校?”张续问道。
  “是。”英国人答道。
  “先生必是大公司有大资本?”
  “是的。”
  弼士于是滔滔不绝地数说道:“余于学问,固非所知,但闻你们海外经商,多得国家种种之权利,而我国是没有的。那像你们近则有领事保护,远则有兵舰为后盾,即遇挫折,政府尚有所补助,便如此轻视我中国人!”接着,张弼士提出各以20万元为资本,自选经营业,五年为限,一比成就。最后,张弼士几乎怒吼了,他说:“如若不如英人,甘卧道,任车马之碾吾腹,死以谢子(先生)!”
  这一来,英人被吓得目瞪口呆,无言以对,适值船主经过,对弼士执礼甚恭。一打听,方知遇上了大名鼎鼎的华侨大实业家张弼士。
  (八)大箱之谜
  张弼士当一名经纪人后,收入不错,再也不用做苦力杂役了。
  一天,刚抵达巴城港(今印尼雅加达)的一艘货船,船主派一海员专程找到张弼士的住地,送上一只封锁牢固的大箱子,指名要张弼士亲收。张弼士认真看了托运货单上的寄货人姓名后,反复回忆,始终记不起这个人。然而,箱子收货人明明白白地写着“张弼士”三个字,地址也准确无误。张弼士思考再三后还是拒绝接受,并诚恳提出会不会世上有人与自己同名同姓?送货人认为:收货人地址、姓名符合,没有退还的理由,坚持要张弼士签收,这下子难倒了张弼士,他说:“寄货人我真的记不起他,一时又查不到其他亲友关系,我不能接受来历不明之物。”
  事情僵持不下,最后还是送货海员恳切地说:“张先生,这箱子先暂存你处,待从发货处弄明情况后再作处理。若一年后没人来认领,那箱子就应该是属于你的了。”
  此后过了一年又一年,一直没有人来认领箱子。又过了好几年,知此事的朋友谈起箱子的事,张弼士笑着答:“我至今没有动过它,一直保管得好好的,希望有一天等到物主前来认领。”
  (九)善待酒客遇总督
  张弼士经营的酒店,生意十分红火。
  有一段时间,酒店里出了件怪事。一位荷兰的年轻军官经常来酒店饮酒,每次酒后总是忧愁叹息,甚至有时饮酒醉了便无理取闹,或拳打脚踢,或狂言谩骂拒付酒钱。每逢此事店中伙计难以应付时便告知张弼士。他经过多次观察,见那军人气宇不凡,虽酒后言行失态亦难掩其出身非一般的气质。张弼士对伙计说:“此人非无赖之徒,视其相貌堂堂间有忧郁,内心定有难言之苦。”张弼士嘱咐店中人员待以礼貌,不要歧视他,不要向他索取酒钱,任由他自由。
  那青年军官见店中人待他如此友善,自觉不好意思,便询问究竟。待他明白是店主张弼士之意后,再也没来。
  数年后的一天,总督府的差人送来请柬,邀张弼士到荷总督府会见新任总督。张弼士见到总督时大吃一惊,新任总督不是别人,正是多年前酒店一别再未相见的那位青年军官。两人相见如故,笑谈起昔日酒店旧事时,才知当年这位青年军官出身皇族,因离家远戍印尼,思念亲人而苦闷,时常在酒店饮酒,酒后失态而至言行粗暴。他自离开印尼重返荷兰后,心里念念不忘张弼士对他的真挚友情。今日相邀聚首,彼此结为亲密朋友。
  自此之后,张弼士在印尼经商和兴办实业过程中常得这位总督的关照和帮助,使他的事业更加兴旺发达。
  (十)“桃花运”中存真诚
  张弼士通过自己努力学习,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管理企业财务的能力。当他被一家温姓华侨开设的酒店聘任管账时,人生的机遇给他出了一道难题。
  酒店温老板看到张弼士精明能干,为人正直,是一位生意场上很有前途的后生。彼此相处一段时间后,温老板决定把自己的独生女许配给张弼士。此前,曾经有不少人向温家提亲,温老板都迟迟不答,推辞了很多说媒求婚的人家。当温老板向张弼士开口提这门亲事时,直叫张弼士进退两难。老板能看中自己做伙计的,许以其独生女婚配自己,“桃花运”中加“财运”是一桩美事。然而,张弼士心中另有苦衷,他只好直言相告。因他只身来南洋前,在家乡由父母作主已有了童养媳,自己是有妻室的人,岂能高攀而遗弃原配呢?谁知温老板出于器重张弼士的人才,愿意让自己的独生女许配给他做偏房,言下之意是只选女婿人才为重,不计较女儿入张家门的名份。就这样,不但让张弼士得到了美满幸福的婚姻,而且维护了张弼士对原配妻子的忠诚。
  张弼士与温家独女婚后共同经营酒店,生意日益兴旺。数年后,老岳丈逝世了,夫妻俩继承了温家全部遗产,酒店生意也发展迅速。
  张弼士致富不忘祖国和人民,慷慨解囊,支持公益事业。当年黄河发生水灾,他一次捐献万两白银。此外,捐资兴学施医,修桥铺路,以及招待同乡到他公司里食宿和介绍职业。不久,在许多事实面前,他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便转而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一方面密许其子张秩君参加中国同盟会,另方面暗中出资三十万两白银充作革命活动经费。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又资助福建民军七万两白银。
  以后,他把大量资金调回国内,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先后创办机械、矿业、航运、农垦、酿酒、玻璃制造等各种企业。其中以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投资最多,达白银三百五十万两,规模也最大,在远东首屈一指,也最为成功,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这在当时全球也不多见。
  (十一)孙中山手书“品重醴泉”
  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张弼士在巴城应法国总领事邀请赴宴,席间品尝法国名酒白兰地,赞不绝口。法国总领事是经营种植葡萄的行家,告知在中国芝果(烟台)宜植葡萄,同样可以酿制这种美酒。弼士随即详细询问法国酿酒业情况,法国总领事如实相告。弼士一直默记在心,跃跃欲试。
  1891年,张弼士应清廷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电邀,北上烟台会商兴办铁路和矿产事宜。他兴致勃发,倍感亲切,实地考察烟台,发现这里南山北海,土壤肥沃,水质甜美,气候温润,种植葡萄和酿酒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又取土样,送法、意两国的专家化验,证实是种植葡萄的理想土壤。次年,即开始筹划一切,通过盛宣怀转呈北洋大臣直隶总督府,申请开设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专利十年,免税三年,获得批准实施。
  这时,张弼士已年过半百,仍全力以赴,亲自筹划。他重金聘请外国酿酒工程师,五易其人(其中一人是骗子),两度失败,还受到地方势力的掣肘,但仍然矢志不移,毫不气馁。历时十余年,终于成功地酿造出金黄透明、甘醇幽香、足以与外国名酒媲美的葡萄美酒白兰地。
  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张弼士闻讯,万分欣喜,但不敢明显地表露出来。因为他曾任清廷的高级官吏,只是暗中资助孙中山革命。八月,形势逆转,袁世凯在北京接任临时大总统后,邀请孙中山北上会谈。那时,孙中山念念不忘旧情,虽然国事繁忙和危难当头,仍然决定取道烟台参观张裕公司。张弼士非常兴奋,盛宴迎接,特以自酿的葡萄美酒白兰地款待心目中的革命英雄。孙中山深受感动,赞赏之余,郑重地手书:“品重醴泉”四字相赠。一语双关,既是对佳酿的称赞,又是对张弼士为人及事业的嘉许。
  事后,张弼士的亲人曾开玩笑说:“弼士公,三十万两白银换来四个字,平均一个字超过七千两白银,大概是世界上最值钱的字了。”
  张弼士乐呵呵地回答:“不!金银有价,情义无价。这四个字是无价之宝,白兰地有了它就会更加名贵。”旋即将四字制成金字匾额,至今,此匾还悬挂在张裕公司产品陈列室里。
  (十二)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张裕公司的酿酒技术,长期来一直操纵在外国工程师的手中。任职较久的奥国男爵拔保,他一度担任奥国驻烟台领事时,仍在公司兼职。张弼士每想派人跟班学习技术,总是被拔保拒绝,意在保持技术垄断。拔保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返国,公司改聘意大利人巴狄士多奇继任工程师。此人对技术同样是秘而不宣。
  怎么办?公司只有一种选择:极力笼络,势在必得。除给予高薪外,在饮食、住房等方面百般照顾,终于使巴工程师感动,透露点滴。最后,巴工程师在一次酒醉中,既感激又得意地纵情而谈,尽吐酿酒秘诀。至此,全套酿酒技术才为公司所掌握。时距公司成立已二十余年了。
  当时国内的社会上层人士讲究饮茅台酒或汾酒,下层市民百姓习惯喝高梁酒,而葡萄酒很少有人问津。因此,张弼士又致力于打开葡萄酒的销路,除一般宣传广告外,他还亲自出马,现身说法。这里有一个生动的故事。
  张弼士任总统府顾问和参政院参政时,因公常住北京。他每去酒楼餐馆,就指名要张裕的白兰地。当招待员把酒送到餐桌上,他便斟上一杯,邀请招待员一起品尝,并亲切地说:“你喝过这酒吗?这是举世无双的好酒,来一杯,尝尝看。”招待员只知道顾客是政府要员,不知就是张裕的大老板,看他如此欣赏张裕白兰地,饮后又果真美妙无比,便伸出大拇指夸奖起来,极其自然,这些招待员便成了张裕白兰地的“义务宣传员”,天天在酒楼餐馆中充当“活广告”。
  接着,张弼士为了更广泛地推销葡萄酒,特地在葡萄园内的高岭处,修建一座豪华别墅和花园。别墅内陈设精美,清廷赏赐的一些古董、古画都摆挂在客厅,其意是款待国内外的贵宾。许多华侨头面人物,归国漫游青岛,途经烟台,必到张裕参观和品尝白兰地。国内不少显要人物也多到此游览,如康有为在张裕别墅下榻时,曾写下诗篇:“浅饮张裕葡萄酒,移植丰台芍药花,更复法华写新句,欣于所遇即为家。”这也是张弼士一种巧妙的推销术:借用富商的嘴和文人的笔广为宣传。
  民国四年(1915年),张弼士奉命率领中国实业考察团赴美考察。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他清醒地知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涵义,决定亲自携带张裕公司出产的白兰地,参加在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此会又称为国际商品赛会,是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举办的空前盛会,规模宏大,影响深远。这是最好的宣传,也是最佳的广告。
  评奖的结果,张裕公司出产的白兰地,荣获金质奖章和最优质奖状。这是中国商品首次在国际上获金奖。当时,中国茅台酒也参加评奖,由于种种原因,列为世界第二名酒,只获得银奖。
  喜讯传来,年逾古稀的张弼士,面对众多的海外赤子,激动万分地说:“我们唐人是了不起的,只要发奋图强,便能后来居上,祖国的产品都会成为世界品牌。”
  在颁发奖状和发还样品的典礼上,张氏抱着红绸裹着的酒樽,像从襁褓中接过初生的婴儿一样,频频亲吻,两眼闪着点点泪花。
  旧金山的华侨沸腾了,在唐人街奔走呼号:“中国造的‘洋酒’得到金奖了!”侨团会馆设宴庆贺,许多华侨不请自来,渴望一瞻张裕公司创办人的风采。
  在宴会上,张弼士发表了充满民族自豪感的演说:“亲爱的同胞们!炎黄的子孙们!在这盛大的酒宴中,一眼望去,锦绣华堂,全是令人自豪的东西:一种是早就世界驰名的中国大菜,一种是享誉环球的中国瓷器,还有一种是新近获得国际金奖的中国名酒。这些都是举世无双的东西,说明了中国人是有志气的,也有能力的。今后中国的产品将会一项又一项赶上世界的最前列。”接着,他把语峰一转:“从历史上来看,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早就有许多方面在世界上是遥遥领先的。别的不说,著名的四大发明就比欧美各国早了几百年。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最重要的是应该把握现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再也不能让大好时光白白浪费……”
当时,华侨中有一位山歌手随即唱了起来:
西风转向吹东风,金奖美酒第一功;
移花接木称妙手,青胜于蓝赞张公。
表达了与会者对张弼士的崇敬之情。
  从此,张弼士将金质奖章缩印在商标上,张裕公司出产的葡萄酒命名为“金奖白兰地”,藉此激励自己,同时激励国人。
  (十三)飘香万国,流芳千古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张弼士攀登人生事业巅峰的时候,一个意外的变故让其失去了得力助手。
  1912年9月,张弼士精明干练的侄儿张成卿(时任总经理),在一次宴会中因鸡骨鲠喉,抢救无效而丧命,年仅四十岁,使其痛失一臂。
  1916年,张弼士不顾老迈高龄,为筹措中美银行资金而再度奔赴南洋,四处接洽,积劳成疾,就在这一年八月间,不幸病逝于异域巴城,享年七十六岁。叶落归根,魂绕祖地。他临终遗言:“死葬家山。”他的后代遵嘱,将灵枢运回故乡广东省大埔县黄堂乡车轮坪安葬。灵枢运回时,途经新加坡和香港。荷、英等国政府下半旗致哀,香港总督亲监凭吊。
  从汕头,溯韩江,返故乡。两岸民众纷纷自行设牲迎接、祭吊。张弼士牵头修建的潮汕铁路,免费半月乘坐火车,以示哀悼。
  灵枢抵达车轮坪后,父老兄弟,亲朋好友,还有素不相识而来仰慕遗风的各界人士,赶来追思悼念,治丧时间长达四十九天。有几位文人学士合作一副挽联,言简意赅,共表衷情:
美酒荣获金奖飘香万国,
怪杰赢得人心流芳千古。
  (杨奋干、田辛垦、陈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