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大埔 > 历史人文 > 大埔故事 > 民间故事
洞房之夜错猜疑
来源:本网  时间:2014-10-11 17:03:32  浏览次数:-
【打印】 字号:
  话说从前,某地有一姓姜名玉的书生,年方弱冠,其父母想为他娶一妻子,便自作主张,托媒在他乡访得一名门姓孟名小花的贤淑娟秀女子。此女年方二八,很有才华,双方未见面,便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把婚姻草率地定下来了。
  本来这桩婚事是郎才女貌很合配的。可是,好事起了一个波澜,同村某姓与女家有宿怨,想拆散此婚姻,便故意散布谣言,说姜姓那个书呆子五官不正,满脸麻子等。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有多事长舌的妇女将此谣言传到孟姑娘的耳朵,她不知是否真实,心里很不是滋味。可婚期已近,又不敢违抗父母之命,终日闷闷不乐,婚期到来只好含着眼泪出嫁了。
  封建旧礼,女子初嫁头上要戴凤冠霞帔,盖红绸巾,到男家后不能仰视,由送嫁人扶进洞房。以遵礼教,无法见到新郎仪容,等到宴席结束,更深人散,新郎进入洞房,欢喜地用手去揭头巾、下凤冠,但新娘抗拒不让下。她心里想揭下头巾见了他的丑怪相,怎么下场?且待坐到天明,看看情况再说。新郎也暗自盘算,以为女方年幼害羞,便不再去揭开,上床休息等候,想让她自行解下。但等了很长时间,仍不见她下冠解衣,只是端坐无语,甚觉奇怪。据说她是名门闺秀,颇知文墨,便吟诗一句试探口气:我妻生得似嫦娥。诗句才停,妻语气很沉重即答云:不及你靓。再吟下句云:好解红衣入帐罗。她又驳下句:你做你睡。又吟第三句:睡到夜阑双脚冷。又答云:床上有被盖。新郎再忍声吟第四句:城楼又打五更锣。她带点怒气答云:不是还有明晚吗?新郎听了这不雅口气,愤然离去。
  明早新娘自己除去凤冠头巾,拜见翁姑,新郎也起来漱口洗脸,她斜眼暗视夫郎,见他眉清目秀,风度翩翩,一表人才,始知受了他人欺骗中伤,很是懊悔。姜玉也见妻子生得齿白唇红,颜容娟美,有若天仙,认为她嫌弃自己,配不上她,心中气愤,不加解释,决心离开,心想待自己高中后,再作道理。饭后即整理行装,出外求学。他父母大惑不解,夫妻二人又不便实情相告,因此闹成僵局。
  将行,孟小花十分难过,害羞又不敢挽留。于是斟上浓茶一杯并赠诗送行:十指尖尖捧玉杯,姜玉亦效其妻昨晚一样驳尾答云:我自己会拿。她又念下句:姜郎出外几时回?姜答云:无十年也八载。她又念第三句云:家中尚有桃花艳。姜答:孤芳自赏吧。她含泪低声念第四句:莫效西厢暗折梅。其夫心想人言洞房花烛小登科,昨晚空负良宵,怒犹未息,便带气答云:连头连根拔起来。就这样不欢而别了。
  一晃三年,姜玉高中状元。捷报传到家中,举家欢喜。孟小花自伊夫别离后,一力承担家务,克尽妇道,孝敬翁姑,深得村邻好评,翁姑欢喜。但她想到夫郎中了状元对她不知怎样?心常不乐。翁姑知她心意,经常安慰,劝她勿忧,必使你夫妻团圆。
  姜状元回府之日大宴宾客,并探询其妻情况,席中大家称赞孟氏姑娘十分贤淑,父母称说如何勤快,怎样孝顺。他见其妻一别三年,体态变得更为丰满娟秀,十分欢悦,便将京都带回的夫人凤冠袍服当众给她穿戴,孟小花心喜颜开,接谢夫郎冠诰。
  是晚重整洞房,欢乐庆贺。姜生亲斟美酒一杯,谢她孝顺父母之恩并笑谢前时洞房之过,作诗一首:姜玉求名到外乡,未能侍奉老高堂。村邻尽说卿贤惠,感谢夫人孝奉养。其妻接酒心里十分激动,又高兴又惭愧,觉得当日洞房很对不起他,便把酒一饮而尽。她也斟酒回敬其夫并吟诗一首答谢:贱妾无缘变有缘,洞房花烛未团圆。今宵具酒来赔罪,手捧金杯敬状元。姜玉不胜之喜,接酒欢饮。
(谢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