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仙人圳的传说
来源:大埔县信息网络中心 时间:2014-10-23 11:19:32 浏览次数:-
梅潭河奔腾百里,穿越百侯,把它分切成南北两边。
北边,即今侯北有一条逶迤五里多长的古老大圳,清清的流水终年不断,灌溉着方圆数百亩土地。可是,在古老的年代,这里却是一片滴水不沾的苦旱地区,百姓日常用水非常困难。关于这条大圳,有一段美好的传说。
一年夏天,骄阳似火,已经是五十多天没有下雨了。土地干裂,作物枯萎。百姓心如汤煮,只得起早摸黑挑来梅潭河水滋润禾苗。
一日,有个青年肩挑河水,气喘吁吁、汗如雨注,抗旱救苗。迎面过来一位银须白发、拄着拐杖的老人,透着粗气,讨水解渴。青年见这把年纪的老人,在炎炎烈日下赶路,也真够苦的;虽然眼前抗旱水贵如油,就给喝几口水又打什么紧?于是,歇下重担,礼让长者开怀畅饮。只见长者先是一捧一捧的喝,似乎无济于事,便索性举起水桶,倒过来喝个痛快。不一会,竞喝干了一桶水。然后解下腰巾,舀水洗凉,两桶水就这样又喝又用不留半点。这青年几次嘴皮动了动,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来;心里只是暗想,这老人也够糟蹋造物了。
老人好像看透青年的心事,说道:“水用完了,待我给你挑回来便是。”青年赶忙说:“不!不!老人家不必芥蒂,我会再去挑来,再说,一担水也济不了什么事。”
“那就太难为你后生了。”老人接着问道:“后山不是有个清流飞瀑叫鲤鱼滩吗?何不引来灌田呢?”青年慨叹道:“谈何容易,源流渠长,一年耕稼够不上几个月的食粮;官府、财主的租税雷劈不掉,那有能力修渠引水呀?”
“说来也是。”老人流露出一拘同情的眼光,拍了拍青年的肩膀,便向后山走去。
晚上,繁星闪烁,老人站在鲤鱼滩飞瀑前,用拐杖比比划划,敲石击水,念念有词;然后,拖着拐杖向着白天喝水的地方一路走去。在他走过的地方,奇迹出现了,刹那间水到渠成,把鲤鱼滩清悠悠的水引到五里之遥的苦旱地方侯北。
翌晨,百姓相继赶来担水润苗,只见田里都是汪汪的水,禾苗得水也挺拔茁长,好不惊奇!消息像一阵风,侯北村沸腾了。人们狂欢,奔走相告。然而,奇迹是谁创造?那拄杖老人讨水解渴的形象在青年的脑际浮现,觉得他的举止谈吐都不同凡人。又见他独个去了鲤鱼滩,正好就在这一夜之间完成了开渠引水工程,不是仙人谁能办得此事呢?青年遂大声呼告:是我们与天抗争的无畏精神感动了上苍,派了仙人下凡,为百姓消灾排难啦!大家急问仙人有否留下姓名?青年说只知道老人姓蔡,于是便敬称叫蔡仙人。为纪念蔡仙人的功德,当地百姓就在鲤鱼滩下建起一座蔡仙人庙,同时把这个地方命名为蔡仙人,引水大圳就叫蔡仙人圳,并刻碑纪盛,受侯北人永远敬奉。
(罗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