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大埔 > 历史人文 > 大埔故事 > 民间故事
吴钩剿沐教
来源:大埔县信息网络中心  时间:2014-10-23 11:22:15  浏览次数:-
【打印】 字号:
  相传清康熙期间,大埔双溪的沐教村发生了一起震动粤东的惊人事件,外号“吴钩”的饶平营总兵吴六奇竟在大年三十除夕之夜,偷偷摸摸围剿沐教。沐教遭吴钩洗劫后三十年断烟火,遗下骨骸三十六缸,后人收葬在平顶关山上,立一碑曰:“清前代幽魂之墓”。
  康熙三年,一群官差闯进沐教刮钱刮粮,被沐教村民驱逐,其中一人在逃走时坠崖死亡,于是惹起了一场天大灾祸。当时杀人出名、凶恶成性、鼻子钩钩外号“吴钩”的饶平营总兵吴六奇,拥有征剿广东饶平、大埔无分疆界,先斩后奏的特权。兼因吴钩行乞出身,当年游乞时曾因偷鸡吊狗遭过沐教人的驱逐和侮辱,怀恨在心,闻报官差在沐教出事,立即气得脸乌紫黑,恨不得一脚踏平沐教村。吴钩的心腹师爷力主立即出兵征剿,吴钩的副手邹副总兵却力陈先弄清出事的原委。奸诈的吴钩暗想匆匆出剿反而打草惊蛇,于是他就假借依顺邹副总兵所言暂行缓剿,先派师爷前往沐教探查,暗授师爷见机行事。且说沐教敢于反抗吴钩也确有缘由。这个村子,背倚西岩高山,左屏杨梅岽和五百多石级的鹞子岩高峰,右出和村通饶平、漳泉,前出咸水通双溪。出入通道路都是崎岖山道,据易守难攻之天险及有和村和咸水两个村子作前哨。村中黄陈两姓,一千多人。耕山务农,生活艰苦兼之地处边远,屡遭官匪祸害干扰,迫使一部分人流落异乡,侨居寮(老挝)越(越南)。居住于沐教的人,为防祸乱,很早以前,就在村里筑起了一座高大固实的土围楼(大圆楼)。楼里有井有池,存粮积草。清初,村里黄姓出了两个头人,一个有才有智的斑皮(脸)秀才,一个武艺超群德高望重的黄蜘蛛公。黄蜘蛛公,力大无比,箩头大的石舂臼,两指拈起当帽戴,百多斤的大关刀,只手飞舞只见刀光不见人影。大围楼前有根高达五、六丈高的桅杆,他随手拈来一只鸡笼出脚一踢,唰地一声鸡笼飞上高空,倒挂在桅杆顶上,接着两脚一蹬飞上桅杆取回鸡笼不动声色轻轻飞落原地。再说,还有毗邻咸水村铁匠出身的李师公,和村的邓师公,以蜘蛛公为首义结桃园,结成三村抗暴联盟。誓约一方有难,三村共赴。吴钩若敢贸然征剿,势必有场胜负难分的血战。
  回头说那狗头师爷,奉命窥探,由双溪取道沐教,途至咸水村时已精疲力竭,喉干肚空,到村中讨茶水,一边刺探军情,未料,正碰上斑皮秀才在咸水村李师公处作客,便上前盘问,狗头师爷,交出神秘的书帖一封,帖中一纸书“天心取夹”四个字,斑皮秀才拈出书帖,笑了一笑。随手拈起打铁炉旁的一块炭渣,在“天心取夹”四字上唰唰唰唰地划了几划。师爷接过帖子一看,顿时周身冷汗,原贴上的“天”字被加了一笔改成“未”字,“心”字加一撇成了“必”字,“取”字改为“敢”字,“夹”字变成了“来”字。吴钩神秘的“天心取夹”四字被斑皮秀才改成了“未必敢来。”
  吴钩受折另图他计。一连数月未动声色,转眼秋去冬来,又是除夕,外出谋活的人全返乡里,准备过年。就在大年三十的除夕之夜,吴钩动兵动刀了。吴钩乘除夕之夜,山民团聚之时,剿绝沐教。进剿之兵,连夜抄山道爬五百级石级登上鹞子岩高峰,居高临下围困了村子,子夜攻寨。当即沐教村民坚决反击,黄蜘蛛公头戴石舂臼帽,飞舞长柄大关刀,杀得清兵血流成河,下游咸水村李师公发现满溪血水,方悟沐教有难,迅即率兵增援。吴钩退守山头,乱放飞箭。此时,黄蜘蛛公关刀凝满吴兵的血浆,至河滩洗刀,以备再战,不慎石舂臼帽脱落,为吴钩乱箭所伤,连人带刀不幸坠潭殉难。李师公寡不敌众战死。全体村民在斑皮秀才带领下死守大围楼。吴钩副将邹副总兵对吴不满,特暗开生门,飞箭传信入围楼,暗谕火光冲天之处为活路,让一部分村民逃出虎口。其余以斑皮秀才为首带领父老妇幼,引火自焚,与大围楼同归于尽。沐教遭此大劫,三十年间断烟火,死难者骨骸三十六大缸,数十年后才被人收葬,千古沉冤与幽魂之墓长存于巍巍的西岩山前。
  (张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