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大埔 > 历史人文 > 历史沿革
绿美青溪 红色传承
来源:青溪镇  时间:2019-06-27 10:07:00  浏览次数:-
【打印】 字号:

  初夏季节,记者走进土地革命时期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所在地——大埔县青溪镇,寻访革命战争年代这个红色交通站的红色故事,探寻这片红色热土上革命后人和当地群众为新时代幸福生活的奋斗足迹和故事。

  青溪镇,地处大埔县西北部,为粤闽两省和梅县、永定、大埔三县交界地。

  在上世纪30年代初,党中央机关秘密设在上海,而中央苏区核心区却在赣南、闽西一带。为加强苏区与党中央的相互沟通联系,由毛泽东提议、周恩来亲自主持,开辟了一条由上海经香港、汕头、大埔进入中央苏区核心区的长达三千公里的红色交通线。

  1930年10月中央成立交通局,11月,正式建立一条由上海—香港—汕头—大埔—福建永定、长汀—江西瑞金的交通线,名为南方交通线,即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交通线在香港设华南总站,闽西设立大站,大埔、合溪均设立交通中站,在汕头设立绝密交通站。大埔交通中站(青溪)成一个重要交通站,大埔中站设在青溪村,在蕉坑村棣萼楼设立物资秘密仓库,在邹日祥家“缵诒堂”设立多宝坑小站,交通中站还购火船一艘、木船二艘作为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穿梭于韩江、汀江。

  据统计,这条中央红色交通线经大埔中站,在1930年至1934年间,安全护送了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等200多名党、政、军骨干及一批电讯技术人员、文艺工作者安全进入中央苏区,送入苏区药物等民用、军用重要物资300多吨。直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时仍保持畅通,幸运的是,这是唯一一条自始至终没有被敌人破坏的交通线,被誉为“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 

  红色后代回红色土地创业

  棣萼楼是红色交通线上的秘密仓库和中转站,1931年12月的一天,棣萼楼接待了一个叫伍豪的客人,他在棣萼楼停留了约三个小时后,再由交通员护送进入闽西根据地。后来,参与接应伍豪的屋主同时是交通员的李阿应和刘其春才知道伍豪就是周恩来。

  棣萼楼在青溪镇蕉坑村一个叫大水坑的地方,二层四合院结构,楼后是山,楼前是汀江,山清水秀,现在棣萼楼已修葺一新,成为革命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点。

  李阿应的孙媳妇范细英说,她现在被照顾安排负责棣萼楼和前面小停车场的保洁工作,自家祖上的楼房和先辈为革命作贡献,工作起来也特别负责和自豪,她教育子女和后辈,一定要把红色传统传承下去。

  李阿应的曾孙也是范细英的小儿子刘均品原来在东莞做生意,前几年也回到了蕉坑村,做了村干部,还种了几千棵蜜柚。刘均品告诉记者,这几年中央对苏区政策扶持很大,家乡人民生活都好起来了,他回家为家乡做点事。村里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蜜柚,少的一年有三几万元的收入,多的像他姐夫,种了一千多棵蜜柚,每年就有二三十万收入。自己的柚子这两年也将进入丰产期,估计一年也有五六十万吧。

  如今,这座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典型客家四合院不仅成为红色蕉坑的“主角”,还带旺了周边10多座保存完好的特色民居,让蕉坑村成为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独具韵味的红色古村。

红土地上人民安居乐业

  离开蕉坑村沿江而上,便是昔日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所在地青溪村,也是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园及青溪村革命烈士纪念碑所在地。青溪中站余氏宗祠及“永丰”杂货店1987年因建广东省青溪电站被电站水库淹没。

  青溪村村书记余国梁告诉记者,红色交通线中站纪念馆建成后,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瞻仰。村里对道路和路灯投入资金改造,现在青溪村的路灯保证一直亮到天亮。以前革命先辈做地下工作只能在黑灯瞎火环境中秘密进行,现在要把村庄搞得亮亮堂堂的,让生活更美好明亮,现在的青溪村是青山绿水红土地。余国梁笑言。

  余国梁说,近几年,村里多方筹措资金,连续多年为一千多名村民缴交每年60元的农村医疗保险补助,让老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青溪村还有一个大项目,余国梁自豪地告诉记者,村里的一位涂姓老板出资三千万,为村里的瓦房危房户进行拆建改造,三十栋房屋近期即将动工建设。而另一位余姓老板也表示了对其它旧房危房户新房改造的意愿。余国梁说,这个新房改造项目成功后,青溪村的这个红色交通线的村民们就可以更加安居乐业了。

  打造特色的红色旅游线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色交通线青溪交通站,为当时沟通党中央和苏区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这片红色土地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近年来,青溪镇充分整合红色资源与生态森林资源,以中央红色交通线为主线,在开发利用中加强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完善棣萼楼,邹日祥旧居的修缮、布展、交通基础设施、周边环境提升等,逐步还原青溪镇中央秘密红色交通线革命历史风貌,向游客展现红色基因的历史渊源与新时代传承发展。以青溪镇获评广东省森林小镇为契机,结合“绿美青溪,多彩库区”建设,做好“红、绿”文章,打造“红色教育,绿色休闲”经典线路。

  2018年,青溪镇接待约4万人次前来红色交通线相关景点参观学习。今后,青溪镇将继续完善红色交通线旅游规划和设施建设,把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相结合,打造红绿相融的生态旅游型森林小镇。

  棣萼楼是红色交通线上的秘密仓库和中转站,1931年12月的一天,棣萼楼接待了一个叫伍豪的客人,他在棣萼楼停留了约三个小时后,再由交通员护送进入闽西根据地。后来,参与接应伍豪的屋主同时是交通员的李阿应和刘其春才知道伍豪就是周恩来。

  棣萼楼在青溪镇蕉坑村一个叫大水坑的地方,二层四合院结构,楼后是山,楼前是汀江,山清水秀,现在棣萼楼已修葺一新,成为革命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点。

  李阿应的孙媳妇范细英说,她现在被照顾安排负责棣萼楼和前面小停车场的保洁工作,自家祖上的楼房和先辈为革命作贡献,工作起来也特别自豪,她教育子女和后辈,一定要把红色传统传承下去。

  李阿应的曾孙也是范细英的小儿子刘均品原来在东莞做生意,前几年也回到了蕉坑村,做了村干部,还种了几千棵蜜柚。刘均品告诉记者,这几年中央对苏区政策扶持很大,家乡人民生活都好起来了,他回家为家乡做点事。村里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蜜柚,少的一年有三几万元的收入,多的像他姐夫,种了一千多棵蜜柚,每年就有二三十万收入。他的柚子这两年也将进入丰产期,估计一年也有五六十万吧。

  如今,这座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典型客家四合院不仅成为红色蕉坑的“主角”,还带旺了周边10多座保存完好的特色民居,让蕉坑村成为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独具韵味的红色古村。

  离开蕉坑村沿江而上,便是昔日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所在地青溪村,也是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园及青溪村革命烈士纪念碑所在地。青溪中站余氏宗祠及“永丰”杂货店1987年因建广东省青溪电站被电站水库淹没。

  青溪村村书记余国良告诉记者,红色交通线中站纪念馆建成后,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瞻仰。村里对道路和路灯投入资金改造,现在青溪村的路灯保证一直亮到天亮。以前革命先辈做地下工作只能在黑灯瞎火环境中秘密进行,现在要把村庄搞得亮亮堂堂的,让生活更美好明亮,现在的青溪村是青山绿水红土地。余国良笑言。

  余国良说,近几年,村里多方筹措资金,连续多年为一千多名村民缴交每年60元的农村医疗保险补助,让老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青溪村还有一个大项目,余国良自豪地告诉记者,村里的一位涂姓老板出资三千万,为村里的瓦房危房户进行拆建改造,三十栋房屋近期即将动工建设。而另一位余姓老板也表示了对其它旧房危房户新房改造的意愿。余国良说,这个新房改造项目成功后,青溪村这个红色交通线的村民们就可更加安居乐业了。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色交通线青溪交通站,为当时沟通党中央和苏区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这片红色土地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近年来,青溪镇充分整合红色资源与生态森林资源,以中央红色交通线为主线,在开发利用中加强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完善棣萼楼,邹日祥旧居的修缮、布展、交通基础设施、周边环境提升等,逐步还原青溪镇中央秘密红色交通线革命历史风貌,向游客展现红色基因的历史渊源与新时代传承发展。以青溪镇获评广东省森林小镇为契机,结合“绿美青溪,多彩库区”建设,做好“红、绿”文章,打造“红色教育,绿色休闲”经典线路。

  2018年,青溪镇接待约4万人次前来红色交通线相关景点参观学习。今后,青溪镇将继续完善红色交通线旅游规划和设施建设,把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相结合,打造红绿相融的生态旅游型森林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