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大埔 > 历史人文 > 历史沿革
大埔:从“红色交通线”到“四通八达交通网”
来源:大埔县融媒体中心  时间:2022-01-14 19:54:17  浏览次数:-
【打印】 字号: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苏区大埔的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艰难崎岖的山路如今变成国省道、铁路、航运、高速公路纵横交织的交通网,高速大通道直抵“厦漳泉海西经济区”和潮汕地区。

  在这条交通员用双脚踩出、用鲜血连结、用信仰智慧铺就的中央红色交通线上,保存完好的棣萼楼、居安堂等昔日红色交通站里,一件件留存的实物,无声地讲述着一个个红色交通员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感人故事。

  【红色交通员刘龙发侄孙 刘华先:这条秘密通道很多作用,比如说接待来员啊,来货啊,文件信函这些东西】

  1930年至1934年底,这条中央红色交通线护送了周恩来等200多位中央领导人和党的重要干部安全到达苏区,采购运送了6000多担物资,为上海党中央与中央苏区之间转运了大量我党我军重要文件和重要情报,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交通线”。

  【大埔青溪棣萼楼、居安堂讲解员 钟家骥:我们这个大埔的中站呢,它是属于赤白交界的地方,也就是说虎口咽喉】

  随着《绝密使命》电视剧的播出,大埔青溪红色交通线、南方工委旧址等红色遗址人气大涨,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大埔县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管理处宣讲股股长 刘南海:预计(今年)可以突破一百五十万人次。】

  【大埔青溪棣萼楼、居安堂讲解员 钟家骥:大家都是通过这个《绝密使命》了解到中央红色交通线之后,比较多的单位团体还有个人会自发地前来这里进行参观和学习。】

  庆祝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改变大埔苏区“山中山”的面貌,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基础建设,“十三五”时期累计投入112.1亿元,增加公路通车里程720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562.905公里。

  【大埔县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 赖逢芬:高速公路就有2条110.423公里,大大缩短了我们通往珠三角的里程】

  随着交通基础的不断发展,昔日的红色交通线已被如今“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航运以及高速公路代替。路通财通,如今,大埔县的红色旅游、特色旅游成为许多游客的首选,有着千年历史的陶瓷产业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大埔青花瓷大卖场项目负责人 李军栋:从大埔又到饶平县也缩短了一半小时的车程,给我们这边的工业园的发展,在交通便利上提供了很好的一个状况。】

  【梅州市昌辉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李承基:以前汕头到这里两三个小时,来这里拉一个货柜,现在的话只要一个小时。】

  目前,大埔县抓住“双区”建设和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等发展机遇,深入推进交通强县建设,全面构建“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交通公路网。

  【大埔县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 赖逢芬:积极争取平蕉大高速、梅漳高铁、韩江三河坝至潮州港航道扩能工程,让这条昔日的红色交通线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此基础上,大埔县还将重点推进大丰华高速公路(大埔至丰顺段)、大埔至潮州港疏港铁路等重点项目工程早日动工建设。

  【大埔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 丁明昌:我们将以三河坝烈士纪念园以三河干部学院为核心,打造一个大的景区。第二个是枫朗南方工委旧址,第三个是青溪交通线,把各个点连起来去打造一个3A景区。】

  从“一条线”到“一张网”,苏区大埔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以红色为底、绿色为面,苏区大埔正在发扬苏区精神,不断实现绿色崛起,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