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大埔 > 历史人文 > 文化特色 > 民居
典型民居——万福寺
来源:大埔县信息网络中心  时间:2014-10-28 16:32:43  浏览次数:-
【打印】 字号:
  万福寺位于大麻镇坑尾村阴那山东麓山坡上,原名“万福禅室”,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29)。它是开山祖师潘了拳(812—861,祖籍福建沙县,自号“惭愧”)来到阴那山后,礼在山麓石洞中清修的至性禅师为师,剃度出家,并垒石为室而成,至今已经有1100多年历史。至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由历德法师将万福禅室改建成砖瓦房,并在万福禅室旁增建了青砖瓦房的祖师殿,遂将万福禅室改名为万福寺。在沧桑岁月中,万福寺几经重
建、修葺,早已改变了当初的面貌。20世纪40年代末,福来大和尚主持扩建了建筑面积111平方米的“福余精舍”及“普同塔院”等。祖师殿于1981年扩建,1992年重修。祖师殿宽9米,深15.8米占地面积142.2平方米。殿前一小院,栽花种草;左侧开一侧门通往客堂;右侧是祖师殿大门。殿虽小,却同样装饰琉璃瓦甍,飞脊两端各置鸱吻,中央顶端立一法轮,显得庄严肃穆。殿门楹联为“万家生佛,福地长春”。祖师殿中主要供奉三世佛、初祖达摩、六祖慧能、本寺开山祖惭愧,以及十八罗汉、四大金刚等佛像。

  1980年以来,住持释惟添法师致力于恢复和扩建万福寺,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扩建,现有寺院规模已是原有寺庙的10多倍。包括新建了山门、弥勒殿、观音殿、普贤殿、文殊殿、天王殿、万福殿、玉佛殿、藏经阁、钟楼、鼓楼、大雄宝殿等十多殿堂楼阁。重雕重塑了100多尊菩萨圣像。1991年,万福寺被大埔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