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大埔 > 历史人文 > 文化特色 > 民俗
梅州召开广东汉剧振兴发展大会 多举措振兴戏曲艺术 助力人文湾区建设
来源:大埔县广播电视台  时间:2020-04-14 16:27:12  浏览次数:-
【打印】 字号:

  岁月峥嵘一甲子,南国牡丹吐新芳。12月25日,在广东汉剧院建院六十周年之际,梅州市召开了广东汉剧振兴发展大会。大会发起广东、福建、湖北、湖南、陕西五省汉剧联合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立广东汉剧发展基金会,力促广东汉剧绽放新光华,创新传承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人文湾区建设。

  省领导、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市领导陈敏、张爱军、陈晓建等出席会议。

  市委书记陈敏在致辞时表示,广东汉剧振兴发展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广东汉剧的春天已经到来。他指出,振兴广东汉剧,要做到“三个一”,即秉承一种情怀,要保护传承;坚持一种思路,要守正创新;朝着一个目标,要大放异彩。梅州将以这次大会召开为契机,按照中宣部和省委对振兴汉剧的工作要求,坚持与党同声、与民同心、与时俱进,围绕“出人出戏出效益”,以新思想引领创作更多具有中国风骨、客家风情的精品力作,助力人文湾区建设,努力把广东汉剧院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充满艺术活力的国内一流专业艺术院团,努力把梅州建成全省传统戏剧的精品创作繁荣区、优秀人才集聚区、传播普及示范区和市场演出活跃区,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提供文化支撑。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晓建在会上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广东汉剧的振兴发展,专门出台《广东汉剧振兴发展工作实施意见》,提出要以广东汉剧的振兴带动广东汉乐、客家山歌、提线木偶戏、采茶戏等国家级“非遗”的整体性传承与发展,实现推出一批优秀剧目、培养一批汉剧名家、开展一批交流活动、创办一批演艺基地、催生一批“汉剧+”文创金融产品的“五个一批”目标。

  广东汉剧是广东三大剧种之一,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中国南方地区优秀的皮黄剧种,被誉为“南国牡丹”。2008年,广东汉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梅州是“广东汉剧之乡”。广东汉剧院成立60年来,涌现出了以黄桂珠、黄粦传、梁素珍、李仙花、杨秀微等为代表的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创作的《齐王求将》《王昭君》《李坚真》等一大批优秀剧目荣获国家级、省级奖及专项奖。

  为进一步振兴广东汉剧,梅州发起并在得到福建、湖北、湖南、陕西汉剧剧团的积极响应达成共识后,在会上签订了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作协议和合作拍摄申遗纪录片。

  会上,还成立了振兴广东汉剧文艺基金会,举行了“广东汉剧振兴计划”首个精品剧目,广东汉剧院与嘉应学院、梅州市艺术学校人才培养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以及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汉剧进校园广东汉剧(汉乐)驿站授牌仪式。

  市领导蓝伟东、温向芳、陈元星、县领导陈伟平参加了会议。

  当天下午,来自北京、湖北、陕西、湖南、福建、广东等全国各地的戏剧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新时代汉剧振兴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