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紧紧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理念,依托县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切实用好“三三三”工作模式推动退役军人党员结对帮扶工作见行见效。
组织上,注重用“三个行动”推动工作落实。一是压实责任,强化领导。按照“主动参与、突出重点、注重实践”原则,我县迅速成立退役军人党员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工作方案至各镇(场)推进工作落实。并要求县镇村服务中心(站)普遍联系辖区内1至2名困难退役军人为结对帮扶对象,其中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在300人以上的4个社区服务站各联系5名困难退役军人为结对帮扶对象,通过制定联系结对表,责任分解到人,实现退役军人党员帮扶自愿自觉,主动参与。二是全面梳理,摸清底数。依托县镇村三级服务保障机构力量,充分运用信息采集系统、大走访摸排和档案查询等手段摸清困难退役军人党员数量及诉求情况,全县退役军人党员总数4359人,有困难需要帮扶的退役军人人数453人。三是建立台账,精准施策。完善退役军人党员及困难退役军人花名册,与帮扶需求做好信息匹配和供需对接,为帮扶对象“量身定做”个性化扶持措施,建立完善退役军人帮扶需求台账。经常性开展政策宣传和工作指引,精准帮扶12名困难退役军人申请省应急救助资金近20万元和临时困难救助资金50多万元。
方法上,注重用“三个结合”创新帮扶手段。一是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坚持党史学习教育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走访慰问、帮扶解困、维护权益等民生实事为重点,切实让学习党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今年全县共计走访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6515人次,对生活困难退役军人发放慰问金、慰问品约123万元。并专门设立12个岗位进行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编制定向招聘,提高就业帮扶精准度。二是与法律政策落实相结合。湖寮镇和桃源镇充分依托服务体系作用,紧密结合“法律政策落实年”以及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等活动,多渠道筹集3万余元资金用于辖区内退役军人帮扶解困项目,推进办实事工作清单落地,切实解决退役军人“急难愁盼”。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设立“法律援助站”,聘请常年法律顾问为2名退役军人提供法律援助。三是与志愿服务工作相结合。用好全县21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大埔县爱国拥军促进会和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共计400余人,推动退役军人在疫情防控、帮扶援助、抢险救灾等方面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108次,其中33名大埔籍的青海铁道兵群体采用一对一,一对N、N对一等结对帮扶方式开展修缮道路、路灯等民生工程,共筹集60多万元,帮助战友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对象上,注重用“三个工程”强化模范作用。一是实施“教育”工程、提升困难退役军人再就业能力。组织做好退役军人全员适应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举办全县退役军人村(社区)“两委”干部短期技能培训班,不断提升退役军人再就业能力。用好广东吉玉陶瓷、广东晖祥陶瓷有限公司为主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解决5名困难退役军人就业问题。二是实施“标杆”工程,带动退役军人党员助力基层治理。充分挖掘盘活“兵支书”优势潜能,全县31名兵支书和63名兵委员至少帮扶一名困难退役军人。同时树立标杆,三河镇旧寨村吴志辉成功入围“广东优秀兵支书”候选名单,其乡村振兴和帮扶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故事登上《中国双拥》杂志,有效激发全县兵支书和兵委员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事业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实施“尊崇”工程,寄托高龄退役军人爱国情怀。聚焦创新开展“精神优抚”,经常性组织服务体系工作人员、退役军人志愿队和青少年去看望老兵和优抚对象,常态化组织开展“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活动,并辅以精神抚慰、心理关怀等个性化服务。推选的两名百岁老兵故事在《广东退役军人》杂志刊登,今年11月份三河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帮助老兵实现到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看一看的愿望,切实把“尊崇军人”转化为实际行动,发挥优抚对象社会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