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埔县把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和有效管控,让农村人居环境焕发“新颜”。
西河镇北塘村下北塘村民小组是我市实施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EPC治理模式)的首个试点自然村。由于北塘村下北塘村民小组住户超过30户但少于100户的情况,该村民小组使用微动力强化预处理罐工艺的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为10吨/日,在传统“厌氧+沉淀”工艺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了太阳能增氧装置,利用自然能发电进行间歇曝气增氧,有效降解污染物,实现低成本建设和运维,有效破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转难题。
怎样才能找到一条低成本、高效率、可推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路径?近年来,大埔县结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充分利用已建相关设施,坚持新建与整改两手抓,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努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
大埔在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时,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并综合考虑地形地貌、人口分布等因素,实现污水就近就地处理和循环利用。”当前大埔县对全县1591个自然村实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体改造工程。改造工程分三类进行,分别是纳入污水处理厂、资源化利用、零散收集自然消纳。
截至去年底,大埔县已完成168个自然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改造、98个自然村纳入污水处理厂、523个自然村零散收集自然消纳改造任务,以及部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管网改造工作。
如今的大埔,分散在各个自然村的一座座微型污水处理站,巧解污水治理大难题,让原本“放任自流”的生活污水变成了可以用来灌溉的“肥水”,真正实现“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