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资源。大埔立足资源禀赋,以人才服务“百千万工程”为统领,将人才资源有效转化为镇村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为“百千万工程”加速推进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近年来,大埔县立足产业发展需求,聚焦产才融合,精准引才育才,拓宽招才引智渠道,助力人才与产业发展共享共赢,营造“人才助推产业发展、产业催生人才涌流”的优良生态。
大埔县突出‘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战略定位,出台教育、卫生、文化、技能领域人才振兴发展实施方案,形成‘1+4’人才政策体系;贯彻落实‘启航计划’,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紧扣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当地引进中南林业大学苏耿教授“技术入股”博富能科技有限公司,设立博士工作站共同开发绿色高储能锂电池;招引承德润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8亿元智慧农业项目落地三河镇,同步谋划筹建农业院士工作站和食用菌技术研发推广中心;对接国研经济研究院、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等国内顶尖智库、企业,谋划实施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和文旅资源开发系列项目,助推大埔文旅产业发展。
同时,大埔以“双百行动”为契机,健全完善对口帮扶机制,通过专家入驻、项目导入等形式,柔性引进乡村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带动乡村人才提升专业能力,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其中,与广东金融学院合作筹建“乡村振兴研究推广中心”,打造乡土人才培训、智库决策咨询阵地;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投入100万元在海珠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农优产品电商运营实训基地;校地共建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大埔工作站,为典型镇村风貌提升、乡村绿化制定规划方案,将“双百行动”实化为一个个具体项目,筑牢“百千万工程”人才基石。
汇聚人才,不仅要对外发力引进“高精尖”人才,更要激发内生动力,着力培育本土实用人才。事实上,本土人才因“土生土长”而更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更愿意为家乡建设付出更多努力。
坚持自主培育人才,大埔深化产教融合,用好职校资源精准培养技术工人;健全培训体系,依托科研院所、县镇党校和人才驿站开展大规模培训;实施好青年企业家培养工程、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圆梦计划”等人才项目,着力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落实青年下乡返乡兴乡助力“百千万工程”三年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年力量。
近年来,大埔县深入实施“三项工程”、乡村工匠、农村电商等技能人才培养工程。采取“校企联合培养”方式,为企业按需培育技工1400多人,指导企业自主认定人才285人。邀请省市农科院专家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乡村振兴大讲堂”,培育农村实用人才1142名。
人才引得进,更要留得住,用得好。近年来,大埔不断抓好创新平台建设,特种陶瓷产学研基地、纳米陶瓷新材料研发应用基地建成使用,嘉应学院陶瓷产业学院建设稳步推进,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成功验收。2023年,21家企业成功评为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建就业见习基地4家,组织“南粤春暖”招聘会19场,为企业输送应届毕业生、技术工人745人,青年回埔留埔就业创业人数显著增长。建成“一站式”服务窗口,为人才提供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住房安居等服务73项,发放人才补贴282万元,营造尊才爱才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