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埔县的广袤乡村,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被称为“产业村长”,正以独特的方式,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成为推动“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力量。
95后”官维远,作为“产业村长”中的一员,以漳北村为舞台,通过“党支部 + 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 + 公司”模式,带领村民深耕蜜柚种植。其公司提供标准化技术,组织培训,开展保果服务,带动本村37户农户,推动蜜柚产业迈向规模化、标准化。
周兆裕投资350万元建成航天辣椒种植试验基地,集约120亩土地,采用“党支部 + 企业 + 基地 + 农户”模式,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获租金、基地务工增收入,村集体通过中介及管理服务提升收入。该基地已形成成熟模式,年产值达400万元,带动周边镇村发展,预计2024年底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可达80多万元。
大埔县积极出台多项政策措施,精心构建“产业村长”制度体系。明确按照“党委主导、村企自愿、互利共赢”的原则进行选聘,精准挑选那些有能力、有情怀、有资源的乡贤能人、企业家等担任“产业村长”。同时,实行严格的准入准出、动态管理机制,确保“产业村长”队伍的质量与活力。依据年度绩效考核评价结果,对表现优秀者给予表彰奖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并且强调“产业村长”需遵循企业(产业、基地等)在村、人在村、就业在村、增收在村、变化在村的“5 个在村”原则,保障其全身心投入乡村产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