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全县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县科技信息大楼一楼会场召开,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落实市委八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
县委书记黄增国出席会议并讲话,县委副书记、县长凌晓文主持会议。
黄增国指出,过去一年,全县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扭紧“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总抓手,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运行平稳,推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排在全市平均水平之上。种种努力,凝聚着全县上下的智慧、辛劳和赶超发展的斗志,为大埔全面振兴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收获了有益经验。
黄增国强调,在高质量发展新形势下,要准确把握大埔发展的三层关系。第一层关系是“量”与“质”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要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持续培育更多的经营主体和现代企业,做大经济总量的蛋糕,逐步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另一方面,要坚持效益优先,大力推动本土企业成链、成行、成市,或积极融入大湾区成为区域链条的一环,或大力修炼内功、深耕行业,全力提升亩均土地产出,从根本上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成色。
第二层关系是“外”与“内”的辩证关系。对外,要加强沟通联络,勇于借力发展,做好“融湾入海”的大文章。动员全县上下主动拼抢,加密“跑省进京”对接频次,用好“省直达县”直通车渠道,与国家、省部门建立经常性联系,全力向上级争取梅漳厦高铁、大潮疏港铁路、青溪抽水蓄能等重大交通和产业项目。要积极走出去,围绕今年52亿元计划投资、13亿元实际投资的招商引资任务,进一步面向大湾区、海西区引进企业,推动与经济发达地区实现产业联动,稳稳地跟上时代步伐。对内,要统筹内部资源,善于合力攻坚。把各类资金盘子统筹起来,整合预算资金、债券资金、专项奖补、自有资金等,集中投向“打粮食”项目,将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必须把政策资源整合起来,发挥好3个省直单位组团帮扶作用,深化“双百行动”,扩宽海珠对口帮扶协作面,针对帮扶单位职能特点、发展规划,精准梳理政策清单、项目清单,推动各类帮扶资源集聚成势、合力向前。必须把各种自然资源集约起来,主动跳出“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圈子,跨界整合资源,为现代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强大的要素支持。
第三层关系是“进”与“稳”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要始终保持“进”的态势,深度用好改革创新关键一招,加速完善推动传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体系,系统制定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革的奖补措施,持续向敢于增资扩产的本土企业倾斜资源,真正为选择大埔、落户大埔、扎根大埔的企业搭好舞台。另一方面,要夯实“稳”的基础。继续刀刃向内、改进作风,坚决杜绝只说不干、“身”在基层,“心”到不了一线,遇到问题只“传球”不“进球”,解决问题永远在路上的情况。进一步营造鼓励干部能冲敢冲的工作氛围,坚决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强化工作落实导向,切实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让各级党员干部放下包袱、安心上阵,真正以党员干部长期稳定的高质高效工作状态,赢得企业的发展信心。
黄增国强调,在高质量发展新形势下,要明确主攻大埔发展的两个重点。一是全力发展经济。要点燃县域产业主引擎。向“新”而进,大张旗鼓引导传统陶企开展技改,大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持续提高生产质量、提升生产效率,让传统陶瓷产业这颗“老树”开“新芽”。要不断扩宽先进材料产业版图,落实瓷土精深加工。向“群”而聚,不断壮大以博富能、鸿智信、嘉远新材料为代表的本土先进制造企业。向“远”而行,锚定打造广东绿色清洁能源产业基地的远景目标,建设好、服务好大埔电厂,紧抓不放青溪抽水蓄能项目,真正让大埔经济发展有强大的后盾。要激活乡镇发展新动能。各乡镇要更加突出“四上”企业培育,要做存量,落实“千名干部挂千企”机制,服务企业生产需求,持续夯实现有“四上”企业基本盘;要做增量,落实“五必核”要求,扩大企业培育库覆盖面。要更加突出发展文旅经济,依托即将建立的全域通旅游平台,统筹“红绿古”三色资源,谋划打造一批旅游热点、燃点、爆点,全面点燃旅游经济。
二是全力优化环境。要建设交通硬环境,积极畅通县域交通主脉络,在畅通外部网络的基础上,主动争取上级支持,加大自主力度,抓好G235线大埔湖寮段改线工程等区域性交通工程,实施好青溪中央红色交通线等旅游产业道路项目。要全面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围绕典型镇村及主要经济节点,精心谋划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全面提升乡村公路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逐步打造出一个层次分明、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的综合县域交通网络体系。要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突出市场化、法治化导向,进一步深化并联审批、极简审批,实施企业“安静生产期”制度,建立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完善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暖企行动,带着感情纾困解难,切实用实际行动践行对企业的承诺。要营造人居好环境。进一步注重规划引领,结合县、镇、村不同层次需求,厘清未来发展思路,突出布局规划、建设规划、风貌规划。坚持多村连片、跨镇连村,以典型镇村为核心,统筹示范路段、省际交界镇村、重点区域攻坚等任务,结合古民居、古建筑、古村落保护开发,着重体现发展质量、乡土气息、客家文化和大埔特色,避免千村一面。
会上,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定华就《梅州市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若干措施》及其配套文件作说明并部署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工作;2个乡镇和2个县直单位作了表态发言,企业界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以应急平台视频直播形式开至各镇(场)。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县检察院主要负责同志,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委副主任;各镇(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县直和省、市属驻埔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企业经营者代表、科技教育界人士代表、基层代表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