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埔县坚持把“百千万工程”作为牵动发展全局的关键之举、关系长治久安的战略之举、促进固本强基的务实之举,聚焦“五个大抓”攻坚发力,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带村。
近年来,大埔县狠抓产业发展主线,夯实经济稳固根基。把县域经济作为“百千万工程”战略支点,深度参与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经济实现平稳增长。实体经济活力迸发。大埔电厂二期累计投资42亿元;博富能、鸿富瀚等企业提质增效,鸿智信、嘉远新材料建成投产;中瓷、铂瓷林等先进材料项目落地,欣红、德顺等增资扩产项目扎实推进,新增“四上”企业98家。产业平台强势扩容。大力推进总面积2556亩的县城工业小区二期、科技创新园、新型陶瓷产业园建设,新增标准化厂房7.9万平方米,入园企业达65家。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推动80个重点项目落实投资74亿元。招商引资稳扎稳打。落地项目56个,计划投资199.7亿元、完成投资67亿元。
聚焦人居环境建设,赋能城乡面貌蝶变。大埔县坚持把典型镇、村培育作为突破口,整合帮扶力量,以典带面、全域共进。县城建设日趋向好。投入2.2亿元提升改造城区自来水、污水、道路等设施,完成27个老旧小区改造。乡镇联城带村发力。以典型镇村建设为引领,一体推进7条示范路段和省际交界镇村建设,投入5.6亿元提升县乡道路,微改造农房5035栋、整治“三线”477公里。动工建设华润希望乡村,配合中铁广投落实1.08亿元改善镇村环境。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壮大柚果、茶叶等特色产业,打造全市首家县域“反向飞地”公司,推动全市首宗农村产权流转线上交易。创新农村污水治理模式,建成179个美丽宜居村,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入选广东省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
突破体制机制束缚,释放发展活力潜能。县镇管理体制改革开局起步。精准向上提请赋权和“省县直达”事项。纵深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开展并联审批和极简审批改革。加速推进全域土整。重点推进三河镇省级试点,全县集约流转经营权10.5万亩,934户避险搬迁对象签订宅基地退出申请。深化国企改革,城投公司和客风公司投入运作。2024年末国企总资产增至40.4亿元,较2022年增长35.1%。
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持续增进群众福祉。三年投入80多亿元用于民生事业。建成西岭实验学校、进光高级职业学校,获评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建成县中医康复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县人民医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茶阳防洪工程完成建设。深入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完成林分优化14.7万亩、绿化植树32.8万株。有力应对“5·1”“6·16”灾害考验,群众安全感连续6年排在全省前列。
2025年,大埔县将进一步扭紧“百千万工程”总抓手,抢抓苏区融湾机遇,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奋力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为中国式现代化梅州实践贡献大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