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家返乡筑梦的工业车间,到旧貌换新颜的生态圩镇,再到农旅融合的活力乡村……近年来,大埔县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立足客家文化底蕴和生态资源禀赋,统筹产业升级、环境提质、民生改善,在粤东山区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振兴之路,勾勒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时代画卷。
走进位于大埔县城工业小区的梅州鸿富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精密模切加工机器高速运转,工人们正全神贯注地操作机器,进行着各项工序,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生产景象跃然眼前。
近年来,大埔县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发展理念,将“百千万工程”作为重要契机,全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产业发展规划上,集中力量培育和发展先进制造业、先进材料、新能源三大产业集群,通过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优惠政策、优化营商环境等举措,不断扩大园区体量,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和吸引力。
在推进美丽圩镇建设过程中,百侯镇围绕“修好路、多种树、强清拆、管风貌”的思路,推进农村集中供水、污水治理等全覆盖。三河镇依托三河坝战役的红色历史,将革命精神融入圩镇建设的每一处细节,600余栋融合客家建筑特点与红色文化元素的房屋整齐排列,形成独具魅力的红色文化街区。
一个个圩镇的“蝶变”背后,是大埔县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的积极探索。聚焦典型镇建设,大埔县坚持“以点带面、串珠成链”的发展路径,将三河镇、百侯镇等典型镇作为示范样板,通过整合纵向横向帮扶、央企助力、“双百行动”、华润希望乡村等多方资源,全面推进县镇村整体提升。如今,一条条示范路段成为展示“百千万工程”实际成效的靓丽窗口和美丽走廊,全域人居环境实现了从“一处美”到“处处美”、从“一时美”到“持续美”的华丽转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埔县围绕现代农业与三产融合方向,精心布局产业发展蓝图。在做强蜜柚、茶叶两大主导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丝苗米、预制菜、油茶等特色产业。同时,大埔还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打造了一批集采摘体验、研学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让游客亲身感受乡村魅力,实现“一产接二连三”的融合发展格局,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此外,大埔县充分挖掘自身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随着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大埔的一张亮丽名片。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开办农家乐、民宿,销售特色农产品等方式,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