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2025年中小学教辅材料进校园有关问题的解答,针对是否有规定要求“严禁小学教辅材料进校园”的问题,广东明确,不存在不允许学生个人自带学习材料进校园问题,学生如学有余力,可根据自己学习需求携带自购的相关学习材料到校。
近期,广东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中小学教辅材料进校园管理的通知》,旨在推进全省中小学教辅材料进校园规范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
《通知》明确,小学阶段的教辅材料,必须由教育部门免费提供,“免费提供”包括省级免费和地市免费。政策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向小学生推荐、统一征订或代购任何教辅材料(免费提供的除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入学校宣传、推荐和推销教辅材料。
目前,省已完成新一轮教辅评议工作并印发了《广东省初中教辅材料评议目录》。《通知》强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组织征订、代购省教育厅初中评议目录外的其他教辅材料。严格执行“一科一辅”要求,不得超出规定的学科、品种、年级范围征订教辅;不得以“补充练习”“校本教辅”等名义变相征订多种教辅材料。
广东不再开展高中阶段教辅材料的评议工作,由高中学校自主选择适合本校学情的教辅材料。《通知》指出,各地可充分利用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学校公用经费等政策,将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学习辅助资源(包括同步练习册、寒暑假作业、考试类教辅材料和电子资源)纳入政府采购范畴,免费给学生使用;鼓励各地组织教研部门、学校等有条件的单位开发与教材配套的、符合本地学情的学习辅助资源,免费提供学生使用。同时,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学习辅助资源规范化、个性化开发使用。
《通知》指出,要切实规范教辅材料进校园管理,落实“一科一辅”“凡进必审”,将规范教辅管理与推动教学方式改革创新、优化作业设计深度融合,加强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培训,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与作业设计水平,扭转教师不愿命题、不会命题、直接使用教辅材料原题替代作业等问题,鼓励教师自主编创作业内容或对教辅题目进行创造性改编,从源头上减少对教辅材料的过度依赖,真正实现“双减”背景下的教学质量提升,让教辅材料回归辅助学习的本质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