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规公文 > 县府办文件
关于印发大埔县山边路边水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埔府办〔2011〕46号
来源:本网  时间:2011-06-22 00:00:00  浏览次数:-
【打印】 字号:

 

大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埔府办〔201146

 

关于印发大埔县山边路边水边

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丰溪林场,县直有关单位: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大埔县山边路边水边整治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一年五月十日

 

 

 

大埔县山边路边水边整治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宜居城乡建设,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大埔,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大埔县山边、路边、水边(以下简称“三边”)整治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全面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大埔的决策部署,把“三边”整治作为建设宜居城乡的重要举措来抓,促进我县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以绿化美化上水平、管理养护高质量为抓手,紧紧围绕“城市山边园林化、路边两旁林荫化、水系两岸风景化”的目标,通过山边整治与生态镇村建设相结合,路边整治与绿道建设、旅游专线建设相结合,水边整治与中小河流整治工程相结合,争取用2—3年的时间,使我县山边、路边、水边的绿化覆盖率显著提高,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初步建成生态优美、富有特色的“三边”景观带。

(二)具体目标。

山边整治目标:通过实施封山造林、补植套种、森林抚育,围绕“城市山边园村化,山地两旁村落化”要求,将梅州城区--大埔县绿色通道旅游线路及梅大高速公路大埔县境内全长70多公里,主要公路沿线两侧第一重山面积10多万亩建成生态优美、富有特色的景观带。确保不出现裸露山体,道路两旁视野范围内不再出现新坟,原有旧坟得到有效绿化遮蔽。

  路边整治目标:对省道、主要旅游线路和城区主要市政道路沿线进行绿化整治,确保整治区内绿化覆盖率得到显著提高,道路两旁无“三乱”(乱搭建、乱堆放、乱拉挂)现象,营造一个畅通、安全、整洁的交通环境。

  水边整治目标:提高城镇防洪、排涝能力,有效治理江河流域水污染,严格控制排污和开发行为,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不断建设和完善与城镇建设相配套的水系整治工程,改善城乡水环境,建设生态型、绿色型江河护堤护坎。

  三、整治改造内容

(一)“山边”整治。

县城区、县内主要交通道路、主要旅游线路、梅大高速公路大埔段周边的第一重山为山边重点整治区。整治区内禁止削坡建房、乱搭乱建;禁止新建坟地,对原有旧坟进行绿化遮挡。对于裸露的山体斜坡,利用藤、灌、草多种植物进行植被复绿,在不适宜种植植被的石质山坡上采取山脚种植攀延植物的做法,改善岩石和黄土裸露的现象。

加快绿色廊道工程建设。重点推进梅大线绿色廊道建设。按照“三易”(易种、易生、易管)的原则,提高山地植被覆盖率。在山边整治区范围内的自然风景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区等,要严格控制其周边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和规模;根据其生态完整性和旅游发展的需要,优先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观赏性植物。

各镇场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辖区内山边重点整治区的整治方案。通过组织有造林资质的专业造林工程队对植被稀疏的山边重点整治区进行封山造林、补植套种和护林抚育,实行“四包”(包整地、包种苗、包种植、包成活)责任制,确保造林存活率。

在树种的选择上,根据适地适树、经济美观的原则,采用常绿和落叶并举、慢生与速生兼顾、美化与香化同步、平面与立体结合的做法,以适应性强、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乡土阔叶树种为主,同时也可选种一些已适应当地生长的速生树种。

(二)“路边”整治。

省道和主要市政道路、主要旅游线路沿途为路边重点整治区。各镇场要编制重点整治区内的镇、村建设规划,整治区内不得乱搭乱建,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及其他设施要限期整顿。同时按照相关规划控制的要求,划定一定宽度的绿化控制带。

省道、主要旅游线路沿线的绿化美化工作。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省道、后县乡道”的原则,重点整治梅大线、222线坑口至李光耀故居段等交通要道。依托原有公路和地势地貌,本着“宜种则种、见缝插绿、逢种必绿”的原则进行绿化,卫生整治、管线和广告牌整治、交通整治等要同时进行,计划用3年的时间,对我县的省养公路沿线进行绿化整治,基本实现国省干线公路一路一景色、一路一景观、路景相融。

加大公路养护和环境卫生整治力度。通过多部门联合整治,各负其责,强化公路沿线管理,做到无乱搭乱建、户外广告美观大方、管线布设井井有条,路面平整顺畅、道路标识清晰、标线鲜明,无卫生死角,营造畅通、安全、舒适、优美的交通环境。

  (三)“水边”整治。

以韩江、汀江、梅潭河、小靖河等江河流域为治理重点,积极争取上级中小河流整治工程项目,做好已完成的县境内韩江梅江沿岸重点堤围加固工程的植草绿化,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管理和整治,做好沿线水土流失的治理,着力打造水系风景化、功能生态化的水边环境,确保经济发展、防洪安全与生态环境和谐、可持续的平衡发展。

各镇场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辖区内水边整治的方案。水边整治以当地主干流城区段沿岸为重点整治区,要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控制带,把水边整治与沿河绿道建设结合起来,以提高城市河道行洪能力、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为目的,同步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的生态型河堤,达到城市水边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水系两岸风景化的目标。

在县城区,重点整治梅潭河周边的环境,要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控制带,严格控制入河污水排放和垃圾倾倒,对现有沿河公园绿地进行提升改造,增加一些开花乔灌木和灯光夜景。

  四、时间安排

(一)2011年4月,宣传发动和组织计划阶段。

(二)2011年5月—2013年2月,全面实施阶段。

(三)2013年3月,考核验收阶段。由县“三边”整治领导小组对各责任单位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为稳步推进我县“三边”整治工作,成立县山边、路边、水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三边”领导小组),由谢志云县长任组长,郭敏常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廖金鑫、郑尚森副县长任副组长负责对全县“三边”整治统一指挥和协调,县林业局、县水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公路局、县环境保护局、县委宣传部、县住建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局等县直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

县“三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住建局,由县府办郭宣志副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县交通运输局、县住建局、县公路局、县水务局各一位负责人任办公室副主任,县直各成员单位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为县“三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具体负责各项“三边”整治工作的组织实施。

各镇场要参照县“三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做法,及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由镇(场)长负总责,分管建设宜居城乡工作的领导具体负责,把此项工作列入政府日常议事日程,做到整治工作责任到位,协调配合,有效推进。

(二)明确责任分工。

组长职责:全面统筹协调督促我县山边、路边、水边整治工作。

副组长职责:根据各自职责职能,负责推进山边、路边、水边整治的具体工作,做好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

县府办:对各县直有关单位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协调、督办各成员单位的“三边”整治工作;掌握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进度情况,及时向组长报告;牵头组织相关考核工作。

各镇(场):负责制定和实施辖区内“三边”整治工作计划;编制“三边”整治区内的镇、村建设规划;制定配合县直单位推进“三边”整治各项工程的实施;按照县的统一部署全面完成辖区内“三边”绿化、净化和美化的各项任务。

县林业局:负责制定全县“山边”整治工作计划;具体实施大埔城区周边、境内的主要公路和主要旅游线路周边第一重山的绿色廊道工程建设;绿化、美化沿途“山边”景观;指导全县“山边”整治工作。

具体任务:1、完成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重点生态工程具体规划在梅大线、茶上线、银江、茶阳、枫朗、大东等10个镇24个村主要道路两侧第一重山的疏林地、火烧迹地、宜林荒山荒地、林中空地、低效林地等进行人工造林或林分改造,种植枫树、荷树、樟树、黎蒴等乡土阔叶树种。2、开展“万村绿”大行动。动员群众在房前屋后、村内道路、公共场所进行造林绿化,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竹则竹,田林路结合,多树种结合,乔灌草结合,形成路有树、街有景,四季常青、花果飘香的良好生态环境。3、继续开展创建生态镇、村活动。以建设生态名城、打造宜居城乡为目标,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收入为主线,以林业生态建设为重点,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努力把我县城乡建设成为绿意盎然、整洁干净的生态家园。4、抓好绿色廊道建设。按照建设“绿满梅州、绿富客都”的总体要求对大埔绿色通道旅游线进行造林规划,对绿色通道两旁第一重山实行全封山,补植套种、森林抚育、加强管护,提高林分质量。

县水务局:负责制定全县“水边”整治工作计划;加强对梅潭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管理,会同县环境保护局对水污染严重的水域进行治理;韩江、梅江沿岸180公里重点堤防加固工程完成后,做好沿途两岸整治的规划方案,按“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组织实施;指导全县“水边”整治工作。

具体任务:1、全面完成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县城防洪堤)建设和县境内32.71公里韩江梅江沿岸重点堤围建设,并对堤围进行植草绿化。2、抓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对百侯侯南侯北堤、枫朗溪背坪堤、湖寮坞里堤、梅潭河下游堤、湖寮双坑口堤、高陂工业园(二期)开发工程护堤、大麻产业园开发护堤等的建设。并做好其他河流护堤的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争取上级项目和投入。3、做好未进行除险加固的韩江沿岸中兰等6条堤围除险加固前期工作,争取上级的支持,待项目资金落实后即进行实施,并做好绿化工作。4、做好县内重点流域、区域水土保持治理。5、加强对全长18.93公里的县城防洪堤的管理,并对堤围内的水面进行保洁。6、对县城污水进行处理,处理污水率要达90%。

县环保局:负责江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对水污染严重水域周边废污水排放企业的管理,确保主要江河流域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具体任务:1、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总量前置审核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积极推进园区式、低污染、效益好的工业项目发展,坚决拒绝污染大效益低且难以治理的工业项目,对污染比较小、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限期补办环评手续和落实“三同时”。严把项目审批关和竣工验收关,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要求新、改、扩建项目需委托有资质环评机构编制环评报告书(表)或登记表,配套相应的环保设施。对现有的项目把好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关,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一时发展,保护好我县生态优势和良好的宜居宜业环境。2、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对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韩江、梅潭河重点河段进行重点排查、重点监测,严格控制排污和开发行为,坚决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查处违反《水污染防治法》的行为。3、强化综合执法监管,保障环境安全。开展2011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强化对重点水源区、生活区等重点区域和重金属行业、危险化学品、尾矿库、规模化畜禽养殖等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的环境监管以及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的现场检查力度,增加节假日和夜间巡查频次,加大对不正常使用治理设施和偷排行为的处罚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对主要旅游线路沿线的绿化、卫生、管线和交通标识进行整治。与省交通集团积极沟通协调,做好高速公路红线内的绿化工程建设。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辖区内县乡道路边环境的整治方案,并配合县公路管理部门对省道的整治工作。

具体任务:完成银江镇坑口村S222线K0+000~K9+000段—C766线—高陂镇名人故居,X005线K0+000~K5+000段—Y216线(张弼士故居),及X072线三河至松口段等五条段线路重点整治。在2011年4月底前完成S222线、C766线香樟树、藤、灌、花草的种植工作。2011年5月中旬前完成X005线、Y216线、X072线藤、灌、花草及X005线香樟树的种植工作。2011年6月底前完成所有线路的卫生、管线及交通整治工作。2011年年底前,全面完成上述5条线路的交通标志整治工作。2012年年底前,全面强化上述5条段线路的管理,使之全部达到“畅、洁、绿、美”的管理目标。

县公路局:负责制定全县“路边”整治工作计划;制定我县省养公路沿线重点整治区内的绿化整治方案并负责实施;指导全县“路边”整治工作。

具体任务:完成省道S221线县城至百侯段、S333线三河至大麻段的路边整治工作。结合管养公路实际,科学规划,全面绿化,加强养护管理,抓好路边整治,实现绿化覆盖率显著提高,道路两旁无“三乱”(乱搭建、乱堆放、乱拉挂)现象。

  县住建局:负责制定大埔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市政道路、休闲绿地、城市公园绿化改造方案,并具体实施整治工程建设;制定全县“三边”整治规划控制方案;督促各职能部门严格按照规控方案实施整治;指导督促各镇场制定整治规划控制方案。负责协助办公室制定全县“三边”整治工作计划;配合办公室对“三边”整治工作进行考核。

  县委宣传部:负责组织统筹全县“三边”整治的宣传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统筹协调“三边”整治工作所需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及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及时拨付相关配套资金,确保“三边”整治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县农业局:负责配合办公室做好全县农村地区“三边”整治工作。

(三)强化宣传发动。

“三边”整治工作作为宜居城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宣传发动作为推进“三边”整治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三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各地的工作动态和先进工作典型,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支持“三边”整治工作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三边” 整治氛围。

(四)落实经费保障。

县、镇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全县“三边”建设。林业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重点向“三边”绿化倾斜;住建、交通、水务等部门要整合各自项目的资金,把新建工程绿化费用列入工程建设预算;公路建设中返还的植被恢复费,应主要用于路边绿化。同时,要积极发动社会力量,进行义务植树。要组织社会各界采取“捐资造林”、“认种认养”和“绿色养老”、“纪念林”等多种形式投入“三边”绿化工程。

(五)严格组织验收。

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标准,结合县实际情况,我县“三边”整治主要依托现有公路、市政道路、水利设施和山地山林等开展,各项整治工程竣工后,县“三边”整治领导小组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组织竣工验收。

 

 

主题词:城乡建设  环境  整治  方案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