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丰溪林场,县有关单位:
《大埔县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实施方案》业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大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10月12日
大埔县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有关部署要求,为加快推进我县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参照先行地区的经验做法,结合自身实际和9月25日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讨论通过的《大埔县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建设方案》,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因地制宜、注重长效,全面覆盖、群众受益”的原则,强化县、镇两级的统筹作用,明确县、镇、村三级农村生活垃圾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的责任,建立和完善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设备,统一运营,按照“一镇建一站、一车配多站”的方式,最大限度集中有限资金,提高垃圾收运效率,发挥设施的最大效能。
至2013年底前,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动工建设;全县各行政村、县域范围内景点、景区和国、省、县道公路沿线村庄配置1个以上密封式生活垃圾收集箱,所有自然村的生活垃圾收集、保洁实现全覆盖;所有建制镇建设1座以上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并投入正常运营,全部建制镇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二、收运模式和设施配置
(一)收运模式。
结合大埔实际,建立“户收集、村集中、镇运输、县转运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模式。生活垃圾从户到点,村民收集;从点到站,镇负责;从站到场,全县统运。村民将每日生活垃圾投放在自家的垃圾筐(桶)内,再集中投放至村设置的生活垃圾收集点。每个行政村在进村的主要道路附近(或公共厕所附近,但应保证交通便利,以满足运输要求)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收集全村的生活垃圾。各镇负责组织全镇生活垃圾的运输与转运站的管理。实现生活垃圾收集有点,转运有站,处理有场。
(二)设施配置。
各镇(场)行政村(居)委的垃圾收集点设置密封式垃圾箱。全县255个行政村(居)委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255个,县域内各景区、景点,以及国、省、县道沿线村庄分别增设一个生活垃圾收集点,每个镇配一辆垃圾集中收运车,全县共需配置镇集中收运车15辆、密封垃圾箱约280个,由县负责统筹配置。每个行政村配置一辆三轮摩托垃圾收集车,共配置255辆,由市级财政对农村生活垃圾运收处理经费奖补每户籍人口4元下拨各镇统筹安排购置,不足部分自行筹资解决,县对完成车辆购置的给予奖补,具体方案另行制定。对于此次县统一配置村收集点设备仍不能完全满足使用的,各镇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自行购置。
茶阳镇(含丰溪林场)、青溪镇、西河镇、枫朗镇、百侯镇、大东镇、三河镇、大麻镇、银江镇、高陂镇、洲瑞镇、光德镇、桃源镇各建设1座带建筑物的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湖寮镇(含县城)建设3座带建筑物的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共计应建设16座、转运容量为10立方的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转运站由压缩箱体和站房两部分构成,转运站房建筑用地面积约为150㎡左右(含站房用地、门坪停车用地及绿化用地)。
为有效节约投资,提高垃圾收运效率,湖寮镇和县城城区共用1辆清运钩臂车,茶阳镇(含丰溪林场)、青溪镇、西河镇等3镇共用1辆清运钩臂车,枫朗镇、百侯镇、大东镇等3镇共用1辆清运钩臂车,三河镇、大麻镇、银江镇等3镇共用1辆清运钩臂车,高陂镇、洲瑞镇、光德镇、桃源镇等4镇共用1辆清运钩臂车,共计配置5辆清运钩臂车用于全县城乡生活垃圾的转运。
清运钩臂车和压缩箱体由县统筹购置,转运站站房由县住建局提供设计方案各镇自行建设,资金由县按设计标准拨付。
三、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
为确保我县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各镇(场)、县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真抓实干、齐抓共管,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创造更加宜居和谐的美好家园。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廖金鑫副县长任组长,县府办汪德欢副主任、县住建局刘学忠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委督查组、县住建局、县环保局、县水务局、县财政局、县林业局、县农业局、县卫生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公路局、县旅游局、县畜牧兽医局、县公共事业服务中心、县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负责人及各镇人民政府、丰溪林场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刘学忠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县住建局副局长罗海涛同志担任副主任,具体负责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工作。将该项工作纳入各镇场年终统一考核内容,作为评优、评先和奖励的依据,考评好的给予表扬和一定的资金奖励,推进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各镇场要成立相应机构,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并落实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干部包村,村两委干部包户责任制,确保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顺利推进、早见成效。
(二)加快硬件设施建设。认真按照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一县一场、一镇一站、一村一点”建设要求,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县住建局应在10月中旬前完成转运站房施工图、效果图设计,以及工程预算和设备招标立项,11月中旬前完成招标、评标、定标程序,12月底前完成转运站房建设验收。各镇要在10月底前完成转运站房建设用地的征地拆迁和“三通一平”工作,11月底前按照县住建局提供的图纸完成站房土建工程建设,以及确定各行政村垃圾收集点的摆放位置,同时负责做好转运站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县财政局负责建设资金筹措,按合同要求和工程建设进度拨付工程款、设备款,与县住建局共同做好站点建设工程验收工作。其他各成员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能,全力配合做好生活垃圾处理各项工作。各单位必须按照工作方案和完成时限要求,认真分解任务,采用倒计时的办法,用时间倒逼进度,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处理硬件设施建设,确保年底前完成省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三)加大资金投入。鉴于目前我县财政较为困难,为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目标任务,县政府将统筹安排2013年省专项资金和市级财政对镇生活垃圾转运奖补资金,用于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不足部分由县财政拨给。各镇(场)应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即县财政支持一点,镇统筹一点,乡贤捐助一点,有集体收入的村列支一点的办法,多种途径筹措资金,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
(四)加大宣传力度。县广播电视台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大力宣传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创新宣传理念,丰富宣传内容,利用网络平台如QQ群、微博等形式深入发动群众参与,不断提高群众卫生意识,树立“从我做起、人人有责”的观念。新闻媒体要加强正面引导,积极营造有利于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舆论氛围。
(五)建立健全机制。一是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环卫保洁队伍。各镇要组建环卫所,配备专门人员负责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同时至少要配备垃圾转运站管理人员和司机各1名。每村配置1-2名保洁员负责全村的日常保洁工作。形成县镇村三级管理网络。二是要制订行之有效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及卫生保洁长效管理制度和严格的考核评比办法,进一步激发群众及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要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各镇(场)要落实专人负责监督各村收集点的保洁,对工作落实推进情况实行督查制,对存在的问题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县委督查组每季度至少要对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开展1-2次的督促检查,对各镇(场)相关工作落实情况分别进行综合排名,并通报到县、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四是县政府年底将组织召开全县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总结表彰会,总结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表彰奖励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先进单位及个人,部署下一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