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发展规划
大埔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埔府〔2016〕73号
来源:大埔县人民政府  时间:2016-09-06 16:38:06  浏览次数:-
【打印】 字号:

各镇人民政府,丰溪林场,县府直属和省、市驻埔各单位:

  《大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业经县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本地、本行业实际,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确保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实现。
 
 
大埔县人民政府
2016年7月27日
 
 
大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大埔县深入实施《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决定》、《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大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旨在明确“十三五”期间全县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及其相关重大项目和保障措施,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县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成效
   “十二五”期间,我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振兴发展这个主题和强县富民促和谐这条主线,积极落实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和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两大政策,立足建设“广东低碳经济发展实验区、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国际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三个定位,深入实施“低碳经济县、宜居宜业县、人文魅力县、幸福和谐县”发展思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扭紧“三大抓手”,主抓“四大产业”,县域经济稳步增长,电力、陶瓷、生态健康、文化旅游四大产业加快发展,交通水利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产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美丽城乡加快建设,民生质量有效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胜利收官,为“十三五”时期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期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44.62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71.81亿元(预计数,下同),年均增长11.93%,分别低于规划目标10.19亿元和1.07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1889元增长到2015年的18852元,年均增长11.6%,分别低于规划目标1408元和0.4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10年的3.0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8.19亿元,年均增长21.89%,分别高于规划目标3.3亿元和11.95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由2010年的0.85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2.64亿美元,年均增长24.77%,分别高于规划目标1.2亿美元和14.7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由2010年的20.7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9.02亿元,年均增长27.2%,分别高于规划目标27.30亿元和12.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0年的27.41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4.37亿元,年均增长10.11%,分别低于规划目标10.63亿元和4.9个百分点。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5986元增长到2015年的13949元,年均增长18%,分别高于规划目标4749元和9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振兴发展和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7︰35︰38调整为2015年的25∶30∶45。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19.01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9.13亿元,年均增长8.91%。烤烟、蜜柚、生猪、茶叶、南药、油茶等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种植、品牌化经营发展迅速,先后荣获“中国蜜柚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称号,被评为“中国绿色生态蜜柚示范县”和“2011、2014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大埔蜜柚被评为“2012广东十大最具人气土特产”,大埔蜜柚、西岩乌龙茶分别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工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31.2亿元增长到2015的67.93亿元,年均增长16.9%;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3.3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7.57亿元,年均增长10.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7.0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2.22亿元,年均增长27.66%。电力、陶瓷、矿业、食品工业、药业等“五业”经济效益提升,粤电大埔电厂第一期装机2×66万千瓦建成投产,大埔青花瓷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高陂镇被评为省陶瓷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园区申报省产业转移政策顺利通过,三河电力能源工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特色文化旅游日趋繁荣。“十二五”期间,旅游总收入由2010年的3.3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3.9亿元,年均增长47.7%。先后成功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李光耀祖居旅游区、瑞山生态休闲度假区等24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泰安楼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园和百侯名镇旅游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张弼士故居旅游区、坪山梯田旅游区、富大陶瓷工业旅游区、江畔人家休闲度假区和李光耀祖居旅游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被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宜居城乡建设成效显著。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27.8%提升到2015年的45.01%,高于规划目标5.01个百分点。各项交通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梅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大潮(含大漳支线) 高速公路正式动工,大丰华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高标准完成S333线三河至县城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新农村公路硬底化改造、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旅游公路等项目发挥了便民富民的重要功能。“十二五”期间,全县交通基础设施累计投入56.63亿元,公路通车里程273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10公里。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完成侨中路、古城一街、内环二路、财政路等道路改造,万川翰林一期、中华广场等城市综合体,以及西湖公园、虎山公园等美化亮化工程。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共投入8.13亿元,新建、加固提升县城防洪堤18.88公里,除险加固重点堤围13条32.71公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29宗。实施大埔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完成渠道改造169.25公里,新建维修陂头70座,完成灌区改造工程15宗,改善灌溉面积1.8万亩。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改造和二期新建工程、县城排污管网二期工程、大麻镇六村联动和百侯排污活水工程等基本完工。推动梅潭河生态环境治理,合理规划饮用水供水地,定期对水源区进行水质监测保护,确保老百姓喝上干净卫生的“健康水”。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民生投入不断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由2010年的37.4%增长到2015年的46%,完成规划目标。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十二五”期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39万人, 累计转移农业劳动力17.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低于市下达控制在3%以内的目标。社会保障覆盖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8%,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劳动关系和谐发展,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全覆盖,全县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4%,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累计结案率达100%。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努力增加贫困户收入,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92万人,完成“两不具备”贫困村庄搬迁3300户。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二期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百侯中心卫生院创建“群众满意卫生院”工作通过市级审核。医技资源增速明显,“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由2010年的0.54人增长到2015年的1.88人。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加快发展,“十二五”期间新增养老机构3间、养老床位1165张,实现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津)贴全覆盖。人口增速减缓,常住人口由2010年的37.51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38.1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10年的5.42‰下降到2015年的4.82‰,2011年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残疾人工作成效显著,2011年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老龄工作有新突破,2012年被命名为“中国长寿之乡”。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扎实推进,2011年成功创建省双拥模范县。
  ——文化强县取得新成就。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县建设,百侯、茶阳、三河被评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高陂银滩村、西河北塘村、百侯镇侯南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被评为“全国文明县城”。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客家文化与生态、旅游的融合不断加强。教育强县地位进一步巩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2%,小学和初中入学率为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7.2%,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2010年的89.5%增长到2015年的95.35%;省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全面落实。2012年我县提前一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2015年实现省教育强镇全覆盖并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
  ——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林业资源保护取得新突破,组织实施森林碳汇、森林进城围城、生态景观林带、乡村绿化美化等省林业四大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75%提高至2015年的79.86%,居全市第一;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比例达10.33%,新增森林公园9个、湿地公园1个。耕地资源保护成绩显著,累计实施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共73个、面积20467.49亩,新增耕地面积共1.7451万亩,划定基本农田20.9万亩,比省、市下达指标增划1万亩。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完成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改造提升工程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一镇一站、一村一点”建设任务,美丽乡村示范点和29个镇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初见成效。环境质量维持优良,水环境质量达标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节水工作不断推进,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2.06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为381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52立方米/万元,顺利完成市下达任务。节能减排稳步推进,节能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等工作扎实有力,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考核和环境保护责任考核通过了梅州市政府的考核验收。生态创建取得新进展,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和“中国最美丽县”等称号。
  ——政务环境不断优化。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十二五”期间人大、政协提案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100%。建成启用县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建立县级网上效能电子监察系统,行政效能得到提升。网上办事大厅建成运行,深入开展“微改革、微创新”,全面清理行政审批项目,政务环境日益优化。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积极践行“三严三实”,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取得新成效。

大埔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要目标实现情况表
 
类别 指标 单位 2010年
实绩
“十二五”规划目标 期末完成情况
目标数 年均递增% 完成数 对比规划目标 年均递增% 对比规划目标%



GDP 亿元 44.62 82 13 71.81 -10.19 11.93 -1.07
人均GDP 11889 20260 12 18852 -1408 11.6 -0.4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 38 40   45 5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亿元 3.04 4.9 10 8.19 3.29 21.89 11.89
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量 4 6 8 7.3 1.30 12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7.41 55 15 44.37 -10.63 10.11 -4.89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0.74 41.72 15 69.02 27.28 27.2 12.2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0.85 1.37 10 2.64 1.27 24.77 14.77
城镇化水平 % 27.80 40   45.01 5.01    
旅游总收入 亿元 3.36 21   23.9 2.9    
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 % 37.4 43   46 3    
社会发展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986 9200 9 13949 4749 18 9
城镇登记失业率(或城镇调查失业率) % 2.97 2.9   2.4 -0.5    
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累计 万人 1.3 1.35   1.39 0.04    
转移农业劳动力累计 万人 13.2 16.9   17.1 0.2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89.5 95   95.35 0.35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92 98   98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93 98   100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 98 100   100      
常住人口 万人 37.51 40   38.18 -1.80    
人口自然增长率 ‰ 5.42 6.5   4.82 -1.68    
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 0.54 0.58   1.88 1.3    
万元GDP能耗 吨标煤 0.908 0.686 -3.28 0.4051 -0.2809    
资源环境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 74.3 80   90 10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80 90   100 10    
二氧化硫排放量 1314 921 -6.87 921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7228 6228 -2.94 5950 -278 -3.82 -0.88
氮氧化物排放量 1567 1393 -2.33 1393      
氨氮排放量 857 707 -3.78 660 -47 -5.09 -1.31
森林覆盖率 % 75 75.5   79.86 4.36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平方米 15.8 17 1.47 17      

(二)发展环境1.发展机遇
 
  ——以新能源和新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持续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大量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国际产业分工呈现出从制造向研发、销售等上下游转移的新趋势,这为大埔发展配套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发展方式转变和体制机制改革将取得新的突破,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四大板块”、“三个支撑带”等战略的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将呈现新的格局。“四个全面”、“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打赢扶贫攻坚战”等国家战略的提出,将为欠发达地区后发崛起、加快赶超带来新的空间和机遇。
  ——我省经济仍将保持略高于全国平均速度的稳定增长,发展动力、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全面创新驱动转换。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制高点,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等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广东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粤东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将进一步提速,将形成以珠三角为重心、东西北地区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梅州市委、市政府正积极利用粤东西北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两大政策推进实体经济发展,随着对外快速交通、嘉应新区、“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和一批重大项目的加快推进,广州全面对口帮扶力度的加大,全市产业承载力将不断增强。
  ——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上下奋发向上的境况,一批大项目相继落地,如广东粤电大埔电厂、广东省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广州海珠(大埔)产业集聚区等,广州白云区、海珠区对口帮扶力度的不断加大,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明显增强,必将促进大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2.面临挑战
  ——低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新常态”,“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等新的区域投资贸易协定将对全球投资贸易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地缘政治和大国关系更加复杂多变。欧美等发达国家推动“再工业化”,实施“工业4.0”再造发展优势,进一步催化了贸易保护主义情绪的释放,倒逼发展中国家以创新驱动加快发展,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将受到严峻挑战。
  ——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期,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市场竞争力将逐步从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结构调整阵痛显现,“十三五”期间转方式、调结构仍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减速或换挡将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投资和资本扩张为主导、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产业结构将面临深刻调整。
  ——梅州市作为广东生态屏障和潮汕地区重要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加快发展与资源保护的矛盾将日益凸显。
  ——我县经济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困难。经济实力较弱,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压力巨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缺乏支柱财源,税收增长乏力;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主导产业不突出,缺少重大产业项目及产值上亿元、税收超千万的骨干企业;发展平台基础较差,产业园区规模小、承载力差、集聚度低,配套设施不完善,招商引资吸引力弱;交通基础薄弱仍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城镇化滞后,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和新型城镇化步伐仍有待加快;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管理人才缺乏;社会保障、医疗、就业、教育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依然突出。
  我们必须清醒把握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和发展形势的重大转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科学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更长期、更高质量、更快速度的发展,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五个更加注重”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围绕省“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战略目标和市“一区两带”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粤东西北和原中央苏区两大振兴政策,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韩江(大埔)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带、广州海珠(大埔)产业集聚区和三河电力能源工业园区 “一带两区”建设为主要抓手,着力发展电力、陶瓷、生态健康、文化旅游四大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广东低碳经济发展实验区、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国际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协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奋力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建设富庶美丽和谐幸福大埔。
  (二)基本原则
  坚持文化引领,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大力挖掘文化遗址、历史名人、传统美食等文化内涵,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的结合,推进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转化,促进文化与旅游、工业、农业、城镇建设等融合发展,打造文化旅游强县,提升文化品牌。
  坚持提质增效,创新发展。把创新驱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和后劲有机统一,努力实现创新驱动、振兴发展。大力推进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坚持产城互动,协调发展。坚持“产城融合”和“生态园区、工业新城”的理念,以业兴城、产城融合,以产业升级带动城市升级,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协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协调发展模式。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变生态资源为生态产品,变经济后发为生态先发,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业、精致高效农业和健康产业,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建设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示范区。
  坚持区域合作,开放发展。加强与各县(区),粤东、珠三角等地区,以及闽西、赣南等相邻省之间的区域协作,推动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利用世界客商大会和世界大埔同乡会的平台,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坚持深化改革,共享发展。坚持深化改革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法宝,切实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打造高效服务型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发展目标
  至2020年,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推进,民生工作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实现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五位一体”协同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综合实力提升。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达到12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3%以上,达到29300元左右,向中等偏上收入经济水平迈进;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达到21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达到16.5亿元,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达8%以上,达到3.7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达10%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以上,达到80亿元。
  2.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五大特色产业主导地位突出,电力、陶瓷、生态健康、文化旅游四大产业实现税收达10亿元;现代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内需主导、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初步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1.2%以上;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2%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稳步提高;专利发明年均增速为8%以上,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量10.9件。
  3.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型城镇化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更趋优化,城乡一体化建设迈上新水平,城镇化水平提高到53 %以上。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逐步纳入财政支持范围,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
  4.民生福祉增进。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占全县常住人口的比例达到50%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均达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每千人医生数达到2人。
  5.社会事业进步。扶贫开发、劳动就业、教育、卫生、体育、文化、国防动员、人口计生、气象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8‰以内,常住人口年均增长5‰以上,全县常住人口达到39.15万人;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文化事业繁荣,文化强县工作扎实推进。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6.生态建设良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80%,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2 平方米。万元GDP能耗控制在0.515吨标准煤以内;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二氧化碳排放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下达目标内。
  7.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全面建成适应小康社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优化,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健全完善。
大埔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测表
 
类别 指标 单位 2015年
完成数
“十三五”目标 属性
目标数 年均增长%



GDP 亿元 71.81 126 12 预期性
人均GDP 18852 29300 11.3 预期性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 45 43   导向性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69.02 210 25 预期性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亿元 8.19 16.5 15 预期性
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量 7.3 10.9 8.2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4.37 80 13 预期性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2.64 3.78 8 预期性
城镇化水平 % 45.01 53 1.49 预期性
旅游总收入 亿元 23.9 50 20 预期性



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 % 46 47   预期性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949 21759 9.3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或城镇调查失业率) % 2.4 3.5   预期性
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累计 万人 1.39 1.4   预期性
新增转移就业劳动力累计 万人 5.24 3   预期性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95.35 95.85   预期性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98 100   约束性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100 100   约束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 100 100   约束性
常住人口 万人 38.18 39.15 0.5 约束性
人口自然增长率 ‰ 4.82 8.8   约束性
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 1.88 2   预期性



万元GDP能耗 吨标煤 0.4051 0.515   约束性
耕地保有量 万公顷 1.51371 1.51273   约束性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 90 95   约束性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100 100   约束性
二氧化硫排放量 921 待市下达 —— 约束性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5950 待市下达 —— 约束性
氮氧化物排放量 1393 待市下达 —— 约束性
氨氮排放量 660 待市下达 ——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 79.86 80   约束性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平方米 17 22    
 
  
  三、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
  (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综合实力。
  坚持绿色发展战略,集聚集约发展电力、陶瓷等特色工业,优化提升生态健康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精致高效农业,以韩江(大埔)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带、广州海珠(大埔)产业集聚区和三河电力能源工业园区“一带两区”建设为重要载体,切实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壮大县域经济整体实力。
  1.做强电力产业。以建设广东省重要电力能源基地为目标,以三河电力能源工业园区为抓手,积极实施水火风核光五电并举战略,力争至2020年全县电力装机容量达到530万千瓦,产值超百亿元。加快发展火电,推进广东粤电大埔电厂二期等重点项目。挖潜提升水电,按照“小流域、大生态”理念,推进广东省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电站、三河舟角院水电站建设,推进漳北、白土、吉流等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大力发展新能源,力争重点推动韩江流域梅州内陆核电项目、光伏发电站、桃源风电厂等重点项目建设。扩容提质电力设施,着力提升输、变、配、用电侧智能化水平。
  2.做精陶瓷产业。力争把陶瓷产业培育成为我县的主导产业,利用三个陶瓷专业镇,打造广东省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和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创建省级陶瓷产业园。到2020年,全县陶瓷产业总产值达62亿元,增加值达到25亿元以上,其中,集聚区要实现产值40亿元,工业增加值16亿元。做精日用工艺陶瓷,重点发展礼品瓷、陈设瓷、艺术实用瓷、收藏瓷、釉下五彩瓷文化创意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打响“中国青花瓷之乡”品牌;做优特种陶瓷,大力发展电力、电子、通讯、冶金、机械、化工及航天航空等领域特种陶瓷,打造特种陶瓷、电子信息陶瓷和生态陶瓷生产基地;做好陶瓷关联产业,完善陶瓷产业链,构筑起多元开发、特色鲜明的陶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文化内涵丰富、科技含量较高、竞争力较强的名牌产品和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广州海珠(大埔)产业集聚区(高陂)、县城科技工业小区、桃源工业小区和光德陶瓷工业小区建设,突出产业链招商,引进带动能力强的战略性陶瓷龙头项目,以大项目聚集产业链条,培育上下游齐全且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培育龙头企业上市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培育年产值超亿元企业。
  3.做大生态健康产业。力争到2020年把生态健康产业打造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产值达到36亿元。以茶阳食品工业小区为龙头,着力推进“三河坝”、“南华春”、“客兴”三大名酒品牌建设,做大做强酒业规模。鼓励和引导泉之乡、世纪矿泉、客天下天然山泉、银顶天然山泉和瑞山弱碱山泉水、单竹山30万吨富硒山泉水等企业,做活矿泉水产业。以大埔小吃文化城为重点,积极制定大埔小吃行业标准和地理标志体系,推动小吃工业化生产、连锁化经营,弘扬大埔小吃文化,做大小吃产业,打造成省小吃产业创业孵化基地,打响中国小吃名县品牌。大力发展南药种植加工产业,着力将大麻、银江、湖寮、丰溪林场4个镇(场)发展为中药材种植专业镇(场);鼓励银江绿仙、西河本草源、五虎山铁皮石斛、光德浩森碳中和林业等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推进衎衎实业饮料灌装项目、五虎山药业有限公司增资扩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长寿食品,完善服务网络,集群发展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康复养生产业。
  4.做特文化旅游产业。力争到2020年,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年旅游人数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50亿元以上,力争打造1个国家5A级景区,5个国家4A级景区和10个3A级景区。以建设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和韩江(大埔)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带为中心,把旅游开发与全县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整合名人名居游、名镇名村游、生态养生游、红色热土游、陶瓷文化游精品线路,构建以“文化体验、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康疗养生”为主的旅游产业体系,把旅游业发展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绿色经济崛起的先锋产业,把大埔打造成全域旅游示范县,粤东最有影响力的旅游地区之一,打造“客家香格里拉·文化大埔”,世界客家人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创建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县。以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为核心区,以青溪红色交通线、枫朗南方工委机关旧址、光德闽粤赣边区党委机关旧址为重点,打造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实现与江西瑞金、梅县叶剑英纪念园等周边红色旅游景点对接并联成一体,共同构建原中央苏区县红色大旅游体系,将大埔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有较高知名度、较强影响力的红色旅游大景区。以国学旅游为主线,整合发展休闲度假、保健疗养、体育休闲等产业,开发推广文化、休闲、养生、长寿、体验等旅游产品。打造“三河-县城-百侯”文化旅游核心区、北部生态养生旅游片区、南部名村名人故居和陶瓷文化旅游片区、东西两翼延伸旅游片区。进一步提升百侯古镇旅游区、双髻山文化旅游产业园、西岩茶乡度假村、西河北塘乡村旅游区、西河张弼士故居商文化旅游区、青溪江畔人家休闲度假区、飞天马茶文化产业园等景区建设,力争百侯名镇评定为国家5A级景区,瑞山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三河古城旅游区、坪山梯田旅游区、西岩茶山景区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万福寺宗教文化旅游区、甜竹乡村生态旅游区评定为国家3A级景区。着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推动特色长寿食品、农产品、非遗文化转化为特色旅游商品。加强旅游品牌推介,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以专题、专板、专栏的方式集中进行营销。举行节庆活动,参加区域推介会,与周边地区进行合作。
  5.做深精致高效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科技农业和精致高效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至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33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10万吨以上。积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巩固发展蜜柚、茶叶、烤烟、生猪、南药、油茶等六大基地,做强做大蜜柚和茶叶两大农业支柱产业,培育发展富硒等特色农业,鼓励发展水产养殖及畜牧业。至2020年,全县蜜柚面积发展至25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30万吨以上;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总产量达1.2万吨。抓好农业生产基地建设,西河、茶阳、百侯三镇重点建设“菜篮子”基地,西河、青溪、大东三镇重点建设“米袋子”基地,湖寮、百侯、枫朗、西河、茶阳、青溪等北部地区发展蜜柚为主的农业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东部西岩山脉建设乌龙茶核心区基地。努力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大埔蜜柚、大埔乌龙茶)标准化生产基地。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加工贸易物流园区和农产品会展中心。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积极开发蜜柚酒、蜜柚汁、蜜柚精油等新产品,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发挥优势创建品牌农业,提升产业效益。
  6.积极打造“一带两区”。以韩江(大埔)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带平台建设为重要抓手,以区域联动、产业融合、产业升级和精品带动为发展战略,突出抓好梅潭河沿线大东、枫朗、百侯、湖寮、三河等五镇的文化体验旅游产业带建设,打造韩江旅游综合服务核,文化体验旅游产业带和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带,东部农业休闲旅游圈、西部健康养生体验圈、南部陶瓷工业旅游圈、北部商贸文化旅游圈等“一核、两带、四圈”,重点发展韩江、梅潭河沿岸的休闲度假、健康产业、文化体验、农业观光、生态工业等产业,实现韩江(梅潭河)沿岸各镇联动发展,建设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片。以广州海珠(大埔)产业集聚区和三河电力能源工业园区为核心,以县城科技工业小区、枫朗矿业建材小区、桃源陶瓷工业小区、茶阳食品工业小区为依托,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全力拓展工业经济发展空间,到2020年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0%以上。围绕产业招商,突出电力、陶瓷、生态健康和文化旅游四大产业,着力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
  7.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产业链条长、技术竞争力强的重大项目,带动上下游企业集群发展。以大项目为龙头,突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地区”优先集聚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做大做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以新型工业化为依托,加快推进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的专业化、服务化,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壮大主导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鼓励现有重点龙头企业增资扩产、技术改造、上市融资,积极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完善和优化产业链,鼓励供应链整合与协作,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微企业专业化配套的协作体系。促进产城融合,推动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协调发展,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及服务业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培育工业强镇、商业物流大镇、文化旅游和生态农业特色镇,逐步把中心镇建设成卫星城镇。   
  8.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推动县域产业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努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能力,突出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创新型企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自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实现产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加强质量建设和品牌建设,引导企业提升自主创新和质量管理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围绕陶艺产业,创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进一步提升和增强企业研发能力和水平。深化与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推进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促进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攻关。鼓励陶瓷、农业龙头企业等技术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申报国家、省级科技项目。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企业承接高校成熟、适用的科技成果,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的宣传及保护工作,举办知识产权培训班,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大幅提升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积极开展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充分利用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的作用,加快推进高陂日用陶瓷专业镇、桃源青花瓷专业镇、光德工艺陶瓷专业镇、枫朗茶叶专业镇、湖寮蜜柚专业镇、银江黄花菜专业镇转型升级。
  9.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侨乡和世界客都优势,积极抢抓国家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加强与海外华人华侨的联系,发展外向型经济,拓宽海内外市场。引导产业对接集群投资,加强与“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沿线国家合作,争取境外大型企业来埔投资、合作。巩固传统出口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辟俄罗斯、东欧、非洲、拉美等有潜力的国际新兴市场。引导有实力的本地企业到国(境)外设立办事处、寻找区域代理商或建立分公司,建立海外营销网络和渠道。组织企业以“中国青花瓷之乡”区域品牌抱团参加国(境)外国际性展会开拓国际市场,开展整体宣传推广活动。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
  高水平建设现代综合运输、绿色能源、民生水利、信息网络四大基础设施体系,优化投资发展环境,进一步夯实振兴发展基础。
  1.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韩江航道建设,整治韩江三河坝至汕头航道,高标准建设高陂港,振兴韩江“黄金水道”。加快推进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设,积极推进大潮(大漳支线)、大丰华高速公路等大埔境内高速公路建设;做好双龙高铁、大潮铁路规划建设的配合工作,使大埔成为对接汕潮揭、融入海西区的桥头堡。升级改造现有国省道、县道,抓好旅游公路、站场码头建设,提升农村道路等级。加快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通用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为主骨架,县乡公路和内河航道同步发展,与周边省、市、县联系便捷,各镇通达畅顺,布局合理,干支配合,四通八达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
  2.加快推进绿色能源建设。加大力度推进广东粤电大埔电厂二期、广东粤电风电、内陆核电及太阳能光伏发电等项目规划建设,切实加强骨干电网和城乡输配设施建设,把电力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城乡配网升级改造和农村低电压区域改造进度,大力推进110KV茶阳(空下)输变电工程及配套35kV工程、110KV岭下输变电工程、35kV桃源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建设。
  3.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乡防洪治涝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和水环境保护体系。积极推进广东省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加快县城供水设施改造和山丰水库、南丰水库备用水源建设。继续推进县城防洪堤、韩江、梅江、汀江等重点堤围、护岸、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抓好汀江流域、梅潭河流域水安全水生态水文明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内涝整治、中小河流专项治理、灌区改造等项目建设。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的配套改造。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形成覆盖全县农村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县城应急供水配用水源体系和消防供水设施建设。完善黎家坪、丽水湾等地污水管网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中心镇和次中心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及截污管网工程。
  4.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大WIFI热点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网络宽带化和应用智能化水平,实现全县行政村、重点旅游景区、主干道路4G网络全覆盖。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实施“数字市政”工程,促进网络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促进社会服务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以大埔陶瓷、长寿食品为主,特色旅游产品为辅,融线上电子商务交易、线下实体销售和体验区于一体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教育、科技、医疗、社会保障、卫生等领域深度融合。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绿色、人本的城镇化发展道路,突出抓好县城和高陂、大麻、茶阳等中心镇建设,把大埔建设成为“城在山中、楼在林中、山水相融”的美丽山城,构建城乡区域均衡协调发展新格局。
  1.提升完善大埔城乡规划体系。发挥《大埔县城市总体规划》的引领与指导作用,抓好县城万川新城、黎家坪新区、西部商务区及广州海珠(大埔)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完善绿地系统规划、地名规划等中心城区各专项规划。抓好县城和高陂、大麻、茶阳等3个具有县城功能的中心镇“一主三附”规划建设,推进中心镇及县城下坜、岭下等重点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2.构建“一带三城”空间格局。加快推进梅潭河景观休闲带和县城、副中心城镇(百侯、三河)规划建设,构建“一带三城”组合中心。一带:将沿线联系三河、中心城区、百侯的梅潭河打造成为梅潭河景观休闲带与大埔城镇活力纽带。三城:中心城区(湖寮镇)建设成为县域综合服务中心、客家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与集中展示区、山水文化宜居名城。三河镇建设成为循环经济示范园、古城文化旅游区、县域城镇副中心。百侯镇建设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创意与旅游服务基地、县域城镇副中心。到2020年县城核心规划区面积扩大到约4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左右,县城人口达12-13万人。全县城镇人口达20.75万人,城镇化率达53%以上。
  3.加快推进城区扩容提质。实施“东延西进北拓”战略,拉开城市架构,拓展县城发展空间。向东延伸,提升黎家坪新区,打造展现客家建筑风貌、自然山水环境的特色休闲、旅游、文化、居住、商业、展示等功能组团。向西挺进,促进商务及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建设文化旅游园区、健康养生园区、电子商务园区、休闲购物园区等配套服务四个功能区。向北拓展,推进县城万川新城规划建设。挖潜提质,推进城区组合改造建设,以人本理念管理城镇,维护城镇建设秩序,清理处罚违规用地,杜绝违规乱建。大力实施城镇美化、亮化、净化工程,重点整治摊点乱搭乱建、垃圾乱丢乱倒、车辆乱停乱放、广告乱设乱贴等不良行为。坚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使城镇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推进城市管理网络化、精细化,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4.加快重点镇村建设。按照“一村一策、错位开发、串珠成链、联动发展”的思路,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打造宜居家园,提升人居环境。高陂中心镇坚持“产城融合”和“生态园区、工业新城”的理念,建设成为大埔的工业重镇、经济重镇,力争率先建成附中心城市。推进生活宜居区、商贸物流区、产业集聚区、城镇发展新区(移民安置区)、文化旅游区和生态农业发展区建设,打造大麻宜居宜业宜游镇。茶阳中心镇做好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对接,努力打造成为北部边贸重镇,建设“粤闽边区具有浓郁风情的千年客家古镇”。枫朗镇重点发展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商贸服务业,建成辐射带动县域东南部片区服务中心。西河镇实施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项目,立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和“全县新农村建设排头兵”的定位,大力发展健康和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大东镇、洲瑞镇、青溪镇、银江镇着重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养生、观光旅游产业,光德镇、桃源镇建成县域重要陶瓷生产基地。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进一步规范农村建房,引导农村住宅建设向中心镇村集聚。加快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亮化,深入推进幸福村居创建活动,至2020年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
  (四)加快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彰显大埔客家文化魅力。
充分挖掘名人文化,打造国学教育示范高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不断提升文化竞争软实力。
  1.充分挖掘国学文化根源。利用百侯翰林文化馆开设国学及客家人文学、古琴、书法、国画等讲座,邀请国学名师讲学,推动大埔国学教育及精神文明建设进入一个全新阶段,把百侯古镇翰林文化馆打造成全国的国学教育示范基地。建立国学文化博物馆,展示大埔各种人文故事、宗谱、家谱以及大埔历史名人书写的书籍、刊物。推出国学文化游线路,探索创新私塾授课、科举考试、状元巡游、传统礼仪等文化体验旅游产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名人名居文化、红色文化、陶瓷文化、美食文化、宗教文化、华侨文化、客家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文化、长寿文化、农耕文化等内涵,建设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合力打造方圆30公里大埔文化大公园景区,将大埔县建设成为“中国客家文化大观园”。
  2.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遗产为核心,以景区景点为抓手,加大对古民居、古村落、名人故居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积极推进即将消失村庄的文化元素抢救工作。支持茶阳、三河、百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建设,支持湖寮镇申报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泰安楼、花萼楼、光禄第、三河中山纪念堂申报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加强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场馆,加大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的申报力度,健全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全面挖掘整理大埔全境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代表性传承人的录音、录像、图片和文字资料,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抓好文化遗产原生态保护与活态传承。
  3.提升文化软实力。立足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新时期客家精神,树立客家人现代文明新形象。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完善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择址兴建大埔陶瓷博物馆、县文化艺术中心和大埔县图书馆。积极开展文化下乡和进社区活动,大力推进乡村文化、社区文化、园区文化、家庭文化等基层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所)、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场所继续免费开放,积极推动农家书屋提升工程,继续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无线覆盖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推进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积极打造文艺精品,创作演出一批能得奖、有市场、受欢迎的文艺作品,塑造推介一批客家文化形象代言人,不断提升客家文化的影响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促进文化、科技和旅游融合,依托高陂陶瓷文化产业园,培育文化产权鉴定、评估、拍卖、经纪等机构,大力发展演艺经纪、票务销售、会展策划、版权代理、创意设计等文化企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推动大埔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至2020年建立5个大型文化产业基地。
  4.大力繁荣教育事业。全面普及学前教育,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优化发展高中教育,发展壮大中职教育,继续发展成人教育、民办教育、特殊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办强虎中、办特实验、办大职校、办优初中,力争到2018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高质量、高水平普及小学到高中阶段12年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以上。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成梅州市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到2020年实现在校生5000人。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加强学校体卫艺教育和国防教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和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多形式的终身教育网络。到2020年,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大城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解决县城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进行学校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初中、高中分开办学模式,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大力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做好城区学校挂钩帮扶乡镇薄弱学校工作,建立区域间教育发展联动机制。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力度,多渠道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稳步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与福利待遇。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完善引才机制,搭建引才平台,构筑企事业单位人才高地,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型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建立健全人才政策运行、评价认定、考核激励、服务保障等机制,建立与人才实绩挂钩的收入分配制度,在经济待遇、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就学、人才入户等向优秀人才倾斜。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文化氛围,积极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完善休闲娱乐设施,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推进职称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符合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评价鉴定机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协调经济社会发展。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保障基本民生,提升保障质量,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对民生社会事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大幅提高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促进全县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
  1.提高就业和收入。
积极促进就业。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支持全民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乡贤回归、海外侨胞回国、社会精英回乡”返乡创业,引导农民就地非农就业。推进产业园区就业拓展计划,实行产业园区重大项目建设与劳动就业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农村地区就业,完善和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重视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不断健全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计划,重点提升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退伍军人等人群的再就业能力。加强与珠江三角地区对口劳务帮扶和劳务对接,提升转移劳动力的职业素养和劳动技能。培养职业农民。
  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以政府统筹、企业主导、技工院校和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职业培训网络,建立技能培训的网格化服务机制。完善创业培训补贴、创业扶持资金、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孵化补贴等扶持政策,健全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建立县、镇、村(社区)三级覆盖城乡的电商就业人才服务平台。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进一步扩大就业援助范围,实施重点援助帮扶和个性化指导,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建立失业保险援企稳岗、稳定就业的长效机制,探索实行失业预警制度,建立健全失业预防和调控机制,建立就业和失业的评估制度,有效应对失业风险。
  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不断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人事仲裁制度。建立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和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建设,提高监察执法效能,打造山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全面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建立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共同参与的分配制度。合理调节收入差距,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探索最低工资标准与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挂钩的长效机制,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
  2.健全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
  完善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为准则,全面建立公平、制度化、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并轨。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完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不断提升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完善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慈善救助等制度的衔接。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全面实现社保卡户籍人口全覆盖,提升社会保障体系的信息化水平。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面。
  不断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医疗、养老、最低生活保障、灾民救助和“五保”供养为基础,以教育、住房、法律等专项救助为辅助,其他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开展以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紧急救援等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加大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力度。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政策资金支持,增加养老床位。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兴办福利事业,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推动残疾人服务事业发展,完善残疾人保障机制。推进殡葬事业发展。
  3.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市场化、选择方式自主化,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推进健康大埔建设,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健全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站为网底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力争2018年成功创建省卫生强县。建立县城医院、乡镇医院联动合作的医疗共享机制,提升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重点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出生缺陷与残疾等疾病的监测与防控。推进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充分发挥计生服务网络资源优势,重点做好优孕优生宣传咨询、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高龄产妇安全孕育的监测服务工作,切实让“全面二孩”政策真正覆盖有生育意愿的家庭和人群。落实婚前保健和孕前保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三级干预措施,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加强体育场馆和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体育服务。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推动足球运动发展,积极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
  4.实施精准扶贫。
  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创新扶贫“双到”模式,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围绕贫困户全面脱贫、贫困村基本改变落后面貌两大任务,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基层政府抓落实的脱贫工作责任制,将脱贫效果纳入年终考核。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增强贫困村自身“造血”能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实现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转移就业帮扶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帮扶脱贫一批、教育扶贫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确保2018年前,57条相对贫困村改变落后面貌, 53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5.建设平安大埔。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治安防控的信息化水平,建立综治部门牵头、多部门参与、社会力量群防群治的整体防控机制。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培育社会组织,发展志愿事业。扎实开展禁毒行动。预防青少年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发展。强化依法治安,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切实做到管行业、管业务、管生产经营都必须管安全。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提升安全发展水平,实行重大隐患治理挂牌督办和整改效果评价制度,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实现智慧安全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和安全准入制度。优化配置各监管部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投入,加快实现食品药品安全远程监管、动态监管,全力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分析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推动信访工作法制化。构建安全事故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提高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能力。研究完善粮食安全政府责任制,大力推进全县粮食仓储设施项目建设,强化粮食流通监管,推进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强化国民国防意识,不断提升全县综合防护应急能力。
  (六)坚持生态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兴县”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落实并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优化发展布局、产业格局和生态保护空间,推进 “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建设,打造生态旅游集聚区,把大埔打造成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梅州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标杆县。
  1.着力推进生态建设。
  高水平发展林业。严格实施生态控制分区管理,以山体、绿地为载体,河流干流、道路主干道为基本廊道,构建网络化连通性高的完整景观结构,推进生态体系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建立起与大埔县丰富的物种、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类型相适应的自然保护区体系,确保珍稀动植物特种资源及其栖息地环境、典型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森林公园等重要生态资源实行强制性保护政策,打造成为维护生态安全、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核心区域,对森林公园实现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地质量。力争到2020年,建成30个省、市、县、镇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质量进一步提升。逐步建立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责任制考核机制,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推广“林果茶竹药游”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旅游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金线莲、石斛等林下经济,提高林业产值,发展林产品深加工、森林旅游等新兴产业。
  全面建设水生态。积极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强化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进韩江大埔段、梅江大埔段、汀江河、梅潭河等河段一、二级支流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流域生活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畜禽养殖业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推进清淤、截污、疏浚、补水、景观生态改造等工程,改善水环境确保城镇建成区无黑臭水。保护和改善河岸环境,建设自然统一的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清理废水和污水排水口,严厉打击超标准排放污染物的环境违法企业。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需求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采集与使用。加强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到2020年,集中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维持在100%。全面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基本形成覆盖全县农村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农村水利建设,进一步抓好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的配套改造,实施114宗中小型灌区改造工程,对灌区内各级渠系全面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善灌排工程体系。
  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继续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县、崩岗侵蚀综合治理工程,积极开展生物治理。积极围绕城市周边、重污染工矿企业、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周边、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废弃物堆存场地等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工作,促进非煤矿山治理,加大矿山治理和修复,稳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全面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大力建设森林防火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森林防火装备水平,到2020年基本实现火灾防控现代化、管理工作规范化、队伍建设专业化。继续推进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建立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加强避难所和避险通道建设,完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地质灾害调查、巡查和监测。大力开展城市防洪、江河堤围达标加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防洪工程建设,对全县各镇开展加密雨量、水文监测站建设,开发预警软件、安装预警终端设施、水库遥讯遥测等,推进县城防洪堤管理所建设,全面增强防洪抗灾能力。
  2.加强污染防治。稳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空气质量优良率维持100%,PM2.5和PM10浓度不断下降。不断加大氨氮、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控制,增强对重点湖泊总氮总磷的排放控制,严格控制断面水质。加快建设和完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到2020年,县城、中心镇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县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加快推进污水收集管网和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在县城新城区和其他地区新建住宅小区等全面实施雨污分流。提高固体废物安全处理处置水平,拓宽资源回收手段与渠道。推进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系,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水平。全面推广乡镇、农村垃圾定点收集处理,逐步推进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到2020年,基本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积极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推广应用节水、节能、减排型水产养殖技术和模式,减少养殖污染排放。
  3.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加强重点工业行业污染源控制,严格环境准入、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企业,坚决依法淘汰关闭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十五小”和“新五小”。积极推进陶瓷窑炉技改综合利用等重点节能项目,对企业比较集中的广州海珠(大埔)产业集聚区,设置严格的入园条件,禁止污染型工业企业进驻。积极发展节水型的产业,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到2020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牲畜屠宰业等重点行业的废水深度处理,强化中水回用。深入挖掘行业污染物减排潜力,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幅度。严格排污许可证制度,完善环境监控系统,建立环境应急监测和处理处置机制,2020年重点污染源要求实现在线监控。
  4.推进生态人居建设。以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加快城镇生态环境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十三五”期间,建设公园绿地60.5公顷,实现建成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范围的覆盖比例达90%。2020年,城市人均公园绿地达22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3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争取“十三五”期间,每个镇每年新建1-2个美丽乡村。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净化、绿化、亮化和饮水安全。
  5.着力建设生态文化。弘扬客家生态文化,塑造具有岭南山区特色的自然和文化体系。对梅潭河沿线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实施叠加保护,创造客家文化和生态协同保护的示范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编印大埔县生态文明建设市民手册和中小学读本,开展与创建相关的各类群众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宣传先进工作典型。增强市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感,营造全民关注、全民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七)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新优势。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长动力,着力开展“微改革、微创新”,抓改革强动力,以创新求突破,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
  1.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审批”,强化目录动态管理。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对政府各部门现有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对中央、省、市明令取消的审批事项,要不折不扣地放给市场、社会,任何部门不得变相保留,不得把权力放给行政化的社会组织。凡可下放给镇政府的,做到彻底下放。对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由县级部门行使的,而交由镇政府能够更为方便有效就近实施的审批事项,可按照法定程序委托,尽量交由镇政府组织实施。凡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凡社会组织能够承担的事项,一律转移给社会组织;凡不符合法律规定,利用“红头文件”设定的管理、收费、罚款项目,包括登记、备案、审定、年检、认证、监制、检查、鉴定等全部取消。加快建设信息综合平台,完善综合政务服务中心、网上办事大厅、镇(村、居)便民服务中心(站)和“12345”政府服务热线等平台建设。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三证合一”,深化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深入推进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相关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编制和政府性债务管理体系,全面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导社会主体参与准公共项目投资和经营。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国企改革。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文化产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鼓励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深化财税金融制度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透明度。支持成立民营、村镇和社区银行,发展普惠型金融。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和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和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培育发展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
  2.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干部问责制,强化督查,严格考核。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对实绩突出的,要大力褒奖;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3.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新模式,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和根本性问题,力求在体制和机制上有突破、出亮点、见实效。大力开展社会工作示范镇、示范社区、示范村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城乡户籍服务管理工作新机制,建立覆盖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服务体系。将社会组织纳入县委县政府主导的社会管理体系,加大力度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商会、公益慈善、城乡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社会组织。强化村民自治,积极培育和引导村民理事会健康有序发展,全县具备条件的自然村(村民小组)实现村民理事会全覆盖;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村(社区)委会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机制。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建设,健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和劳动争议协商、调解、仲裁机制。探索建立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健全网上网下结合的综合防控体系,确保网络信息传播规范有序、安全运行。
  (八)推进法治建设,打造服务型法治政府。
建立规范有序、运转协调、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体制,促进政府由全能型向有限型、由管制型向服务型、由人治型向法治型、由自利型向公利型改革发展。
  1.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建立负面清单、准许清单、监管清单和行政职权清单。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综合改革,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创建一流政务环境。完善决策机制,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行政问责,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惩处行政执法中不作为、乱作为和失职渎职行为,确保政令畅通。完善各级政府网站,开通政府服务热线平台,推行政务公开,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完善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保障。改进和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鼓励和公平对待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标准、招投标和监督评估等制度,加快形成提供公共服务新机制。健全社会组织监管和自律制度,严格依法监管,推动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规范社会组织行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类社会主体自律机制。
  2.加强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好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推行行政复议委员会工作,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开展依法行政考评工作,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程序,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合理划分县镇执法权限,推动执法重心下移。进一步清理整顿和整合行政执法队伍,重点在农业、城建、文化领域探索实行综合执法体制,着力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进一步理顺县镇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推进执法重心向乡镇下移,在乡镇实行综合执法体制和联合执法体制。以扩权强镇为重点,积极推进开发区等各类专门功能区与驻地镇融合发展的“区镇合一”行政管理模式。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3.坚持反腐倡廉。强化廉洁意识,坚持从严治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中央八项规定,坚持不懈抓好廉政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建设。严格精简各种会议,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全面清理整治“小金库”。深入开展各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严防腐败现象的发生。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严禁铺张浪费,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深入开展“廉洁城乡”创建活动,推动全县廉洁文化基地建设。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全面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进一步完善规划落实的管理机制,既要有效推进规划的分类实施、责任落实和监督评估,形成实施规划的强大合力和制度保障,又要对相关的单位和领导人实行责任硬约束的机制,确保“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建立有效的衔接协调机制。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专项规划为支撑,形成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按照本规划纲要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年度财政预算等有关计划,合理统筹资源和安排进度,确保完成规划目标和任务。
强化政策保障力度。加大部门间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配合力度,完善相关规划、行动方案和专项政策。按照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研究制定规划实施的财政、金融、税收、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保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明确规划实施目标、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分解落实到牵头部门和重点区域。
  (二)强化重大项目支撑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以规划带动项目建设,以项目促进规划落实,确立中长期规划对重大项目布局的指导作用。组织实施好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通过重大项目实施促进规划落实。健全项目实施机制,深化前期研究论证,规范手续办理,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协调调度,切实做到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抓住国家促进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和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两大政策契机,加强与中央、省、市有关部门沟通联系,积极争取落实在重大项目规划布局、审批核准、资金安排等方面对我县给予倾斜,并纳入重大项目绿色通道。
  强化要素支撑能力。科学测算重大项目建设用地供需分析,制定合理的土地供需计划,积极探索政府租赁土地、土地出让年限弹性设置等用地供应新模式,加大力度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切实解决土地“瓶颈”制约问题。根据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编制好年度财政预算,加强与财政性资金、信贷资金的衔接和引导工作,积极争取专项资金,集中财力保障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政府以资源入股参与开发建设的模式,积极引进社会资金,通过政府推动和项目带动,有效激活社会投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导社会各方力量通过BT、PPP等多种投融资模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落实广州白云区、海珠区对口帮扶机制,争取在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等对口帮扶等方面有新突破。
  (三)加强规划监督考评
  加强考核评估。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完善政府职责事项和约束性指标落实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明确进度、明确要求、明确责任,确保各项指标、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实施。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实行年度巡查报告制度、规划中期评估评价制度,根据发展实际,按程序对规划进行必要调整。
  强化社会监督。健全政府与企业、公众的沟通机制,发挥统计等有关部门对规划实施的跟踪监测和分析反馈作用,定期向社会公布规划实施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附件:大埔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大项目表
 
 
附件:大埔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大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阶段 建设规模及内容 建设起止年限 总投资 到2015年底预计完成投资 “十三五”期间投资 建设单位 备注
  总计(186项)       16215548 931349 10345799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68项)       3129946 20200 2219746    
1 大埔至潮州港高速公路(含大埔至漳州支线) 续建 高速公路67.1公里 2015-2019 797700 2100 795600 省交通集团  
2 S221线大埔县城过境段一级公路改建 续建 6公里 2015-2016 16800 5000 11800 县公路局  
3 S222线大埔县高陂至桃源食饭溪段二级改造工程 续建 25公里 2014-2016 16200 12000 4200 县公路局  
4 大埔县枫朗镇环镇公路及西岩风景区旅游公路 续建 环镇公路3.5公里及西岩风景区旅游公路15公里。 2015-2020 5000 100 4900 枫朗镇  
5 大埔县茶阳镇古村至福建漳饶联络线 续建 三级公路13公里 2015-2016 3000 1000 2000 茶阳镇  
6 龙岩至龙川铁路 新开工 高速铁路50公里 2017-2020 550000   550000 中铁集团  
7 大潮铁路 新开工 铁路55公里 2020-2023 300000   100000 中铁集团  
8 大埔县百侯通用机场 新开工 通用机场(飞行等级2B) 2020-2022 30000   20000    
9 大(埔)丰(顺)(五)华高速大埔至丰顺段 新开工 新建高速公路75.7公里 2018-2025 700000   20000 省交通集团  
10 大埔县X005线北塘至大蝉桥段改建 新开工 二级公路56公里 2018-2020 44800   448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11 大埔县青溪虎市汀江大桥 新开工 500m*12m 2020-2022 20000   200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12 大埔县莲塘大桥 新开工 900m*18m 2017-2020 21000   210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13 大埔县大东大蝉桥至花萼楼至梅溪旅游公路 新开工 二级公路21公里 2018-2020 16800   168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14 大埔县X973线石上至溪口段改建 新开工 二级公路20.7公里 2018-2020 16560   1656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15 大埔县X072线三河至松口南洋古道改造 新开工 二级公路20.5公里 2018-2020 16400   164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16 大埔县三河汇东至茶阳仙基桥段公路改建 新开工 二级公路20公里 2018-2020 16000   160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17 大埔县百侯镇侯北至西河镇横溪
联络线
新开工 三级公路18公里 2019-2020 14400   144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18 大埔县茶阳镇城区过境公路 新开工 二级公路9公里 2018-2020 13500   135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19 大埔县光德陂漳桥至桃源联络线 新开工 三级公路13公里 2018-2020 13000   130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20 大埔县X047线莒村至双门前段改建 新开工 二级公路14公里 2018-2020 11200   112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21 大埔县礤头至飞天马至福建湖山旅游公路 新开工 二级公路13公里 2016-2017 10400   104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22 大埔县X072线高陂至丰顺潭江县际快速回环公路 新开工 二级公路12.5公里 2018-2020 10000   100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23 大埔县X001线光德至饶平县建饶段改建 新开工 二级公路8公里 2018-2020 6400   64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24 大埔县西河上黄砂至茶阳太宁
联络线
新开工 三级公路8公里 2018-2020 6400   64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25 大埔县大麻氮肥厂至银江河口联络线 新开工 三级公路8公里 2019-2020 6400   64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26 大埔县X006线内龙凹至五家畲段
公路改建
新开工 二级公路7公里 2018-2020 5600   56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27 大埔县青溪虎市至茶阳花窗联络线 新开工 二级公路7公里 2018-2020 5600   5600 青溪镇  
28 大埔县高陂葵坑口至丰顺潭江联络线 新开工 三级公路7公里 2019-2020 5600   56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29 大埔县城公共汽车客运站 新开工 二级 2017-2020 5000   5000 县交通运输局  
30 大埔县货运站 新开工 二级 2017-2020 5000   5000 县交通运输局  
31 大埔县枫朗镇城区过境公路 新开工 二级公路6公里 2018-2020 4800   48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32 大埔县桃源火烧斗至光德雷锋联络线 新开工 三级公路12公里 2018-2020 9600   96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33 大埔县大东至白土出省公路 新开工 三级公路12公里 2018-2020 9600   96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34 大埔县高陂三洲至瑞山段公路改建 新开工 三级公路11公里 2019-2020 10200   102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35 大埔县银江镇车上至梅县三乡联络线 新开工 三级公路11公里 2019-2020 8800   88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36 大埔县平原其坑至老瓷厂段公路改建 新开工 二级公路5公里 2018-2020 4000   40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37 大埔县高陂韩江码头 新开工 五级 2020-2021 3000   3000 县交通运输局  
38 省道S221线大埔县湖寮至枫朗段一级公路 新开工 一级公路16公里 2016-2018 45000   45000 县公路局  
39 G235线大埔县陈牙陂至河腰段
县城过境公路
新开工 一级公路8公路 2017-2019 23000   23000 县公路局  
40 S222线大埔县坑口至高陂段公路改造 新开工 22.2公里 2016-2017 22200   22200 县公路局  
41 S221线大埔县枫朗至和村段二级公路改造 新开工 19.782公里 2019-2020 19800   19800 县公路局  
42 G235线大埔县绕茶阳圩镇段二级改建工程 新开工 4.9公里 2018-2020 9800   9800 县公路局  
43 G235线大埔县三河至大麻段路面改造 新开工 11.45公里 2016-2017 2900   2900 县公路局  
44 G235线大埔县胜坑至丰埔桥段二级公路改建 新开工 6.88公里 2018-2020 6900   6900 县公路局  
45 S221线大埔县长治至太宁段路面改造 新开工 16公里 2016-2018 12800   12800 县公路局  
46 G235线大埔县大麻至银江坪上段路面改造 新开工 23.03公里 2017-2019 9000   9000 县公路局  
47 G235线大埔县三层岭至华侨中学段路面改造 新开工 11.77公里 2016-2017 4700   4700 县公路局  
48 大埔县溪口至福建棉花滩
县道提升省道项目
新开工   全长17.8公里,按省道标准提升改造。 2017-2019 3916   3916    
49 大埔县长丰至溪口跨江大桥项目 新开工     全长300米,宽12.5米,引道长600米,宽12米。 2018-2020 2500   2500    
50 大埔县联丰经白土至坪山旅游公路项目 新开工     新建约17公里旅游公路,路基、涵洞工程,铺筑水泥路面等。 2016-2020 3000   3000    
51 大埔县大东富溪村胡子里至百侯镇武塘联络线 新开工    新建约5公里联络线公路,路基、涵洞工程,铺筑水泥路面等。 2016-2020 2000   2000    
52 大埔县X072线三河至高陂段水库景区公路 新开工 二级公路35公里 2018-2020 28000   280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53 大埔县X008线银江至高陂段路面改造 新开工 二级公路31.2公里 2016-2018 24960   2496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54 大埔县X007线枫朗至高陂段路面改造 新开工 二级公路29.1公里 2016-2017 23280   2328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55 大埔县高陂赤山至留田段过境公路 新开工 二级公路6.2公里 2016-2018 18600   186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56 大埔县湖寮镇黄腾坑至大麻镇北埔联络线 新开工 二级公路22.6公里 2018-2020 18080   1808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57 大埔县X006线湖寮至三岗亭段改造 新开工 二级公路22公里 2016-2017 17600   176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58 大埔县茶阳太宁至丰溪林场公路改造 新开工 二级公路18公里 2017-2018 14400   144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59 大埔县瑞山至大坑、党溪旅游公路 新开工 二级公路13公里 2016-2017 10400   104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60 大埔县湖寮镇杨梅田至茶阳镇洋桃联络线 新开工 三级公路22公里 2017-2020 17600   176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61 大埔县X946线西河至福建下洋段改造 新开工 二级公路10公里 2016-2017 8000   80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62 大埔县茶阳高乾至丰溪林场旅游公路 新开工 二级公路10公里 2017-2018 8000   80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63 大埔县西岩山旅游公路扩建工程 新开工 二级公路10公里 2018-2019 8000   80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64 大埔县杨桃坪至下村公路改建 新开工 二级公路10.6公里 2016-2018 5300   53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65 大埔县陈牙陂至圣公塘旅游公路 新开工 二级公路9.5公里 2016-2017 4750   475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66 大埔县X961线茶阳至三河段路面大修工程(二期) 新开工 二级公路8公里 2016-2017 3200   32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67 大埔县密坑大桥 新开工 200m*12m 2019-2020 3000   3000 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68 大埔县新农村公路硬底化工程 新开工 全长300公里 2016-2020 10500   10500 相关镇(场)  
产业园扩能增效建设(10项)       216383 68200 148183    
69 广州海珠(大埔)产业集聚区 续建   集聚区总规划面积333.77公顷,其中首期开发180公顷。 与广州海珠区共建,规划建设高陂桃源陶瓷工业组团、三河电力能源组团。 2014-2020 154000 40000 114000 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  
70 大埔县科技工业园 续建   规划占地面积280亩,引进企业入园发展。 2014-2016 20000 15000 5000 县经信局  
71 大埔县桃源镇陶瓷工业小区规划建设 (一期) 续建   占地100亩,建设面积20001平方米,完善基础设施,引进企业入园集聚发展。 2014-2017 15000 10000 5000    
72 大埔县洲瑞陶瓷工业小区 续建    依托南部陶瓷产业发展区的优势,规划总投资5000万元,在原下营永丰瓷厂的基础上分二期进行改造升级,建设新厂房、引进自动化设备,并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努力构建全县“两基地三小区”的陶瓷工业发展格局。 2013-2020 5000 2000 3000 大埔县三和实业有限公司  
73 大埔县茶阳食品工业小区 续建    规划整合食品工业小区,依靠三河酒业基地,主打酒产业和新兴食品工业,打响“客天下”和“甘泉春”饮用水品牌,做大茶阳酒水产业;做好衎衎实业有限公司饮料灌装项目及蜜柚精深加工项目建设。 2014-2019 2000 500 1500    
74 大埔县欣红工艺陶瓷生产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续建    新建陶瓷研发中心、厂房等,购置安装隧道窑、配件、自动施釉、自动成型等生产设备。 2015-2017 7175 400 6775 大埔欣红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75 大埔县昌辉工艺陶瓷生产项目 续建     新建厂房、综合楼等,购置安装窑炉等生产设备。 2015-2017 5000 300 4700 大埔昌辉陶瓷实业有限公司  
76 大埔县发源工艺陶瓷生产项目 新开工  建设厂房,购置设备等 2016-2017 3055   3055 大埔发源陶瓷有限公司  
77 大埔县益成工艺陶瓷生产项目 新开工  建设厂房,购置设备等 2016-2017 3025   3025 大埔益成陶瓷工艺厂  
78 大埔县嘉庆包装制品厂建设项目 新开工  建设厂房,购置设备等 2016-2017 2128   2128 大埔嘉庆包装制品厂  
城市提质扩容(25项)       1617600 147000 1435600    
79 大埔县污水处理项目 续建    高陂、茶阳、大麻等镇日处理污水1.5万吨,三河、西河、百侯、银江、洲瑞、大东、光德、桃源、枫朗、青溪等镇日处理污水1万吨。 2015-2020 45000 1000 44000 县水务局  
80 大埔县万川翰林城市综合体项目 续建    规划总占地面积约14.1万平方米,项目分三期建设。其中建设酒店面积约53612.7㎡,地下一层商场面积约2900㎡。 2013-2017 150000 90000 60000 大埔县伟业房地产有限公司  
81 龙潭寨广东文艺家采风创作基地“碧桂园”城市综合体项目 续建    采风创作基地大楼、商业建筑及住宅区;占地面积79480平方米,建筑面积206900平方米。 2014-2016 80000 16000 64000 梅州锦绣韩江有限公司  
82 大埔县西华新村城市综合体项目 续建   位于大埔县城璜腾坑,建设规模约2000亩,是“三旧”改造项目,工程分三期进行。 2013-2018 95000 20000 75000 梅州三和兴业投资有限公司  
83 大埔县城北“幸福城”城市综合体 续建   新建商住楼,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 2015-2018 30000 10000 20000 大埔县国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84 大埔县高陂镇金海岸酒店 续建 四星级酒店及商住一体综合体 2013-2020 30000 10000 20000    
85 大埔县万川新城开发项目 新开工   规划建设用地2平方公里,容纳城市人口2万人。 2016-2020 150000   150000    
86 大埔县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缮 新开工     对我县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百侯、茶阳、三河)、五个中国传统村落以及300多座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修缮。 2016-2020 150000   150000    
87 大埔县西部商务区建设项目 新开工    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以泰安楼客家文化产业园国家4A级景区为中心,推进大埔小吃文化城、陶瓷特色一条街、电力商务城建设,打造县城西部片区商务区。 2016-2020 100000   100000    
88 大埔县黎家坪新区提升改造建设项目 新开工     黎家坪新区总规约2.8万平方公里,完成市政工程配套设施,老街与老区之间的提升改造。 2016-2020 100000   100000    
89 大埔县公共道路、地下管线改造
和管廊建设项目
新开工     完善22.23平方公里的县城公共道路、设施,对500公里的地下管线进行改造,建设70公里的地下管廊。 2016-2020 55000   55000    
90 大埔县高陂中心镇总体规划提升改造 新开工     完成高陂具有县城功能的中心镇建设规划编制。高陂镇区面积为11平方公里,完成高陂镇的新老城区的提升改造工程。 2016-2020 110000   110000    
91 大埔县大麻中心镇总体规划提升改造 新开工   完成大麻具有县城功能的中心镇建设规划编制。大麻镇区面积为4.76平方公里,完成大麻镇的新老城区的提升改造工程。 2016-2020 47600   47600    
92 大埔县茶阳中心镇总体规划提升改造 新开工     完成茶阳具有县城功能的中心镇建设规划编制。茶阳三个镇区面积为2.96平方公里,完成茶阳镇的新老城区的提升改造工程。 2016-2020 60000   25000    
93 大埔县三河、百侯镇总体规划
提升改造项目
新开工  三河镇区面积为2.7平方公里,百侯镇区面积为4平方公里,完成三河、百侯镇的老城区的提升改造工程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2016-2020 100000   100000    
94 大埔县大东镇规划区内扩容提质项目 新开工     规划区内街道硬底化工程,绿化、亮化工程,区内水利设施建设,区内其他配套设施建设。 2016-2020 3000   3000    
95 大埔县建筑垃圾弃土场建设项目 新开工     规划在4个中心镇(湖寮、大麻、高陂、茶阳)建设建筑垃圾弃土场。 2016-2020 23000   23000    
96 大埔县城公共停车场工程 新开工     规划占地约9000平方米,建设人民路公共停车场,考虑地下建二层停车场。规划占地各约10000平方米,建设县城三大出口公共停车场。 2016-2020 20000   20000    
97 大埔县城城东“三旧”改造项目 新开工   规划总面积74979平方米,改造旧城旧村旧厂房、建设农贸市场及基础设施等。 2016-2020 210000   210000    
98 大埔县城天桥设施建设 新开工     实验小学、家炳中学等天桥建设。 2016-2018 2000   2000    
99 大埔县银江镇坪上、车上等七村联片新农村建设 新开工 改造村民住房5万平方米。 2016-2020 9500   9500 银江镇  
100 大埔县大东镇福光村新农村建设项目 新开工   新建40幢农家别墅,村庄绿化、亮化工程,维修福光危桥。 2016-2020 5000   5000 大东镇  
101 大埔县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 新开工  按4个片区在高陂、茶阳、百侯、大麻建设日处理100吨/日生活垃圾填埋场及基础设施配套等。 2016-2020 32000   32000 县住建局  
102 大埔县银江镇坑口地质公园及新农村建设项目 新开工    建设地质公园一座,新建村民住房1.5万平方米。 2016-2020 8000   8000 银江镇  
103 大埔县高陂城区地下雨污管网改造项目 新开工   全面升级改造高陂镇城区地下雨污管网等。 2016-2020 2500   2500    
实体经济(44项)       10100874 652049 5435425    
104 110KV大埔茶阳输变电工程 续建  主变容量为2×4万千伏安,110KV出线。 2015-2017 5169 800 4369 梅州供电局  
105 大埔县新建配网工程 续建    在县域内建设中低压配电网、新建线路等。 2015-2020 15000 2000 13000 县供电局  
106 大埔县新型釉下青花强化瓷扩产增效技术改造 续建      改扩建厂房1500平方米,改造釉下青花强化瓷生产线7条 新建釉下青花强化瓷生产线5条,新建60米燃气辊道试烧窑1条,新建转盘式节能烤花窑1条,购置设备75台/套及项目配套的供电、供水、环保、消防等设施建设。 2015-2017 5180 1980 3200 广东宝丰陶瓷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107 大埔县釉下彩色裂纹陶瓷的研发和产业化技术改造项目 续建    新建厂房,购置生产检测设备,窑炉技改等。 2014-2017 5050 3500 1550 广东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108 大埔县肉类联合加工厂迁建项目 续建    规划用地2834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建设待宰车间、屠宰车间、批发车间、冷冻库、污水处理车间及配套设施。 2015-2017 10000 4800 5200 县食品公司  
109 大埔县武塘名贵花木种植观光基地建设 续建   规划建设樱花、桂花、茶花及名贵树木种植观光基地面积约50亩。 2015-2020 2200 200 2000 百侯镇  
110 大埔县溪背坪蔬菜基地项目 续建 300亩蔬菜种植 2015-2020 3000 300 2700    
111 大埔县张弼士故居旅游景区 续建    游客服务中心、高级休闲山庄、星级宾馆、沿河景观带、美食街、酒文化博物馆等建设。 2015-2022 44200 3120 27680 梅州市龙发生态旅游度假村有限公司大埔分公司  
112 大埔县三河古镇4A级旅游景区 续建   游客服务中心、客栈、农家乐、博物馆、停车场、步行道、商业街建设,环境整治、古民居修复等。 2015-2020 70000 9000 61000 三河镇                        
113 梅州大埔电厂“上大压小”工程 续建 2×60万千瓦 2014-2016 539800 418600 121200 粤电集团公司  
114 大埔单竹山健康养生、山泉水建设
项目
续建    1500亩高山茶种植,建设高山茶种植和富硒山泉水生产基地。 2015-2020 136000 36000 100000 大埔县单竹山绿雅投资有限公司  
115 大埔县五丰矿及扩大区稀土矿项目 续建 年产500吨稀土氧化物。 2015-2017 14500 6500 8000 大埔县新诚基工贸有限公司  
116 大埔县飞龙茗韵有机茶场建设 续建 建设有机茶场2300亩。 2015-2020 2200 100 2100 大埔县飞龙茗韵有机茶公司  
117 大埔县黑石农林开发有限公司黑石农林肉牛养殖场 续建    立足于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新建养殖基地、饲料加工厂等配套基础设施。 2015-2020 30000 100 29900 大埔县黑石农林开发有限公司  
118 大埔县阴那山万福寺大景区(康美六村联动美丽乡村建设) 续建     首期规划范围为6.8平方公里,以慈善文化、祈福文化、生态文化为三大特色,打造全国一流宗教文化旅游胜地;同时以万福寺景区为龙头,全力打造周边31里小留村、中村、坑尾村等六个连片美丽乡村,做好乡村休闲旅游,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013-2020 168000 34000 134000 大埔县万福寺  
119 大埔县“八一”起义军三河坝纪念园基础设施建设 续建     建设景区游步道、景区停车场、公厕,整治景区环境,修建护坡。 2015-2019 2100 450 1650 县民政局  
120 大埔县西岩茶乡度假村项目 续建     规划建设4A级景区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 2012-2016 35000 26000 9000 广东省西岩茶叶集团有限公司  
121 大埔县坪山梯田旅游区项目 续建    按国家4A级景区标准,完善各项旅游基础设施配套。 2014-2020 30000 8000 22000 大埔县观音山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  
122 广东瑞山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 续建    拟充分利用瑞山良好的生态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计划总投入资金13亿元,以“观光、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为定位,着力将其打造成集“旅游休闲观光、名贵树木种植、精致高效农业开发”于一体的国家5A级绿色生态旅游景区。 2012-2018 130000 60000 70000 广东瑞山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  
123 大埔县观音山旅游开发项目 续建    景区继续规划开发,新建观音庙、农家客栈、酒店等。 2015-2020 100000 1000 99000    
124 大埔县花萼楼景区开发项目 续建 景区维护、开发。 2015-2020 30000 100 29900    
125 大埔县百侯镇古镇旅游区建设项目 续建     总规划面积11.7平方公里,全面推进景区五大片区建设。 2012-2020 16000 5782 10218 百侯镇  
126 大埔县李光耀祖居旅游景区项目 续建     打造名镇名村建设示范点和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特色村,建成国家级3A级旅游景区。 2014-2017 5000 2500 2500 高陂镇  
127 大埔县甜竹红色生态休闲区 续建    将甜竹村原生态自然风光与高乾红色旅游资源结合起来联片打造,建设“游千年古镇,观万米瀑群。赏四季花海,享天然氧吧。”特色景观,把“甜祝红色生态旅游区”打造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 2013-2018 3000 469 2531 茶阳镇  
128 大埔县茶阳进士文化产业园区 续建    将父子进士牌坊、天褒节孝牌坊等文物古迹与张氏家祠、饶氏家祠为代表的宗祠文化、科举文化与文化广场、金山公园串珠成链、联片开发,把“进士文化产业园”建设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5-2020 5800 248 5552 茶阳镇  
129 大埔县“江畔人家”休闲旅游
度假区建设项目
续建    规划总面积约4.6平方公里。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积极推动“江畔人家”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打造成集红色教育、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农耕体验于一体的红色生态旅游度假区。 2014-2016 31500 26500 5000 青溪镇  
130 韩江流域梅州内陆核电站 新开工 4×125万千瓦 2017-2023 7000000   3000000 中广核集团  
131 广东粤电大埔电厂二期扩建工程 新开工 2×100万千瓦 2017-2019 600000   600000 粤电集团公司  
132 大埔县舟角院水电站 新开工 装机3.6万千瓦 2016-2019 48000   48000    
133 大埔县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 新开工    对白土、漳北、吉流等水电站进行挖潜改造。 2016-2020 48095   48095 县水务局  
134 大埔县瑞山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新开工 装机5万千瓦 2016-2020 20000   20000 广东瑞山高新农业生态园股份有限公司  
135 大埔县晶科电力有限公司地面农光互补光伏发电站 新开工 装机9万千瓦 2016-2018 72000   72000 晶科电力有限公司  
136 广东力庚得投资有限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新开工     装机2万千瓦,利用厂房、屋顶进行建设。 2016-2018 17080   17080 广东力庚得投资有限公司  
137 大埔县桃源风电场项目 新开工 装机5万千瓦 2016-2020 49000   49000 广东粤电集团公司  
138 35KV光德(桃源)输变电工程 新开工    主变容量为1万千伏安,35KV出线。 2016-2019 2000   2000 梅州供电局  
139 110KV岭下输变电工程 新开工    主变容量为1万千伏安,35KV出线。 2016-2019 6000   6000 梅州供电局  
140 大埔县天王电子表生产项目 新开工 新建厂房、生产项目、综合大楼等。 2016-2017 4000   4000 业广利电子(梅州)有限公司  
141 大埔蜜柚标准化示范园及蜜柚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 新开工   建设完善蜜柚标准化示范园、蜜柚物流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蜜柚深加工等,把大埔打造成为广东省最大的蜜柚种植基地和中国最大的红肉蜜柚种植基地。 2016-2020 51000   51000    
142 韩江(大埔)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带
项目
新开工    规划面积1965平方公里,建设乡村旅游区、生态休闲区、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客家文化示范区等项目,以及旅游公路、停车场、环境卫生整治、园林绿化等配基础设施。 2015-2020 450000   450000 县旅游局、湖寮镇、百侯镇、三河镇、茶阳镇、高陂镇、大麻镇、大东镇、枫朗镇、西河镇、青溪镇、丰溪林场  
143 大埔县西岩山脉万亩乌龙茶生态、养生、茶乡旅游园区建设项目 新开工 规划总面积3万亩,规划范围南以西岩山饶平交界线为界,北至枫朗镇隔背村,西至高陂镇福员村,东至枫朗镇墩背天竺坪。建设茶园、游客服务中心、茶文化展示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大埔县乌龙茶东部产业带,推进我县大健康产业发展。 2016-2020 50000   50000    
144 大埔县韩江绿洲生态旅游开发项目 新开工   打造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客房餐饮、运动保健、乡村旅游为一体的新型休闲旅游度假村。 2016-2020 200000   200000 茶阳镇  
145 大埔县大东双电库区观光旅游项目 新开工     充分发挥双电库区水面风光旖旎资源优势,结合沿岸优美的自然环境,着力开发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体验、水上娱乐“一体”的旅游观光项目。 2016-2020 20000   20000 大东镇  
146 大埔县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建设项目 新开工     建设和改造提升三河坝战役纪念园、青溪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茶阳高乾苏维埃旧址、枫朗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等红色资源,以及配套基础设施。 2016-2018 15000   15000 县委党史室、县旅游局、县文广新局、三河镇、枫朗镇、青溪镇  
147 大埔县屏翠农林生态旅游开发项目 新开工    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种植蜜柚、茶叶、名贵树木等。 2016-2020 10000   10000    
重点民生工程(39项)       1150745 43900 1106845    
148 广东省高陂水利枢纽工程 续建   大型水利枢纽,Ⅱ等大(2)型水库,总库容3.66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67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38米,装机10万千瓦。 2015-2020 615400 30000 585400 梅州市大埔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处  
149 大埔县西河镇“五村联动”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 续建    以北塘、东塘、黄堂、漳溪、东方等5个村联动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片,重点发展北塘3A级景区、北塘长寿蔬菜示范基地、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整治金三角、建设漳西大桥、建设耕读园等工程,以及河道清理、休闲公园、垃圾清运、老人活动中心、自来水工程、村道硬底化、绿化亮化、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等民生民心工程。 2015-2018 15200 2600 12600 西河镇  
150 大埔县公安业务技术用房 续建     规划建设公安信息化技术用房,包括大数据中心、平安视频、电子围栏等信息化技术业务用房。 2015-2018 3000 300 2700 县公安局  
151 大埔县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 续建     建设面积为53000平方米,改扩建住院大楼、医技楼、医务楼、行政办公室、地下停车场及其他改造工程。 2014-2018 16800 4000 12800 县人民医院  
152 大埔县老年公寓建设 续建     建筑面积38400平方米,预计建成后可提供养老床位1240张。 2014-2018 10100 7000 3100 县民政局
县龙运投资有限公司
 
153 大埔县村村通自来水工程 新开工    新建、扩建、扩网及改造水厂,供水一体化设施,改造、铺设管网等,设计供水规模50635立方米。 2016-2018 43500   43500 大埔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  
154 规划建设大埔县中医医院 新开工    规划建设大埔县中医医院,集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依托中医医院功能,建设具有中医药特色为主的养生、保健、康复治疗中医养生馆;创建名中医工作室;建设中药制剂加工,生产临床显效中成药、中药药丸等;配合文化特色建设规划,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馆。 2016-2020 53200   53200 县中医医院  
155 大埔县慢病院 新开工     门诊大楼、住院大楼、行政大楼、停车场等附属设施。 2016-2020 9000   9000 县慢病院  
156 大埔县妇幼保健院 新开工   新建产科大楼保健院及附属设施。 2016-2018 2000   2000 县妇幼保健院  
157 大埔县文化馆(站、室)建设 新开工     建设县城文化馆、14个文化站和社区文化室及基础设施配套等。 2016-2020 18000   18000 县文广新局  
158 大埔县陶瓷博物馆 新开工     规划建设13000平方米及基础设施配套等。 2016-2020 15000   15000 县文广新局  
159 大埔县农村“三多三促”文化俱乐部建设 新开工   在全县255个村(社区)建设农村文化俱乐部。 2016-2020 6375   6375 县文广新局  
160 大埔县农村公益电影固定放映场(点)建设 新开工    在全县15个镇场,20个行政村建设固定放映点。 2016-2020 5000   5000 县文广新局  
161 大埔县图书馆 新开工 规划建设1800平方米及基础设施配套等。 2016-2020 3000   3000 县文广新局  
162 大埔县三河余里古窑址博物馆 新开工 规划建设8000平方米及基础设施配套等。 2016-2020 3000   3000 县文广新局  
163 大埔县体育馆 新开工     建设容纳3000个观众座位并带主席台,可开展篮球、排球、羽毛球、武术、体操等体育运动项目,集训练、比赛、表演、大型集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多功能体育馆。 2016-2018 8000   8000 县体育局  
164 大埔县档案馆项目 新开工 建筑面积4000m2 2016-2018 2000   2000 县档案馆  
165 大埔县高陂防洪堤工程 新开工 新建堤围7公里 2016-2019 30000   30000 县水务局  
166 大埔县灌区改造项目 新开工    对97宗灌区进行改造,整治三面光灌排渠道、引水陂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2016-2020 29100   29100 县水务局  
167 大埔县山丰水库 新开工 大坝及供水管网设施等。 2016-2018 9402   9402 县水务局  
168 大埔县全县山塘加固项目 新开工     对75宗山塘进行维修加固。维修加固前后坝坡、溢洪道、输水涵、管养房、防汛路。 2016-2020 9000   9000 县水务局  
169 大埔县新一轮中央财政农水重点县 新开工 加固山塘、水陂,改造排灌系统等。 2016-2018 7500   7500 县水务局  
170 大埔县南丰水库 新开工 大坝、溢洪道等 2017-2019 7000   7000 县水务局  
171 大埔县小型水库加固 新开工     对15宗小型水库进行维修加固。维修加固前后坝坡、溢洪道、输水涵、管养房、防汛路。 2016-2020 3000   3000 县水务局  
172 大埔县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新开工     对梅潭河、梓里水、桃源溪等9宗76.6公里河道进行治理。 2016-2017 15000   15000 县水务局  
173 大埔县独流入海项目 新开工    建设汀江青溪段、茶阳段、三河段3宗治理工程。 2016-2017 9779   9779 县水务局  
174 大埔县城北涝区工程 新开工 改扩建城北12公里排水设施。 2016-2017 3900   3900 县水务局  
175 大埔县陂寨涝区工程 新开工 扩建电排站1300KW 2016-2020 7623   7623 县水务局  
176 大埔县银江镇银溪河整治项目 新开工 明德至冠山建设一溪两岸全长3公里 2016-2020 12000   12000 银江镇  
177 大埔县西河镇水土保持项目 新开工    治理漳溪河流域沿河村落的水土流失;修复基本农田沟道,保护基本农田;适当修建蓄水池;发展经济林果,治理荒山荒坡,稳定和发展水土保持林。 2016-2020 10000   10000 西河镇  
178 大埔县韩江跨界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新开工     对韩江流域梅潭河、汀江、韩江大埔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韩江流域大埔段网箱养殖整治工程、韩江流域大埔段沿河垃圾收集与转运工程、韩江流域韩江、梅潭河、汀江大埔段沿河200米内畜禽业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程、韩江流域大埔段沿河乡镇污水处理与截污管道工程、韩江、梅潭河、汀江大埔段河道清理工程、韩江流域大埔段沿河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等。 2016-2020 110000   110000 县环保局  
179 大埔县青溪水库库区汀江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新开工     整治内容包括生活垃圾收集与转运工程、畜禽业养殖污染整治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截污管道工程、库区网箱清理工程、库区水浮莲清理工程)、饮用水源地标识与警示设施建设工程。 2016-2018 5066   5066 县环保局  
180 大埔县岩上森林公园 新开工     依托西河镇岩上片丰富的山林资源和红色革命人文资源,保护珍稀林木,发展植物景观和人文景观,打造森林旅游与人文休闲结合的森林公园。 2016-2020 10000   10000 西河镇  
181 大埔县崩岗侵蚀综合治理工程 新开工     修建谷坊5800座,拦沙坝100座,开水平天沟1000万米,在生物措施方面:营造水保林、速生丰产林90000亩,种草4500亩,经济林果30000亩,封禁治理15240公顷。 2016-2020 18000   18000 县水务局  
182 大埔县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建设 新开工   购置一批环境监测基本仪器设备,包括冷原子吸收测汞仪、等离子发射光谱等。 2016-2018 2000   2000 县环保局  
183 大埔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 新开工  新建住房500套,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2016-2020 7800   7800 县房管局  
184 大埔县功能一体化陶瓷综合大楼 新开工    新建一栋4层大楼、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2016-2020 5000   5000    
185 大埔第三小学 新开工  规划兴建教学楼、综合楼等项目,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兴建运动区,内设200米塑胶跑道、篮球场等体育设施。 2016-2020 3000   3000 县教育局  
186 大埔第二实验小学 新开工     规划占地面积约50亩,计划兴建教学楼、综合楼、行政楼等项目,建筑面积约18000平方米;兴建运动区,内设200米塑胶跑道、篮球场等体育设施。 2016-2020 8000   8000 县教育局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协办,县纪委办,县人武部,县法院,县检察院。

大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7月2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