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分析
前三季度,我县经济基本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各行各业重现繁荣生机景象,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前低后高的良好发展态势。据市统计局核算反馈,我县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65.35亿元,同比下降0.2%,比全市增长0.3%低0.5个百分点,增速排位第六。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29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3.38亿元,同比下降3.3%;第三产业增加值34.68亿元,同比下降0.6%。分季度看,一季度18亿元,同比下降6.8%,二季度22.41亿元,同比增长0.19%,三季度24.94亿元,同比增长4.8%,逐季攀升势头明显。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对GDP有正向拉动作用
农业受疫情影响最小,蜜柚增产增收,加上猪肉、蔬菜等农产品价格较高,有效提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45亿元,实现增加值17.52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居全市第一,对GDP增长产生了1个百分点的拉动作用,是三大产业中唯一对GDP形成正向拉动作用的产业,对遏制GDP下滑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一)蜜柚丰收。我县蜜柚品质上乘,广受本地与外地市场的喜爱,价格也保持较为稳定状态。通过开展蜜柚开采节、网络直播带货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大埔蜜柚的知名度和销售量,从而提升了我县蜜柚的市场竞争力。全县蜜柚种植面积144189亩,产量154161吨,同比增长8.6%和7.2%。
(二)生猪存栏增长。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今年畜牧业生产强劲恢复,新建猪场多,补栏增养快,增长速度好于预期。三季末生猪存栏93559头,同比增长5.5%,能繁衍母猪存栏为6063头,同比大幅增长54%。
二、水电、陶瓷降幅较大,对GDP产生拖累影响
水电、陶瓷行业大幅下降,拖累规上工业负增长,工业对GDP增速向下拖降1.1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1.97亿元,同比增长11.8%,对GDP产生0.3个百分点的拉动作用。工业的拖降幅度远大于建筑业的拉升幅度,因此,二产对GDP仍然形成0.8个百分点的拖降影响,是三大产业中对GDP拖降影响最大的产业。
(一)新投产企业助推工业降幅收窄。1-9月,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30.31亿元,实现增加值9.13亿元,同比下降 7.6%,比1-8月降幅11.4%大幅收窄,主要得益于梅州市鸿富瀚科技有限公司投产,该企业当年投产当年上规,1-9月实现产值3237万元,对收窄工业降幅起到重要作用。水电产值1.4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16亿元,下降44.5%;陶瓷产值10.59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7亿元,下降20.3%,是导致工业负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建筑业前低后高。1-9月,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总产值6.0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1.17%。建筑业前三季度的主要特点是,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大,大部分工地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产值同比大幅下降;二季度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复工复产推动下,基本达到了去年同期的生产水平;三季度则呈现报复性强劲增长态势,远远超过去年同期的生产量,实现了大幅增长。
三、公共服务支出的增长效应难敌贸易业下滑影响
公职人员调资等公共服务支出增加,有效带动第三产业“新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对GDP产生了较大的拉动作用。但与此同时,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持续下滑,对GDP产生了较大的拖降影响,完全抵消了公共服务支出增长所产生的拉动效应。三产增加值同比小幅下降0.6%,由于占GDP比重达到53.1%,小小降幅也对GDP产生了 0.3个百分点的拖降影响。
(一)工资增长对GDP拉动作用较大。教育、卫生、公共管理机构工资总额发展速度分别增长8%、8.6%、9%,核算增加值14.32亿元,同比增长6.8%,拉动GDP增长1.4个百分点。
(二)批零、住餐业降幅较大。1-9月,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33.11亿元,同比下降11.3%,比全市增速下降10.8%低0.5个百分点,排全市末位。批零、住餐营业发展速度分别下降11.9%、23.4%,分别拖累GDP下降1.1和0.5个百分点。
四、投资增速居中
1-9月,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66亿元,同比增长5.2%,比全市下降5.7%高出10.9个百分点,排位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