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分析
今年第一季度,在疫情防控形势愈加严峻,陶瓷制造业面临燃气飙涨、出口受阻的双重压力下,县委、县政府采取果断措施,积极扩大农产品生产与销售,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根据梅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1季度我县地区生产总值为21.17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96亿元,同比增长17.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17亿元,同比增长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04亿元,同比下降0.4%。
一、农业大幅增长,对GDP贡献最大
第一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亿元,同比增长18.64%,比全市增速5.5%高13.1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5.02亿元,同比增长17.6%,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是近十年来的最大增幅,也是拉动一季度GDP增长的最主要力量。主要特点:一是蔬菜水果双丰收。第一季度蔬菜种植面积34850亩,已出园鲜菜59488吨,分别同比增长2.3%和4.4%;园林水果种植面积209778亩,采摘鲜果3142吨,分别同比增长1.5%和5%。二是生猪产能释放,疫情影响家禽需求。季末生猪存栏10万头,出栏5.2万头,分别同比增长1.5%和15.5%;家禽存栏134.3万只,出栏161.3万只,分别同比下降3.3%和5.3%。
二、电力保持增长,对GDP产生轻微拉动
(一)陶瓷拖累工业增长。今年第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5亿元,实现增加值4.35亿元,同比增长6.1%,比全市增速1.2%高4.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一是电力行业产值6.9亿元,同比增长30.7%,拉动规上工业增速10.3个百分点。其中火电依然保持增长,产值为6.55亿元,同比增长28.4%;水电一改多年负增长形势,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产值为3571万元,同比增长98.3%。二是陶瓷行业产值2.6亿元,同比下降26.9%,拖累规上工业增速4.1个百分点。主要是全球疫情蔓延造成订单大幅减少,第一季度陶瓷出口3163.14万美元,同比减少29.72%。即使有订单也受用工短缺、俄乌冲突造成天然气价格暴增以及海运费用大幅上涨等原因造成生产不景气。三是其它行业产值2.02亿元,同比下降5.3%。规下工业总产值3.2亿元,同比增长35.3%。工业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8.3%。
(二)建安工程拖累建筑业。今年第一季度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总产值1.7亿元,同比增长20.5%。受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影响,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速下降18.7%,核算建筑业增加值2044万元,同比下降12.9%,拖累GDP增速0.1个百分点。
三、消费增速减缓,拖累GDP增长
今年第一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6亿元,同比增长1.4%,比全市增速1.8%低0.4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个行业合计核算增加值1.87亿元,同比下降1.96%,拖累GDP增长0.2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受上海、深圳、广州全国各地疫情爆发影响,零售业企业受到较大冲击。尤其是我县一家网售零售企业本月下降76.2%,一家茶叶销售企业下降32.2%,导致零售业销售额下降幅度大。
四、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收窄
今年第一季度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9亿元,同比下降6%,比全市增速-9.4%高3.4个百分点。降幅收窄主要得益于:一是房地产支撑强劲。第一季度完成房地产投资2.08亿元,同比增长33.2%,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48.5%,对遏制投资下滑起到关键作用。二是及时入库,加快转化有效投资。第一季度对9个计划总投资6.96亿元的投资项目进行及时入库,使这些项目的投资额能够及时转化为有效投资,对收窄投资降幅,确保精准统计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存在问题:一是大项目落差。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去年完成投资约9.3亿元,该项目去年底已竣工,目前没有同等大型项目进行补充,形成较大落差。二是重点项目推进缓慢。如公路局实施的3个较大项目,第一季度仅完成1466万元的投资额;城综局实施的8个项目,目前也仅完成961万元;交通运输局实施的6个项目,完成投资仅有500万元。
五、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略增
1-3月,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796万元,同比下降46.46%;非税收收入完成1.34亿元,同比增长35.77%。政府性基金收入5192万元,同比下降13.66%。支出总计15.92亿元,同比增长28.4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14亿元,同比增长3.74%。
六、存贷款余额同步增长
3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77.15亿元,较年初增加6.43亿元,增幅为3.63%;各项贷款余额为113.93亿元,较年初增加2.9亿元,增幅为2.61%;存贷比为64.31%,较年初减少0.72个百分点;不良率为0.84%,较年初增加0.0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