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视频专栏 > 今日大埔
百岁人生何足道
发布时间:2022-12-16 16:14:13   来源:出门一笑大江横   浏览次数:-

编者按

  本文作者黄启键,大埔杰出乡贤,现任深圳市龙华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二级巡视员。

  黄启键身在异乡,仍时刻关注家乡大埔的发展变化,近日更以大埔长寿文化为主题,倾情撰写《百岁人生何足道》一文。通过描写长寿老人的故事,述说长寿之乡的点滴现象,提炼传播大埔人的长寿之道。字字句句,都饱含对家乡大埔的浓浓深情。行文流畅,娓娓道来,让人信服大埔世界长寿乡之真谛,人类宜居理想之城之实至名归!

百岁人生何足道

黄启键

  生命总是有期限的。古人早有“度百岁乃去”“以百二十为寿”的“天命”论断,也留下了“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的“贤文”,道出对期颐的珍惜。人们从未放弃对长命百岁的追求和祝祷。

  国际自然医学会、世界长寿乡科学认证委员会,于2019年6月在北京授予大埔县“世界长寿乡”称号。大埔成为世界第八个“世界长寿乡”,是继巴马、如皋、和田、蕉岭之后国内第五个国际公认的寿域。

  大埔县长寿文化研究会首任会长章明,退休后致力长寿文化研究,参与了2015年开始的世界长寿乡申报工作。他开展长寿文化的调查、挖掘、整理和弘扬,对长寿“秘笈”有着独到见识,在其引领下我拜见了两位三河镇的长寿老人。

  图片

  出生于1918年的黄样华老人,在三河镇梓里村是一位名人。他参加过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又已年届104岁,是“双抗”老兵寿星。“抗战老兵,民族脊梁”“功勋卓著”“红色经典”“敬老孝亲家庭”“寿比南山”等锦旗、牌匾,温馨地挂满一楼客厅。

  听见我们到来,黄样华老人坐在老式眠床沿,有条不紊地穿好衣服,缓缓移步到客厅,坐在藤椅上,热情地招呼我们喝茶。老人稀疏的白发,衬着略显清瘦的红色脸庞。眉宇开阔,鼻梁略高。他右手五指并拢举至右额发际,行了军礼。眼里闪着真诚的光亮,无牙的嘴角上扬,笑得天真灿烂。

  图片

  每天早上,老人第三个儿子黄贵生,带着老父母,在常去的下坝小食店吃饺子、老鼠粄、米粉等早餐后,散步片刻,便回到家里休息。老人逢圩日还会去看看赶圩的热闹。他想睡就睡,有时晚上口渴,贵生会起来给他冲白糖水喝,喝完糖水又甜美入眠。贵生说,老人家每月需要三四斤白糖用于冲水、煲番薯汤。与老伴喜欢吃青菜不同,样华老人更喜欢把猪排骨的肉和鸡鸭肉撕碎后吃,也常吃肉碎煲粥和肉碎拌饭,切得很碎的包菜也会吃点。老人从不挑食,除了不喝酒、不吃辣,有什么吃什么。直到96岁那年,把抽自卷烟的嗜好也戒了。多次体检表明,目前老人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正常。

  贵生1993年在村里规划的新村建了房子后,便把父母从岃背角老屋接来同住。那时,80多岁的父亲不再驶牛耕田种稻谷,但还种菜、养鸡,并帮助照顾贵生患脑瘫的女儿。闲暇时间,老人上下午会骑着单车去老人会打小麻将,通常都会载上需照看的残疾孙女。每个月,他定期到下坝领优抚金,90多岁的老人还能把七八十斤的米挑到车上搭车回家。直到2015年贵生放弃深圳的小生意,回来专职照顾后,老人才停止一切需要付出体力的活动。

  图片

  谈起往事,样华老人眼中闪着兴奋光泽,话语滔滔。他从12岁开始,便随父亲在梅县松口的砖厂做工。1940年,时年22岁的他被当时的国民党部队抓“壮丁”,送往韶关编入通讯排当士兵,后辗转湖南衡阳、江西赣州等地,又派往长沙修工事。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他参加了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进行大规模激烈攻防的长沙会战。此后,部队整编后调防淮安、扬州、镇江,驻守长江。直至1949年4月,在解放军渡长江后,他入编解放军担任班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还在宜昌、重庆等地打土匪。他1950年7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1年初,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员奔赴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直至1954年回国。后来从江西上饶复员回到老家时,他已37岁,从此在梓里村开始了务农的家庭生活。

  经历过血雨腥风的战争,长达十多年的军旅生活,样华老人养成了诚实、耿直的个性。在1958年那场“大跃进”的生产运动中,他因无法适应直播稻谷“亩产万斤”的浮夸风,从生产队长的岗位退为生产队保管员。他驶牛操作犁耙辘轴,以及插秧、耘田、收割无所不干,颇受队员信任地称谷、晒谷、管理稻谷和化肥农药。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包产到户”后,才卸任保管员从事家庭农耕。就是在这么平凡艰辛的勤俭操持中,样华老人夫妇带大了四男三女共七个孩子。

  图片

  在贵生的记忆中,老父亲从不与人吵架,只记得小时候他们兄弟睡懒觉时发过火。平时待人接物语气平和,近几年前来慰问的人较多,他都彬彬有礼一再表示感谢。他看到最激动的一次,是前几年接过抗日纪念章时,老父亲老泪纵横,场景感人。

  老人一边说着,现年54岁的儿子贵生在一旁适时补充。贵生说,老人家消化系统一直比较好,这两年眼和耳略差些,但感知还算灵敏。上半年,听到后院养的鸡在叫,眼看着有人把家里养的鸡偷走,老人也不喊不骂。事后,贵生问父亲心痛吗?老人淡然说:“他们要来偷,就说明有需要,要就拿去吧,反正鸡还可以再饲养。骂他们也没用,如吓到人跌伤怎么办?还弄脏自己的嘴呢。”在贵生印象中,以前家人从山上砍回的柴,常被人偷到村里的瓷厂卖,父亲明明知道谁偷的,也当无事一般。坐在一旁已届九秩的老伴也有话了:“他就是这样的人,什么都无所谓,天掉下来当大笠麻。”

  图片

  老人执意要起身送到门口,行了军礼,又挥挥手,笑容如同盛开的花朵。

  我们一行又来到汇城村,这里是梅江、汀江、梅潭河汇合处,也是韩江起点。进入白墙灰瓦的客家老屋小院,已104岁的廖果老人刚从防跌防撞和视听设施一应俱全的房间,移步至客厅。老人不久前刚随儿子从佛山返回这里居住。老人体态丰腴,看得出年轻时健朗壮实。据其儿子介绍,老母亲20多岁嫁到林家后,生育了10个儿女。她是村里和家里粗重体力劳动的主力,农闲时还要为当裁缝的丈夫做些“打钮拌”“锁钮门”的细活。直到百岁之时,有客人来还会端上自种的番薯待客。老人最大的特点是闲不住,唯一嗜好是午晚吃饭都喝一杯白酒。她既喜欢走村串户与人聊天,也常逗弄儿孙,现在则以“三岁老人”的童真成为这个五代同堂130多人的大家庭逗笑源泉。

  图片

  两位逾百岁的老人,一男一女,一瘦一胖,一个是经历出生入死战场的老兵,一个是纯粹的农妇。若要从他们的高寿中提炼出长寿秘诀,我觉得挺难的。他们一生都勤劳,也开朗乐观,都有些小嗜好,也都儿女孝顺、晚境无忧。这些尽人皆知的道理似乎平常无奇。但是,我又觉得,能够如此高寿,本身就是生命的奇迹,并非不足称道。

  在大埔长寿文化馆的展厅,通过影像、文字资料,我了解到,自2019年6月至今的3年半时间,大埔百岁老人已由132名增到194名。增加62位百岁老人,意味着每万人有百岁老人由2位增至3位。

  图片

  在近几年的寿星榜中,我还领略了另外几位百岁老人被记录的风采。桃源镇上墩村的苏葱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曾靠树皮树根充饥,因用错药40多岁便掉光了牙齿,她坚持吃粗粮和中药调理,2016年已80多岁的儿女还为她庆祝了110岁生日。枫朗镇墩背村罗驰云老校长,退休后一直热心筹钱推动山村校舍危房改造,90多岁时仍坚持读书看英文报纸,甚至动笔翻译英文版《莎士比亚戏剧》,老人精神境界堪为师表。三河良江的童三英老人,湖寮龙岗村的玉梅婆,百岁左右时都曾跌倒受伤,行走不便,儿孙们在治疗、膳食、起居环境、泡脚保健等生活细节上,极为用心细心地调理照料。百侯南山村归侨老人罗莲,年逾百岁仍能穿针引线缝补衣服,坚持把分类垃圾送到定点垃圾桶。6岁时因患眼疾而右眼终生失明的湖寮古城百岁老人蓝承永,一辈子劳碌艰辛,一直坚持操练少年时偷师学得的拳术健身,遵医嘱长期远离烟酒、辛辣及烧烤食物,喜欢肉食,也常以清凉草药调理身体。湖寮镇新寨的蓝住、葵坑的杨传、下坜的刘桂花、万川路的刘滚常均有着早睡早起、清淡饮食、性格随和、人际和谐等特点,能够生活自理。

  图片

  我无法直接观察体验百岁老人的经历和日常,只能从片段间获取点滴认知。当然,也就无法概括出可成篇章的长寿之道。甚至觉得,对每个老人而言,因人而异,其长寿也没有特别的“道”。都说生命在于运动、体勤增寿,但也有长寿之人如乌龟般一味守静。老年人消化功能差些,主张清淡饮食,多吃蔬果,百岁老人中不乏无肉、无酒、无糖不欢的例子。有的百岁老人安逸闲适,有些却是终生辛劳。有的喜欢热闹,有的则乐意独处。单从一方面、一些细节看,甚至是矛盾的,真没有千篇一律的长寿标签。

  然而,一个地方的人长寿比率较高,一类人普遍长寿,细加思量,还是有值得探究的东西。

  人民大学博导邬沧萍自1951年从美国回到中国,就开始从事人口学、健康老龄学研究。在2019年大埔世界长寿乡授牌仪式上,以其97岁高龄,掷地有声地表明,决定健康长寿的关键是我们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其次才是医学等条件的改善。上了年纪的人都有同感,告别饥寒交迫、缺医少药的动荡年代,国泰民安是人均寿命、长寿区域递增的最好注解。

  图片

  早在2013年,大埔便被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长寿探秘的书卷资料不断增加,人们对大埔的长寿现象关注日益多了起来。国际自然医学会、世界长寿乡调查团,2019年3月开始,对大埔进行调查认为,与新疆和田、广西巴马的自然顺利型长寿乡不同,大埔与如皋、蕉岭归类为都市型长寿乡。调查表明,城市化突飞猛进的今天,大埔有着森林覆盖率达79%的生态环境,空气清新、饱含有益健康的负氧离子。清冽甘甜的饮用水和土壤中,均富含有利于健康的硒、铁、锌等微量元素。国际自然医学会认为大埔有着提高人“气能值”、延长生命的自然环境要素。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大埔县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高达17.05%,为全省最高。

  翻阅大埔史志可看到,明、清至民国间,百岁以上寿民均获赠匾额、记录事略列入史册,寿星们崇礼重义、勤劳俭朴、敦族睦邻、乐善好施等品德受到旌表褒扬。在新时代的文明建设中,大埔传承、弘扬敬老、爱老文化,各种老年联谊、娱乐、关爱的社会组织在城乡星罗棋布。政府在老年人的医保、社保和长寿保健金等方面推出了系列惠民措施,让老人衣、食、住、行、医均得到妥善安排。敬老孝亲和惠老臻寿的人文风尚,是老人们无忧无虑、安享晚年的文明和谐社会环境。大埔已评出20个敬老孝亲家庭,百侯、西河、桃源3个长寿镇,还有坑尾、南山、北塘、梓里、雷锋、大坑、双髻山、乌槎、长丰、大觉、墩背共11个长寿村。彰扬孝德文化、崇尚敬老人文,大埔综合施策颇有成效。

  图片

  民以食为天。大埔人在饮食日常间形成的养生文化是非常独特的。与沿海地区的海鲜饮食不同,大埔人更喜欢来自田地、山上、溪河、山塘间的大自然馈赠。五谷杂粮里的淀粉、鸡鸭猪牛鱼里的蛋白质、蔬菜瓜果里的维生素和粗纤维,经蒸、煮、焖、炒、烩为主的烹调加工,既保全食材的营养品质,又做到色、香、味俱全。当然,少用烤、煎、炸、烙的加工方法,虽少了些风味,但也少了些热燥之气,保持着温和的食品特质。而工艺精细、品种繁多的小吃,恰恰又增添了食物的多样性,大大增强了美感和人的食欲。由古至今,大埔人用草药树根制作汤和粄,有药食同源功效的药膳,成为尽人皆知、大行其道的养生文化。

  客家的话语体系中,有“上寿”的说法,即到了花甲之年才可称“寿”。社会是个大系统,具体到每个人,同样也是一个系统。长寿的社会系统自有定数,而每个人的小系统千差万别,有无共同的特质可供探寻?综合长寿学术研究,结合所见所闻,我在百岁老人身上,大致看到了几个方面的特征。

  图片

  健康与否,寿数长短,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与生理机制相比,情志因素占据重要位置。长寿者的特征中,首推品德。孔子有“仁者寿”的论述,《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记载:“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道德品质完备的人,就不会招致凶险祸害。长寿的人,拥有善良、坚强、仁慈、敦厚、勤俭、诚信、宽容、自律、正直、恬淡等优良品格,与人为善、乐善好施、热心公益。近代田家炳、萧畹香等慈善家,高寿而终便是例证。

  若问长寿老人高寿秘诀,十有八九会归因于有好的心态。中医认为,疾病由心而生。长期忧虑、焦躁、苦闷、烦恼、愤懑,必定会百病丛生、病不可愈。正所谓长乐延年,长寿的人拥有随遇而安的从容、处惊不变的淡定、心平气和的持重、宽厚包容的气量、无怨无悔的胸襟、积极豁达的态度、知足常乐的喜悦。他们安分守己,没有非份之想,但都有简单朴实而心安理得的小目标。淡泊名利心超然,练就人生大境界。

  图片

  其三,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也是必然的一环。没听哪位长寿之人,是生活放纵、透支生命的。量力而行的劳动、持之以恒的锻炼、适可而止的饮食、规律的作息以及和谐的人际沟通交往,这些看上去稀松平凡的日常,也蕴含着长寿大道。

  还有两点是必不可少的。一是敬老爱幼的家庭环境。老年人往往从敬老尊长的照料中,获得无与伦比的天伦快乐,心灵得到莫大慰藉。营养的均衡搭配、疾病的治疗调养,对于日益衰老的躯体尤为重要。二是自我保健意识。身体的寒热、燥湿、虚实、上火、阻滞、瘀堵等状况如何,自己最清楚。寿者深谙病从口入的哲理,节制饮食,绝不暴吃暴饮。有针对性去调理而实现身心平衡,需要认知,也需要修炼。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谁都清楚,自己的身体要自我负责。

  图片

  明代袁了凡,幼年时遇一“神算”,断其53岁寿终,且无子嗣,后其行善积德、苦心禅修,非但生下儿子,还寿至69岁。其临终前训示儿子的《了凡四训》至今仍启迪世人。因循生死有命的虚玄,在立命、改过、积善、谦德的持久修为中成为诳语。

  拜访过后,我眼前依然浮现着样华老人挺着腰杆、挥手致意的身影和慈祥的目光。那颗脉动了百年的心脏,仍然在天地间汲取着生命力量。每个长寿的生命,绽放着令人沉思悟道的魅力。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热爱生活,珍惜当下,赋予短暂的肉体更长久的生命意义,我对长寿老人心生敬意。

  寿域多人瑞,祥瑞满人间。

2022年12月13日于观澜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