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规公文 > 县政府文件
关于印发2010年县政府工作要点的通知 埔府〔2010〕30号
来源:本网  时间:2010-05-26 00:00:00  浏览次数:-
【打印】 字号:

 

大埔县人民政府文件

埔府〔2010〕30号

 

关于印发2010年县政府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丰溪林场,县府直属和省、市驻埔各单位:

现将《2010年县政府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大埔县人民政府

                                 二○年三月三十一日

 

2010年县政府工作要点

 

根据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和县委十届六次全会的部署,为完成县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任务,今年县政府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纵深实施“四增”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崛起之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县和富裕安康和谐秀美的绿色大埔建设,积极抓好绿色产业、重点项目、环境优化、民生改善、政府自身建设等工作,力求科学发展上新水平,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和今年各项目标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十二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一)千方百计争取项目。抓住省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关于促进粤北山区跨越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梅州被列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范围的契机,全力打好全省目前唯一中央苏区县这张牌,敢于向上申报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落户大埔,重点争取大埔至潮州高速公路、大埔火电厂、枫朗110KV输变电工程、土岭-高陂110KV线路工程等项目立项建设,继续跟进内河核电项目。同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项目申报和储备并重,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十二五”规划。(责任单位:县相关单位)

(二)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抓好总投资368.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1.2亿元的25个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51.4公里梅龙高速公路大埔段工程、4条段4.42公里韩江沿岸重点堤围、2.26公里县城防洪堤南堤扩建工程、枫朗凯达水电站、X072文界线公路改造、S222坑海线路面大修工程、西岭中国书法公园二期工程、高陂镇沿江房地产开发等续建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人民医院迁建、璜腾坑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亲水公园(雕塑公园)、绿道建设、锦绣客家旅游项目、丰溪森林温泉假日酒店、高岭土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茶阳防洪堤、S333线湖寮至三河段、供电配网工程、飞天马茶文化旅游产业园、“世纪华庭”商住区、茶阳自宜埔水电站等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县相关单位)    

(三)强化重大项目督办工作。完善项目建设管理和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制度,全面落实领导挂钩责任制。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四个一”(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和“十日一汇报、每月一督查”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项目推进实行量化考核,重奖有功人员。(责任单位:县府办、县发改局、县相关单位)

二、强势推进招商引资

(四)创新招商方式。以“市县共建广梅产业转移园,利益实行共享”的园区建设激励政策实施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组建1个县专业招商队,2个县专业招商小分队,采取对口帮扶招商、中介招商、以商引商、网上招商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常年驻外招商工作。(责任单位:县招商办)

(五)强化招商引资责任。实行最优招商引资激励政策,认真落实《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园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最好的服务保障。强化招商引资责任,制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大埔县招商引资责任制考核工作实施细则》,对重点招商项目实行领导负责制和专人跟踪服务制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确保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全年引资总额1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县招商办、各有关单位)

(六)跟踪服务好重点招商项目。广梅产业转移园方面,积极跟踪服务好东莞田氏化工集团投资1亿元的汽车座椅项目,落实专人负责跟踪加拿大啤酒装备制造、马来西亚无刷电机、广州汽车弹簧、汽车节能灯等意向项目,争取转化为合同项目。县内招商方面,着重引进陶瓷、旅游、矿产、现代农业等项目,重点跟踪服务好瓷土资源综合开发、丰溪森林温泉假日酒店和辉泰保健食品等项目。同时,服务好五虎山药业、泰来生物科技、大疆燃气、四星级金帆酒店等重点引资项目,帮助项目解决建设、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责任单位:县招商办、各有关引资单位、项目建设责任单位)

三、稳步提升工业经济

(七)培育壮大陶瓷产业。全面落实陶瓷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编制出台《大埔县陶瓷产业发展规划》和《大埔县瓷土资源利用规划》。稳妥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提升陶瓷企业生产规模和经营管理水平,重点培育2-3家骨干企业争取早日上市。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开发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并在组织企业参加各级各类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作品赛中获得新成效。继续推进窑炉技改,争取全县规模以上的陶瓷企业均实现节能降耗。大力开拓国内市场,组织企业到各地参观和参加各类展销会。积极筹建与世界同步的平台,不断完善大埔陶瓷网建设,聘请高等院校的专家担任重点陶瓷企业的高级顾问。加快建设县内陶瓷产品展销平台,加大陶瓷产品的宣传,争取6月底前全面完成陶瓷展馆的布展工作。认真实施省地质建设工程集团公司投资1.6亿元的高岭土资源开发项目。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全县陶瓷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其中今年争取达到9亿元。(责任单位:县陶产办、县经贸局、县外经贸局、县中小企业局、县科技局、县国土资源局)

(八)巩固提升水电产业。加快凯达水电站、自宜埔水电站等工程建设,全面完成2010年投资建设目标。加大输变电工程建设力度,力争年内完成投资5000万元供电配网工程。抓好现有水电企业挖潜改造,力争年底前完成6间国有小水电企业的改革转制工作。(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供电局)

(九)力促外经贸稳定增长。加大外向型民营企业和业广利等外资企业的扶持力度,为企业做强做大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力争全年进出口贸易有新增长。认真组织企业参加春秋两季广交会、中小企业博览会、“西洽会”、“山洽会”、“泛珠三角”经贸洽谈会等各类经贸洽谈及展销会,全面完成市下达的外贸出口任务。(责任单位:县外经贸局、县经贸局、县中小企业局)

(十)积极稳妥推进企业改革转制。认真做好县水泥厂等国企改革转制的各项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县水泥厂的改革转制。积极稳妥推进陶瓷、商业、二轻、物资等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转制工作。(责任单位:县经贸局、县陶产办、县商业集团公司、县二轻公司、县物资总公司)

四、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

(十一)加快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以建设广东省韩江上游油茶、茶叶产业带为契机,抓好油茶种植布局规划,扩大规模,新种油茶5000亩。发挥中国名牌农产品“西竺牌单丛茶”和广东省名牌产品“星奇泰蜜柚”的品牌优势,扩大茶叶、蜜柚等特色农业基地规模,新种蜜柚9000亩、茶叶3000亩、南药2000亩,种植烤烟1.786万亩,生猪饲养量达到45万头(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畜牧兽医局、县林业局、县烟草公司)

(十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西岩茶叶集团公司等龙头企业解决茶叶、蜜柚、干果、蔬菜、大豆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问题。依托绿色生态资源,发展生物制药、香樟油提取、山茶油加工等生态工业。利用大埔乐禾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等平台,为农产品到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设立专卖点、直销点提供服务。用好现代农业专项资金,提升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和档次,确保农业产业化增值10%以上。新培育1家省级、3家市级、8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以上。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组建梅州大埔天禾农资配送有限公司。加快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动大埔农业向特色化、工厂化、立体化发展。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万亩以上,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个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供销合作联合社)

(十三)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认真落实好粮食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家电下乡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及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健全完善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价格预警体系。引导农民开展生态、休闲等多种农业经营活动。深入实施“一户一技能”计划,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程的实施力度,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劳动保障局)

(十四)加强“三农”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农业项目和资金,抓好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及标准化农田建设等工作。重点抓好西河镇县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项目、高陂镇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建设项目、省人大议案基本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小型陂头建设项目、农田整治项目工作。抓好中央财政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用于粮食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抓好中央县级支农资金整合奖励资金用于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建设。新建农村户用沼气500个以上,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2个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水利局)

五、加快发展旅游产业

(十五)抓好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进入丰溪省级森林公园、西岩茶乡度假村、张弼士故居、花萼楼、西河飞天马茶文化旅游产业园等景区旅游公路。抓好坪山梯田景区与花萼楼景区连线公路的规划和建设。加快四星级金帆大酒店建设步伐,力争早日建成试业。规划建设县城美食购物一条街,打造一批特色餐厅。(责任单位:县交通局、县旅游局、县建设局、各相关镇)

(十六)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县和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县。培育县城文化生态旅游区(包含泰安楼、西湖公园、博物馆、书法公园等景区)、三河坝旅游区为“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基地”。继续抓好坪山梯田乡村游、高陂瓷都工业旅游项目建设。推出坪山梯田、西岩茶乡度假村、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等乡村旅游品牌。完善三河坝旅游区配套设施,申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三河坝旅游区与南方工委旧址等红色景点连线规划红色旅游线路。扶持高陂、桃源、光德镇3间以上陶瓷企业开发陶瓷旅游纪念品。(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交通局、县文广局、县陶产办、各相关镇)

(十七)积极引资开发旅游资源。争取引资建设“锦绣客家”、坪山杨辉图将军故居、储贤堂古民居开发项目。加强与省地质局723地质大队战略协作,做好全县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推进与广东中科天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保护开发丰溪森林资源项目。跟进与省中旅集团公司、深圳宝中旅游集团公司的旅游合作项目。(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文广局、县建设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林业局、各相关镇)

(十八)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加强与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合作,播放、刊登大埔旅游宣传广告。完善大埔旅游网站,建设网络宣传平台。举办大埔茶文化旅游节、客家风情旅游节、自驾游周等系列节庆活动。组织参加珠三角、厦漳泉、港澳台等地举办的世界客都主题推介活动和2010’国际山歌旅游节、世界客家人游世界客都、精彩客都自驾旅游周等系列活动。(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文广局、县科技局)

六、积极抓好财税和金融工作

(十九)扎实推进“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抓住我县被确定为“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县的契机,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公共财政要求的预算管理体制,促进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化。认真实施生态激励型财政机制,加强生态保护建设,提高生态综合增长率,力争获得更多的省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有关单位)

(二十)全力抓好财政税收工作。强化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的跟踪和监控,抓好专项税收的管理,加强稽查,强化征管,提高征管服务水平,做到应收尽收。抓好旅游、农业、矿产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积极培育新的财税增长点,保持财政收入均衡稳定增长。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证各项民生支出需要,集中财力办大事。(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

(二十一)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组建1家小额贷款公司,探索成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信用担保领域。修订《大埔县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奖励办法》,进一步发挥金融部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的资金投放力度,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融资难题。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确保金融安全。(责任单位:县金融办、县人行、县信用联社、县中小企业局)

七、狠抓生态环境建设

(二十二)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制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建立县直接领导、镇组织实施、村组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工作机制,抓好明晰产权、勘界确权、登记发证等工作,积极推进配套改革,今年年底前完成主体改革任务的90%以上。(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各相关单位、各镇场)

(二十三)积极推进绿道建设。抓好省道大梅线、湖寮经茶阳至丰溪林场、湖寮经枫朗至大东坪山、湖寮经进光至高陂等4条全长221公里绿道建设。种植以樟树为主的路树5万多株,做好绿道两旁及各镇政府城区内道路第一重山的绿化工作。继续完善县城南环绿道建设。(责任单位:县交通局、县公路局、县建设局、各镇场)

(二十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大水源保护力度,抓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环境质量管理及污染整治工作,确保完成年度减排任务。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做好韩江上游生态林列入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范围的跟进工作,抓好林分改造和水源涵养林建设。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县林业局)

(二十五)积极开展生态示范镇(村)创建活动。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推进生态示范镇(村)创建活动,力争45个村建成市级生态村,青溪、百侯等2个镇建成市级生态镇。推广农村生态循环生产模式,逐步铺开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工作,完成县垃圾卫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宜居城乡建设。(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县建设局)

八、加快推进文化建设

(二十六)继续开展创建文化先进镇活动。加快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推进镇级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室、农家书屋建设,实施电影放映工程,加强公民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建设,加大公益宣传力度,力争除去年已评2个镇外的其余镇都评为市级文化先进镇。(责任单位:县文广局、各相关镇)

(二十七)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和客家文艺精品。全力争取把“父子进士牌坊”、“张弼士故居”等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把茶阳花环龙、青溪仔狮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编辑出版《汉乐大全》,打造更多大埔特色文化品牌。以创作大型古装汉剧《红顶商人张弼士》为重点,精心组织好各类文艺展演活动,打造一批汉剧、山歌等客家文艺精品。(责任单位:县文广局)

(二十八)加大特色民居保护力度。继续加强对187座特色民居保护,重点做好“肇庆堂”、“邹鲁故居”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保护工作。(责任单位:县文广局、相关镇)

(二十九)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治理。抓好网吧、歌舞厅等文化娱乐场所和图书、音像市场的集中整治工作,争取4月底前完成县城城区的文化市场整治工作。加快乡镇有线电视数字化的规划、建设,争取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乡镇双向网络覆盖工作。(责任单位:县文广局、县工商局、县广播电视台)

九、加大平安建设力度

(三十)扎实推进平安镇建设。加快推进平安大埔、平安镇建设,力争大东、枫朗、青溪、洲瑞、丰溪林场等5个镇(场)建成市级平安镇(场)。(责任单位:县综治办、相关镇场)

三十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拓宽网络问政新路,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完善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完善县城安全文明小区建设工作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形成打防控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大防控”格局。完善县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领导定期接访制度和“三大调解”衔接机制。(责任单位:县综治办、县信访局、县公安局、县司法局)

(三十二)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形成县、镇、村三级安全监管网络,实现与省市应急平台无障碍互联互通,成立县消防应急救援大队,强化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和水上交通、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强化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责任单位:县安监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交通局、县建设局、县公安局、县消防大队、县食品药品监督局、县质监局、县应急办)

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三十三)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坚持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并重,加强县职业技术学校和县技工学校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绩效考核制度,基本解决中小学代课人员问题,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个相当”。(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人事局、县财政局、县劳动保障局)

(三十四)加强教育资源整合和利用。推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建立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机制,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更加重视发展成人教育、学前教育,加快推进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三十五)加快规范化学校建设。积极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做好广东省规范化学校竞争性资金(湖寮镇)的申报工作,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启动县城学校校安工程建设,完善教育优先发展的保障机制。(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财政局)

(三十六)推进创建教育强县工作。加快创建教育强镇工作步伐,全力抓好大麻、茶阳、西河、洲瑞等4个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力争提前一年实现省教育强县目标。(责任单位:县教育局、相关镇)

十一、抓好民生改善和社会各项事业

(三十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铺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农村和城镇居民医保覆盖面。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就业服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实施农房统保政策,逐步完善低保救助制度,实施贫困低保户危房改造。争取项目资金推进镇级敬老院改造,做好残疾人的就业、康复和救助,提高五保户、低保户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保障水平。推进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建设。加快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进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补偿水平。稳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加快老区卫生院业务用房改造建设和部分中心卫生院医务楼建设,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构筑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计划免疫坚固防线。(责任单位:县劳动保障局、县民政局、县卫生局、县扶贫办、县残联)

(三十八)积极实施惠民工程。认真实施中央、省财政扶持的农村泥砖房改造、“大禹杯”等扶贫项目,筹集扶贫配套资金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9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争取建设县城饮用水工程。加快5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硬底化建设。抓好葵坑、沐东等21宗水库加固工程。推进15套廉租住房和90套经济适用房建设。(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县水利局、县交通局、县建设局、县房管局)

(三十九)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整合县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田家炳高级职业学校等资源,建设县综合培训基地。理顺镇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所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县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用,促进劳动力更大范围的培训转移。力争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3000人、向珠三角转移3000人、本地转移5000人以上。争取全县新增就业岗位2600个,安置城镇失业人员2400人。(责任单位:县劳动保障局、县教育局)

(四十)推进“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深入开展扶贫帮困“春风行动”,着力解决贫困户脱贫和特困户“五有”问题。完善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全面摸查贫困户的基本情况,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综合扶贫措施,开展定人、定点、定责帮扶,集中力量落实对全县102个贫困村、10070户贫困户的定点帮扶工作。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扶贫模式,培育发展一批省级、市级扶贫龙头企业。积极推进智力扶贫、旅游扶贫、劳务扶贫,增加贫困家庭非农收入,多渠道、多方式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及救助。(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县经协办、县民政局、县旅游局、县劳动保障局)

(四十一)大力推进宜居城乡建设。完成县城岭下、下坜新区、璜腾坑片及古城古村落带状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步抓好全县建制镇和100个村庄整治规划。重点推进县城残旧街道改造,加快建设黎家坪东堤堤路结合工程,新建龙山综合市场,不断完善县城市政功能,优化县城环境。加快完善各镇(场)交通、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继续推进万村绿大行动,优化人居环境。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安居工程,完善农村信息化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责任单位:县建设局、县林业局、县环保局、县水利局、县房管局、县科技局、县交通局、县公路局、县供电局)

(四十二)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和计生、民政、双拥等工作。坚持科学发展,注重协调发展、民生优先、继承发展,高水平、高质量编制“十二五”规划。落实人口计生管理目标责任制,探索流动人口协同管理新模式,深入开展“两无”活动,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做好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工作,加强做好优抚安置和“双拥”工作,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县”。加强党管武装工作,推进“双拥共建”和基层民兵营(连)建设。大力推进殡葬改革,确保火化率100%,完成“三道两区”占地毁林建坟清理整治任务,加快镇村公益性生态墓地建设。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积极推进本期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达标工作,切实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发展体育事业,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县体育中心健身广场建设。完成第二轮《大埔县志》编修工作。重视做好外事、侨务、台务和联心联谊工作。全面贯彻宗教政策法规,维护宗教和睦。(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人口计生局、县民政局、县人防办、县统计局、县妇联、县体育局、县方志办、县外事侨务局、县宗教局)

十二、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四十三)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大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工作力度。加强社情民意调查,健全重大事项专家咨询、社会听证制度。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目标,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创建活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责任单位:县法制局、县司法局及各相关单位)

(四十四)加强政风建设办好“提高执行力大家谈”栏目,扎实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全面落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资金、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检查。严格控制公务购车和用车、会议、公务接待、党政机关干部外出、办公等经费支出。进一步加强监察工作,强化公务员教育管理。(责任单位:县监察局、县审计局、县财政局)

(四十五)狠抓工作落实。完善公开通报制度,使各项工作和承诺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深入开展机关作风评议活动,把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作为抓落实的坚强保障。加大督查和考核力度,对今年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督查、半年一总结、一年一考评,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责任单位:县府办、县作评办)

 

 

主题词:综合  工作要点△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