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1年3月16日在大埔县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大埔县财政局局长 黄敬春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大埔县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县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全县财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财政精细化管理为重点,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牢固树立“跳出财政看财政,转变观念抓落实”的理财观念,加快培植财源,狠抓财税收入,优化收支结构,强化监督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全力以赴“促增长、惠民生、保稳定”,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了3亿元大关,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一)2010年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1、财政收支情况:
2010年,我县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382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12.34%,同比增收5797万元,增长23.58%。全年完成本级一般预算支出106146万元,占预算计划的145.14%,增支17343万元,增长19.53%。
2、本级财政平衡情况:
2010年全县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382万元,税收返还收入6162万元,省市追加专款及一次性补助收入37144万元,转移支付补助收入(含调资补助)24370万元,专项拨补收入5077万元,批复决算补助收入1027万元,转贷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072万元,上年结余收入308万元,调入资金1500万元,收入总计108042万元(其中: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总收入的28.12%)。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6146万元,上解支出885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693万元,支出总计107724万元。收支相抵结余318万元。
(二)2010年主要工作措施
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这是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县人大依法监督和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是财税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结果。为确保完成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我们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认真分析财政收入形势,主动与税务部门协调,通过采取“分工分片”挂钩、深入开展调研督查、定期汇报通报、财税联席会议等多种形式,督促组织财政收入,加强税源监控,提高征管效能,加大清查力度,及时清缴欠税,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推动组织收入工作的高效开展。经多方努力和配合,我县财政收入实现了稳定增长。
2、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理念,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财政保障的首位,继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2010年,全县一般预算支出10.61亿元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就达7.6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1.62%,有力地保障了“民生问题持续改善”工作的落实。一是加大“三农”投入。加大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支持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危房改造,积极扶持农村生态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二是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积极做好创建教育强镇的相关工作,全面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三是继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积极筹集资金,增加对重大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检测等公共卫生投入。四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认真做好种粮补贴工作,充分体现了党的强农惠民政策。五是认真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转变补贴方式,方便群众。
3、牢固树立现代理财观念,理财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对县直部门继续实行部门预算,进一步提高部门预算编制质量,逐步增强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可操作性。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财政资金支付更加快速、高效、安全。三是继续抓好政府采购改革。四是加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力度。
4、牢固树立财政法纪观,财政监管扎实有力。一是严格执行《预算法》、《广东省预算审批监督条例》,确保各项财政支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大力组织开展各种专项检查活动,深入治理整顿乱收费行为。三是认真抓好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电子信息化系统建设,提高非税收入征管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四是坚持源头控资,财政投资评审进一步到位。五是继续实施《大埔县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监管理办法》,有效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5、牢固树立和谐社会观,队伍建设创新有效。一是抓基础。扎实开展“实施知识转型工程,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有新境界,在理念上有新突破,在素质上有新提高,在实践上有新成效,在知识结构上有新转变。二是抓党建。积极开展“抓落实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财政实际,建立和完善符合财政特点的组织生活交流、考核、评议、评比机制。三是抓廉政。通过积极构筑财政部门自身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内部约束防线,以及财政源头治腐的外部制度防线,使广大财政干部廉政意识进一步增强,廉荣贪耻的风气在全局干部职工中逐步形成。
二、2011年财政预算收支草案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做好各项财政工作,对于夯实经济基础、实现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总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统筹兼顾做好各项财政工作,在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理财有规、用财有效上下功夫,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公共领域投入,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打好基础,为加快大埔绿色的经济崛起提供坚强的财政保障。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11年预算编制的原则是:在部门预算的基础上,按照预算从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重点、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保工资、保刚性增长,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支出,保障落实扶贫“双到”配套资金及县委县政府的重大项目所需资金,真正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根据上述总要求,按照2011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11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33420万元,比上年收入实绩30382万元增加3038万元,增长10%,加上税收返还收入6162万元,转移支付补助27844万元,中央苏区县建设专项资金补助1900万元,省、市专款和一次性补助4170万元,企业事业单位划转收入150万元,上年结余318万元,调入资金3500万元,收入总计77464万元。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2011年一般预算支出拟安排77167万元,上解支出297万元,财政总支出77467万元,收支平衡。
(一)收入方面
1、按各部门征管隶属关系具体安排如下:
(1)国税部门收入计划安排16420万元,比去年收入实绩15491万元增加929万元,增长6%。
(2)地税部门收入计划安排38590万元,比去年收入实绩31786万元增加6804万元,增长21.41%。其中:省与县共享税收入16192万元,比去年收入实绩13183万元增加3009万元,增长22.82%,中央与县共享国有企业所得税收入160万元,比去年收入实绩131万元增加29万元,增长22.14%,中央、省、县共享所得税收入7300万元,比去年收入实绩6229万元增加1072万元,增长17.21%。
(3)财政部门收入计划安排4000万元,比去年收入实绩3942万元增加58万元,增长1.48%。
(4)专项收入计划安排813万元,与上年收入实绩876万元减少水资源费收入63万元,减幅7.20%。
2、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安排2011年一般预算收入为33420万元,增长10%。其中税收收入28607万元、非税收入4813万元。
(二)支出方面
根据我县本级财力,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77167万元(其中:省市追加专款提前告知数6358万元,本级安排70809万元),对比上年预算安排73131万元增加4036万元,增长5.52%,其中:用于民生支出安排51723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7.02%。与上年对比,支出增减情况如下:
1、保证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及津贴补贴按时足额发放,保证机关正常运转。机关事业单位增人增资、在职人员正常晋升工资及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环卫所临时工提高工资等增加支出734万元;每人每月增加160元津贴补贴增加支出2432万元;全县中小学校长津贴、山区农村小学校长及教师特殊津贴、教师绩效工资等增加支出274万元;公检法及公安森林分局警察正常工作日之外加班补助、公安辅警队人员提高工资及基层司法助理员提高岗位津贴等增加支出187万元;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增人增支、住房公积金、行政事业单位医疗等增加支出386万元;新选聘21名大学生村官工资及一次性安置费等增加支出16万元;以及增加行政事业单位运转经费等共增加支出7182万元。
2、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政策性配套资金等,增加支出2807万元。主要是按照保民生、保重点、保稳定支出需要的原则,优先安排新型农民养老保险、行政事业单位医疗保障经费、住房公积金、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农村房屋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费、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金、保障性住房建设、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一次性安置补助、税收征收经费和养老保险征收经费等。
3、其他方面增支1410万元。主要是:乡镇堤围除险加固工程贷款还本付息增加228万元、县城防洪堤贷款还本付息增加200万元、污水处理厂贷款还本付息增加173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3052万元应付利息增加49万元、罚没收入和行政性收费返拨等增加支出。
4、减少支出591万元,主要是粮食政策性补亏支出、水利工程安全达标支出等。
三、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努力完成2011年财政预算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各项财政工作,对于夯实基础、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狠抓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扩大公共投资,着力保障民生,提高支出绩效,积极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努力谋求“绿色的经济崛起”新突破。
1、服务经济,培植财源,在促进经济持续有效较快发展上力求新突破。要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多渠道、多层次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要主动向上级多争取大项目、好项目,促进经济发展。大力引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新能源产业和资源综合开发加工产业,逐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大力支持旅游先锋产业,努力打造大埔大公园旅游先锋县;大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经济,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
2、落实责任,强化征管,在做大财政蛋糕上力求新突破。要从“保稳定、保发展、保运转、保重点、关注民生”的全局高度,层层落实征管责任,改进征管办法,促进财政收入稳定有效增长,全面完成全年收入增长任务。要进一步推进财政部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继续落实好分工分片抓收入机制,做到“抓大不放小”。要继续执行收入分析通报制度,及时分析收支增减变动因素,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促进财政收入持续有效增长。
3、厉行节约,严控支出,在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上力求新突破。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反对铺张浪费行为,确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经费按时足额发放,确保民生资金、涉农资金和应急资金的落实。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厉行节约,严控支出的通知精神,严格控制一般性行政经费支出。
4、关注民生,促进和谐,在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上力求新突破。要大力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认真落实支持就业和再就业政策,支持农民工和退役士兵技能培训。要着力推进全县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城镇免费义务教育,加大对城镇及农村中小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要积极推进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继续增加环保投入,严格落实中央、省节能减排等环境保护政策,增加对环保设施建设、水资源保护和生态公益林投入,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5、奋发有为,筹措资金,在确保县委、县政府决定事项的落实上力求新突破。要积极筹集资金,保障县委、县政府决定事项的顺利实施。力争做到三个“全力”:全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吃透政策、选准项目,完善手续,积极跑动,争取项目补助资金,真正把争取资金工作落到实处;全力争取项目融资贷款,主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充分利用政策,争取重大项目工程以融资贷款的方式解决项目资金;全力配合做好经营城市文章,有效增加政府土地及其他城市资源的收益,提高政府可控财力。
6、深化改革,强化监管,在全面提升财政理财水平上力求新突破。要深化国库支付改革,进一步规范单位银行账户设置和管理,加快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及时开展监督检查、跟踪反馈等工作,确保资金安全运行、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评价范围,对重点项目实行支出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运用到预算资金安排上来,强化对财政支出的管理。要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力度,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严格执行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提高采购质量和效率。
7、增强活力,改进作风,在财政队伍建设上力求新突破。要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增强干部职工的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能力,推动财政工作上新台阶。要继续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下大力气苦练内功,提高为人民“当好家,理好财”的政策和实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的专业队伍。要创新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管人、管财的财政管理制度,促进廉洁、勤政、为民、务实优良作风的形成,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制度,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树立财政部门良好的形象。
各位代表,2011年的财政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做好2011年的财政工作,对于“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关心支持下,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主动地规范财政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创新,为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建设富庶、美丽、幸福的新大埔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