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关闭
【我们的节日·清明】清明知多少
来源:本网  时间:2022-04-20 14:43:32  浏览次数:-
【打印】 字号:
清明·节日文化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个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图片

图片


清明·习俗

1、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

  清明节本属“祭祖节”,是表达孝道的重要节日。而以祭祀场所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墓祭、祠堂祭。清明节扫墓一般上午进行,还要携带酒食果品,在墓前献上鲜花,为坟墓培新土,叩头祭拜。

图片

2、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所以中国民间长期保持清明踏青的习惯。

图片

3、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图片


4、荡秋千

  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春秋时期传入中原地区,汉代以来,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习俗活动并流传至今。

图片

5、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图片

6、吃清明粄

  清明粄是指每年的清明节,在客家地区,大家都要到野外踏青,趁便采摘些鲜嫩的苎叶、艾叶、白头翁、鱼腥草、鸡屎藤和使君子等青草,用于做青粄。

  清明粄有鸡屎藤粄、苎叶粄、艾粄等。清明粄具有一股特有的青草芳香,它性温可驱风祛湿,最适合清明前后湿度大的季节食用,所以清明节人人吃清明粄的习俗在客家地区能代代相沿。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