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关闭
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纪实 |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大埔县篇(民俗)
来源:梦里客都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1-08-27 17:09:15  浏览次数:-
【打印】 字号:
归档时间:2022-07-31
  

百侯龙珠灯

  

图片

  

百侯龙珠灯源于南宋时期浙江南部、江西和福建一带的“板龙灯”,萧氏肇基始祖卜居百侯侯北后,将“板龙灯”传承到百侯,称之为“龙珠灯”,世代相传,绵绵不断,至今有七百多年的悠久历史。

  

图片

  

龙珠灯是由若干条薄木板连串而成。每条木板两端挖孔,条与条间用活楔相连而成。每条木板上有几个细竹篾制的八角形灯笼,用红纸糊好,内燃蜡烛。装灯木板按照中国传统“五行六合”的特有规矩确定长度和宽度。灯代表火,木生火,木板须由木器制成,长度和宽度均要合五行的“木”,长度为九尺刚好在“添丁”位置;宽度不能过宽也不能过窄,灯笼安装后,灯笼底下要留有通风口,形成上下空气对流,口大了蜡烛火势过猛会烧掉灯笼,口小了蜡烛会冒黑烟把整个灯笼薰黑。

  

图片

  

灯笼骨架是由六条剖细竹篾,用火烤压成六个相等的八角形竹圈,然后再框制成八角形灯笼骨架,衔接处用细线固定。灯笼骨架制作好后,将红纸裁成适合的长宽,糊在骨架上。书法、绘画、剪纸等民间艺术都要在小小的灯笼上一展风采。灯笼只数融合了中国古代“九五至尊”和《水浒传》108条好汉的数字,即是每条木板上固定9只灯笼,12板共108只灯笼。灯笼只数融合了中国古代“九五至尊”和《水浒传》108条好汉的数字,即是每条木板上固定9只灯笼,12块共108只灯笼。

  

图片

  

灯笼骨架是由六条剖细竹篾,用火烤压成六个相等的八角形竹圈,然后再框制成八角形灯笼骨架,衔接处用细线固定。灯笼骨架制作好后,将红纸裁成适合的长宽,糊在骨架上。书法、绘画、剪纸等民间艺术都要在小小的灯笼上一展风采。

  

图片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迎灯舞龙是中华民族的民俗精华,有“人丁兴旺”“国泰民安”的内在含义,百侯龙珠灯与迎灯舞龙、板龙灯一脉相承,并形成了自己人独特风俗,也应证客家民系的迁徙过程,是客家民系的“活化石”。   


  

类别:民俗

批次:第八批(市级)

保护单位:大埔县文化馆

  

图片、文字资料来源:大埔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管委会 微信订阅号:梦里客都

本文来源:梦里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