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 舞
青溪仔狮灯 青溪仔狮灯是花灯类的舞蹈,一九四一年春在大埔县青溪镇蕉坑村产生,后流传于大埔县的青溪、茶阳、湖寮等地。它吸取了大埔提线木偶的技艺,使狮与球连成一体,由1人操纵,变化出各种仔狮戏球的仪态。表演时,在广东汉乐音乐伴奏下,众仔狮各抱一个彩球,抛抛接接,忽离忽合,欢快起舞。主要套路有:“雄狮出山”、“画眉跳架”、“流星赶月”、“灵猫扑鼠”、“卧地滚球”、“鲤鱼挺水”。充分表现出仔狮的活泼可爱和童真童趣。 1983年,青溪仔狮灯被评为广东省民间舞蹈创作奖;1986年青溪仔狮灯被评为广东省民间舞蹈比赛“丰收奖”;1988年青溪仔狮灯队参加广东省首届欢乐节的演出;1989年,《仔狮戏球》被收入《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1990年12月,《仔狮灯》被收入国家文化部出版的《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1997年1月,青溪仔狮灯队赴京参加1997年春节八省电视台联合拍摄的《天南地北喜迎春》,并在中央电视台和多家省电视台播放。 2005年,文化局、馆组织力量,对仔狮舞进行改革、创新,推出了少儿仔狮舞这一新的表演形式。在第五届世界大埔同乡联谊会文艺晚会上获得专家和海内外嘉宾的一致好评。2007年8月,少儿仔狮灯队赴中山参加广东省第七届少儿艺术花会,荣获金奖;2008年10月,青溪仔狮灯队赴梅州参加梅州市第三届中国客家山歌旅游节“客家山歌民俗风情展演”,荣获优秀演出奖;2007年1月,狮舞(青溪仔狮灯)被大埔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4月,狮舞(青溪仔狮灯)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11月,狮舞(青溪仔狮灯)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类别:传统舞蹈 批次:第三批(省级) 保护单位:大埔县文化馆 图片、文字资料来源:大埔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管委会 微信订阅号:梦里客都 本文来源:梦里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