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关闭
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纪实 |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大埔县篇(传统戏剧)
来源:梦里客都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1-08-05 17:32:38  浏览次数:-
【打印】 字号:
归档时间:2022-07-31
  

广东汉剧

———   大埔  ———

图片

大埔县位于广东省的东北部,梅州市东部,面积2475平方公里,属梅州市。管辖14个镇,一个林场,人口53万,全部为汉族居民。

大埔广东汉剧源于中原,生根于大埔,迄今已有三百多年。据大埔县志记载:明末清初大埔便有戏剧活动,至清末民国初期大埔汉剧活动已非常活跃。1897年至1917年,大埔双溪的李庆芝和李追昌创办了“新梅花”汉剧戏班。十九世纪30年代,大埔出现了两个专业汉剧戏班“新老福班”和“同艺国乐社”。

  

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大埔县汉剧活动蓬勃发展,1950年7月,大埔湖寮汉剧社成立,后转为“地方国营粤东民声汉剧团”。1953年5月,大埔县的茶阳镇、高陂镇、大麻镇三个业余汉剧团合并组成“东方汉剧团”。1956年7月至1959年3月,两个剧团先后被广东省文化局收编为“广东省汉剧团”。1959年冬,省汉剧二团下放给大埔改名为“大埔东风汉剧团”。1972年又改为“大埔县汉剧团”至今。

中共大埔县委、县政府在重视本县专业剧团建设外,还非常重视农村群众性汉剧活动的开展,1962年起多次举行全县业余汉剧汇演。

  

图片

  

广东汉剧行当齐全,分为生、旦、丑、公、婆、净、末七个行当。汉剧的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以中州语言为舞台语言。具有唱腔优美、扮相俊秀的特点。同时,广东汉剧对服装、头饰、道具(砌末)有着严格的分类和使用的对象。大埔广东汉剧经长期积累,形成了丰富的剧目。据统计,有传统剧目19个,移植创作剧目64个,现代汉剧剧目37个。

  

图片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大埔广东汉剧上省赴京、出国访问,获得过不少的荣誉,在国内外有着较大的影响。保护和抢救广东汉剧具有学术研究、民俗传承和宗教学的重要价值。

2007年1月,大埔广东汉剧被大埔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4月,大埔广东汉剧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11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类别:传统戏剧

批次:第三批(省级)

保护单位:大埔县文化馆

图片、文字资料来源:大埔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管委会 微信订阅号:梦里客都

本文来源:梦里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