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枫朗镇位于梅州市东边,山多、边远是其两大劣势。但对于勤劳务实的枫朗人来说,他们靠山吃山,通过借绿生金,生态种植茶树,让一片片绿叶子变成了“金叶子”。
在大埔县枫朗镇西岩山岽顶湖茶场,漫山遍野的茶树在云雾中缭绕。赖怡科正和茶厂的工友们进行人工除草。大伙儿告诉记者,这个茶场创建于2009年,整个茶场有4000多亩,已开发的有1760亩。
【茶场工人:摘茶、制茶、除草、松土,我都干。(除草为什么采用人工的?)因为这样才是纯天然,我们除草都是人工在做的,打造好的品质。】
【茶场工人:我们都是用人工的,不用除草剂,不然会破坏土壤,影响茶树。除虫也是,如果用了除虫剂,有益虫和害虫都会一起被消灭,如果停止使用,茶树也会坏掉。】
茶场的工人都是周边村子的村民,大伙儿家里多多少少都种有茶树,忙完家里的活儿,就会到茶场帮忙,领取一份工资。
【茶场工人:我以前是在外面工作的,回来几年了,就到这里来工作了。这里工作离家近,能增加收入,也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人工除草是保持土壤不会变质,对茶树的成长不会有影响。人工除草,茶的味道比较好,对生态环境比较好。】
通过发展生态茶园,提升茶叶品质,延伸茶产业链,岽顶湖茶场产出的“绿叶子”成为了“金叶子”,带动周边村民奔康致富。
【广东凯达茶叶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赖法卫:我们是从建立茶场为中心,来带动周边群众发展高质量高香型的优质茶。茶场从收茶青到制茶是全开放式的,周边的群众如果想学技术,想引进新品种,我们是非常欢迎的。】
茶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围绕着西岩山有三镇十村,都是种植茶叶的专业村,可以说,一片小小的绿叶,托起了富民兴村的茶产业。
【广东凯达茶叶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赖法卫:都说高山云雾出好茶,高山是第一的条件,第二是土壤方面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岩石土种出的茶是最好的。制茶的技术,我们也在不断地摸索中,通过这些年,我们也举办了几次制茶师培训和比赛,在这个过程中,为本地提供了制茶技术的师傅。】
种得出好茶,也要制得出好茶!通过培训,大埔走出了越来越多专业的制茶师,让茶产业成为可持续发展产业。
【广东凯达茶叶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赖法卫:生态保护好,就等于是保护好自己的经济命脉,就像我们的茶山,只有保护好生态,品质才能提升。品质高了,茶叶的售价才会高,所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