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以来,大埔县三河镇以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重点工程为抓手,高标准实施“三线”整治,下足“绣花功夫”,在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方面多点发力,实现镇域经济与乡村风貌全面蝶变。
踏入三河镇三河社区八一路,平坦整洁的沥青路面映入眼帘,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一家家商铺门面排列整齐;建筑古色古香,焕发着勃勃生机。
【居民:以前这里的电线像蜘蛛网,很不雅观。现在不仅线路整齐了,连墙面都画上了漂亮的墙绘,住着舒心多了。】
扮靓圩镇空间增“颜值”,三河镇高标准实施“三线”整治,以“四网融合”的方式全面完成圩镇“三线”整治,推动三河成为梅州市首批典型镇中唯一在省通信管理局实地核查中获评“优秀”的乡镇。
【三河镇党委副书记赵运标:截至目前,三河镇三线整治通信线路弱电部分累计完成立杆49根、布放皮线26万米、布放光缆8.4万米、安装光交分箱41个,圩镇三线整治已基本完成。】
走进圩镇中心,汀江、梅江和梅潭河汇集成韩江,顺着韩江源是1.2公里的美丽河道,两岸绿树成荫,漫步于汇城河堤,母亲雕像、亲水平台、明清古建筑、明代城墙尽收眼底,分布于圩镇各处的文体活动广场、小公园和球场更为群众提供了家门口的休憩娱乐场所。
【三河镇副镇长张维涛:这里就是我们依托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游客服务中心打造的三河镇圩镇客厅,集景点三维展示、特色推介等功能于一体。市民游客在这里可以近距离了解三河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特色。】
“颜值”提升带动“气质”跃升。在打造“美丽圩镇”的过程中,三河镇重点突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充分整合五丰梅潭河碧道、红船浮桥、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等农文旅资源,打造特色文旅路线。
【三河镇党委副书记赵运标:2024年,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成功获评国家 AAAA级旅游景区。今年以来,以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明代古城墙等为主的三河镇文旅产业累计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
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赢得了许多企业的青睐。三河镇倾力打造三河工业园经济主战场,通过优化服务,了解企业需求和存在困难,助力现有企业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梅州市博富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覃小梅:三河镇近年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建立“一对一”服务企业制度,切实以“店小二”的姿态服务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产业项目落地生根。】
【三河镇党委副书记赵运标:我们引进博睿能磷酸铁锂储能、大埔峡能、嘉远新材料等一批“打粮食”项目,大埔电厂、博富能、蔚鸿信、五虎山制药等“四上”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24年,全镇“四上”企业及拟培育“四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 28.5 亿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 17.2 亿元。】
在乡村产业发展上,三河镇探索出多元发展路径。在陈金村,成片蜜柚布满山坡,挂满了胀鼓鼓的袋子,丰收景象尽收眼底。
【柚农:在大埔来说,我们陈金村是最早种植蜜柚的,品质相当可以,是大家公认的,运往珠三角等地的快递很多。】
【陈金村党支部书记 邓光镇:全村种柚子的总面积有3000多亩,今年产量大概500万斤。】
近年来,三河镇通过“产业村长”联农带农模式,稳固1.2万亩蜜柚产业优势,并积极培育松茸菇种植等新产业,带动192名群众月均增收超1000元。同时,创新成立强村公司,构建“光伏公司+强村公司+群众参与”合作模式,打造千亩指天椒种植基地。五丰村、旧寨村办灵芝种植厂,汇城松茸菇采摘基地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助推村集体稳步增长。
【大埔县三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明宏:接下来,我们将以“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为契机,以红色资源为依托,以项目建设为关键抓手,持续抓产业、兴文旅、美生态,走好走实“工业强镇、文旅旺镇、生态美镇”发展路径。】
【 大埔县融媒体中心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