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过端午,粽叶青,糯米香。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大家的餐桌上自然少不了粽子的身影。在很多客家人的记忆里,正宗的端午味就是粽子的味道。
日前,记者来到大埔小吃文化城四楼,一走近就闻到一股浓浓的粽香味,来到他们的生产车间看到的更是一片繁忙的景象。生产主管告诉记者,洗粽叶、淘米以及包粽子等环节,他们采用的都是传统纯手工做法。
【同期声——采访大埔小吃文化城生产主管 李世沛:我们的粽子是采用山里面的野生的布惊,烧成灰,用布惊灰熬成的水去浸泡糯米,浸泡12个小时,把那个米浸泡成黄色,然后就采用人工,纯手工去包这个粽子,包好了,煮8至10个小时才能把这个粽子煮的糯香糯香的。】
在生产车间里有十余名包粽子的女工,她们手法娴熟,速度很快,平均几秒钟就可以包成一个粽子。
【同期声——采访大埔小吃文化城生产主管 李世沛:基本上都是小时候我们看着妈妈或者是奶奶怎么去包粽子,我们就学着去包,我们这些工人们她们都是最少包粽子都有一二十年,甚至有一两个是三十几年包粽子的老手了,所以她们包的特别漂亮。】
【同期声——采访大埔小吃文化城 员工:检查一下粽子,看一下有没有漏的,或者有包不好的,修一下美观一点。】
据生产主管介绍,每年的端午节前后,员工们都是异常的忙碌,最近几天平均每天发货2万个粽子左右。随着订单量的增多,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员工们每天都在加班加点赶产量。
【同期声——采访大埔小吃文化城生产主管 李世沛:高峰期的话,我们每天大概包2万个粽子。我们的订单大多数是来自梅州和珠三角,也有其它地区的,比如湖南、河北,甚至北京也有顾客来买我们的灰水粽。】
【同期声——采访大埔小吃文化城 员工:7点上班,每天的数量做完就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