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县旅游局】大埔县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实施方案
来源:县旅游局  时间:2017-06-16 10:42:00  浏览次数:-
【打印】 字号:
  为加快推进我县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实现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推动大埔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确保2018年底前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县”,现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全域化引领,推进“旅游资源社会化、社会资源旅游化”;坚持以“全域景区化、景区公园化、生态经济化”目标,主动对接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推进韩江(大埔)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带项目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改善旅游服务环境、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坚持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机制,发挥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产业向深度和广度空间拓展,确立旅游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把大埔建成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县。
  二、工作目标
  根据“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要求,到2018年底,达到旅游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15%以上、就业人口中旅游从业人员达到20%以上、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600万人次以上、农民人均旅游收入占比达到20%以上、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0%左右,进一步提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知名度、美誉度,对百侯名镇旅游区、泰安楼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园2家4A级景区、西岩茶乡度假村、坪山梯田等8家3A级景区进行提质升级,申报创建一批A级景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旅游强镇、特色旅游小镇等,力争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标准,并于2018年12月前通过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检查验收。
  三、创建时间
  拟定大埔县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工作从2016年6月份开始至2018年12月底结束。2019年1月起,积极巩固成果,进一步强化“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后续工作,制定、落实有关配套设施、制度建设,建立示范县的长效保障机制。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筹备阶段:(2017年4月-5月)。组织全县各镇(场)、各单位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的有关要求和标准,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对各项工作进行安排和落实;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大力宣传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县”的目的和意义,大力营造“全民共同创建”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7年5月-2018年6月)。县委、县政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各镇(场)、各单位按照创建工作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实施方案,并对各项考核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人;认真组织开展自查、自检工作,在每季度末以书面形式向领导小组汇报所承担任务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创建办适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创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定期对各镇(场)、各单位创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
  (三)检查整改阶段:(2018年6月-11月)。创建办按照《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考核标准》有关规定,对全域创建情况进行检查,责令没有完成或完成效果不佳的任务单位加快进度、限期整改,保质保量保时完成安排的创建任务。
  (四)迎检验收阶段:(2018年12月)。全县各单位、各镇(场)充分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工作,迎接广东省旅游示范县工作考核组对创建工作进行验收评定。
  五、工作任务及分工
  (一)体制机制
  1、领导机制
  (1)成立大埔县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县领导机构,有明确的领导责任、工作机制、决策机制,对涉及全域旅游重要事项实行一事一议。(牵头单位:县委办,责任单位:县府办)
  (2)成立“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办公室,专门抽调人员、安排固定办公场所,负责跟踪推进创建工作。(牵头单位:县府办,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旅游局)
  (3)党委政府将全域旅游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全局,定期召开全域旅游工作推进会。(牵头单位:县委办,责任单位:县府办、县旅游局)
  (4)明确全域旅游创建工作责任分工,并纳入考核,加强考核督办。(牵头单位:县委办,责任单位:县创建办、县旅游局)
  2、管理机构
  (5)积极探索、创新旅游管理体制,适时成立大埔县旅游发展委员会,进一步强化旅游委统筹协调、管理职能,发挥旅游委的宣传、营销、监管等职能。(牵头单位:县编办,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旅游局)
  3、综合执法
  (6)完善综合执法机制,适时成立工商旅游分局、旅游警察分局、旅游巡回法庭以及旅游执法大队,加强对旅游市场的服务和监管,提高游客满意度。(牵头单位:县编办,责任单位:县工商局、县公安局、县法院、县旅游局)
  4、联动机制
  (7)推动发改、财政、统计、招商等相关部门明确旅游兼职负责人,形成“行行+旅游”、各部门齐抓共管旅游业的崭新格局。(牵头单位:县编办,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统计局、县招商局、县旅游局)
  5、保障机制
  (8)推动组织、宣传、人社、安监等部门支持保障旅游业发展。(牵头单位:县委办、县府办,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人社局、县安监局)
  (二)综合贡献
  6、GDP贡献
  (9)通过两年努力,旅游业对当地GDP的综合贡献达到15%。(牵头单位:县统计局,责任单位:县旅游局)
  7、财政贡献
  (10)通过两年努力,旅游业对地方财政的综合贡献达到15%。(牵头单位:县财政局,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
  8、就业贡献
  (11)通过两年努力,旅游新增就业占当年新增就业的20%。(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各镇场)
  9、农民贡献
  (12)通过两年努力,区域内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牵头单位:国家统计局大埔调查队)
  10、脱贫贡献
  (13)通过两年努力,区域内20%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旅游实现脱贫。(牵头单位:县扶贫局)
  (三)旅游规划
  11、多规合一
  (14)结合《大埔县旅游总体规划》和《韩江(大埔)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带发展规划》,编制《大埔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牵头单位:县旅游局,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各镇场)
  (15)推动改革规划体制,大力推进多规合一、融合发展,将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融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各类规划中,推进多规合一。(牵头单位:县住建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旅游局、各镇场)
  12、规划批准
  (16)全面落实各类旅游规划由旅游主管部门会同城乡规划部门审批,当地政府审批发布,并得到全面实施。(牵头单位:县府办,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住建局)
  (四)旅游厕所
  13、厕所革命
  (17)积极推动“厕所革命”行动,全面抓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三年(2015-2017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完成2017年新建15座、改扩建10座的旅游厕所任务,确保全面完成三年旅游厕所52座的新建、改扩建任务。(牵头单位:县旅游局,责任单位:相关镇场)
  14、免费开放
  (18)推动所有交通沿线和临街、临景的企事业单位厕所免费向公众开放。(牵头单位:县城综局,责任单位:县直相关单位)
  15、导向标识
  (19)建设厕所导向标识系统,促进全县厕所导向标识清晰规范。(牵头单位:县旅游局,责任单位:县城综局、县交运局、县公路局,各镇场)
  16、第三卫生间
  (20)在4A级旅游景区和拟申评4A级旅游景区内建设第三卫生间。(牵头单位:县旅游局,责任单位:相关镇)
  17、厕所评A
  (21)推动市场多元供给和以商建(养)厕,着力提高厕所科技含量,强化国民教育,推动旅游厕所实现A级水平。(牵头单位:县旅游局,责任单位:县城综局、县交运局、县公路局,相关镇)
  (五)安全文明
  18、安全措施
  (22)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各类旅游安全制度,强化重点领域和环节监管,确保年度全县旅游安全无责任事故。(牵头单位:县旅游局,责任单位:县安监局、县交运局,各镇场)
  19、紧急救援
  (23)贯彻落实好《大埔县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多渠道、多方式建设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完善旅游保险服务,强化旅游安全教育培训。(牵头单位:县旅游局,责任单位:县应急办、县安监局、各镇场)
  20、综合监管
  (24)贯彻落实好省、市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工作的意见,强化旅游执法队伍建设,推进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完善旅游投诉受理机制,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违纪行为,确保不发生严重旅游投诉事件。(牵头单位:县旅游局,责任单位:县安监局、县质监局、县公安局、县工商局、县消防大队、县体育局,各镇场)
  21、诚信体系
  (25)推动将旅游失信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记录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展联合惩戒行动,引导旅游经营者诚信经营,确保不发生严重旅游不文明现象;扩大应用旅游“红黑榜”,将旅游景区景点、酒店、旅行社等纳入旅游“红黑榜”评价机制。(牵头单位:县旅游局,责任单位:县有关单位)
  22、体制改革
  (26)配合市局完善旅行社监管服务平台,健全旅行社退出机制,创新旅行社和导游劳务合作方式。(牵头单位:县旅游局)
  23、绿色消费
  (27)倡导绿色旅游消费,加强旅游消费理念宣传教育,落实绿色旅游消费指南,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倡导低碳旅行方式。(牵头单位:县旅游局,责任单位:县文明办)
  24、文明公约
  (28)建立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和信息通报机制,加大惩戒力度,培育文明旅游典型,选树旅游行业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评选文明旅游公益大使,培育一批文明导游,多渠道进行表彰宣传。(牵头单位:县文明办,责任单位:县旅游局)
  (29)倡导文明旅游,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教育。推动旅游者文明出游,旅游企业诚实守信,从业人员服务至诚。引导旅游者讲安全、讲礼仪、讲卫生,不大声喧哗、不乱写乱画、不违法违规;旅游企业讲信誉、重品牌、有担当;从业人员自觉宣传文明旅游,自觉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牵头单位:县文明办,责任单位:各镇场、县旅游局、团县委、交警大队)
  (六)政策支持
  25、综合意见
  (30)制定《大埔县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实施方案》。(牵头单位:县旅游局,责任单位:县有关单位、各镇场)
  (31)出台《大埔县健康养生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牵头单位:县卫计局,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财政局)
  (32)出台《大埔县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牵头单位:县文广新局,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财政局)
  (33)出台《大埔县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牵头单位:县农业局,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财政局)
  (34)出台《大埔县工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牵头单位:县经信局,责任单位:县陶产办、县旅游局、县财政局)
  (35)出台《大埔县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牵头单位:县体育局,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财政局)
  (36)出台《大埔县促进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牵头单位:县交运局,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财政局)
  26、土地政策
  (37)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旅游局关于加强旅游产业用地保障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4]63号)强化土地保障,推动土地供应进一步向旅游业发展倾斜,落实旅游重点项目新增建设用地。(牵头单位:县国土资源局,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各镇场)
  27、产业政策
  (38)实施积极鼓励型旅游产业政策,健全旅游用地、金融支持、财税扶持、人力资源开发、干部队伍建设等专项扶持政策。(牵头单位:县委办、县府办,责任单位:县国土局、县金融办、县财政局、县人社局)
  28、项目落实
  (39)建立县领导挂点联系旅游项目制度。(牵头单位:县委办,责任单位:县府办、县发改局)
  (40)积极对接市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以建设韩江(大埔)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带为龙头,抓好特色带上十个镇旅游项目建设。2017年,突出抓好纳入市产业带的年度投资约11.52亿元的14个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县旅游局,责任单位:宣传部、民政局、宗教局、交通局等有关县直单位,各镇场)
  (41)每年新增1-2个3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招商项目,并于年内动工建设,单个项目完成计划投资10%以上,积极引进有实力、有经验的旅游产业大企业、大集团和旅游产业运营集团。(牵头单位:县招商局,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各镇场)
  29、资金保障
  (42)设立大埔旅游发展专项经费,落实每年1000万元以上用于扶持旅游业发展,并逐年增长纳入县财政统筹。(牵头单位:县财政局,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文广新局、县客家文化管委会)
  (43)成立文化旅游产业基金,发挥大埔客风文化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的作用,参与旅游公共设施投资和建设,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牵头单位:县财政局,责任单位:县客家文化管委会、县金融办、县发改局、县旅游局)
  (七)产业整合
  30、生态+旅游
  (44)推动“生态+旅游”,依托我县各级森林公园有30个、自然保护区有5个的优势,推进生态旅游,重点把阴那山打造成国家级森林公园,促进林业生态与旅游融合发展。(牵头单位:县林业局,责任单位:各相关镇场)
  31、文化+旅游
  (45)推动文化+旅游,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客家文化的丰富内涵,把客家文化元素融入到景区开发建设中;拍摄系列微电影,发展影视拍摄、演艺动漫、工艺创意等文旅深度融合业态。(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县文广新局)
  32、红色+旅游
  (46)以“苏区典范、红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全面改造提升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抓好三江六岸美丽乡村连片规划建设,与福建古田、江西瑞金形成闽粤赣客家红色旅游线路。(牵头单位:县民政局、三河镇,责任单位:县委农办、县农业局、县住建局、县旅游局)
  (47)抓好青溪红色交通线、高乾苏维埃政府旧址、南方工委旧址等建设,努力把红色景区建成集参观、游览、教育、度假和体验为一体的现代新型旅游景区。(牵头单位:党史办,责任单位:青溪镇、茶阳镇、枫朗镇)
  33、体育+旅游
  (48)推动体育+旅游,充分依托我县良好生态资源和景区景点,大力开发徒步行走、休闲骑行、户外登山等形式多样的体育旅游产品;2017年,继续办好百侯定向越野大赛。(牵头单位:县体育局,责任单位:县旅游局、百侯镇)
  34、工业+旅游
  (49)推动工业+旅游,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旅游,促进工业转型升级,重点打造富大陶瓷工业旅游区,抓好“一方土工坊-大埔青花瓷众创空间”的建设,增加景区科普功能、体验功能和陶瓷旅游纪念品,将富大陶瓷工业旅游区打造成梅州工业旅游的典范。(牵头单位:县陶产办,责任单位:县经信局、高陂镇)
  35、农业+旅游
  (50)推动农业+旅游,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依托美丽乡村,着力发展乡村民宿、农家乐、农业庄园、家庭农场,开发农事体验、乡野拓展等乡村休闲旅游产品;要充分发挥中国蜜柚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等优势,重点发展西岩山万亩茶园和双髻蜜柚公园等一批农业休闲观光景区,延伸茶叶、蜜柚产业链,增加休闲娱乐内容,以旅兴农、以农促旅,让游客休闲开心、农民增收致富。(牵头单位:县农业局,各相关镇场)
  (八)旅游交通
  36、风景道路
  (51)连接景区、度假区、主要乡村旅游点的公路全面实现景观化,加快推进旅游交通公路“一环四线”的建设,积极探索PPP、BOT、EPC模式,解决景区“最后一公里”交通问题。(牵头单位:县交运局、县公路局)
  37、交通接驳
  (52)旅游交通专线、公交、汽车租赁网点要延伸到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实现交通换乘无缝对接。(牵头单位:县交运局)
  38、交通网络
  (53)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加快建设大埔至潮州高速(含大埔至漳州支线),加快实施大(埔)丰(顺)(五)华高速公路,加快推进省道S333扩能改造功能,完善提升主要景区县乡道,抓好新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实现到主要景区交通无缝对接,加快推进大东花萼楼连接坪山梯田旅游公路改造和大埔旅游产业公路建设。(牵头单位:县交运局、县公路局,责任单位:相关镇)
  39、标识系统
  (54)提升完善高速公路、省道、县内主干道及主要客运场所、旅游景区、饭店的中英文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建设,公路沿线有完善、准确、清晰、规范的交通标识系统。(牵头单位:县交运局、县公路局,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城综局,各镇场)
  40、绿道慢行
  (55)推动绿道慢行系统建设,绿道慢行系统贯穿主要城镇、乡村和景区,开辟沿现有主干道的汽车游览道、绿道并行的特色游览线路。(牵头单位:县住建局,责任单位:县交运局、县公路局、县城综局,各镇场)
  (九)公共服务
  41、游憩空间
  (56)推进城市绿道、市民公园、登山步道、慢行系统、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公共休闲设施建设,多渠道、多方面增加旅游公共产品供给。(牵头单位:县住建局,责任单位:县城综局、县文广新局、县林业局、县民政局,各镇场)
  42、公共服务
  (57)强化现代旅游公共服务理念,推进现有公共服务体系对旅游者全覆盖,支持、鼓励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健全以旅游为导向的共建共享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建立自助化、智能化、多元化、个性化、散客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牵头单位:县府办,责任单位:县直相关单位,各镇场)
  43、公共信息
  (58)建立全面的旅游公共信息和咨询服务体系,无偿提供景区、线路、交通、气象、安全、医疗急救等必要信息和咨询服务。(牵头单位:县旅游局,责任单位:县直有关单位,各镇场)
  44、集散咨询
  (59)完善规范大埔县旅游服务中心的管理。(牵头单位:县旅游局)
  (60)分别在百侯、三河、茶阳、高陂建设二级旅游服务中心,实现咨询服务全覆盖。(牵头单位:相关镇,责任单位:县旅游局)
  (61)在大埔客运站设置旅游驿站、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牵头单位:大埔粤运汽车公司,责任单位:县交运局,县旅游局)
  (62)在梅大高速公路茶阳服务区设置旅游咨询服务点。(牵头单位:县交运局)
  45、停车场
  (63)在县城建设大型地下停车场,解决县城停车场难的问题。(牵头单位:县住建局,责任单位:县城综局,县国土局)
  46、旅游标识
  (64)在高速公路、国省道、城市道路及连接景区主要道路规划设置或增设符合国家标准的旅游交通标识指引,旅游标识公共信息图形符合位置合理、符合规范、视觉效果优良,标识系统外形美观、内容完整、规范、准确、清晰,中英文对照,维护保养良好。(牵头单位:县交运局、县公路局,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各镇场)
  (十)智慧旅游
  47、大数据中心
  (65)配合市旅游大数据中心的建立,在县级配套登录端口,完善数据采集体系,逐步形成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开放式旅游目的地,适应大众化、社会化、自主化的旅游发展需要。(牵头单位:县旅游局,责任单位:县统计局)
  48、流量监控
  (66)核定3A级以上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推动县内3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现流量实时监控、实时公布。(牵头单位:县旅游局,责任单位:相关镇场)
  49、智慧旅游
  (67)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到2018年,基本实现3A级以上景区、三星级以上酒店和其他重点旅游场所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加快实施“三网融合”工程。(牵头单位:县经信局,责任单位:县旅游局、中国电信大埔分公司、中国移动大埔分公司)
  50、发布平台
  (68)做优做强客家香格里拉、大埔旅游官方微信,整合旅游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大埔旅游信息。(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县旅游局)
  51、在线服务
  (69)建设旅游信息公共服务与咨询网上平台,具备线上导览、在线预订、信息推送、在线投诉等功能。(牵头单位:县旅游局)
  (十一)旅游环境
  52、垃圾治理
  (70)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实施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主要涉旅场所干净卫生整洁,无乱堆乱放乱建乱摆现象。(牵头单位:县住建局,责任单位:县城综局、县旅游局、县爱卫办、县交运局、各镇场)
  53、环境治理
  (71)实施涉旅村边、屋边、路边、河边、湖边达到美化、绿化、洁化的效果,提升农村绿化美化水平。(牵头单位:各镇场,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城综局、县交运局、县公路局、县水务局、县林业局)
  (72)要坚持洁净为先、文化为魂、产业为根,突出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两大难点,全域整治、全民参与、全面提升,整县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出台《大埔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考核奖补办法》。(牵头单位:县住建局,责任单位:县城综局,各镇场)
  (73)每个镇(场)打造4个以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全县打造60个示范村。同时,推进中心镇“六个一”建设,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牵头单位:各镇场,责任单位:县卫计局、县住建局)
  (74)推进全县旅游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牵头单位:县经信局,责任单位:县旅游局)
  54、特色风貌
  (75)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历史建筑保护,保持传统村镇的原有建筑元素和文化元素,注重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构筑具有客家特色的城乡建筑风格,营造特色城乡风貌。(牵头单位:县住建局,责任单位:县文广新局,各镇场)
  55、乡村旅游
  (76)建设乡村旅游,实施乡村旅游“八小工程”,打造西河镇纯德村为国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加快全县7个特色镇(三河镇、百侯镇、大东镇、青溪镇、茶阳镇、西河镇、高陂镇),1个旅游小镇(高陂陶瓷文化小镇)的建设,打造9个乡村旅游示范村(湖寮古城村、大东镇坪山村、大东镇联丰村、百侯镇侯南村、大麻镇小留村、大麻镇坑尾村、高陂镇党溪村、西河镇车龙村、西河镇北塘村,其中坪山村、党溪村2个为旅游扶贫重点帮扶村)。(牵头单位:各相关镇场,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住建局、县扶贫局、县旅游局)
  56、水质治理
  (77)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力度,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推进全县水环境综合治理。(牵头单位:县水务局,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各镇场)
  (十二)要素提升
  57、提质升级景区景点
  (78)做强一批A级景区
  ①丰富泰安楼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园旅游要素,提升西湖公园水景观,力争将泰安楼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园打造成融陶瓷观赏、人文汇聚、小吃品尝、名居游玩、民俗欣赏于一体的多彩景区。(牵头单位:县水务局,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旅游局、县文广新局、县中旅社)
  ②推进百侯名镇旅游区建设,加快实现百侯名镇旅游区由静态文化向动态体验转变。(牵头单位:百侯镇)
  ③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完善大东坪山梯田旅游区。(牵头单位:大东镇,责任单位:县旅游局)
  ④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升级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建设三河高速出口至纪念园景观道提升、将军书法碑林等项目。(牵头单位:县民政局,责任单位:三河镇、县公路局、县旅游局、县党史办)
  ⑤加快推进张弼士故居旅游区升级改造,新建游客服务中心和停车场。(牵头单位:西河镇,责任单位:县有关单位)
  ⑥抓好富大陶瓷工业旅游区“一方土工坊-大埔青花瓷众创空间”建设,增加景区科普功能、体验功能。(牵头单位:县陶产办,责任单位:高陂镇,县有关单位)
  ⑦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完善西岩茶乡度假村,提升茶博览馆、大型游泳池、高端别墅区、健康养生基地建设等。(牵头单位:枫朗镇,责任单位:县有关单位)
  ⑧加强李光耀祖居旅游区管理,增加景区的观赏性体验性内容。(牵头单位:高陂镇,责任单位:县有关单位)
  ⑨推进江畔人家休闲度假村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升级打造成集红色教育、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农耕体验于一体的红色生态旅游度假区。(牵头单位:青溪镇,责任单位:县有关单位)
  ⑩升级北塘乡村旅游区,铺筑电瓶车道,创新管理方式,增加景区业态。(牵头单位:西河镇,责任单位:县有关单位)
  (79)建设一批重点景区
  ①全面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步伐,力促瑞山生态旅游度假区试营业。(牵头单位:洲瑞镇,责任单位:县有关单位)
  ②按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甜竹生态乡村旅游区。(牵头单位:茶阳镇,责任单位:县有关单位)
  ③高标准打造万福寺宗教文化旅游区。(牵头单位:县宗教局,责任单位:大麻镇,责任单位:县有关单位)
  ④结合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按5A级标准编制《大埔县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库区旅游规划》,以规划整合高陂、三河、大麻等镇旅游资源,按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推进建设。(牵头单位:县旅游局,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县移民局、高陂镇、三河镇、大麻镇)
  (80)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点
  ①推进西河镇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牵头单位:西河镇,责任单位:县有关单位)
  ②推进大麻六村联动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大麻镇,责任单位:县有关单位)
  ③推进三河汇东、汇城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牵头单位:三河镇,责任单位:县有关单位)
  ④打造西岩万亩茶园。(牵头单位:枫朗镇,责任单位:县有关单位)
  ⑤抓好西河脉菊基地建设。(牵头单位:西河镇,责任单位:县有关单位)
  (81)完善一批主要景点
  完善茶阳骑楼群、父子进士牌坊、花萼楼、三河中山纪念堂、明代古城、韩江源等一批主要景点的配套设施,重点抓好旅游咨询点、停车场、旅游厕所建设。(牵头单位:各相关镇场)
  58、提升接待能力
  (82)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民宿(乡村客栈)集群,力争2017年完成30家以上,其中百侯、西河完成5家以上,湖寮、三河、大麻、大东镇完成3家以上,枫朗、青溪、茶阳和高陂镇完成2家以上;新建成一批农家乐。(牵头单位:县旅游局,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消防大队、县卫计局、县工商局、县食药局、县住建局,各镇场)
  (83)积极推进宏宝国际五星级酒店建设。(牵头单位:县旅游局,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84)推动建设坪山梯田自驾车房车营地。(牵头单位:县旅游局,责任单位:大东镇)
  (85)推动建设阴那山露营基地。(牵头单位:县旅游局,责任单位:县宗教局、县林业局)
  (86)评选一批高品质的旅游推荐接待单位。推动住宿设施和接待服务特色化,有地域文化特色,达到设施安全、卫生舒适、环境整治、管理规范的要求。(牵头单位:县旅游局,责任单位:县食药局、县卫计局、县消防大队)
  (87)提升旅游业素质和质量,提升大埔县中国旅行社和梅河旅行社的服务水平,推动旅游标准化建设,培育景区、酒店、旅行社各1家作为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牵头单位:县旅游局)
  (88)配合市局成立旅游志愿者服务队伍,推动大埔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牵头单位:县旅游局,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89)结合市“千人”培训工程,抓好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重点办好全市旅游企业高管、导游、旅游干部三个培训班。(牵头单位:县旅游局,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90)加强特色旅游交通产品的开发,大力发展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及旅游风景道建设。(牵头单位:县旅游局,责任单位:县交运局)
  59、丰富旅游要素
  (91)提高旅游商品的设计和生产能力,开发集观赏性、实用性与纪念性于一体的纪念品,评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规范完善大埔陶瓷特产一条街,做到环境整洁舒适、价格合理、管理规范。(牵头单位:县旅游局,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陶产办、县工商局)
  (92)丰富文化娱乐活动,汇聚广东汉乐、广东汉剧、客家山歌、花环龙、仔狮灯舞、鲤鱼灯舞、客家服饰和特色美食表演等客家元素,传承发展一批特有的民俗风情活动,常态化开展充满客家浓郁风情的“一月一主题”民俗节庆活动。(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县文广新局)
  (93)擦亮中国小吃名县品牌,以小吃文化城为龙头,加快大埔小吃产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地方风格、独特风味的大埔小吃店。(牵头单位:县客家文化管委会,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工商局、县人社局)
  (十三)宣传推广
  60、营销造势
  (94)加强大埔旅游形象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视电台、报刊杂志等媒体及拍摄微电影等方式,以及政府公共资源如政府官网、户外宣传栏、广告牌、阅报栏等,对大埔旅游形象进行宣传。(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县广播电视台、县旅游局、县住建局、县城综局)
  (95)做大做强参与性高、互动性强的旅游节庆品牌,打造“油菜花节、蜜柚旅游节”等节庆活动。(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农业局、相关镇)
  (96)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周边地区旅行社负责人莅埔采风采线,到周边地区开展旅游宣传推介。(牵头单位:县旅游局)
  61、惠民政策
  (97)加强惠民便民服务,推动对持有梅州市民旅游卡的市民,实行景区门票优惠、部分景区免费开放政策,加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旅游免费。(牵头单位:县旅游局,责任单位:县物价局)
  (98)贯彻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牵头单位:县人社局)
  六、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大埔县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专门抽调人员成立创建办公室。各镇办、各部门也要设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着力形成全县上下统筹推进、同步创建的工作合力。各任务牵头部门要按照各自分工抓好工作落实,各任务成员单位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配合牵头单位,共同做好各项创建工作。
  (二)加大宣传教育。县委组织部牵头,以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党政领导、相关部门、重点旅游景区、旅游镇村、旅游企业负责人等进行全域旅游专题培训,树立全局谋划、全方位推进、全时空统筹、全要素配套、全产业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大旅游发展观。县委宣传部要设立专题专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创建知晓率,积极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三)健全档案资料。各责任单位要认真收集整理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县相关工作情况各种材料,建立创建档案资料汇编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做到有分管领导、有资料汇编人员、有联络通讯人员,并及时上报创建办审查建档,为创建工作积累丰富详实的图文资料。
  (四)强化目标考核。县委、县政府对创建工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纳入年度考核。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指挥部要同各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各部门也要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要加强考核监督,对工作出色,按时达标的单位及个人予以表彰;对未按要求完成任务,工作不力,影响整体创建的,及时通报并进行责任追究。